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准格尔盆地
扩展阅读
张华东 2024-11-16 16:31:56
怎么买类似的股票 2024-11-16 16:28:13
新启航股票代码多少 2024-11-16 16:28:08

准格尔盆地

发布时间: 2021-05-15 15:25:53

Ⅰ 准噶尔盆地有什么内部景色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以北,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西北、东北和南面均为高山所包围,形状类似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盆地内部景色较为复杂,有草原、沙漠、盐湖、沼泽。其中沙漠仅限于中部及东部,这里气候干燥,沙丘比较小,高度也较低。准噶尔盆地有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之一。北部阿尔泰山区自古以来以盛产黄金著名。准噶尔盆地的绿洲较少,主要分布在天山北侧;盆地东缘因没有高大山脉为绿洲的发育提供水源,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绿洲。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天山北麓平原为新建的重要农业区,种植小麦、玉蜀黍、水稻、棉花、甜菜等。盆地内夏季气温高,棉花种植地区已达北纬44°,是世界上棉花种植的最北限。

Ⅱ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界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西起准噶尔盆地西部界山,东到北塔山,南起北天山,北到阿尔泰山,东西最长约920km,南北最宽约560km,呈不规则形状。地理坐标80°00′~91°30′E,43°25′~48°25N′,面积约26.11万km2,其中山区面积8.83万km2,沙漠区面积5.61万km2,平原区面积11.67万km2

区内行政区划,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7个地州市,辖24个县(市)以及77个农牧场。

(一)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地下水功能评价方法及其技术要求,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遴选并建立准噶尔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如图8-1所示。

(二)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

准噶尔盆地中分布有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湖流域、艾比湖流域和玛纳斯湖流域,根据该盆地流域分布和地下水系统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特点,划分为4个二级区和49个三级分区(图8-2),其中三级区分布情况是额尔齐斯河流域5个、乌伦古湖流域6个、艾比湖流域14个和玛纳斯湖流域24个。在上述分区基础上,应用 MapGIS,按2.5×2.5km2精度进行单元剖分,有效单元共25313个。

(三)地下水功能评价结果

1.地下水资源功能状况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评价结果,如图8-3所示。从地下水的资源占有性、资源再生性、资源调节性和资源可用性4个属性考虑,该地区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减弱,在盆地南部地区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强于盆地北部。

图8-1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图8-2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图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资源占有性最强的地带分布主要在盆地南部的天山山前乌鲁木齐河与玛纳斯河之间、奎屯-乌苏-托托一带以及额尔齐斯河中游地段(图8-3),这些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厚度大,岩性颗粒粗,主要接受出山河水入渗或河水转化入渗补给,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是全盆地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石河子-奎屯-托托一线以北至沙漠边缘,虽然地下水储存条件良好,但由于地表水系基本断流,降水稀少,地下水缺乏充足的补给源,因此,该区地下水的资源占有性较弱。在盆地中心腹地沙漠地带,属于地下水水平径流滞缓带,地下水主要接受上游侧向径流补给,由于含水层岩性颗粒细,径流缓慢,该区地下水的资源占有性最弱。

图8-3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资源功能分布图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资源再生性强-较强的地带,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的玛纳斯河南部山间洼地、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四棵树河—上游奎屯河近河床地带、近艾比湖南部地带、乌伦古河近河床地带以及其他山前或山间谷地的部分地带(图8-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喀拉麦里山南部山前、铁厂沟、吉木乃谷地以及阿勒泰山山前地区,属于地下水资源再生性弱区,上述地带降水稀少,地下水补给条件极差,含水层薄且变化大。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资源调节性,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地下水资源调节性逐渐减弱,而盆地南部地下水资源调节性强于盆地北部。其中天山北麓平原区、博尔塔拉河谷地、玛依勒山山前平原、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丰谷地、铁厂沟谷地,地下水的资源调节性较强(图8-3)。天山北麓细土平原与沙漠前缘的过渡地带、天山北麓东部平原及喀拉麦里山山前平原、三个泉子-乌伦古河南部地带、乌伦古湖西部谷地以及东部山间谷地等地带,地下水的资源调节性较弱,那里的含水层颗粒较细,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地表水难以到达该区,因而该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急剧下降。在天山北麓东部平原及喀拉麦里山山前平原、三个泉子-乌伦古河南部地带、乌伦古湖西部谷地以及东部山间谷地,地下水的资源调节性也比较弱。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资源可用性,受盆地内开采现状、开采程度和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减弱,而盆地南部地下水的资源可用性强于盆地北部。玛纳斯河南部山间洼地、呼图壁河-三屯河平原、柴窝堡盆地、铁厂沟谷地、盆地北部的布尔津县城一带,地下水的资源可用性都较强(图8-3),可采资源模数和可用储量模数都较高。玛纳斯河-乌鲁木齐河平原的大部分地带、奎屯河以西的山前地带、大河沿子河-博尔塔拉河谷地、喀拉麦里山山前地带、铁厂沟谷地东部、和丰谷地、谢米斯套山南麓山间谷地、哈巴河平原及布尔津东部平原,地下水的资源可用性为一般。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喀拉麦里山南部山前、艾比湖周边、额尔齐斯河南部近河谷地带、北屯-乌伦古户周边地带、二台南部的山间谷地,地下水的资源可用性弱。

2.地下水生态功能状况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如图8-4所示。盆地边缘和盆地中心的地下水生态功能弱,二者之间过渡带地下水生态功能强。其中由汇水中心向周边,地下水的景观环境维持性逐渐减弱,而盆地南部地下水的景观环境维持性强于盆地北部。盆地南部的艾比湖-呼图壁河的细土平原、玛纳斯河下游河谷及玛纳斯湖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m,是天然梭梭柴、芦苇、芨芨草及其他草本植物生长的主要水源条件。在盆地南部,受地下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多为荒漠或沙漠景观,地下水的环境景观维持性弱。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植被环境维持性表现为盆地南部强、北部弱。在盆地南部的天山北麓的广大细土平原中部地带、玛纳斯河下游河谷及玛纳斯湖地带、艾里克湖及其各河流下游河谷地带、和丰谷地中部及其下游和什托洛盖地带,地下水水位埋藏浅,地下水的植被环境维持性强。在盆地中部的三个泉子、和丰谷地东部,盆地北部的乌伦古河河谷及其北部地带、乌伦古湖、额尔齐斯河河谷两侧平原地带及吉木乃盆地,地下水的植被环境维持性一般(图8-4)。在库尔班通古特沙漠、天山北麓山前地带、西部山地山前地带、喀拉麦里山及北塔山山前地带,地下水水位埋深在10m以上,地下水的植被环境维持性弱。

图8-4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生态功能分布图

3.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状况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评价结果,如图8-5所示。在该盆地南部的天山北麓三屯河-艾比湖之间的广大细土平原中部地带、玛纳斯河下游河谷及玛纳斯湖地带,是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利用程度高,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并引发周边高矿化水向低矿化地下水入侵,该地带地下水的地质环境稳定性由强向一般变化。

在盆地南部的天山北麓木垒河-艾比湖之间的潜水溢出带两侧、西部山地山前潜水溢出带两侧、玛纳斯河下游河谷及玛纳斯湖地带、柴卧堡湖及乌鲁木齐现代河谷,地下水水位埋深浅,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系统衰变性较强。

图8-5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分布图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的综合功能评价结果,如图8-6所示。地下水的综合功能受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约束,反映了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性。总体而言,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性逐渐减弱,而盆地南部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性强于盆地北部,盆地中心区的综合功能可持续性最差。

在盆地南部的柴卧堡盆地、乌鲁木齐河-头屯河下游细土平原区、乌鲁木齐以西-精河的砾质平原区、阜康-木垒的山前地带、精河流域、博尔塔拉河谷地、玛依勒山山前地带,以及盆地北部的布尔津一带,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占优势,而生态功能与地质环境功能都较弱,十分有利于地下水补给、更新和开发利用,以至该区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强(图8-6)。

在艾比湖以西-三屯河下游的细土平原、木垒一带、喀拉麦里山山前平原、克拉玛依山前平原及铁厂沟谷地、和丰谷地、乌伦古河南部、额尔齐斯河北部的哈巴河一带,受地下水补给条件影响,补给资源不丰富,地下水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一般,由此,地下水的综合功能可持续性一般。玛纳斯河下游及玛纳斯湖地带、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吉木乃谷地、乌伦古河与额尔齐斯河河间地带,由于含水层薄且变化大,地下水补给条件极差,所以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弱(图8-6)。

图8-6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分布图

(四)地下水功能区划

以准噶尔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结果为依据,将该盆地地下水综合功能划分为3个二级区和8类三级区,如图8-7所示。其中,地下水资源功能区分为:地下水可调蓄区(B1蓄)、地下水可开采区(B1采)、地下水适量开采区(B1适)、地下水限量开采区(B1限)、地下水资源咸淡水综合利用区(B1综)。地下水生态功能区分为:景观保护区(B2景)、植被保护区(B2植)和土地与植被维持区(B2维)。

地下水可调蓄区,包括玛纳斯河南部山间洼地地下水资源可调蓄区、谢米斯套山南麓山间洼地地下水资源可调蓄区(图8-7)。地下水可开采区位于天山北麓强富水带。地下水适量开采区,包括天山中-东段地下水适量开采区、天山西段地下水适量开采区、玛依勒山地下水适量开采区、铁厂沟谷地地下水适量开采区、和什托落盖地下水适量开采区、和丰谷地地下水适量开采区、萨吾尔山北麓地下水适量开采区和阿勒泰山南麓地下水适量开采区。地下水资源限量开采区主要有奇台地下水资源限量开采区和沙漠前缘地下水资源限量开采区。地下水资源咸淡水综合利用区分布于天山北麓细土平原区。景观保护区,包括赛里木湖景观保护区和艾比湖湿地景观保护区。植被保护区分别为玛纳斯河沿河植被保护区、柴卧堡湖植被保护区、博尔塔拉河河谷植被保护区、乌伦古河河谷植被保护区、额尔齐斯河河谷植被保护区和喀拉麦里植被保护区。土地与植被维持区分布于山前绿洲带与沙漠南缘的过渡带,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

地下水综合功能脆弱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心沙漠区以及乌伦古湖流域和额尔齐斯河流域远离河道地带(图8-7)。沙漠地带地处盆地中心,地下水资源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表现为综合功能脆弱。乌伦古湖流域和额尔齐斯河流域远离河道地带,由于第四系含水层很薄,基本没有可用的地下水资源,地表多为荒漠无人区,表现为综合功能脆弱。

图8-7 准噶尔盆地地下水综合功能区划分布图

Ⅲ 准噶尔盆地区

准噶尔盆地面积161274.57km2

一、准噶尔盆地边缘平原区

本区为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和天山北麓山前流水堆积区,面积145609.0km2。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布,砾石、卵石、粗沙、细沙、粘土、盐土等类型俱全。区内气候干旱,年均温4.0~8.7℃,7月平均气温26.4~34.8℃;年均降水量133.8~202.2mm,一日最大降水量34~44mm;≥8级大风日数为8~56d,风口如阿拉山口达160d。冬季年极端最低气温-32.7~-44.8℃,年降雪日数47~68d,最大积雪厚度15~55cm,季节冻土厚度160~200cm,年最大冻土厚度300cm。

由于区内干旱,水源来自发源于山区的河流,受水系在空间分布状况及水文特性的影响,各地貌单元在特征上差异明显。

(一)阿尔泰山前平原

在额尔齐斯河以北的阿尔泰山前地段分布有冲洪积倾斜平原,是由克朗河、布尔津河、哈巴河,以及一些短小的季节性河流所形成的冲-洪积扇联合组成的。海拔450~600m,总体向西南倾斜。扇形地主要由冲积-洪积砂砾物质组成,最薄0.5~1.0m,最厚为10~20m,下伏古、新近纪地层为泥岩。

在阿魏戈壁、布伦托海西和西南部,以及额尔齐斯河南岸分布有洪积平原,它的组成物质在表层多是不足1m的砂质壤土,下部为棱角清楚的碎石。地形起伏各地不一,总的来说是由东向西,从北至南,坡降逐渐变小,如阿魏戈壁上部坡降达33‰~65‰,中部为13.6‰~20‰,下部仅5.9‰~10.3‰。地表切割微弱,都在1m以内。

在克木齐河口至锡泊渡、乔哈拉、卡拉布尔滚一线以东地区,直抵二台以南分布石质平原。海拔700~1100m,系古生代岩层组成的石质准平原,呈丘陵状,起伏达几十米至几百米。在其中充填有古、新近系与第四系沉积物。

(二)河谷平原及乌伦古湖

主要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谷地内。河谷平原,实际上是它的阶地,由砂砾及土层组成。

额尔齐斯河在锡泊渡以下较为开阔。冲积平原位于科克森套和吉木乃一线和阿尔泰山之间,东端到达什巴堤附近。本小区是一个断陷地区,形成沿着额尔齐斯河下陷的狭窄地带,构造上是新生代的沉积区。构成本区的主要地层为疏松的第四系沉积。本区边缘有古、新近纪地层和局部由基岩组成的残丘出露,高度在500m以下,额尔齐斯河在什巴堤附近河流下切30~50m,有三级阶地,高者为基座阶地,最低的一级为堆积阶地,其高差分别为3~5m,9~12m,18~20m。克兰河下游和额尔齐斯河汇合的地段,是现代下沉的地区,可见一片沼泽地。克兰河和额尔齐斯河的河间地上,原来是一片沙地,由于地面下沉,现在已孤立地散布于沼泽地之间。在沼泽地以西,额尔齐斯河的南、北岸只有一级阶地,在布尔津一带高度约3m。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和别列孜河等,从北部的阿尔泰山向南汇入额尔齐斯河,而南部是半干旱的低山和丘陵,因此,额尔齐斯河南北岸的地形有很大的差别,表现为北岸主要是上述支流的冲积平原,由冲积扇或阶地组成,组成物质以砂砾石为主,水源丰富;南岸主要为上升的新近纪和早第四纪的砂岩组成,干旱荒芜。区内河流水量丰富,曲流极为发育,并遗有古河道,广泛分布有河漫滩及低阶地,南岸广大地区覆盖着沙丘。区内是阿勒泰地区主要的农垦区和冬季牧场。

乌伦古河谷上部主要为峡谷,向下宽度逐渐增大,最宽处可达8km左右,有三级阶地,高度分别为30m,20m,4~5m。河谷平原主要是高河漫滩和低阶地,土层厚1.5~6m不等,下伏砂和砾石。自杜勒乡以下谷地开阔,河漫滩与低阶地宽达4~7km,切割微弱,下伏古、新近纪地层。乌伦古河流入的湖口三角洲地形平坦,近湖岸地下水位高,生长芦苇等。三角洲的河流冲积层受西风吹蚀堆积形成沙丘,在福海县北部和东部发育西北-东南走向的垄岗沙丘,乌伦古河三角洲上有红柳沙包。乌伦古湖萎缩形成湖积平原,地形坡度<1°,组成物质以细土为主,含盐碱。

乌伦古湖属于断陷湖。在晚第四纪才形成乌伦古湖和吉力湖两个年轻的湖泊,这两个湖泊之间有一条宽30m、深4.5m的水道相通,吉力湖水面海拔470m,一般水深3.5m,最深处超过15m,乌伦古湖水面海拔为468m,深度超过20m。乌伦古湖东北部发育沙嘴,并有两个潟湖型湖湾(毛德华,1983)。

(三)河间平原

界于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之间的地区,区内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150cm左右。地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降4.4‰,切割深度在0.20~1.10m之间,下伏的古、新近纪地层埋藏很浅或出露地表。阿克达拉台地地形平坦,第四纪堆积物仅30~65cm,经风蚀表土,台面卵、砾石遍布,下伏古、新近纪泥岩地层。

(四)准噶尔中部平原

位于乌伦古河南岸,其南部和东部均与沙漠相邻,西为成吉斯汗山前平原。为由古、新近系组成的基底平原。这里降水量少,地表径流很少,地面切割微弱,基本属无径流区。地面平缓地向南倾斜,主要是由古、新近纪泥岩组成,呈砾漠或泥漠景观。区内原始构造地面很平坦,但经地貌外力作用后,可见许多大小洼地,大者深达150m以上。洼地的底部有龟裂地,或小沙丘。在平原边缘地带,流水较活跃的地方,切割较强,形成各种奇特的桌状山景观。乌伦古湖以南平原地势略有起伏,高差在数米内,可见一些洼地。区内古、新近纪泥岩含盐量为18.44g/kg,其风化物含盐量高达99.17g/kg,因此,易发生盐渍化。

区内构造上属准噶尔北缘凹陷的一部分,古、新近纪地层广泛出露,早、中更新世时为乌伦古河的三角洲,沉积由1~2m厚的砂砾石或砂层组成,多白色石英粒。三角洲沉积分两部分,南部遗留的古河道呈东南一西北向,显示从卡拉麦里山西北麓古三角洲延伸而来;乌伦古河的另一个古三角洲,其顶点位于卡拉布尔滚地区,高出乌伦古河60~70m,构成乌伦古河的高级阶地。这些古三角洲上有深切的河道通向西南,与古玛纳斯湖盆相连。

(五)准噶尔西部山前平原

吉木乃盆地、和布克赛尔断陷盆地、加依尔山—谢米斯台山麓地带,为冲积、洪积扇倾斜平原。上部为砾石、粗砂;下部为粉砂、粘土,地表切割微弱。在和布克赛尔盆地的冲洪积扇前缘有泉水溢出,发育了两条东西向延伸的沼泽带。泉水汇集成河,通过南部丘陵地,在谢米斯台山麓注入和布克河,和布克河流至和什托洛盖向东展开,形成了一个复合三角洲,它由几个三角洲叠套而成。三角洲上部由砾石夹砂层组成,坡降大,河流切割强烈;下部为粉砂粘土,坡降小,地表平坦,并生长大片胡杨林,是较好的农垦区。

在萨吾尔山、谢米斯台山以东一带,发育石质洪积平原,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由中、新生代砂岩、泥岩组成,地层近于水平,地表平坦、切割微弱,但暴雨形成的冲沟发育,并从附近携带洪积物堆积其上,表面覆盖了薄层残积、洪积物。本区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强烈,由于地层近水平,岩层软硬相间,又经过地质时期洪水切割作用,以及现代强大的风蚀作用形成了大片的风蚀戈壁及风棱石、风蚀洼地、风蚀槽等。在乌尔禾一带,湖相地层经洪水切割和强烈风蚀作用形成雅丹,有类似城垒、宫殿、战车、街坊、方山和塔状地形,形态多姿,相对高为15~30m,干旱,几无植被,有魔鬼城之称。

巴依努勒至夏子街一带高平原位于夏子街以东,海拔600~900m。在古生代基底上覆盖着中生代和古、新近纪平整的地层,部分地方中生代地层露出地表。本区有宽缓和穹形丘陵,如德仑山即为穹形构造,顶部露出中生代地层,高处达1184m。由发源于附近高地的溪流切割为许多浅宽谷地,底部覆盖洪积冲积物,一般高原地面受剥蚀后残留古、新近纪地层的松散砾石和粗砂,在较大的干谷或洼地底部有砂层或零星沙丘。

和布克河三角洲北起谢米斯台山口,南至玛纳斯湖盆,以和什托洛盖为顶端,向东南方展开。三角洲顶部一带水流散失较多,中游以下河道在洪水期才有少量水流。由砾石夹砂层组成的老三角洲不仅高峻、倾斜,而且多沟谷;现代三角洲中下部有大面积的细土平原,但厚度仅数米,其下为古、新近纪地层,近玛纳斯湖的部分有半固定沙丘。

(六)天山北麓山前平原

南为天山,北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界准噶尔西部山地,东到木垒东北的考克塞尔套山麓,东西长达730km余,南北宽为30~50km。冲、洪积平原由许多冲、洪积扇联合组成。一般说来,平原上部由砂、砾石组成,坡降大;下部为粉砂,细土平原,地表平坦,并有干河谷,盐渍化强烈。

1.精河至乌苏一带平原及艾比湖盆

包括奎屯河细土平原和准噶尔西部山地南麓的洪积平原。构造上属艾比湖凹陷,亦是准噶尔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沉积洼地的一部分。在西部最低洼的地方形成了艾比湖,湖面高程为197m。主要由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组成。奎屯河、四颗树河、精河等河流携带物堆积于山麓形成冲洪积扇并组成平原,宽度西部为20~25km,东部为30km。古老的冲洪积扇均为冰水沉积所造成,其上分布着较大的砾石,在四颗树河的上部阶地上有薄层黄土状土覆盖。奎屯河出山口后形成了一个砂质的干三角洲,古老的奎屯河出山口后流向西北,后因卡因迪克构造隆起,使古奎屯河三角洲形成高9~20m的陡坎,在乌苏老西湖地区发育有5~6级阶地。

艾比湖的形状似长椭圆形,长55km,宽20~30km,面积1070km2,水深平均小于2m,湖水矿化度很高,如大湖的西岸达55g/L,湖的西南岸有盐层聚积。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湖面明显地缩小,过去存在于东北岸的小岛已演变成为半岛。在湖水环流作用下于湖的西部形成了一个沙嘴,将湖泊分隔为两部分。

2.玛纳斯至乌鲁木齐一带平原

位于奎屯河与阜康之间,南为天山,北为沙漠。

区内有巴音沟河、塔西河、呼图壁河、昌吉河、乌鲁木齐河等较大的河流,大多流到沙漠边缘,其他众多的小河在山口很快下渗而断流。河流通过前山山间纵谷时,发生大量的沉积。巨型砾石首先沉积,河流到达本区,物质颗粒较小,砾石冲积洪积扇带较窄。玛纳斯河山口砾石冲积扇较宽,也只有10km左右。在安集海附近砾石冲积扇只有2~3km,细土平原一般较宽阔,在沙湾下野地一带宽达40km以上,由砂质粘土组成,上覆黄土状物质,局部地区有龟裂地。平原上有很多古河床,有利于灌溉排水。

玛纳斯河下游为一片泛滥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河曲发育,自然裁弯取直,留下很多牛轭湖,多干河谷,炮台附近,平原宽达20km左右,由三级阶地组成。古老的第三级阶地地势高,引水不易,且有小型沙丘分布;在第二级阶地上,生长着胡杨、沙枣等植物,低阶地高出河床1.5~2m,密生芦苇、苦豆子等喜湿的植物,适于放牧和农耕。在玛纳斯河下游小拐以下,形成鸟足状三角洲。玛纳斯河进入湖区,形成湖积、冲积平原,地表平坦,略向湖心倾斜,玛纳斯湖已干涸,成为新的盐湖,湖北岸、东岸发育有3~4级湖岸阶地,湖东南部及玛纳斯河下游的湖积、冲积平原上发育了固定、半固定的灌丛沙丘,并有风蚀洼地。在小拐以下为玛纳斯河三角洲及古湖相冲积平原,现代三角洲上有一些芦苇分布,干涸的平原经风蚀作用,出现了风蚀洼地,并有零星半固定和固定的丛草沙堆。

玛纳斯河、头屯河、乌鲁木齐河等河流形成的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坡度<3°,扇形地组成物质自扇顶往扇缘逐渐变细,上部以砂卵石为主,中部细土物质增多,下部为细土,地下水位较高,出现沼泽化和盐渍化,冲积扇水源充沛,为农田、城镇、工矿绿洲及公路建设发展的良好地方。

3.阜康至木垒一带平原

位于阜康以东,一直延伸到木垒东大石头一带。阜康三工河、四工河等河流水量较大,因此冲洪积平原规模也大。奇台以东除木垒河外无长年的河流分布,由于河流水量很小,洪冲积平原很窄,最宽也不过10km左右,且砾石较小。

区内由于受北部沙漠区新构造隆起的顶托作用,平原下部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条件较差,蒸发强烈,盐渍化较重。在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如三工河河口、奇台和木垒一带均有黄土或黄土状物质分布。

二、古尔班通古特固定半固定沙漠区

古尔班通古特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面积45189.39km2,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沙漠主要由0.1~0.25mm粒级的沙粒组成。区内年降雨量可达70~150cm,冬季并有积雪,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d,最大积雪深度多在20cm以上,因此,沙漠内部植物生长较好,沙丘上广泛分布着以白梭梭、梭梭、蒿属、蛇麻黄和多种一年生植物为主的小乔木沙质荒漠植被。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上可达40%~50%,半固定沙丘上为15%~25%,沙丘间低地植被覆盖度较沙丘上高,流动沙丘仅占沙漠总面积的3%。沙漠区冬季的稳定积雪,可防止大风吹蚀沙粒物质。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优良的冬季牧场。

沙漠北部主要是南北走向的树枝状沙垄;南部为蜂窝状、复合沙垄、新月形沙丘及丛草沙丘;东部分布着复合型沙垄、格状沙丘和线状沙垄等。沙丘高度一般在50m以下。沙漠中部及三个泉南部的沙丘超过50m,个别高达100m,主要是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部分为流动沙丘。

沙垄的排列明显地受着风向影响,有着地区上的差异:沙漠西部多作西北—东南走向;广大沙漠的中部和北部,大致作南北走向;沙漠东部转为西北西—东南东走向。在沙漠的西南部还分布有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垄蜂窝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流动沙丘主要在沙漠东北部的阿克库姆和沙漠东南部霍景涅里辛沙带的最东端,多属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

在三个泉子干谷以北有阔布北沙漠及其东部和北部延伸到乌伦古河边的阿克库姆沙漠。沙丘类型主要为纵向沙垄和丛草沙堆,局部地方有新月形沙丘。沙丘的高度一般均在20m以下,南部局部可见高达50m左右。沙子颗粒较大,粒径在0.4~1.0mm的砂粒占60%左右,粒径0.25~0.4mm的占25%;粒径在0.1~0.25mm的只占15%,而后一类粒径的砂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则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沙区砂粒主要为粗颗粒的白色石英砂,证明本区沙源不是来自天山,而与阿尔泰山前的沙源结构相似。区内植物较多,多为半固定沙漠。沙丘之间有一系列风蚀地形。

在哈巴河、福海、精河县等地,受风积作用形成一些沙丘,类型主要为新月形、沙链等,高度<3m,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生长梭梭、蒿子等植物。

在奎屯河与玛纳斯河的河间平原北部小拐一带,原为巴音沟河和玛纳斯河古老的冲积平原,经长期风积作用形成沙漠,其中在沙门子与小拐之间,长35km、宽10km的地带,沙丘比周围略高而密集,分布着蜂窝状沙丘,高度在20m以下。沙丘带的边缘以垄状沙链为主,下野地附近,沙垄高10m左右,间距200~500m。沙地上生长梭梭、三芒草及多种短命植物,具有良好的放牧条件。近年来本区的梭梭遭受严重的砍伐,沙丘活动性增强了。

区内沙粒物质丰富,春、秋季节多大风,保护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防风治沙,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Ⅳ 四大盆地的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平均海拔为4000米。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
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30%~40%,最小可低于5%。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夏季夜间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风力蚀积强烈。

Ⅳ 准噶尔盆地什么样的地形较多

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准噶尔盆地在地质构造上为古陆台。盆地内地貌,平原可分为两区。北起阿尔泰山南麓,南抵沙漠北缘的北部平原,风蚀作用明显,有大片风蚀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沙漠北缘、可分两带,北带为沙漠,南带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农业区。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优势,流动沙丘仅占3%。沙漠区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约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约20%。丘间洼地生长牧草,夏季缺水,曾作冬季牧场,现已定点打井,夏季亦可放牧。
准噶尔盆地是一块古老的陆台,陆台核心是距今6亿年前、非常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岩层。盆地长期保持沉降状态,沉积了浅海相灰岩和陆相的河湖相砂岩、泥岩、砾岩等。准噶尔盆地地层中的煤、石油及硅化木、恐龙、鱼贝类等古生物化石, 记录和保留了盆地波澜壮阔的地质发展史,堪称不可多得的“史前地质博物馆”。

Ⅵ 比较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一、位置不同

1、准噶尔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为gá),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

2、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处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南北最宽处520千米,东西最长处1400千米,面积约40多万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

二、地形不同

1、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面形态南宽北窄,略呈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根据航磁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2、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闭性山间盆地,地质构造上是周围被许多深大断裂所限制的稳定地块。地块基底为古老结晶岩,基底上有厚约千米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积覆盖层,上有较薄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层,第四纪沉积物的面积很大。

三、气候特征不同

1、准噶尔盆地属中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约565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3 000小时,南部约2 850小时。盆地北部、西部年均温3~5℃,南部5~7.5℃。

盆地东部为寒潮通道,冬季为中国同纬度最冷之地,富蕴1月均温为-28.7℃。10℃以上活动积温3 000~3 500℃,持续150~170天,无霜期除东北部为l00~135天外,大多达150~170天。年均温日较差12~14℃。

2、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达575~627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3 000小时,南部不到3 000小时,多风沙和浮尘天气。年均温9~11℃,南部略高于北部。大陆性由西向东加强,冬季东部比西部冷,1月均温,若羌比和田低3.2℃,比喀什低2.4℃。

Ⅶ 准噶尔盆地的概述

准噶尔盆地
Junggar Basin,亦作Dzungarian Basin、Chun-ko-erh P'en-ti或Zhungar Pendi。
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为准噶尔界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东西长700千米,南北宽370千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盆地腹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占盆地总面积的36.9%。中国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及西部诸山间,呈不等边三角形。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
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

Ⅷ 准格尔盆地是哪儿的

在新疆,三山夹两盆中最北面的一个盆地。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之间,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

Ⅸ 准噶尔盆地成因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 盆地
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 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外,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常年流动的地下水会使那里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也会形成盆地,地质学家们把这类成因的盆地称为岩溶盆地。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广西等地就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盆地。 在强烈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会发生断裂,形成一些“断陷盆地”,在我国华北渤海湾、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等地壳活动剧烈的地区,这类盆地多见。 沉积盆地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地壳构造活动的影响,这种活动性可以被盆地不断接受的沉积物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人们能够描述、反演出这些地域中诸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气候有重大影响的温室气体与大气圈发生交换作用以及由构造活动决定的 盆地
地形变化等地球演化历史过程。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成藏也与构造运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油气通常形成并赋存在沉积岩中,相对独立连片分布的沉积岩往往被油气勘探者称为“含油气盆地”。这种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分布是构造运动的必然产物。我国已故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就指出:“找油的一个前提是按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构造分区,然后按构造单元讨论生油、储油和含油气远景”。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地壳中流体的部分,其形成、运移和保存受控于地质体的发展变化,大地构造、构造地质等基础科学对地质体的构成和演化认识越深刻,油气地质的特殊性也越容易被掌握

Ⅹ 准噶尔盆地

(一)勘探阶段及勘探领域拓展

准噶尔盆地经过近100年的勘探开发,目前还处于储量、产量增长期,勘探开发形势很好。

“十五”期间,5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8×108t,年均探明0.35×108t。5年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46×108m3,年均探明70×108m3

在油气田开发方面,原油产量从2001年的930×104t上升到2005年的1 150×104t,天然气产量从2001年的17×108m3,上升到2005年的29×108m3

结合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和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发展,可将盆地勘探阶段划分为2000年以前的构造圈闭勘探阶段和2000年以来的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勘探阶段。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早中期、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期(表5-61)。

表5-61 准噶尔盆地勘探阶段划分表

1.构造圈闭勘探

2000年以前一直以构造圈闭为勘探目标,有3个大的突破:一是1955~1960年间发现克拉玛依大油田,之后,由于油气勘探战略东移,盆地勘探进入萎缩阶段;二是1978~1993年发现克—乌富油构造带,实现油气勘探的第二次突破;三是1983~2000年,在盆地东部的勘探取得明显进展。

2.构造、岩性兼探

2000年以来,油气勘探在山前和盆地腹部全面展开,勘探目标也从构造圈闭扩展到岩性地层圈闭,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二)盆地特点及圈闭类型

盆地演化从石炭纪开始,中、晚石炭世为海—陆转化阶段,二叠纪为前陆—坳陷盆地发育阶段,三叠纪为前陆盆地改造阶段,侏罗—白垩—古近纪为坳陷盆地发育阶段,新近纪、第四纪为再生前陆盆地发育阶段。盆地隆坳保存完整。

本区发育有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多套烃源岩,其中上二叠统、侏罗系烃源岩的分布广泛,是本区主力烃源岩系。上二叠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Ⅰ、Ⅲ次之,为本区优质主力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类型多样,包括煤岩、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等,暗色泥岩类烃源岩以Ⅱ2~Ⅲ型为主,丰度较低,碳质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成熟度受埋藏史控制,差别明显。

盆地内油气储集岩主要为碎屑岩和火山岩,厚度大,分布广,但总体质量较差。还有少量凝灰质白云岩特殊储集岩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受其制约,油气成藏质量变化较大。盆地发育上三叠统白碱滩组、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上部泥岩和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泥岩三套区域性盖层;发育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部泥岩和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泥岩两套区带性盖层。

盆地主要发育的构造圈闭有挤压背斜、断块、断鼻圈闭等,构造圈闭在盆地边缘发育,向盆地内部,低幅度披覆构造,构造—地层、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盆地内圈闭类型多样,构造圈闭比重略大,地层、岩性圈闭一般与断层等构成复合圈闭。

(三)盆地资源总量、探明程度和资源特征

1.油气资源总量及探明程度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区间为40.72×108~80.75×108t,期望值为53.19×108t,截至2005年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71×108t,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分布区间为22.02×108~62.05×108t,期望值为34.49×108t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分布区间为3 996.96×108~12 449.34×108m3,期望值为6514.64×108m3,其中探明气层气地质储量764×108m3,待探明天然气资源量分布区间为3 232.96×108~11 685.34×108m3,期望值为5 750.64×108m3(表5-62)。

表5-62 准噶尔盆地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

2.资源特征

石油混源特征突出,次生油藏发育。不同生油岩形成的油气延断层垂向运聚,或已形成的油气聚集被破坏,经断层垂向运移、再聚集,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古隆起富集油气。经历多次构造活动改造的继承性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聚集的主要领域。

前陆区富气。盆地经历了多次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其中盆地南缘前陆区沉积了巨厚的古生界及新生界地层,气源丰富,是天然气勘探十分有利的地区。

凹陷区目的层埋深偏大,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受经济效益影响突出,凹陷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还有待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

(四)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

在各子项目预测结果、盆地资源潜力分析的基础上,以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历史数据为基础,结合专家预测结果、石油公司“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经综合分析,确定了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高峰期和高峰值,以及2030年左右的储量、产量可能情况,采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产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

1.石油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探明程度23%~46%(表5-62);构造圈闭、岩性地层圈闭均很发育,构造圈闭比重略大,但岩性地层圈闭也较发育;目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早中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早期。总体处于勘探早中期,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处于上升阶段。

根据“十一五”规划,准噶尔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0.8×108t,石油产量在1 150×104t水平上继续上升,2010年达到1 300×104t以上。

经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2010年上升到8 500×104t后将保持缓慢下降趋势,在8 000×104t的基础上逐步下降到2026~2030年间的年均7 300×104t左右(图5-50,表5-63)。到2030年,石油探明程度42%~83%。

图5-50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表5-63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

石油产量在未来25年内缓慢上升,从“十一五”期间年均1 225×104t左右,上升到2026~2030年间的年均1 773×104t左右(表5-63,图5-51)。到2030年石油储采比略低于10。

图5-51 准噶尔盆地石油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2.天然气储量、产量趋势综合预测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前陆区和深层,资源探明程度6%~19%(表5-62),处于勘探早期。目前天然气勘探还没有取得明显突破,盆地南缘前陆区构造圈闭的准确识别还有困难。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还没有进入快速上升阶段。

根据“十一五”规划,准噶尔盆地在今后5年,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0×108~150×108m3以上,年均产量上升到50×108m3

经综合预测,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将在2030年前一直保持缓慢增长趋势,“十一五”期间年均约130×108m3,2020年左右达到150×108m3左右;2030年左右达到200×108m3以上。到2030年,天然气探明程度39%~120%。

盆地天然气产量在2030年前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从“十一五”期间的年均39×108m3,逐步上升,到2030年,年均天然气产量达到110×108m3左右(表5-64,图5-52,图5-53)。到2030年,天然气储采比为12。

图5-52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图5-53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

表5-64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产量增长趋势综合预测结果表

3.各领域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

盆地腹部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腹部勘探项目区石油总资源量13.51×108t,天然气总资源量2 324×108m3。截止到2001年底,待发现油、气资源量分别为8.88×108t和1 582×108m3。盆地腹部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已发现了亿吨级的石西油田、陆梁油田和石南、莫北、莫索湾等油气田及夏盐、陆南和玛东等多个含油气构造,油气藏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勘探目的层为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

西北缘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油气总资源量分别为25.13×108t和1 259×108m3,待发现油、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0.15×108t和953×108m3

西北缘油气多沿逆掩断裂分布,形成“屋檐式”聚集,各层系聚集的油气主要来自玛湖凹陷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已发现车排子、红山嘴等9个油气田。断裂带以石油聚集为主,勘探程度和探明程度均很高,斜坡带勘探程度和探明程度相对较低。断裂带的滚动勘探开发、斜坡带寻找隐蔽油气藏是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准东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东部勘探项目区油气总资源量分别为6.62×108t和607×108m3。截止2001年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 214×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8.33×108m3;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73×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73×108m3;预测石油地质储量2 006×104t,天然气地质储量98×108m3。目前未发现油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4.7×108t和428×108m3

东部构造改造强烈,油气源于昌吉东段生烃凹陷,烃源岩主要为二叠系、侏罗系和三叠系,具多源多期混合成藏的特征。已发现火烧山、三台、彩南、五彩湾及沙南等6个油气田,在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四个层系11个层组中发现油气藏。东部油气勘探以侏罗系、二叠系为主要目的层,新老区并举,构造、地层岩性圈闭兼探。

南缘资源潜力与勘探前景。南缘勘探项目区位于山前生烃凹陷中,油气资源量分别为4.91×108t和1 953×108m3。南缘山前发现了卡因迪克、独山子等油气田,但构造复杂,目前的勘探程度仍然很低。需要进一步总结油气富集规律,选择适用的勘探技术手段,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