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教育热点
扩展阅读
英国的股票代码怎么看 2024-09-24 15:19:04
intel公司股票代码 2024-09-24 14:29:12
买茅台股票最少多少钱 2024-09-24 13:56:56

教育热点

发布时间: 2021-05-16 09:03:19

『壹』 现在的教育讨论热点是什么

热点当然是农村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啦。这一次还有人大代表提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要免学杂费才好呢。你可以就此写论文啊,究竟城市的九年义务教育要不要效仿农村呢?
还有,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了学杂费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吗?肯定不行,农村的师资力量仍然将是老大难,有钱也请不到好的教师,怎样解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问题,你也可以关注。

『贰』 当代中国教育政策改革的热点问题是什么

热点一 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突出问题是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体现在:高考导致中小学教育的唯“分数”现象,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高考太重知识基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考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势在必行。
第一,必须坚持统一高考。高考是人才选拔质量、公平选拔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关乎着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持续稳定。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我国的高考,坚持统一高考不动摇,绝不能盲目废止或变动高考。
第二,改革高考管理体制,实行“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为了理顺高考与教育的关系,提高高考在选拔人才和造就人才方面的效能,有必要改革高考管理体制,明晰政府、高校、考试机构和中学等各自的责权关系,实现“教、考、录”三者分离、各司其职,从而实现良性互动。
第三,高考改革要稳步推进。因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到社会和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要避免急风骤雨式的激进改革,否则会造成更多矛盾、更大混乱。此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到考生、教师的适应性以及多部门的协调性,要避免否定式的改革方式,更不能是推倒重来。
热点二 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教师津贴补贴拖欠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县镇超编和乡村缺编(包括结构性短缺)现象并存,边远地区教师严重短缺且补充困难;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师范院校毕业生无法入编并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突出,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流失更为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清退农村代课教师难度大、遗留问题多。
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目的在于建设一支以解决农村教育症结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队伍。农村教师问题涉及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与教师个体等诸要素的关系。农村教师问题的解决依赖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个体等要素的共同参与,并通过退出规则、吸入规则、价值规则和提高规则四个基本规则维持其运转,达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解决我国农村教师问题可以采取八大举措:一是制定适合农村学校情况的教师编制标准、职称名额。二是设立具有切实奖励作用的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三是中央、省级财政统筹农村教师工资。四是师范院校和地方政府双管齐下,确保农村教师培养质量和入编上岗。五是建立政府教师培训经费支付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六是改革农村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方法。七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和县域内交流制度。八是与代课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热点三 如何发展职业教育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一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我国主流文化教育思想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求学,求的是圣人之道,讲求的是“大道不器”、雄才大略。“技”、“艺”都属于雕虫小技,这似乎是在教育领域之外的。这从深层心理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二是社会现实劳动分工中存在的劳动环境、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而我国一线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差、劳动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直接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三是职业教育有关管理与政策的不完善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办学体制、招生政策等所导致的重职前教育轻在职培训、中职与高职的脱节等问题使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到有潜在需求的人群。四是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种种问题所导致的质量不高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学结合模式推行困难等问题导致一些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也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七大政策建议:一是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二是切实提高技能岗位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三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四是提高质量,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要。五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六是改善职业教育的形象,让全社会都了解职业教育。七是满足各类人群尤其是处境不利人群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热点四 如何解决择校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中择校现象的逐渐显现和扩大,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择校问题进行规范治理。在政策的总体思路上,概括来说经历了一个从禁止择校,到“堵”、“疏”结合,再到以均衡发展破解择校问题的转变过程。
最初,择校及其收费问题被认为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政策上要求学校不得搞“计划外”招生,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从1995年开始,政府强调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并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和“择校生”问题,不单纯是收费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进而提出继续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逐步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是解决“择校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公民个人依法开办民办学校,以满足一些家长的择校要求。然而,在随后出台的政策中,既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和变相“择校生”,又提出在一些大中城市经审批可允许少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近期内招收“择校生”,择校费等收入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使用。政策本身的自相矛盾使得治理择校的初衷无法实现,将社会上择校需求向民办学校引导的设想在现实中也严重走样。21世纪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呼声日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贯彻了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治理择校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均衡发展化解择校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
我们应当对义务教育阶段公众的择校需求与公众对现实中择校的不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应当反思公众究竟是反对择校,还是反对目前失控、无序以及越来越远离教育本义的择校?二者不应混为一谈。治理择校的政策不应以消除择校为目标。注重优质教育的生成而非单纯扩充,提供可选择的优质特色教育,使人人各得其所,各择其校,才是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点五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功能的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国外高等教育改革建议的不断引进,以及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高校的冲击,传统的高校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传统的教学在异化和改变,行政化的问题和政绩观的影响使得高校教学更加关注表面现象,而使受教育者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漠视。对此,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清醒的认识,严重的偏向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和改善。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建议:一是应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树立正确的高校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增强教育服务的意识,最核心目标的确立要指向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和质量,既有学术学习的维度,又有社会适应性、创造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意识等。二是应关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三是调整对教师“双肩挑”等要求的政策导向,使高校教师能用心教学,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发挥重要的作用。四是要从思想转变到制度完善,再到文化建设,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五是改善和优化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评价,增加学生、教师、社会和行业的参与,使教学评价工作的服务性、专业性、系统性、参与性、互动性、诊断性、建设性、可信性等均得到保证。六是鼓励高校因校制宜的教学创新探索,加强相关成功案例的研究与推广,特别应在提供经费、政策支持、培训教师、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更新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完善学籍管理、优化实习和就业指导、健全教学组织、改善评价、进行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方面给予导向性的支持,使高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有更开阔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热点六 如何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问题
我国教师评价制度大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确立而不规范到制度化,再从制度化到不断完善的三个历史阶段。现阶段,由于我国存在行政化与应试弊端,教师评价制度不利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学术腐败现象频出,改革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十分必要。
在教师队伍中推行绩效评价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不被业界人士接受。二是评价量化标准难以确定,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人的发展是不能够或者不完全可以量化的。三是绩效工资改革中,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难以解决。四是难以保证教师最低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并不断提高。五是难以保证绩效评价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依据。六是绩效评价不能减轻教师负担,反倒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对于改善和根治教师职业倦怠无益。七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对于自身评价制度的设计以及是否应该实施绩效评价往往没有发言权,利益诉求没有表达的途径。这些均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国推行教师绩效评价,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已成定势。如何使这一评价制度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服务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我国实施绩效工资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有可为广大一线教师接受并认同的标准。这一标准的产生和实施都要有能够真正代表教师利益的群体组织监督和参与。在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体不能缺位。第二,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保障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因此,要发展并培养教师行会,赋予其一定的政策空间,使得教师这一教育评价中现实的弱势群体有自己利益诉求的代表。第三,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而不仅仅是教育系统中的权力部门。已有的研究表明,提高教师工资起点,保证客观,不设上限,这些是对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必要条件。
热点七 如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问题
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这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公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是:政府收入多头管理,支出重经济轻民生;教育财政责任过多下放到基层政府,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过低。
建立政府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理念和思路是:一是保障教育投入须有法可依。为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来源和增长,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法律法规,使法律责任具体化、规范化,增强可操作性。教育投入有法可依的另一方面是要有标准可依。如制定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标准要遵循保障基本支出的原则、承认地区差别的原则、通用和简便的原则。二是政府行为必须到位。要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按照各级政府财力水平的具体情况,从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出发,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政府履行自身责任,行为必须到位。三是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应依法加强和改善对同级政府教育投入情况的监督。既要对预算进行监督,又要对预算执行过程和决算进行监督。要在明晰教育法律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细化教育行政处罚办法,增强可操作性,加大处罚力度。可以考虑通过建立教育法庭等,保证司法尊严,维护教育权益。
热点八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前者主要是:自我认识不足;知识结构单一,实际能力欠缺,人文精神缺失;就业观不科学,就业心理脆弱;创业意愿和意志薄弱,创业准备不足。后者主要包括: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促进就业的社会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和教育体系不合理,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大学生缺乏系统的就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主要问题:部分高等学校对就业指导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就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就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就业教育方法手段比较单调;就业教育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个性化指导不够;就业指导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够;就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就业指导观念存在误区;创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就业教育对策与措施建议的指导思想,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探讨建立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具体建议有:政府积极引导,加强宏观调控;大胆创新,转变教育思想,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完善就业教育;加强宣传,促进用人单位树立良好的用人观;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优化市场结构,协调其与政府、高校的信息沟通;完善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热点九 如何发展学前教育问题
目前,我国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与城镇地区。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问题有: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迄今没有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欠缺,普惠性优质资源少;政府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责权不清,管理不力;农村学前教育、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农村学前教师队伍素质低且稳定性差;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估监控力度不够。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弱势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精神贫困与家长教育消费理念欠缺;政府责任未落实,规划、督导等制度性偏差等。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议对策:第一,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探索建立“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和管理学前教育的具体责任。健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第二,完善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分担学前教育和托幼服务成本的机制,建立补偿救助制度。合理调整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第三,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制订幼儿教师的资格标准和工资标准,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第四,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推进素质启蒙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热点十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主要有:课业负担、活动负担、心理负担、身心负担、多重负担等。形成这些负担的根本症结在于体制障碍,即由巨大的就业压力造成的一种不良的社会、学校、家庭联动竞争与博弈机制的存在,这种竞争与博弈机制就是人才选拔与考试制度,它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学校教育的走向,引发恶性竞争。教育系统内的学业负担只是这种不良机制的产物,其发生的机理是竞争与博弈过度;其根本动因是人们想通过竞争与博弈获得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实现向社会上层的流动,而人才选拔与考试制度是实现社会分层的“过滤器”,只要社会分层存在,这种“过滤器”就有存在的可能。这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考制度不断改革而依然无法改变现状的根本症结所在。
减负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社会问题,不是单一的教育系统可以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对社会、学校和家庭进行综合治理。人力资本竞争与博弈、用人制度缺陷、社会评价误导是产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历史根源;传统人才观、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是产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思想基础;教育质量低是产生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教育内部原因。
真正实现减负,要认真研究并处理好减负与就业、减负与升学、减负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负与择校、减负与学生自主发展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具体对策主要有:正确认识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制定完善的减负政策,减小政策代价;继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提高高中入学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课程改革应积极稳妥地进行;建立现代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等。

『叁』 当前的教育热点问题有哪些急求..................

一、关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表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新任务。 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年平均速度9.7;2007年GDP达到24.66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四; 3 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8,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1978年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1978年仅为206亿美元) 4 我们消耗的资源多少呢? 以2005年为例:当年我国GDP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当年生产总值的5,当年我国消费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水泥10.5亿吨和氧化铝1561万吨,分别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8、39.6、31.8、47.7和24.4。而国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对我们构成了现实的巨大的压力。石油每桶价格突破110美元,铁矿石价格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65。 5 具体产品:我国已有170多种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这一指标分别是日本5倍、英国8倍、韩国16倍,但在整个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则处于末端。 在消化吸收和创新方面:日本引进1,再创新是5;韩国引进1,再创新是8;中国引进1,再创新仅为0.075。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在其著名的《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中提到增长的两种类型:依靠投入增加推动和依靠效率推动。 6 改变上述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过去依靠投入增加推动模式转变为依靠效率推动。而实现上述转变的根本是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人的教育素质。 7 教育指数变动情况:1982年人均教育年限4.2年,1990年5.2年,2000年6.8年,2005年7.5年。 8 历史表明:后进国家人均GDP达到先进国家4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发达国家70左右;后进国家人均GDP达到先进国家80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 9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真正树立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的理念 2、大幅度增加对教育投入。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5—6;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4—5;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则达到甚至超过7;中国长期徘徊在2—3,最高年份为3.4但很快回落。 10 3、调整教育结构,加速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工人总数30—40,我国仅为3.5,熟练工人缺乏。 11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 十七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 12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我们基本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的问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06年达到5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7年达到23。目前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7000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人力资源大国。 13 2、长期困扰我们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03年国务院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政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实行“两免一补”;2005年底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7年秋季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2008年秋季开始在城市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此,中央财政2008年用于教育的投入增加到1562亿,增幅达到31。 14 从2002年开始,国家逐步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设立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资助学生1500元,连续2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取得一定劳动报酬。2007年新学期开始,国家每年用于资助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家庭贫困学生的财政投入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总额达到500亿元,惠及2000万学生。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经部署启动。 15 当前,人民群众意见比较大主要集中在: 1、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差距比较大; 2、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比较简陋; 3、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重点学校,导致“择校热”高温不退; 4、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课程改革、招生评价制度改革步履维艰; 5、素质教育推进十分艰难,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16三、关于教育公平问题 3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奇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加之市场机制和法律的不完备,使收入差距扩大。国家统计局2005年公布的数据:城镇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之比由2002年的5.1:1扩大到 5.3: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王小鲁等人研究报告: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城乡合计计算则达到55倍。国家统计局: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仍快于农民,其收入差距由2006年的3.2进一步扩大到3.32。 17 国际上通用的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1978年为0.16,1988年为0.23,2000年为0.32,2006年为0.47,2007年为0.48。基尼系数达到0.4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达到0.5就达到了引发社会动乱等一系列问题的边缘。 18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做的一个有关公平问题的试验,名称叫“最后通牒”。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著名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利己动物,利益最大化是人的基本特性,这就是经济人假设。“最后通牒”的实验很简单:我给王、李1000元,由他们分,规则是:1、钱由王来分,怎么分则由王决定,绝对不允许与李商量;2、只能分一次,王的分配方案李不接受,钱我收回。 19 按照“经济人假设”,王最理想的分配方案是自己得999元,给李1元,李必须接受,否则1分钱也拿不到。在全世界五大洲十六个不同文化区域实验结果为:如果王把钱留给自己太多,李宁可1分钱不拿也不与你分,让你也拿不成。分配成功的区间是40—60之间,峰值是55比45,低于40,王不干,李也不干。经过五大洲十六个文化区域的研究后发现,经济人假设不能成立。

『肆』 当今教育热点问题有哪些

当今世界教育热点追踪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即oecd)共有30个成员国,其作用是为各成员国政府提供一个探讨、发展和完善其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场所。经合组织在经济、社会、环境、教育、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制定发展政策必不可少的参考。研究和分析经合组织的成果,将是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经合组织专家交流项目的访问专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处长林志华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质量测评监控研究中心主任孟鸿伟应邀赴经合组织总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合作研究。本文是他们从巴黎发来的最新报道。
世界教育热点之一:服务贸易中的教育
直到最近,教育一直被排除在全球化的争论之外。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教育也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服务贸易是最明显的。如果仅仅计算学生出国留学的费用,据oecd初步估计,1999年oecd国家的教育服务贸易额将近300亿美元,这就相当于oecd国家当年整个金融服务贸易额,占oecd国家服务贸易总额的3%。
一些oecd成员国已经在教育服务贸易中形成了他们的优势。他们正在成为教育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从他们提供的教育服务中获得好处。据oecd对《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教育服务”条款范围的市场调查表明:(1)贸易形式的教育服务已经在某些国家成为一项主要的贸易。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服务贸易分别是他们本国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业。他们的教育出口值占本国服务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分别是11.6%、4.9%和3.8%。(2)教育服务贸易份额最大的是出国留学,这项贸易已经存在多年。最近,一种新的前景更扩大了这种贸易形式,学生可能不出国而接受外国的课程和证书。(3)为进一步规范和保证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质量,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正在酝酿之中。
就教育服务贸易可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今年5月23-24日,oecd和美国教育部、教育国际贸易国家中心等在华盛顿美国商务部联合举办“教育服务贸易”——oecd/美国论坛。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经合组织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和美国商务部、教育部部长都出席并讲话。足见是到了关心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和影响的时候了。
世界教育热点之二: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政府、社会机构、家庭和个人已经并且不断地为教育和学习使用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oecd1999年教育政策分析中,粗略地估计成员国在高等、中等及小学教育中投入了大约1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投在硬件和网络建设上的。投资的结果是,在整个教育系统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发电子邮件及从事教学活动大大发展了。
可以说,在教育领域,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为基础的教育、学习的热潮已经在oecd成员国兴起。由于ict的广泛使用,引起了教育和学习上的多方面的变化,并对常规教育文化形成了多种挑战:
1.大多数oecd国家今天已经进入了建设必要的硬件和网络的阶段,问题就在于怎样使每个校长、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使用ict并从中得益。
2.虽然给学校装备新信息技术的设备和建立网络的连接是最基本的,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技术技能和能力,熟悉相关的软件,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规划和管理它并服务于既定的教育目标。
3.目前,这些技能和工作方法还没有和现存的学校课程相结合,并且在为毕业证书服务的毕业考试中还没有必要的内容。
4.因特网正在带来更加动态的互动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环境和质量需要得到保证。其中关键的是如何防止不良信息的影响。
5.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共同接受的中学后教育的质量标准,但是学生们却面临越来越多的各种不同的中学后课程的选择,常常又是外国学校提供的。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必须在保护学习者和鼓励接触更多的网络教育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6.教育服务贸易是最近服务贸易总协定谈判的一部分,政府将在多大程度上推进教育服务的自由贸易?这将对教育的传统的公共提供者和对他们的服务的需求产生什么影响?
7.在教育领域里还存在着设备的鸿沟,还有教师、学生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和自信心的鸿沟,以及在家、工作单位和社区使用电子多媒体的鸿沟。尽管已经在学校的新信息技术方面投入了相当大量的投资,但是仍然存在着在不同社会人群中的鸿沟。
基于这种情况和oecd教育部长们在一次非正式会议上表示的兴趣,经合组织的教育创新研究中心(ceri)进行了一次考察新信息技术对学校革新和学习的影响的研究。21个国家参加了研究个案研究,其中大约三分之一和个案研究结合。每个国家作了2-10个个案研究,这些个案一般都代表大的学校改革并且运用了新的信息技术。六个国家参加了实验研究。

『伍』 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价值彰显的难点
历时三年的努力,西安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研究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近一月时间市教科所领导和专家奔赴各区县对测试评价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解读,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市教育局建设西安品质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内涵提升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教育评价这一重要手段引导基础教育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这次反馈的材料丰富,形式多样,科研含量较高。特别是所下发的区县质量评价报告,学校评价报告及对教师学生家长的评价报告文本更是难得的研究成果,需要区县和学校很好地阅读研究分析,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发现优势,查找不足,挖掘成因,补齐短板,探求对策。现在的问题在于,区县和学校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理论及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的科学准确把握,对评价报告的分析理解,无论是人员配备专业储备及研究力量还较薄弱,对评价报告的纸面意义和潜藏的价值怎样转化成办学行为还有一定的障碍和难度。如何破解这一评价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目前各区县和学校亟待解决的课题。否则,再好的评价改革实验和成果将会与教育教学 教师学生的实际出现两张皮现象。希望能引起区县和学校的真正重视。

热点之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升级
教育研究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完整性,解释性,经验性,简洁性,逻辑性和怀疑的态度等特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科学推进的重要路径和措施。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亟待的问题,急需转型升级。
1.教研与科研相分离的1.0版。这是中小学教科研的初级阶段出现的状态和模型。即中小学教师主要对课堂教法考试研究关注较多,而各级教科研部门专注于教育理论课题研究及教育实验,中小学与科研部门联系脱节,没有使教学研究与教育研究有机结合。
2.教研与科研相互结合的2.0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各级教科研机构转变职能,改变研究工作方式,主动与中小学合作,发挥引领作用,指导中小学及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综合性研究,中小学把教育科研开始应用于课程课堂管理评价等领域,解决了教研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
教研与科研融合一体的3.0版。现在,不少中小学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引智进校,在专家的指导下,逐步树立了大教科研的概念和思维,确定研究主题,开展教研和科研融合的一体化研究,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这样,实现了中小学教科研的升级,使大教科研成为教师工作的“新常态”,使中小学教科研进入了质的飞跃的“新时代”!

热点之三:学前教育的焦虑
近 一个时期来,在个别地方的幼儿园幼发生教师虐童事件引起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超常关注,学前教育被一下子推向风口浪尖。如何看待这些个案性的事件,如何认识学前教育,如何理性地审视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消除社会和群众在关于学前教育中出现的焦虑,带着这问题,出于职业的惯习,本人翻阅了几本有关学前教育的书籍,做了不算深入或许还很肤浅的思考,试图对现今学前教育的焦虑作些许的分析。
学前教育属于启蒙教育,处于义务教育的前端,有其非常特殊的性属,对人一生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前多年由于社会的关注点主要在中考和高考上,对学前教育关注度较低,只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学前教育观念的迅速转变,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对象。由于前多年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投入不够,导致许多问题爆炸式出现。家庭焦虑,幼儿园等办园机构更焦虑。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合格教师补充不及时,只能从小学抽调补缺。民办幼儿园发展迅猛,无奈只好招录大量的资质不高的人员,加之管理跟不上,教师待遇不高,专业素养难以保证,于是在保育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违反育儿规律的行为。针对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出现的焦虑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从体制机制予以破解!如核算办园成本,划定教师最低待遇标准,加强培训,严格限定收费,加大常态化的检查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与次同时,应大力发展公办普惠性幼儿园,畅通教师来源渠道,提高教师待遇,强化教师专业培训,消除各种焦虑,破解发展难题,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让家长放心,使幼儿舒心。

『陆』 关于教育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热点问题。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6)教育热点扩展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新世纪初,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江泽民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柒』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一来,真的就是师逸而功倍了!

『捌』 今年教育部抛出了哪20个教育热点问题

(一)加强农村教育的意见建议

1.实行城乡教育统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意见建议。

2.解决农村教师缺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办法措施。

3.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意见建议。

(二)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4.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

6.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

8.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9.如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健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10.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和区域教育协作的政策措施。

(三)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的意见建议

11.解决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问题的办法措施。

12.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建议。

13.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解决职业教育规模数量、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问题。

14.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5.如何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健全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制度。

16.如何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办出特色。

17.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四)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

18.如何依法落实“三个增长”、强调政府投入责任。

19.如何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鼓励社会投资、捐资教育。

20.建设和谐校园的办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