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中医药技术
扩展阅读
市北高新公司股票 2024-09-24 04:55:40
百度金融中心 2024-09-24 04:22:13

中医药技术

发布时间: 2021-05-17 01:29:28

1. 什么是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面向农村基层群众,廉价、有效的诊疗技术,它的推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 中医药适宜技术

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具有鲜明的汉族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族医学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3. 中医制药技术是干什么的

中药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保证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亦是我国基层医疗的需要。
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①您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可以不了解中药、不知道怎样制备中药饮片和传统制剂吗?
②如果因客观情况没有现成的饮片可供使用,您可以亲自规范地炮制药材吗?
③您知道怎样合理地煎药吗?当患者对您为他开具的药方询问如何服用,您能够给予科学详尽的解答吗?
④您知道丸、散、膏、丹等传统的中药剂型是怎样手工制各的吗?当患者需要您为他们配制这些剂型或咨询您关于这些剂型的制备方法,您能够给出让患者满意的回答吗?
⑤您能举出历代著名医家中不了解饮片的炮制、不知道怎样制备中医临床需要的传统剂型的例子吗?
可以说,中药传统制药技术将让你领略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魅力,并安排足够的实验课让你亲自动手去“做药”,炒炙煅蒸、丸散膏丹,让你一一掌握!

在医院制成成品的中药制剂比单开处方利润高,所以制剂人员是医院创收的一个点。

4. 传统中医七大技术是什么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中医适宜技术分类】
一、针法类:“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传统医学对疑难病治疗常以针罐齐施、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获得最佳疗效。“针灸疗法,重在得气,得气方法,提插捻转,虚实分清,补泻适宜”。
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二、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
艾灸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也能够延年益寿。“人于无病时常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等穴,亦可保百余年寿也”。艾灸神厥穴可使人延年健康。
三、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
四、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五、中医内服法;还应该包括方药应用(老中医验案、民间土单验方应用、古方今用、成药应用、临床自拟方应用)等。以及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传统背脊疗法、饮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膏方疗法以及冬病夏治等。
六、中药炮制适宜技术;“依法炮制,复方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种。
炮制是中医药的专业制药术语,其历史悠久,经过炮制的中草药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中草药的效果。

5. 想问中医药适宜技术如何学习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最好是通过专业的辅导班学习下,学习标准的培训课程。

(5)中医药技术扩展阅读:

中医药词典(收集: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证名,辨证,方剂,医史,医籍等相关医学词汇及其详细解释!

中医名词词典总共包括十二个大类,二十多个小类,收录了将近3000条中医术语,是学习中医,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基石。

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10月16日颁布,将中医名词进行了国际统《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收录了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个词条。

中医方剂词典包括近2000条数据,主要内容为方剂名、处方、制法、性状、规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储藏、摘录等。

6. 中医适宜技术包括哪些项目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医适宜技术的特点为具有“简、便、效、廉”是中医传统特点之一。同时简便效廉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有人说什么叫中医“简便效廉”就是中医的概念。

7. 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条件

  • 二、报考条件

  • (一)报名参加卫生专业副高级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1)医学博士后出站人员;

  • (2)医学博士学位,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 (3)医学硕士学位,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 (4)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 (5)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报名参加卫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专业知识考试:

  • (1)符合《四川省五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推荐条件(试行)》(川职改〔1992〕69号)规定的;

  • (2)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3年以上,在任期内获得以下荣誉之一的:

  • ①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

  • 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3)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经组织选派到藏区工作且年度考核结果均为优秀的援藏卫生技术人员。

  • (4)医学中专毕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①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满9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合格;

  • ②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职务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9年,并在我省“乡镇卫生院”、“艰苦边远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山区”工作3年以上,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奖励证书;

  • ③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职务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9年,并在我省“乡镇卫生院”、“艰苦边远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山区”工作5年以上。

  • 4.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比照乡镇卫生院同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报考条件报考本专业相关知识。

  • (二)报名参加中医药专业副高级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内发生医疗事故责任未满三年者、任现职内发生医疗差错责任未满一年者、受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期内不得报考)。

  •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1)中医药学或医学博士后出站人员;

  • (2)中医药学或医学博士学位,取得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 (3)中医药学或医学硕士学位,取得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 (4)中医药学或医学本科毕业,取得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 (5)中医药学或医学大专毕业,取得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 (6)中医药学或医学中专毕业,取得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9年;

  •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报名参加中医药专业副高级技术资格的专业知识考试:

  • (1)符合《四川省五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推荐条件(试行)》(川职改﹝1992﹞69号)规定的;

  • (2)取得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聘用主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3年以上,在聘期内获得下列荣誉之一的:

  • ①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

  • 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3)按照川组通〔2010〕58号文件,经组织选派到藏区工作两年服务期满且考核优秀的援藏中医药技术人员。

  • (4)省级以上中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继承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出师证书者,可提前一年报考。

  • (5)1998年6月26日之前取得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无医学专业学历(中专学历以下)中医药技术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 ①受聘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岗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

  • ②受聘中医药专业中级技术岗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2年,并在我省“乡镇卫生院”、“艰苦边远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山区”(见附件2)工作3年以上,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励证书。

  • 4.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比照乡镇卫生院同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报考条件报考本专业相关知识。

  • 在我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艰苦边远山区”、“边远山区”、“贫困山区”工作的卫生、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调离这类单位或地区,不能再享受本通知规定有关倾斜与特殊政策。

  • (三)符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工作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2〕413号)规定的报考人员,可报名参加基层卫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报考人员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的截止时间,均计算至2014年12月31日。

  • 三、报名程序

  • 我市2014年度卫生、中医药专业副高级技术资格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

  • (一)上传照片及审核。

  • 报考者登录当地人事考试网,认真阅读有关文件,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后,按网络提示要求通过注册;上传相片,相片为报考者近期的免冠照片,文件格式为JPG格式,大小应小于20K。成都市人事考试中心根据报考者所传相片的质量在网上进行审核,并在报考者报名后的1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对相片质量审查不合格的,报考者按要求重新上传。

  • (二)填写报名表。

  • 通过相片质量审查合格的考生,在网上如实、准确填写《2014年度卫生、中医药专业副高级技术资格考试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的各项内容,考生如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 中医药理论先进技术落后吗

“经过20多年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它一定会造福更多人。”说起智慧中医药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有着打开一个新研究领域大门的兴奋。

“建议由科技部牵头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制定规划,建立中医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发展平台规划;由工信部牵头实施中药智能制造工程,建立示范基地;在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中增加对中医药与现代技术融合的资助。”张伯礼代表提出了推动中医药学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的建议。

9. 查我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去问一下是比较好的

10. 中医药科技如何创新

而技术创新的本质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是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统一,核心在于科技的应用,强调的是经济性与应用性。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应表现在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三个方面。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创新项目和成果;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下面我们针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建立中医药创新体制和机制,首先,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加大对中医药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投入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战略攻关课题的研究 ,将中药产业开发列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给中医药人员创造良好的提高与发展空间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制订措施鼓励中医药人员的科研创新。中医药创新的突破及推广应用 ,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体制、科学管理,机制作保证。把中医药当产业实业来发展 ,实行投资多元化 ,鼓励发展民营中医药企事业 ,鼓励发展民间中医药事业。国家要明确扶持的重点 ,设立政府科研基金 ,重点扶持有优势、有特色的中医药企业搞好科技创新 ,支持中医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研究,成为创新的重要基地 ,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基层医疗单位搞“联姻”、技术转让、技术合作 ,使中医药科研成果能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为经济建设作贡献。要扶持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科研的重要阵地,但比起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一般来说起步晚、投资少 ,显得“先天不足” ,尤其是县级中医院比起县医院来大多条件差异明显。因此 ,建议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措施扶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使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跟上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步伐。只有设备完善、人才充实、管理健全的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才能担当起中医科研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当然科技创新的重点还是要在高校,高校在其中要发挥领导作用,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而且要打破常规,组建适应课题需求的科研团队,突破界限,构建科技资源有效利用新模式。鼓励多学科交叉,解决中医药的重大科技问题及难题。同时,转变观念,不断创新中医药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 关于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一定要坚持继承与发展二个方面,中医药是传统的,必须在很好的继承基础上才谈得上创新,以往我们的教育,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创新,强调现代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经典的学习和继承,许多名老中医已经站出来对此做了严历的批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所渭 “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来讲 ,中医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如下几方面:广博的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时刻准备创新的意识,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灵活的创新思维,有计划的创新学习和努力的创新实践。但目前中医人才的现状却是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淡薄,创新思维学习不够,实践能力不强等。中医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人文知识的储备;重中医药学知识的积累和中医药学技术的学习,轻人文精神的修养。高等中医药教育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专业考试开展,教学方法仍是满堂灌,而学生学习多是死记硬背,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加之课程繁重,使之难以进行创新学习。过高的专业程度,单薄的知识结构,狭窄的知识面,学科之间缺乏相互交融,从而使中医药学生思想不活跃,缺乏创新的冲动与欲望,思维方式呆板。古代中医药未能走上实验医学发展的道路,忽略医学实验活动,而多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倾注力量。这种状况导致当代中医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人才培养一定要须以继承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强调中医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进行理性思考、解析和发掘 ,探索一条既有鲜明时代特点,又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的中医药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教育之路。必须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拓宽专业口径,应及时将中医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纳入课程中去,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断推出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参与式等新的教学方法,竭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发散式和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中医药学生的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是对创新人才的最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学校应把科研育人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科研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加强学生科研实践,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和空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要改革较为僵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才有可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条件。 关于中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在前面论述创新机制与体制中已经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中医药科研创新的平台,不仅仅包括中医药各类各级学校及医院,中药企业,研究院所等,还包括无形的政策法律环境,一个好的平台,可以极大的促进中医药科技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中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这二个方面都不能放松,特别是对于广东省,我们要抓住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时机,大力建设好我们中医药发展的平台,推动中医药的大力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载体,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没有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就不可能有全面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就无法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作为高校,要努力建设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好附属医疗机构和科研环境。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做好人才,学科的整合工作,有效利用科技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吸纳社会资金,建设好创新平台。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及学术交流,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于中医药创新项目和成果,中医药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作为自己的特色,个体化治疗一方面有利于病人及病情的恢复,但同时却不利于工业化的生产,中医药的创新必须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推动中药的现代化,使之能更便利,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起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成果管理制度,当前形势下,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管理要坚持“严格”与“宽松”并举。“严格”体现在要主动提出知识产权要求,特别要研究目前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措施,建立起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宽松”体现在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发明者思维要放开,应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强调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在保证有形无形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措施,依法保证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扩大中医药科研人员享有的权利,中医药创新项目要从多方面大力支持,推动成果的转化,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于中医药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课题项目的分配不合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药创新工作的展。如何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加大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基层科研差的问题,适当把科研力量向医疗,教学一线靠近,使科科研工作真正成为有源之水,发展有力,特别是对于中医药的创新,必须以临床疗效为第一要务,从疗效上狠下功夫。才是科研及中医学本身的发展之路。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对于年轻,有工作能力的中医学生,要大力支持进行科研工作。支持创新,敢于尝试。对于中医继承方面的科研,也要加大重视,从文献中发现创新点,同样是最好的中医药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