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邵玉轩
扩展阅读
股票软件下载到那个盘 2024-11-15 08:49:18
大宗股票折价交易的公司 2024-11-15 08:35:09

邵玉轩

发布时间: 2021-05-19 07:26:52

1. 邵玉轩的介绍

邵玉轩,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国人,是一名革命家,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2. 邵玉轩的人物经历

邵玉轩,浙江宁波人。于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

3. 邵逸夫生平有哪些事

邵逸夫(Sir Run Run Shaw),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卖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破釜沉舟,成败在此一举。

4. 邵逸夫107岁去世,留下4个后人,他的商业帝国和慈善有人继承吗

说起邵逸夫,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如今我国很多学校依旧还有存在着邵逸夫的身影。邵逸夫不仅在事业上拥有着令人景仰的辉煌成就,还有着心怀家园大爱。世人对于邵逸夫的评价,排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他的慈善事业,第2位才是他的商业帝国。被称为"影视大亨"的他经历了百年传奇,世人只知道他的慈善事业以及商业帝国,却很少留意到他的子女。

爱情的来临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上海一个富有的家庭,家中父亲邵玉轩在上海开了一家颜料公司,家业规模宏大。邵逸夫从小就痴迷于戏剧以及电影。为了让邵逸夫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从小就为他请来了众多名师。

邵逸夫去世前,就将自己的资产全部套现成立了托信基金。在他去世之后,他的4个子女并没有与方逸华争家产,都没有人想要接手父亲的事业。如今这4个子女都在国外有着自己的事业,低调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邵逸夫的拥有着传奇的一生,从白手起家最终打造出自己的影视帝国,可以说在事业上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唯一遗憾的或许是他一生子女缘薄,亲戚情淡。

5. 邵逸夫107岁离世时,为何儿女无一愿意继承遗产

邵逸夫或许认为自己一生亏欠方逸华太多,才在耄耋之年给她一个名分。事业和亲情都是同等重要的,邵逸夫的后半生事业顺风顺水。并且也很长寿,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成功的商人,在107岁的仙逝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子女愿意继承自己的遗产。

如果邵逸夫和子女们都够坐下来,推心置腹地讲讲他和爱妻黄美珍以及方逸华之前的关系。没准孩子们就能够理解了。邵逸夫一生大富大贵,身边也不缺死心塌地追随自己的爱慕者。但是亲子关系的破裂或许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6. 邵逸夫去世后留下200亿遗产,为什么他4个儿女都不愿继承

邵逸夫曾经说过,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他的一生也在充分的展现这句话,你且看全国有多少所学校都有逸夫楼的身影,3万多所,分布全国,全都是邵逸夫捐赠的。

你再看看当初邵逸夫捧红了多少大明星,就连四大天王都是他捧红的,他们红了之后却又纷纷选择离开邵逸夫所创的TVB。原因很简单,就是邵逸夫太抠,他们片酬太低。上个世纪邓萃雯很红的时候就选择离开TVB时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很红,但我特别穷!"

华语影视大亨邵逸夫,叱咤商圈80载

邵逸夫出身商业世家,其父邵玉轩就曾经是上海有名的商界人士,还曾经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来邵家家道中落。

邵逸夫为了避免自己去世之后,子女和方逸华争家产,所以早早地就立下了遗嘱,分配二百亿的遗产。直到2014年1月邵逸夫在夫人的陪伴下安然离世,享年107岁。

他去世后他的孩子们更是彻底离开中国,也不愿继承父亲的遗产。直到现在,他的孩子们仍然在新加坡生活,过得平淡。

邵逸夫这一生对电影行业做出过突出贡献,也对祖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更是醉心于慈善,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7. 邵玉轩的主要成就

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8. 邵逸夫仙逝时,四个儿女却无人愿继承他的遗产,这是为何

当邵逸夫的四个儿女知道这件事儿后,内心愤怒,也很不满,于是子女与父亲的关系因此渐渐疏远了。

黄美珍去世十年后,邵逸夫与方逸华结婚,这件事也加速邵逸夫与子女间关系的破裂。曾被作为家产继承人的长子邵维铭也与父亲决裂了。最终,邵逸夫的资产被转换成了信托基金,继续发挥着他慈善家的光芒。

邵逸夫传奇的一生,从艰难岁月走过来,打造自己的影视帝国,事业上算是圆满。唯一遗憾的也许是他一生子女缘薄,亲戚情淡吧。

9. 邵逸夫简介妻子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别名六叔,1907年11月19日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家庭背景
邵逸夫的家庭背景可不一般,父亲邵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飘染、财务等多种生意。一辈子生育了5男3女。邵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

1925年,邵逸夫与大哥邵醉翁、二哥邵囤人、三哥邵仁枚,在上海成立天一电影公司。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

个人贡献:
1、有声电影:
1932年,邵逸夫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了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
2、 邵氏影城:
拍摄1000多部电影,代表作有《江山美人》、《杨贵妃》、《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
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300人,先后请来名导演有,陶秦、李翰祥、卜万苍、岳枫、罗臻、何梦华、严俊。名演员有,林黛、李丽华、乐蒂、张仲文、丁红、丁宁、陈厚、赵雷、关山等。还物色到一大批摄影、制片、化妆、剪辑等方面的人才。
3、创建TVB:
1967年,邵逸夫创建香港无线电视(TVB),开设“港星摇篮”训练班,培养了很多日后成为大腕的影星,有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还有大导演杜琪峰。
4、做慈善:
捐助内地教育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以逸夫名字命名的教学楼遍布中国。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邵逸夫两位老婆介绍

邵逸夫原配黄美珍
邵逸夫的第一任太太黄美珍,年长他5岁,新加坡富商之女,曾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洛杉矶病逝,享年85岁。

黄美珍的初恋不是邵逸夫,而是另有其人,前男友名叫余东璇,年长她整整25岁,广东人,新加坡最闻名的富豪。
邵逸夫与黄美珍的爱情故事
1926年,19岁的邵逸夫由好友余东璇引荐认识了黄美珍,用现在人的说法就是一见钟情,当时三人的“三角恋”很轰动。
之后经过11年多的爱情长跑,30岁的邵逸夫与黄美珍如愿以偿的结为夫妻。余东璇不仅谅解了他俩,还送了50万元的礼金。

黄美珍与丈夫结婚后,先后为邵家诞下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邵维钟。这段婚姻持续了50年。
患难夫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邵逸夫因为“拍摄反日电影”被日本宪兵关进监狱,打得皮开肉绽。“邵氏”影院也被催毁殆尽。这时的黄美珍一边独力苦苦支撑邵氏家业,一边想办法托关系救出邵逸夫,可谓风雨同舟,相濡以沫。
邵逸夫评价夫人:“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样样都好,回到家里我没有麻烦”。

邵逸夫第二任太太方逸华,别名李梦兰,方梦华,小他24岁,歌手;TVB副主席兼董事经理。79岁那年,正式接管TVB这个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
方逸华,外形气质优雅,天生一副好嗓子。年轻时是红遍南洋的歌星,曾赴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旧金山演唱。其母方文露,是三十年代上海夜总会艺人。

邵逸夫和老伴晚年生活很幸福
1952年,45岁的邵逸夫认识了台上唱歌的方逸华。一首《花月佳期》唱的是如醉如痴很感人,更被打动的是方逸华的美貌,日后接触久了发现她还懂得许多经营管理上的事。
1969年,38岁的方逸华正式进入邵氏做一个普通职员,从邵氏的采购部做起,四年后转任制片,逐渐做遍公司的每个环节,攒足了资历后进入高层,四十年间,逐渐成长为邵逸夫最重要的事业伙伴。

1997年5月6日,66岁的方逸华终于“妾室”扶正,与90岁的邵逸夫结婚。近半个世纪像电影一样传奇浪漫的爱情,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10. 求邵逸夫的资料,为什么很多大学里都有逸夫教学楼

邵逸夫
网络名片
年过百岁的邵老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著名的电影制作者、慈善家。1957年,他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发展电影事业。1965年与利孝和共同投资创办TVB,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多年来他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医疗捐助超过数以十亿港元款项。2003年他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中文名: 邵逸夫
外文名: Run Run Shaw
别名: 六叔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宁波镇海
出生日期: 1907年10月4日
职业: 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曾拍摄超过一千部电影
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1957)
捐款逾亿港元成立中大逸夫书院
汶川大地震捐款1亿港元(2008)
创立“邵逸夫奖”(2003)
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地区: 港台
曾获奖项: 获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家庭情况
少年时期
人生经历
个人荣誉
电影鼻祖
风云港岛
精益求精
电视行业
邵氏大奖
黄金一代
正式退位
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娱乐圈教父
第二重身份:富豪榜常客
第三重身份:慈善大家
百年传奇
邵逸夫之最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家庭情况
少年时期
人生经历
个人荣誉
电影鼻祖
风云港岛
精益求精电视行业邵氏大奖黄金一代正式退位三重身份
第一重身份:娱乐圈教父 第二重身份:富豪榜常客 第三重身份:慈善大家百年传奇邵逸夫之最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邵逸夫 [1907.10.14出生]原名邵仁楞。男,浙江宁波人,生于镇海,后移居香港。汉族,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发生后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一亿港币,成为单笔个人捐款最多的人。 邵逸夫的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 邵氏兄弟左起邵邨人 邵仁枚 邵逸夫
六叔”。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1928年,邵逸夫赴星马等地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57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邵逸夫捐助超过数以十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而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结婚。[1]
编辑本段人物事迹
慈善大家邵逸夫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是,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有人称之为“东方诺贝尔奖”。 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2009年8.8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 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六老板”。他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 邵逸夫与邵氏公司全体人员合影
,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创业之初,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结果赚得盘溢钵满。旗开得胜,邵氏兄弟们为之欢欣鼓舞,随后新影片不断地从“天一”推出。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文怀、张彻……无不出自“邵氏”门下。其中《江山美人》《貂蝉》《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影片都曾享誉海外,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倾倒无数观众。据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完全疯狂”,有位老太太连看一百多场,由《梁祝》而在台湾掀起黄梅调狂热;而《天下第一拳》更掀起功夫片新狂潮,发行到全球各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邵逸夫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知人善任,拥有一大批各方面人才,为其所用,更在于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他干一样,学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年轻时曾有1天看9部片子、1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他说:“我晚上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便是工作”。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 散尽千金济众生。多年来,虽然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2]
编辑本段家庭情况
邵逸夫(左一)与结发妻黄美珍(前)等人
人们习惯于被港姐簇拥着的邵逸夫,因为他的旗下美女如云,但实际上,邵逸夫只经历过两段婚姻。 他于1937年与年长他5岁的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两人育有二子二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85岁时于美国洛杉矶病逝。邵逸夫的现任太太方逸华于1931年出生于上海,随母亲长大,早年是个红歌星,在南洋一带很受欢迎。两人在1952年邂逅,此后四十余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直至1997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1岁。 自从发妻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子女便陆续淡出邵氏管理层。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长居新加坡,在那里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厦及住宅,对父亲的影视帝国无接手的兴趣。[3]
编辑本段少年时期
邵逸夫190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邵氏兄妹八人,逸夫排行老六(成名后被尊称六叔)。有趣的是,邵逸夫和大哥邵醉翁、二哥邵村人、三哥邵山客的名字如出一辙,皆源于陶渊明的田园诗篇,原为“号”,叫惯了也就成了“名”。 邵逸夫自幼受英文敎育,中学时入美国人开办的“靑年会中学”读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时的上海十里洋场,娱乐事业已经相当蓬勃。耳濡目染之下,少年邵逸夫暗生“娱乐心”。 年轻时邵逸夫
邵逸夫的父亲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漂染、财务等多种生意。 当时,上海剧院“笑舞台”的老板因无力还债,惟把“笑舞台”“断当”,邵玉轩遂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该剧院。邵醉翁走通俗路线,大演武侠戏,“笑舞台”一时颇受欢迎。 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买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破釜沉舟,成败在此一举。 邵家四兄弟仁杰、仁棣、仁枚、仁楞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部投身娱乐圈,并弃本名而改别号依次为醉翁、邨人、山客、逸夫。四兄弟别号均为大哥所起。长兄邵醉翁由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 邵氏兄弟目肖如炬,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4年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原是邵醉翁编导的一部话剧,影片获得极大成功。 旗开得胜的邵氏兄弟为之欢欣鼓舞,之后一口气拍出《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戏,深受观众喜欢。 邵醉翁自己是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被兄长们拍的片子搞得心痒难耐,在片场中觅一个“伙计”之职。 由于邵逸夫勤奋又肯钻硏,很快,从摄影、编剧到导演,电影制片各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4]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907年农历10月出生,原名邵逸夫。因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称 “六叔”。 19岁,中学毕业后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
1928年,赴南洋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30年,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港推出。 1957年,从新加坡正式来香港发展,接管邵氏公司业务,建立清水湾影城。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 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 1965年,与利孝和、余经纬等创办无线电视台,于1967年11月19日开台启播。 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猛的电视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1974年,由于贡献突出,获得英女王颁发的CBE勋衔。 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 1980年,邵逸夫以无线电视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制作。 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旧金山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他在社会公益方面所做的贡献。 1997年,在美国拉斯韦加斯迎娶方逸华,时年90岁。 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 2006年,获台湾金马奖颁“终身成就大奖”,香港电影金像奖颁“世纪影坛大奖”。 2006年,因患肺炎一度入院,虽无大碍,但透露出要退休的意思。 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逸夫迎来百岁诞辰。
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 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 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 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