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震云”真的有科学依据吗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测
“地震云”其实在科学之中都没有这个说法,而在生活之中被不少人所传播,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它的误传一般是地震发生之前,不少人将一种自然现象误认为是地震云,所以准确地来说,地震云是一种气象术语,但也不完全是,也有不被认可的时候。
地震云通常情况之下,也是在我们生活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至于地震之前为何出现这情况,其实这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种说明。
地震预警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采用人工技术提前做到预警,当地震波传播到地震影响区域之前,给予一个预警时间,它的成效也可以看到,如今大多数情况之下都是提前几十秒的预警时间。未来人类将全面实现秒级预警,对人类的影响也会更低,我们拭目以待吧。
⑵ 地震云真能预测地震吗 地震云出现多久会地震
不能。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辟谣,强调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来预测地震。
由于地震云缺乏最基本的定义表述,只要“看起来奇怪”的云都被划为地震云,所以难以总结其特征。许多人认为的形形色色的地震云,以高积云或层积云居多,因为这两种云容易形成网状、波状(肋条状)、絮状、透光、放射状、荚状等怪异的样子;再加上有时出现在傍晚或早晨,染上了晚霞或朝霞的颜色,就更被疑为天有异象了。
然而高积云、层积云,包括其它被疑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科学分类云的分类中都有其对应的属种,其成因也有科学解释,并不能用以预测地震。
(2)地震云与地震预测扩展阅读:
地震云学说从未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地质或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驳,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术名词。
气象学家认为,那些所谓形状各异的云多与高空气流活动有关,并不罕见;全球各地的气象站也从未监测到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统性地增温。坊间流传的“地震云”图片大多为中高层的高积云或卷层云。
地质学家则表示,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电磁场影响云的分布也缺乏理论支持。换言之,如果可以通过观云来预知地震,人们为何不能直接监测地磁场的异常活动。所谓地震云预测的成功案例,大多是一个城市出现地震云,几天后,相距几千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城市发生地震。
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任中国地震局局长的郑国光,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独家专访时指出,目前科学上还没有对地震云的认定 。地震是固态地理的现象,现在没有充分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⑶ 地震云是不是真的能准确地预测地震
大自然是瞬息万变的,地震云自古以来就被用来预测地震,例如:“白天或日落后,天空晴朗,而云薄如线,很长,地震预兆也很长。”或者“突然看到乌云像缕缕青烟,就像一条长蛇,划过天空,又长又不散,必然会发生地震”。但事实上,世界上的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不同意地震云的说法,因为实际发生的地震其实比下雨的几率还要打,根本不需要地震云来测。
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表的“地震云研究”认为,地震云共有三种类型:条带状、辐射状、干涉条纹状,并且附上了照片。尽管年代久远,照片模糊不清,但依旧可以辨认出这些“地震云”,其实在云的科学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而且很常见。
⑷ 地震云.真能预测地震吗
朋友,您一定读过《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吧,可是您是否知道,看云也能识地震呢? 您可能不信,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其中以我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目前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云”这个名字的不是地震学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冈市市长键田忠三郎,他曾经亲身经历过日本福冈1956年的7级地震,并且在地震时亲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云,以后只要这种云出现,总有地震相应发生,所以他就把这样的云称为“地震云”。 那么,什么样的云才是地震云呢?这种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蔚蓝的天空中有时会留下一条飞机的尾迹,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很像飞机的尾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 另外有一种辐射状的地震云,则有数条的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此外还有一种条纹状地震云,形似人的两排肋骨,根据此云判断震中较为复杂。 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谈,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 云是大地的脸,它不会撒谎,辽阔的天空,您可以纵情的观云,朋友,您愿意亲眼目睹地震云并且试图预报地震吗?
⑸ 地震云真的能预测地震吗
我国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曾出了一本《隆德县志》,书中第一次提到了地震和云彩的关系。作者在这本书中对地震前兆进行了总结,其中有一条就讲了地震云的问题,书中写道:“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无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当然限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人们对该书的记载未能予以注意。
在日本,也曾经有人见到过地震云。这个人不是专业地震工作者,而是曾任过日本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利用地震云来预报地震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由于这种方法观察方便,无需任何设备,所以不仅受到专业地震工作者的重视,一些业余爱好者也都跃跃欲试,想验证一下这种方法的正确程度。
作为一种新的方法,键田忠三郎也遇到了挑战。日本有一个“地震预报联络委员会东海地区判断会”,是日本地震预报的最高权威机关,该会的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只能在社会上引起混乱,没有任何科学价值。东京大学教授荻原尊礼认为,这种方法中讲的地震云纯属巧合。连日本气象厅主管地震问题的专家也说键田忠三郎统计的地震,有的远离日本本土,有的发生在海底数百千米深的地方,其前兆不可能在日本本土上空的大气层中有反映。
地震云是出现于天空的云彩,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普通的云彩里发现与地震有关的地震云?什么形状的云彩与地震有关呢?
我国古代除了《隆德县志》以外,清人王士祯在其所著的《池北偶谈·卷下》中“地震”一节里,谈到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5级地震时,记有:“淮北沭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睛明,无云无气。”这里说的龙,看来也是《隆德县志》中“黑云如缕,宛如长蛇”的长蛇状带状云,阳光一照,便显得金光灿烂。我国古代的许多县志和史书都有这样的记载。
我国地震研究工作者发现,地震云颜色复杂,多呈复合色,一般有铁灰、橘黄、橙红等。地震云多出现在凌晨或傍晚,分布方向与震中垂直,有的人根据这个规律曾经成功地预报了地震的震中位置。我国地震学者吕大炯汇总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云,并制成了地震云分布图,在这张分布图上,他确定了地震云垂线交汇点的地面投影位置,并认定这里是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带。20世纪70年代我国地震研究的实践证实了吕大炯的推测。吕大炯还认为,这种地震云在时间上既可以和近期地震相对应,也可以和远期地震活动相对应。在空间上,既可以和近距离的地震相对应,也可以和远距离的地震相对应。例如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8级地震和西半球的亚速尔群岛地震,都影响到了北京地区的大气层,有人在几天以前就观察到了云彩的异常变化。
除了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外,还有一种地震云呈辐射状。这种云从某一点向外呈指条状辐射,它主要出现在早晨和傍晚,由于霞光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颜色,云的辐射中心多位于震中的上空,因此从邻近地区常常看不到它的全貌,而只看到几条向中心汇聚的指条状云。这种地震云可能主要与近距离的地震有关。
还有一种云,地震学家给它取名为肋骨状云。这种云像是一些排列整齐的肋骨,沿同一方向呈宽带状分布。它可能是长蛇状云的“宽化”,很可能是由于同时来自大致相同方向的两次地震共同激发的结果。
1923年,日本又发现了一种更奇怪的地震云,东京人称它为“妖云”。
当年的8月,在日本西南部的石垣岛和冲绳岛之间,出现了越来越低的低气压。3天之后形成台风,移向九州西南部。与此同时名古屋市也出现低气压,到8月31日,这种低气压形成的大风猛扫江之岛一带,这时,天空出现奇怪的红色,太阳也好像比平时大了一倍。9月1日早晨,大风刮到了东京北部。上午10时,东京上空出现形状特殊的浓云。云体肥大,很像在风中摇曳的鸡冠花。接着是急促的狂风暴雨,云量增加,风速进一步增大。后来,当风突然转向时,东京发生了8。3级大地震。几乎毁灭了东京,波及横滨及周围许多城镇。于是这种带有不祥征兆的云,又被称为“妖云”。
然而,妖云是地震云吗?目前还没有太多的实例对它进行解释。
⑹ 地震之前真的会形成地震云吗,地震能不能被准确预测
“地震云”其实在科学之中都没有这个说法,而在生活之中被不少人所传播,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它的误传一般是地震发生之前,不少人将一种自然现象误认为是地震云,所以准确地来说,地震云是一种气象术语,但也不完全是,也有不被认可的时候。
地震云通常情况之下,也是在我们生活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至于地震之前为何出现这情况,其实这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种说明。
地震预警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采用人工技术提前做到预警,当地震波传播到地震影响区域之前,给予一个预警时间,它的成效也可以看到,如今大多数情况之下都是提前几十秒的预警时间。未来人类将全面实现秒级预警,对人类的影响也会更低,我们拭目以待吧。
⑺ 地震云真的可以预示地震吗
谣言:
今天西安的云比较特别,非常美丽,但形状像放射性条纹图案,查了资料说是地震云。有网友说这预示着四川的地震。
辟谣:
天上的云和地震没有关系
“地震云”的说法,一直在网上流传甚广,到底存不存在“地震云”?
请大家查阅网络,“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目前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
气象专业人士认为:从气象现测的专业角度分析,网上给出的各种地震云照片,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典型的云状,即透光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卷积云以及残留的飞机尾迹。这些所谓的地震云根本和地震没有关系。
网上关于地震云生成机理的描述,例如地热转变为云,地磁场变化生成及粒子发光等说法从天气动力学、云雾物理学、演体力学、热力学等相关科学角度分析,均不能成立。地球物理学家也从未观测到“地震云”出现时磁热光的变化,因此,关于地震云产生机理的分析也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
天空中的云彩千变万化,展现了大自然的杰作。气象部门在长期气象观测中记载了很多美丽奇特的云状。每一种云的形成、变化和某种天气的演变大多有稳定的对应关系。但是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之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发生。气象学博士李汀认为“地震云是个伪科学概念”。 所有被指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分类中都有对应种属,多集中于高积云或层积云,因为它们比较容易形成波状、絮状、透光、放射状等“看起来怪异”的样子。所谓“地震云”就是气象观测中的一般云。
所谓“地震云专家”,他们采用地震云预报的地震,发震区域往往是几百到几千公里,貌似“准确”。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个误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大大小小地震500多万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而大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全球每年发生上千次,差不多平均每天都要发生两三次。也就是说,任何人随口说句“今天全球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都稳赢不输,更何况“地震云专家”还把预测发生地震的时间尺度放宽到一个月以内,因此很容易做到预报地震的“次次命中”。
揭穿这些地震预测术的方法非常必要。我们要认识到所谓的“地震云”是不存在的,那些拍摄到的“美丽云彩”与地震毫无关联。“地震云”就是伪科学谣言。
辟谣专家:陈会忠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研究员
复核专家:沈萍 地球物理信息科学传播团队 研究员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⑻ 如何通过观察地震云来预测地震
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
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
尽管通过观察地震云来猜测地震,是一个不花本钱、简单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偶然性和局限性,并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所谓地震云,就是在天空出现的一条很长的带状云,它与喷气式飞机在空 中拉出的尾气非常相似。
假如空中出现很长的带状地震云,则表明近期内将会 有地震发生,地震的方位与带状云垂直。
也就是说:假如地震云是东西走向, 那地震发生地点就处在南北方位;假如地震云是南北走向,那地震发生地点就 是处在东西方位。
至于地震究尽是发生在南北(或东西)的哪一个方位?这就要通 过对地震云的外形来进行判定了。
尽管人们观察到的地震云在空中拉成一条近似的直线,但仔细观察还是有一定的弯曲度的,往往地震的方位就是地震云弯 曲的方向,比如:地震云稍微朝南弯曲,表明地震将会在南方发生的可能性较 大;地震云稍微朝北弯曲,表明地震将会在北方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地震云的 弯曲较明显,表明地震发生地与观察点的间隔较近(约1000 公里左右);
反之, 地震云的弯曲不明显(几乎是一条直线),表明地震发生地与观察点的间隔较远 (1500 公里以上到2000 公里)。
地震的震级如何判定?这就要看带状云的粗细和浓度了,如带状云较粗、浓 度又深,表明地震的震级较高;反之,带状云较细、浓度很浅,则表明地震的 震级较低。具体判定震级的大小,全凭个人经验,这里不太好具体描述。地震 发生的时间,通常是在看到地震云后的七天左右,根据本人经验第六天发生地 震的可能性更大。
既然说地震云很像是喷气式飞机的尾气外形,那么又如何来对这两者进行 识别呢?根据本人经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以区分:一是地震云在形成过程中是 两头一样由细变粗,而飞机尾气开始是一头粗一头细,并且细的一头能看到飞 机银白色的小点向前延伸;二是在没有看到形成过程的情况下,可以从其形态 进行判定,地震云一般是呈现丝带状,而喷气式飞机的尾气一般是呈现鱼鳞状。 对地震云产生机理的个人见解: 地震发生前,在地质岩层结构形变的巨大应力作用下,产生一个强大的静 电场,这个静电场会使大气层形成一个以震中为圆心,数千公里为半径的带状 巨大圆环。实在,人们观察到横过天空的线状地震云,只不过是这个带状巨大 圆环上的一段孤线而已。地震的震级越高,其形成的带状巨大圆环的半径越大; 反之地震的震级越低,其形成的带状巨大圆环半径越小。
震级太低就难以形成 带状圆环了,一般来说,能够形成带状巨大圆环的地震,其半径通常不会短于 1000 公里。实在,受种种气象条件的限制,地震云难以形成完整的带状圆环, 更是不可能被完整地观察到。由于这个圆环实在太大,从地面上只能看到其中 的一部分。
从理论上讲只有太空中的宇航员,才有可能完整地观察到这个大圆 环;而实际上从太空中也是观察不到的,
一是由于带状云环太细,达不到人的 视觉要求;
二是从太空向下看,云环很轻易被掩盖在地面背景中;
三是由于这 个地震云的巨型圆环太大,各地的气象条件又不相同,比如:风向、风速、云 雾,阴雨、黑夜等,都会破坏、遮挡或掩盖这个大圆环的完整性。
再说地震云 形成过程的时间很短,前后仅三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假如当地风力较强 还维持不到二十分钟。
所以地震云能够被有心人观察到,纯属多种条件下的偶 然偶合。
⑼ 你所知道的云,真的是能预测地震的地震云吗
地震云不能预测地震的发生。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目前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
气象学家认为,那些所谓形状各异的云多与高空气流活动有关,并不罕见;全球各地的气象站也从未监测到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统性地增温。坊间流传的“地震云”图片大多为中高层的高积云或卷层云。由于“地震云”缺乏最基本的定义表述,只要“看起来奇怪”的云都被划为地震云,所以难以总结其特征。
高积云、层积云,包括其它被疑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科学分类云的分类中都有其对应的属种,其成因也有科学解释,并不能用以预测地震。
(9)地震云与地震预测扩展阅读:
科学界对地震云的认知:
地震云学说从未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地质或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驳,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术名词。
气象学家认为,那些所谓形状各异的云多与高空气流活动有关,并不罕见;全球各地的气象站也从未监测到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统性地增温。坊间流传的“地震云”图片大多为中高层的高积云或卷层云。
地质学家则表示,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电磁场影响云的分布也缺乏理论支持。换言之,如果可以通过观云来预知地震,人们为何不能直接监测地磁场的异常活动呢。
所谓“地震云”预测的“成功案例”,大多是一个城市出现“地震云”,几天后,相距几千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城市发生地震。“地震云”假说盛行在中国、日本等国,以东亚地区发生地震的频繁程度来看,这更像是一种“事后诸葛亮”。
日本地震预知联络委员会在研究了“地震云”照片后,一致认为:仅仅根据云的丝绸状就同地震前兆联系起来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有的人说“地震云”显然是卷云。
该会会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荻原尊礼说:“要是做个统计就可了解,云和地震的关系纯属偶然,过去也有许多像这种人一样,把与地震毫不相干的现象联系起来预报地震”。日本著名地震学者力武常次也持否定的态度。
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任中国地震局局长的郑国光,在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独家专访时指出,目前科学上还没有对地震云的认定[8]。地震是固态地理的现象,现在没有充分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间有内在关联性,也没有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