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农村蝙蝠有毒吗
蝙蝠有毒吗?
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和恐怖、狰狞联系在一起,在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往往以吸血和吃人的形象出现,导致人们对其产生厌恶的情绪和感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蝙蝠到底有没有毒吧!
蝙蝠没有毒,但蝙蝠身上确实至少带有14种可传染人类或动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会死亡。蝙蝠身上带有病毒,近年已证实至少爆发过两次突发性传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亚,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传给马,再传给人。另一次是在马来西亚,尼帕病毒由蝙蝠传给猪,再传给人。
蝙蝠的食性相当广泛,包括果实、鱼类、花粉甚至血,有些种类喜爱花蜜、果实,有的喜欢吃鱼、青蛙、昆虫,有些种类吸食动物血液,有些种类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来说,大蝙蝠类一般以果实或花蜜为食,而大多数小蝙蝠类则以捕食昆虫为主。
蝙蝠捕食大量的害虫,对人有益,理应得到保护。蝙蝠善于在空中飞行,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对人类有益。而且,蝙蝠所聚集的粪便还是很好的肥料,对农业生产有用。同时,经过加工的蝙蝠粪是中药的一种,被称为“夜明砂”。
② 蝙蝠细菌多吗
多。
蝙蝠是大量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的“天然宝库”或传染媒介,比如狂犬病、严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SARS)、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如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
在60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蝙蝠携带着狂犬病毒,但是在过去的20年里,很多新疾病也能追根溯源到蝙蝠身上。亨德拉病毒于1994年首先出现在澳大利亚的马群和与其接触的人中,后来发现其起源于果蝠;随后它大规模暴发,又造成至少4人死亡。
③ 蝙蝠身上所有的病毒
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流行,让人谈"毒"色变。网传许多著名病毒的自然宿主都被证实为蝙蝠,比如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病毒,上世纪末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澳大利亚的亨德拉病毒,当然还有著名的SARS也被证实为蝙蝠才是真正的野生宿主,这是为什么?
关于蝙蝠是否是病毒的理想宿主,要解决这个假说可以分为三步——
一、蝙蝠是不是十分重要的新发病毒储存宿主?
二、蝙蝠是否在携带病毒上具有其特殊性?
三、到底什么因素造成了蝙蝠的特殊性?
一、蝙蝠是不是十分重要的新发病毒储存宿主?
对于第一个问题,现在可以说公认没有争议了。蝙蝠确实是很多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比如埃博拉、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这些大多数属于killer virus,也就是杀人的病毒。
二、蝙蝠是否在携带病毒上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需要了解蝙蝠本身的一些特点——
1.哺乳类1/5是蝙蝠;
2.在现存的种、属数目上仅次于啮齿类;
3.唯一不受地形限制的哺乳类;
4.是除人之外,分布最广的哺乳类;
5.可变的体温调节;
6.回声定位;
7.预期寿命很长(一般来说哺乳类是体型越大寿命越长);
8.很少发生癌症;
9.N多种病毒的储存宿主
对于蝙蝠是否为病毒的存储宿主还有一些潜在证据,实验条件下以病毒感染蝙蝠,却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可在"健康"蝙蝠细胞中分离出持续性感染的病毒;
非常高的病毒流行率;
更多样的基因多样性;
存在"现代"哺乳动物病毒的"祖先"或"先祖"支系。
三、到底什么因素造成了蝙蝠的特殊性?
从基因组学上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3.1蝙蝠具有其他哺乳类不具有的基因/通路
3.2蝙蝠缺乏其他哺乳类具有的基因/通路
3.3蝙蝠具有与其他哺乳类类似的基因/通路,但是表达谱不同
蝙蝠的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很不同寻常,可以说修复DNA损伤的能力很高,也就是说飞行造成的代谢率升高,更容易产生DNA损伤的在长期的进化中,蝙蝠通过提升DNA损伤修复能力来抵抗。
同时,我们知道人如果长时间发烧40°,人也基本上完蛋了,培养细胞也一样,如果在40°培养细胞,超过24h,细胞肯定挂了,但是体外培养的蝙蝠细胞却能抵抗热压力(统计学上40°培养24h细胞活力不降)。通过实验发现,蝙蝠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HSP(一大类细胞伴侣蛋白,可以促进蛋白的正确折叠,促进细胞的耐热性等等)本底表达水平非常高,而且I型干扰素通路相关的基因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特征(I型干扰素是具有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活性的分泌蛋白质,包含IFNα和IFNβ,其中IFNα还有很多亚型),其中本底水平的IFNα非常高。
并且I类MHC分子结合内源性肽段的精确度更好(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通过介导CD8+T细胞产生细胞毒效应/裂解细胞,病毒复制是在细胞内的,如果细胞察觉发现自己被病毒感染之后会把合成的病毒蛋白进行消化,进而产生病毒特异性的肽段,加载到MHC-1的沟槽中,转移到细胞表面,进而告诉CD8+T细胞"我被病毒感染了",这时候CD8+T细胞就会释放穿孔素颗粒酶把这个细胞打洞,细胞死了,里面还没出来的病毒也就一起挂了)。
通过产生IL-1β介导炎症反应的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通路中,蝙蝠居然缺失了PYHIN家族的基因,炎症可以导致各种疾病,包括老化和癌症等等,其中在细胞质中存在DNA时会强烈诱导炎症(DNA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与细胞核/染色质或者线粒体中),而几类炎性小体就是识别细胞质中存在的DNA来介导炎症的,所以,蝙蝠相关基因缺失会导致蝙蝠本身的炎症水平很低。
④ 家里飞进来几只蝙蝠、怎么赶出去
针对蝙蝠闯入家中的情况,民警建议市民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方法将其驱逐,像蝙蝠比较惧怕光和明火,如果蝙蝠飞入家中,可以在晚间打开门窗,将家中的灯全部打开,这样一来,一般蝙蝠会自行飞向较暗的室外。
如果蝙蝠是白天飞入家中或进入阳台,灯光不够亮时,可以打手电筒照射,蝙蝠一般也会自己飞走。
(4)亨德拉病毒扩展阅读: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萍介绍说,蝙蝠身上很可能会携带狂犬病毒,如市民在驱赶蝙蝠时不慎被抓伤或咬伤,要即刻对伤口进行处理。“用肥皂水冲洗伤口约20分钟,可用碘酒或酒精擦拭伤口消毒,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注射疫苗。”
同时,王萍建议,如果家中出现蝙蝠的粪便,市民应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避免与其直接接触,防止传染疾病。”如果你知道驱赶蝙蝠的好方法,可拨打沈阳晚报新闻热线96009-1来帮助张女士一家。
⑤ 蝙蝠有毒吗
蝙蝠没有毒,但蝙蝠身上确实至少带有14种可传染人类或动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会死亡。蝙蝠身上带有病毒,近年已证实至少爆发过两次突发性传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亚,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传给马,再传给人。蝙蝠在内的一些野生动物携带各种病毒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正常现象。
(5)亨德拉病毒扩展阅读
生长繁殖
整个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动发生于数周之内。妊娠期从6、7周到5、6月。许多种类的雌体妊娠后迁到一个特别的哺育栖息地点。蝙蝠通常每窝产1至4仔。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视不能听。幼仔由亲体照顾5周至5个月,按不同种类决定。
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这种习性便于它们侵袭入睡的猎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动物或高温光线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上的。它们总是倒挂着休息。
它们一般聚成群体,从几十只到几十万只。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这种本领要求高度灵敏的耳和发声中枢与听觉中枢的紧密结合。
蝙蝠个体之间也可能用声脉冲的方式交流。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觉和视觉找寻食物。有嘴发出超声波,足足有20 000赫,遇到物体会反射进耳朵里,神经以300多千米一秒的时速传给大脑,作出判断。
尽管它们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鸟类。但它们没有羽毛,也不生蛋。他们有哺乳动物的特征:雌性产下幼仔,用乳汁哺育。
参考资料蝙蝠-网络
⑥ 宠物狗的常患疾病
亨德拉病毒
狐蝠是亨德拉病毒的自然宿主,除了因狐蝠粪便感染病毒的马及因马而感染病毒的人之外, 是第一种感染此病毒的动物。澳大利亚官方十分担心这种病毒会跨种传播。但当检疫人员检验这只狗时,发现其体内有亨德拉病毒抗体,这说明病毒曾经侵入这只狗体内,其来源很可能是感染亨德拉病毒的马,但这只是推测。亨德拉病毒原名马科麻疹病毒,传染力较强,通常以“类流感”的症状出现,人感染后会高烧、头痛、头晕、呕吐等。
中暑
中暑症状:
1)轻度患者:狗狗四肢乏力,注意力分散,不能很好的执行你的命令,很夸张的大口喘气,运动时动作不够协调,你可以让它到凉快且通风的地方,给其喝些盐汽水,很快能恢复的。
2)中度患者:狗狗脸色潮红,看似晕乎乎的,明显站立不稳,血压降低,心跳明显加快。
3)重度患者:狗狗的肌肉发生抽搐,四肢痉挛,表情痛苦不堪,严重的会晕厥或神志不清,甚至心力衰竭。
如何预防
1、每次出门,随身带上瓶矿泉水和小扇子,给狗狗备着。
2、天气炎热,不要正午时间带它出去玩耍,不要在烈日下剧烈运动。
3、时刻注意着它神态的变化,经常观测体温。
4、在狗粮中适当的加入多于平常的盐分。
5、避免人群拥挤的地方,更不要把它放在旅行包里。
6、如果带宠物狗一起坐车,要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7、经常给狗狗吃些新鲜、含水分较多的瓜果蔬菜,比如桃子和西瓜。
8、适当的给它喝些富含钾、镁元素的饮料。
9、让狗狗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急救方法
1、立刻转移到凉快、通风的地方,让狗狗平卧,头部高于脚部。
2、给它灌入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能降体温和增加血容量。
3、用冰毛巾敷在它的头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4、使用医药酒精为它擦拭裸露部位,同时用电风扇帮其降温。
5、用人参、知母、粳米、甘草、苍术等用水煮开给其服用。
⑦ 蝙蝠身上发现一种新病毒
蝙蝠身上发现一种新病毒
当提到窝藏对人类致命病毒的能力,蝙蝠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冠军。这种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是从狂犬病到埃博拉病毒的所有病毒的“仓库”。如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种蝙蝠携带的新病毒,一种似乎无法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引发疾病的病毒。这一发现可能提供了一些线索:是什么让某些病毒能够导致严重的疾病。 新的雪松病毒得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雪松格鲁夫镇,这里是2009年发现该病毒的地方。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筛查亨德拉病毒时从蝙蝠群的尿液中发现了雪松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它的病毒表亲尼帕病毒同属于亨尼帕病毒,此类病毒能够导致40%至100%被其感染的动物和人类死亡,从而使它们成为已知最致命的病毒。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发现,雪松病毒能够感染雪貂和豚鼠-这些动物能够产生针对病毒的抗感染抗体。然而,它们并没有演变为临床上的疾病。此外,在人类中也没有患病的记录。 一项遗传分析显示,雪松病毒也是一种亨尼帕病毒,但却存在一个关键的差异。与其他亨尼帕病毒不同,雪松病毒并不会产生所谓的V蛋白质。而正是V蛋白质赋予了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逃避人类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进而使它们具有致命性。吉朗市澳大利亚动物健康实验室的分子病毒学家Glenn Marsh表示,通过比较致命和良性的亨尼帕病毒,“我们可以洞察是什么让亨德拉病毒变得如此危险”。Marsh和他的同事在8月2日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体》网络版的一篇论文中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Benhur Lee表示,研究小组聚焦于V蛋白质是“耐人寻味的,并且值得跟进”。 Marsh表示,他的小组计划进行后续实验。“利用遗传工程或许能够修改这种病毒,从而使其产生V蛋白质,或者将来自亨德拉病毒的基因添加到雪松病毒中,进而看看这能否让这种病毒具有致病性。”但是Lee警告说,即便V基因有助于让亨尼帕病毒变得如此致命,但它很可能并非唯一应该对此负责的基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的总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主要依靠回声来辨别物体。(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路)
⑧ 一般蝙蝠有毒么
所有的蝙蝠都是无毒的,但在外国如美洲的“吸血蝙蝠”有狂犬病,被咬后易感染狂犬病,狂犬病的死亡率是100%远远高于癌症等病,如不注射狂犬病疫苗就相当危险。
⑨ 吃蝙蝠会有什么后果
吃蝙蝠会谁说他有害了?蝙蝠是很好的动物,它们吃害虫,它们认为自己有毒或者有病,那只是因为它们长得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