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张瑞敏砸冰箱体现了管理的什么职能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民族企业对于质量,信誉,诚信的把关,守住自己的操守,就是守住企业的品牌,企业的信誉,守住财富。
海尔砸冰箱,说明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诚信经营就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有什么样的领导人,就有什么样的公司,你的公司就能走多远,欺骗只会自己毁掉自己。表现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真诚到永远”深入人心,领导人不要以小利而毁掉企业文化和社会地位,要用更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⑵ 海尔砸冰箱事件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海尔砸冰箱事件如下:
1985 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 76 台!
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 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 76 台,明天就可以是 760 台、 7600 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2)张瑞敏砸冰箱扩展阅读: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2017天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榜单显示,海尔位列第三名。 [3] 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海尔(3502.78亿元)居第三位。
2018年10月5日,青岛海尔公布在法兰克福上市的计划。
⑶ 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从二三十年前一直到现在都传为佳话,有谁知道细节吗
1985年,另一个值得提及的国企厂长是张瑞敏,他在这一年的作为至今被奉为中国企业管理史上的经典案例。
张瑞敏是一年前来到青岛日用电器厂厂长任上的。这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企业,生产一种名为“白鹤”的洗衣机,销路不佳。张瑞敏到来之前,一年内一连换了三任厂长,都无法将企业带出亏损泥潭。作为青岛市家电公司副总经理,他只能顶上去,否则再找不到其他合适人选。
1984年12月的一天,35岁的张瑞敏到任,没想到迎接他的竟是53张请调报告。工厂里臭气熏天,只有一条烂泥路,每逢下雨天,“必须要用绳子把鞋绑起来,不然就被烂泥拖走了”。旷工之严重,甚至到了“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的地步。
张瑞敏使出浑身解数整顿生产秩序。他制定13条规章制度,如“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不准迟到早退”、“不准在工作时间喝酒”、“车间内不准吸烟”、“不准哄抢工厂物资”等。一名员工没把新厂长放在眼里,大摇大摆扛走一箱原料,当天中午他就被开除了,从此无人再敢作乱。
张瑞敏调整经营策略,退出并不擅长的洗衣机领域,转而生产电冰箱,还将厂名更为“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5年的一天,有朋友想买一台电冰箱,到厂里挑了很久,勉强找到一台没有毛病的产品。朋友走后,张瑞敏下令将库房里的400台冰箱拉出来全面检查,发现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他把全厂职工集合起来,问大家该怎么处理,一台新冰箱价格800多元,直接报废实在浪费。有人提议,反正不影响使用,索性低价销售,退一步讲,这也是业内潜规则。
张瑞敏义正言辞地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接着,张瑞敏下令,将76台冰箱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工人们不舍,毕竟一台冰箱是他们两个月的工资,张瑞敏见状亲自抡起大锤,砸下第一锤,很多人流下泪来。
面对此情此景,张瑞敏语气坚定地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自此,“质量”二字在青岛冰箱总厂员工心中落地生根。
三年后,该厂产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电冰箱行业取得的第一枚质量金牌。彼时,青岛电冰箱总厂已更名为青岛琴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海尔”二字来自合作伙伴德国利勃海尔。
多年后,被问及1985年怒砸冰箱的动机,张瑞敏这样说:“1984年我到西德考察,当地产品精湛的工艺给了我极大的冲击,我问自己,‘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德国人笨,难道我们就不能做得和他们一样吗?’”正是在张瑞敏坚持下才促成与利勃海尔的合作,从后者引入技术。
时至今日,海尔集团已成国内企业管理标杆,而张瑞敏挥锤的画面被永久定格在一张相纸上,透过泛黄的画面,那些追寻管理进步的后来者仍能从中感受到当年质量觉醒的勇气。
⑷ 张瑞敏砸冰箱事件,简要概括为3—4行,必采!!!!
这事可以归纳为事件营销,砸冰箱是一个事件,通过事件向消费者传递海尔的质量理念,这也是文化的一次传播。其他类似的事件也不少,可以从营销案例中找找。
⑸ 请问,张瑞敏砸冰箱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起到了什么效果
在第14届中国广告节期间,一场中国企业试涨会同期召开,正一堂策略机构首席顾问杨光先生,在开幕式上重演了张瑞敏砸冰箱的历史一幕,向值得我们骄傲的民族品牌海尔及其掌舵人张瑞敏先生致敬,并诚邀张瑞敏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也是海尔品牌转型的关键时期,再砸一次冰箱。海尔第一次砸冰箱后,飞速发展了十余年,如今已陷入徘徊阶段,存在诸多大企业病,危机重重。因此,希望张瑞敏再砸冰箱,再求发展。首先,是如何做大。由于企业规模庞大,它的增长就不能再是机会型的,而将是战略型的。比如沃尔玛年销售额两千多亿美元,它要增长10%就是两百多亿美元。哪里有一个两百多亿的机会供你抓住?所以,沃尔玛的近十年来的增长就不再是捕获增长的机会,而是聚焦客户关系的改进,聚焦采购链和供应链系统的整合,聚焦于经营方式的变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