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怀疑论的定义
怀疑论与怀疑精神是不同的。在哲学上,怀疑论是指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又叫做不可知论,比较典型的如古希腊的皮浪,近代英国的哲学家休谟,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有这种思想。我们一般是从否定的角度来理解这种怀疑论。
而怀疑精神则是积极的、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怀疑精神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哲学发展的基础。这最明显地体现在笛卡儿的普遍怀疑精神上。笛卡儿怀疑一切知识乃至外部世界的存在,并有此推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从而奠定了自己整个学说的基础。所以,笛卡儿的怀疑是为了更好的确信,使理论有更牢固的基础。历史上哲学体系之间更替、科学史上不同范式之间的更替都以这种怀疑精神为基础。因为每一个后人都对前人的话绝对相信,那是不可能有创新与发展。比如中国思想几千年来没有人赶怀疑孔子的正确性,所以思想上就一直没什么创新,社会制度本身也没有多大的发展。
在你给的定义中,前面一个指的就是怀疑精神,即怀疑精神就是“通过打破一切固有模式,来有新的创造,更好的发展。”而你的第二个定义则是哲学上的怀疑论,尤其是由皮浪所创造的怀疑论学派持的就是这种思想,让人把目光从外部不可知的世界转向人的内心生活以寻求解脱。当然,两者在西方思想史上是有很多的联系的,这里不多说了。
所以,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你只能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来判断。如果是哲学考试的话,毫无疑问是后一个定义。
B. 休谟怀疑论,笛卡尔怀疑论有什么区别
1、勒内笛卡尔的普遍怀疑
要想获得绝对确定的知识,我们必须无穷无尽地展开怀疑,不仅要怀疑感官世界的存在,尤其要怀疑感官知觉带给我们的那些虚妄不真的经验。
即使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深信不疑的数学命题,也要怀疑。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不管自己是睡着还是醒着,二加三总是等于五。这样明显的真理,还需要怀疑吗?不,笛卡儿说,这些东西照样需要怀疑。数学是我们思想的对象。但是,冷不防就可能有讨厌的“幽灵”蛊惑我们的精神,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放置在我们的心灵里,变作我们思想的对象。笛卡尔说,这并不是开玩笑,也不是危言耸听。正如上面那三个梦境,就是因为有“幽灵”的蛊惑,自己才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误把梦中的东西当成了真实的。
2、勒内笛卡尔的怀疑论
沉思主体在对各种思维对象进行质疑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我们表面上所见到的那种“范围逐渐扩大,效用逐渐加强”的逻辑排除的思路来展开沉思,进而达到“我思”这一仅存的思维果实的。
“怀疑”真正要排除的对象是在经院哲学和经验科学中盛行已久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认识原则,也就是“感觉原则”,即“无感觉想象便无知识”。这种观点认为,感觉想象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在笛卡尔看来,该原则严重影响着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因此笛卡尔的理论必然要以之为主要对手。在形而上学沉思具体展开之前,笛卡尔早已确定了自己的道路:他要借助于“怀疑”这种方法,摧毁旧知识的根基“感觉原则”。同时,把自己的认识原则,也就是借由“我思”的自明性而得来的“理智原则”,确立为新的根基,从而,以之为基础,重建确定性知识的大厦。
C. 如何评价认识论中的怀疑论
怀疑论是认识论的重要方法和准则,没有怀疑论,人类难于在真理的发现和认识上有重大突破、收获和进展。
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成果可以说都是从对以往的既定和习惯看法(尤其是宗教方面的观点和“真理”)的怀疑和否定中走过来的。因此,几乎可以说,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现代的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的人类文明
D. 马克思说过怀疑一切是否支持了怀疑论为什么
不是,怀疑一切并不等于怀疑论者,作科学当然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如果对经典不做任何怀疑,那我们现在还会说天圆地方。
怀疑论是一种认识论,对事物没有提出, 只有对见解作出意见。
在这种理论下,哲学性怀疑主义或绝对怀疑主义,就是避免宣称有最终真理的一种哲学角度。也就是说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这种论调会导致认为事物不可认知,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4)怀疑论扩展阅读
既然世界并没有一条绝对的真理,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怀疑主义思想在西方哲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怀疑主义者就已经对知识的界限、标准等问题加以驳难,例如皮浪主义者主张对一切采取悬而不决、不做判断的存疑态度。与近代和当代知识论探讨不同,古代怀疑论的日的是希望通过终止判断而获得灵魂安宁与内心平静。
《怀疑主义历史》认为,占代怀疑论本质上是在众多看似合理的本体论中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的结果。例如,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万物常新”与普罗泰格拉“人足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而皮浪主义者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割。
此,我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或假的。所以我们不应当相信它们,而应当毫不犹豫地经常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对任何一件事物都说,它既不不存在,也不存在,或者说,它既不存在也存在,或者说它即不存在,也不不存在”。
皮浪主义拒绝判断并不是基于对人的认知能力的评价,而是认为对象本身是不确定的,“它既不是这样的,也不是那样的,也不是这样或那样的”。因此,对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判断只能是自寻烦恼;要想获得幸福(平静的心境),就要不作任何判断。
E. 什么是"怀疑论者"
怀疑论(skepticism),作为希腊哲学的一个流派,大约创立在公元前3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公元3世纪。怀疑论是与独断论相对而言的。独断论相信人能够发现真理,怀疑论则对人能否发现真理既不加以肯定,也不加以否定,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怀疑论是对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随历史条件的变化,所怀疑的具体对象各有不同。古希腊怀疑论的创立者皮浪认为,事物是不可认识的,因为每一事物都有两种相互排斥的意见,不能确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怀疑论者则对各种宗教教条表示怀疑。18世纪英国哲学家D.休谟怀疑知觉是由外物引起的。德国哲学家I.康德怀疑人能够认识物自体。现代西方的怀疑论者承袭休谟和康德的思想,拒绝研究感觉之外的实在。
皮浪的怀疑论
怀疑论的创始人是皮浪(约公元前360年—前270年)。他是爱里斯城邦人。他原来是一个贫穷而默默无闻的画匠。他参加过亚历山大的军队,随军远征印度。历史上流传下来许多他对具体事物持怀疑态度的轶事。有人说他走路的时候,总是不走那没有东西、没有车马迎面而来的道路;有一次他正对着一堵墙跑过去
F. 关于休谟的怀疑论
休谟的怀疑主义是以狭隘经验论为基础,无法解决数学和逻辑这些绝对性知识的问题,最后也只能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
其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否认了实践使主观符合客观的强大作用,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6)怀疑论扩展阅读
不可知论的怀疑论以皮朗和休谟为代表。比兰尼主义主张凡事“中止判断”,以怀疑为目的,这是一种彻底的怀疑主义。这种怀疑只是破坏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皮朗自己也承认,他甚至怀疑自己的怀疑,这是很难证明的。
正是皮朗把怀疑论作为一种理论形式引入哲学。皮朗承认现象的存在,却否定现象的真实性。由于这种现象没有真实性,无法从中得到任何真正的理解,既不能判断自己的感情是真是假,所以他主张在所有问题上“停止判断”。
G. 维特根斯坦怀疑论,休谟怀疑论,笛卡尔怀疑论有什么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
维特根斯坦怀疑论并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语义学意义上的。而休谟和笛卡尔的怀疑论都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怀疑论,只不过,在处理怀疑论的时候,笛卡尔采用了一种较为草率的处理方式,而休谟采用了一种更彻底的方式。
2、怀疑主义不同
休谟怀疑论是不可知论怀疑主义的代表。休谟的怀疑主义是以狭隘经验论为基础,无法解决数学和逻辑这些绝对性知识的问题,最后也只能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其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而笛卡尔怀疑论是可知论怀疑主义的代表。笛卡尔认为,直接讲上帝还不够,因为没有人见过上帝,人们怎知道它老人家存不存在,搞不好整个基督教是个大忽悠,所以要怀疑。
3、主要内容不同
休谟怀疑论是以狭隘经验论为基础,无法解决数学和逻辑这些绝对性知识的问题,最后也只能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笛卡尔怀疑论怀疑一切知识乃至外部世界的存在,并由此推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从而奠定了自己整个学说的基础。笛卡儿的怀疑是为了更好的确信,使理论有更牢固的基础。
H. “怀疑论”的含义是什么
怀疑论与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共同构成“希腊晚期哲学”。它们于“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发轫之际形成于希腊本土,其后绵延不断,成了跨度近千年的地中海各大国的主要哲学思潮。怀疑论的基本思想保存于公元二世纪前后的皮罗派理论的集大成者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的著作中,后人的研究主要以此为依据。
20世纪是文学批评的喧嚣和骚动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作为精神背景的文化思潮还是作为思维方法论的哲学流派,都为20世纪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思考的温床和操作的工具,促使其诞生众多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并获得众多新的结论。因此,有理由推断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时代”,正如韦勒克所言:“18世纪和19世纪都曾被人称为‘批评的时代’,然而把这个名称加给20世纪却十分恰当。我们不仅积累了数量上可观的文学批评,而且文学批评也获得了新的自觉性,取得了比从前重要得多的社会地位,在最近几十年内还发展了新的方法并得出新的评价。”(注:《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冯黎明等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然而,20世纪的文学批评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却是一个怀疑论(Scepticism)缺席的时代,这直接地影响了文学批评的思想厚度和削弱其批判的锋芒。与此相关,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往往是充当思想鹦鹉和知识看守的模仿式批评,更难窥见怀疑论在批评舞台上的精神背影,这不能不造成其理论的局限性和思想被遮蔽。因此,21世纪的文学批评应该接纳怀疑论作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理性工具,在一般形态上,把怀疑论引为基本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在具体应用上,将它作为思考和分析的技术工具。从而将怀疑论作为主流文学批评的对立者,以期诞生新的批评观念和获得新的批评话语。
一
康德曾经以幽默的口吻把怀疑论称之为“哲学上的游牧民族”(注: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言”中对怀疑论作出比较辩证的评价。参见蓝公武译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序言”。)。对它的颠覆性的思维方式和破坏精神安宁的理性冲动给以戒备,然而也对其动摇独断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价值给以积极的赞许。其实,我们对于怀疑论进行历史的溯源,无论是古典怀疑论、近代怀疑论,还是现代怀疑论或者后现代怀疑论,他们的思想投影都闪耀着对蒙昧主义、独断论、实在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传统形而上学进行存疑与否定、提问和批判的理性主义的光辉,为诞生具有反叛色彩的精神存在开拓心灵道路。古希腊时代的皮罗(Pyrrhon)和先秦时代的庄子,他们的怀疑论都为以后东西方的哲学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而这些思想资源都潜在地影响了文艺。在21世纪的历史文化语境,我们的文学批评应该延请怀疑论作为思想资源和方法论的构成之一。
21世纪的文学批评延请怀疑论为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最重要的思维策略之一是,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传统文艺理论的独断论,清除一切前思维的先验之见。换言之,就是对以往所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和观念与方法进行逻辑清理,采取怀疑论“悬置”(Epoche)方法,以存而不论的姿态对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给予悬搁和加括号,使自我的文学批评达到一种没有任何思维限制性的宁静状态。正像胡塞尔宜称的现象学的一个口号,即“没有前提”(Voraussetzungslos)所提倡的摆脱他者理论话语束缚的那样,21世纪的文学批评也应该从“没有前提”开始自己的逻辑行程,这就意味着新世纪的文学批评拒绝各种虚假意识形态的观念和方法的约束,不再俯伏于各种西方理论话语的压抑之下扮演一个思想奴仆的角色,而攫取到一张进入人格独立的精神剧场的入场券,获得自我的主体性求证和寻找到属于自我独白的话语。从怀疑论破除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独断论的理论意义上,21世纪的文学批评应该成为“从沉默开始”的求证自我的独立批评而不沦落为重复他者思想和话语的依附性批评。如果说胡塞尔认为“现象学从沉默开始”(注:赫伯特·斯皮尔格伯格:《现象学运动》,王炳文、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935页。)是借用了怀疑论“无言”(Aphasia)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隐喻着一种思维方法对于他者话语的批判和拒绝从而倾听自己的声音这样的意义,那么,21世纪的文学批评借鉴现象学“从沉默开始”的方法,以怀疑论的姿态斥拒传统形而上学给予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所设定的先验逻辑、理性观念和思维方法,对它们进行怀疑和否定、反思和批判,从而寻求自我的精神投影。
怀疑论和传统形而上学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决裂是否定“真理”(Truth)与“真实”(True)的绝对性存在,而传统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则信守这种传统形而上学有关“真理”和“真实”的哲学原则。21世纪的文学批评应该借鉴怀疑论对于“真理”与“真实”的怀疑和批判,消解以往批评活动中对于它们机械的思维承诺。怀疑论认为,传统形而上学中所信奉的“真理”和“真实”是虚假的意识形态的产物,属于人类精神的“洞穴幻象”。如果说“在古希腊,真理这一术语是指公开展现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的意思”(注:《中国大网络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2册,第1155页。)是一种不够确切的表述,那么,海德格尔对于真理的后形而上学意义的探究,则如此运思:“真理意味着真实的本性。我们通过追忆古希腊的词语Aletheia(存在物的显露)来思考这种本性。但是这能规定真理的本性吗?”(注: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50页。)他认为:“人在作为表象之正确性的真理之本质意义上根据‘理念’来思考一切存在者,并且根据‘价值’来估价一切现实。”在海氏的视界里,真理是理念的逻辑异化,成为价值的潜在象征品。怀疑论在这样的逻辑行程行走得更远,它认为“真理”与“真实”是传统形而上学所信奉的精神偶像,是人类精神史上虚假意识的产物。它们共同体现理性思维的逻辑暴力和思想极权,也隐喻着一种强烈乌托邦色彩的心灵冲动,常常为独断论开辟道路,或者张扬一种知识论为前提的话语权力而实现对于主体的自由和智慧的压抑。因此,怀疑论否定任何一种外在的绝对“真理”与“真实”,认为它们是一种空幻的精神狂想或者机械的知识论。怀疑论认为,“真理”与“真实”只在纯粹意识的意向性活动中显露,在主体的阐释和领悟之中。在这个理论意义上,文学批评就不应该再恪守对于“真理”与“真实”的机械信守,也不再沉醉于无论是以知识论为宗旨还是以虚假的精神信仰为前提的任何旧形而上学的真理观和真实观。只有这样,我们21世纪的文学批评才不会再拘泥于“文学与真理”、“文学与真实”或者“文学作品是否表现出真理”、“是否符合真实”等等这样陈旧的命题和提问,也避免像以往的
http://cache..com/c?word=%BB%B3%D2%C9%3B%C2%DB&url=http%3A//www%2Eebook520%2Ecom/lunwen/2006/1%2D7/122945%2Ehtml&b=55&a=18&user=
I. 关于怀疑论的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怀疑论者。他主张以怀疑的态度对待一切,特别是儒墨诸家的绝对论的是非观、价值观。庄子的怀疑论对于激活那个时代的人的心智、打破价值标准的僵化,以及培养人的怀疑精神等,是有启迪作用的。
1、对语言本身的怀疑.他怀疑语言表达"真"、表达"道"的有效性. 如他说“言尽悖”。一种技能是不能被宣之于口的:“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
2、对存在的怀疑:如“庄子梦为蝴蝶”,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抑或是蝴蝶梦为庄周。
3、对真理的怀疑:真理是相对的:事物永远在变化,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许多观点,他不相信辩论能够决定是非,“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4、对价值的怀疑:“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J. 哲学中的怀疑论怎么理解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能去说好的程度,和坏的程度多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