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浮盈税
扩展阅读
银行a股股票成交量 2024-11-17 07:59:17
脚特别臭是什么原因 2024-11-17 07:51:39

浮盈税

发布时间: 2021-05-26 05:32:20

❶ 国外房产税如何征收的你知道吗

比如日本。
在日本持有房子除了管理相关费用以外,还有税费需要按时定期缴纳。这里每年需要交的房产税是指房屋和土地的固定资产税和都市计划税,常被简称为固都税(房产税)。
01 固定资产税为房产评估价的1.4%。
02 都市计划税为房产评估价的0.3%。
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日本房产每年的固都税大约是房产售价的0.3%-0.4%。

房产税怎么交?日本税务局会定期向房屋和土地的持有者进行征收。税务事务所会邮寄用来缴纳房产税的支付单,一般分为五张。其中有一张是一整年份房产税的单子,有四张是一整年份房产税的四次分期,因此可以选择一年内按照时间四次缴付,也可以直接一次性缴纳一年份的。通常来说,为了避免忘记或延迟交税,很多房产持有者都会选择一次性交纳房产税。交纳房产税的方法也很简单,拿纳税单子和现金到便利店或银行支付即可。

如果房产税支付延迟,最大可能会产生14.6%的延迟金,并且会收到事务局的催告书。如果一直不交纳房产税,相关人员可能会进行房屋或收入的强制扣押。因此,倘若由于忘记了而没有交房产税,最好立刻进行补交,以免损失加大。

❷ 铺张奢华的乾隆靠什么维持自己“节俭圣君”的形象

皇帝的“荷包”,令人直接想到的似乎应该是国库。其实中国的皇权制度中,皇帝的个人用度与国家财政分离是很早的,汉代有少府负责皇室用度,所仰仗的收入来源,是山林川泽之利。此后的历代中央王朝也基本延续了皇室收支与国家财政分离的制度,横向比较欧洲及西亚的中央集权君主,这套财政制度相当高明。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皇室收入如何筹措,与国家财政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与皇权制度是相伴随的,而且有时对皇权稳定的影响还很大。清作为最后一个帝制王朝,在顺治、康熙时期已经确定了定额化原则的国家财政体制,直到太平天国战前,国家财政都以尽量不增加用度为总体原则。这样来看,清帝国可能秉持着相当“节俭”的财政原则,事实上,乾隆皇帝就经常这样自我标榜。但是,如果考虑到有一笔相当巨大的收入在户部控制之外,这一“节俭”的形象就需要重新考虑了。

赖惠敏教授的新书《乾隆皇帝的荷包》(以下引文仅标页码)正是直击这个隐秘之处。她勾稽出乾隆皇帝最重要的三个皇室收入来源,并说明这些钱的流向,相当程度上刷新了我们对乾隆一朝政治的理解。赖惠敏教授早年师从徐泓教授,研究明代江南的赋役制度,卓有成就。此后转向研究清代的皇族,多年爬梳清代档案,用力精勤。如她在后记中所说,因为系统阅读内务府档案,才发现皇室的巨额商业收入。尤其是乾隆皇帝,有三个钱袋子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同时维持一个“节俭”的圣君形象。

乾隆皇帝的第一个钱袋子,是皇庄(官庄)。清初皇室就在盛京等处设立若干田产,由庄头管理。这些皇庄的收入多供应当地驻军及内务府人丁,还未直接流入皇帝的口袋。但乾隆年间曾大量查抄官民家产,直接为内务府所有。作者书中所举出的例子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承安案。承安本是伊犁锡伯部落领队大臣,以“玩愒成性”被查抄家产。这其实等于是没有什么确实的罪名。查抄承安家产使内务府增加近四十一万亩土地,而内务府本来控制的皇庄土地不过五十多万亩。

乾隆皇帝第二个也是最著名的钱袋子,是淮扬盐商。几十年前徐泓先生有一篇经典论文专论明后期盐法之变,认为明末以世袭专利特权换取商人的合作,专卖商人则为了确保垄断权利,一味与官府勾结,报效官吏的需索。这使得当时最重要的商业资本之经营寄生于政治权势之上不能独立(徐泓:《明代后期的盐政改革与商专卖制度的建立》,1978)。清代继承了这种竭泽而渔的制度,乃至出现总商,庇护特权商业至于其极,而商人的报效大部分进了乾隆皇帝的腰包。乾隆朝内务府来自盐务收入,自乾隆三十年以后在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约占盐课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之间。淮扬盐商由此做大,发展出一时红肥绿瘦的淮扬文化,从何炳棣先生到王振忠教授,所论很多,不再冗言了。

前年有部还算火热的电视剧《大清盐商》,多少也摸到了些门道。张嘉译饰演的汪总商怎么看都像是汪处长,当他追查盐务侵吞,步步深入时,发现逼得所有人背锅的正是他的恩主乾隆皇帝。到了这一步,钱去了哪里,就万万问不得了。

乾隆皇帝最后一个不那么引人注意的钱袋子,居然是税关。税关的定额税收全部交解户部,所以使人容易忽略其税收盈余的去向。实际上,税关盈余收入解交内务府,也就变成皇室的收入。各税关志中经常提及关税盈余提解内务府,以及内务府核销关税盈余的问题,税关要动用盈余银两,还要在内务府核销。也因此,清代不少税关监督就出身内务府,如乾隆初任淮安关监督的伊拉齐,正黄旗,以“内务府坐办堂郎中”身份到任。据说在监督税关的三年多时间中,“敷政宽和,操行洁白”,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胥吏,以杜绝他们的贪污(“自捐廉俸,量为优恤”,《续纂淮关统志》卷八)。如此做官,怎么完成上级交代的收税任务,并且还能不破产败家,真的值得广大干部学习。

这类情况在清代的税关志中记录不少,由于此前香坂昌纪的研究已经指出,作者在书中似乎未再过多引用。不过她特别指出“税关监督由内务府包衣出任,他们为孝敬皇帝,撙节个人和税关的衙门开支,将银两解交皇帝……添增这些税目的过程是官员透过奏折向皇帝请求,并非朝廷官员的协议结果。又因税关监督均系包衣身份,若发生贪渎案件,皇帝也采取抄家的手段,将其财产收归内务府”(111页)。这一段叙述,已经很能够令人理解乾隆皇帝统治这个帝国时,在“正大光明”之外的一些奥妙了。

乾隆皇帝每年从关税获得的收入,作者估计在六十万至八十万两之间,这笔收入全在户部的监管之外。不仅如此,被任命为税关监督的官员,也会因为未达到税收额度,或者贪渎,遭到罚俸或查抄家产,这部分收入也进入内务府而非户部。关税收入的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都进入内务府(474页)。

作者考察税关与皇室收入的关系,重点使用的是《宫中朱批奏折》,我特别注意到她所统计的《各关各年交解内务府盈余数》(118页)。从中可见,山海关的收入最多,而张家口与杀虎口的记录则最连续。杀虎口的记录能够看到内务府提解关税盈余也有定额化的趋势。其提解盈余自乾隆十五年(1750)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均为五千五百两,从乾隆三十三年(1768)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均为四千两。因此关税盈余提解内务府其实仍可视作一种定额包税制,税关监督在解交内务府之外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内务府当铺,其实具有类似的性质。他们以皇权为信用担保,当然在资本市场中呼风唤雨。这些皇家当铺的性质,也是所谓发商生息,这是清代官方资本经营的常用手段。这些当铺的资金来源,除了由内务府拨款外,居然还有资金来自收回八旗经营之当铺。简亲王德沛经营官营当铺三座,总资本将近白银五万两,因经营不善关闭,资本被并入内务府。这些股本,本来来自内务府拨给八旗兵丁经营生息银两。此外还有查抄官民当铺的情况,如乾隆十五年查收张廷玉的当铺一座(171页),其本金有三万五千两,这类当铺对内务府来说也是相当可观的收入。

皇帝要在国家财政之外弄一个钱袋子,这不仅是人之常情,也是制度建设的必需。搞到的钱怎么花,差不多也是皇帝的自由,而且,按照作者所描述的,这钱多半花在藏传佛教上,其苦心也是要维护蒙地与西藏的安定团结,也很大公无私了。但是乾隆收钱的方法,是扶持了一批垄断型商人。垄断商人能够老老实实地报效,当然是因为希图皇帝的庇护;而他们拿得出那么多银子,甚且成为素封之家,累代煊赫,当然也因为依赖皇权的庇护,充当皇帝的“白手套”。这其实是一种权力寻租。依靠权力寻租获得的巨额收入,实在不值得皇帝沾沾自喜,从长远看,更是经济的自杀。因此,我很喜欢作者书中所说的一段话,非常值得深思,容我照录如下:

乾隆皇帝说过:“忆乾隆初年,内务府大臣尚有奏拨部库银两备用之事。今则裁减浮费、厘剔积弊。不特无须奏拨,且每岁将内务府库银命拨归户部者,动以百万计。”内务府广储司积存银两每超过一百万两,亦奏报皇帝拨给户部。由乾隆朝《内务府银库用项月折档》等档案统计,内务府拨户部银两为1590万两,乾隆皇帝说的是事实,不过,内务府拨给户部的百万银两,原本是商人应交给户部的,皇帝不说这些银两的来源,而说内务府拨银两给户部,在历史上赢得“赋性宽仁”的美名。(475页)

本书的五、六、七、八章都是谈藏传佛教与乾隆皇帝的关系。就我的理解,这似乎是为了说明“荷包”的另一方面,也就是钱怎么花的问题。不过,第六章《北京寺庙的功能》与全书主题的关系,我始终没有参透。这一章主要谈北京城内的藏传佛教寺庙,以及附属的庙会市场。这些所谓“官管寺庙”虽然由内务府管理(302页),但似乎也看不出他们的庙会收入对内务府非常重要。只是蒙古王公在北京的生意,与这些庙会市场关系紧密,但这似乎也不能与“皇帝的荷包”这一主题直接勾连。

乾隆时代的北京城里似乎喇嘛只会比今天更多。据书中所述,当时北京城中的喇嘛有两千多位,并引《旧京琐记》记载“他处僧人即有冶游亦须秘密,都下僧人则公然行之,曾无愧色”(301页)。这些人真真可称之为“朝阳区仁波切”了。

作者在著作中描述乾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主要依赖《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不算档案的话,这差不多是书中引用最频繁的史料,书中提及章嘉活佛或章嘉呼图克图二十八处,凡提及所依据的史料都是这本传记。此书中所描绘的乾隆皇帝的形象,与汉文史料大异其趣。例如书中转引传记所述,说“乾隆皇帝常穿上喇嘛的朝衣,披着大红绸的哈达,带着金质五佛冠,或桃形黄帽,坐在坛台上静坐参禅,或讲经说法”(279页)还有引述史料中所说(276页):乾隆十年(1745),皇帝修习藏密,向章嘉国师说:“朕欲修习密法,请给我传授入乘法灌顶,还要把你的本尊神胜乐灌顶法传授给我。”章嘉为他举行隆重的灌顶仪式,给乾隆皇帝传授全部的“胜乐铃五神”灌顶法。灌顶时,皇帝请章嘉国师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而皇帝自己坐在较低的坐垫上,一直跪到灌顶结束。

从汉文史料中,很少能够看到乾隆皇帝的这一面,所以作者也评论说:“如此尊崇,令人难以想象。”作为一本传记,这其中可能也包含弘扬传主,及弘扬藏传佛教立场,因而有所夸饰不可避免。但由此也可理解,乾隆皇帝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之深入,不仅有羁縻蒙、藏的考虑,也包含了个人精神世界的需要。这方面的支出,当然要从自己的“荷包”里出了。

本书还有很大的雄心与过去十几年中火热的“新清史”有所勾连。第六章讨论北京的藏传佛教寺庙与蒙古王公的关系时,援引罗友枝的研究提出问题,即西黄寺作为喀尔喀蒙古王公朝贡之驻在地,为何成为贸易地点(其实个中道理不难理解,有趣的是作者是综合不同角度的材料予以证明)。第七章也将“新清史”作为讨论对象,她援引了2004年出版的论文集NewQingImperialHistory:,从中我们当然可以看出这些“新清史”脉络中的学者认为承德是清帝国政治中的另一个中心,紧密地联系着蒙、藏。然而,“新清史”在书中似乎仅仅发挥了引子的作用,本来以为这本论文集将成为此后论述中最重要的对话对象,但是在细致地梳理了热河各个藏传佛教寺庙的造办费用之后,这一章的结论转而讨论内务府与户部财政的关系,对话的对象则变为了刘翠溶与曾小萍。

作为读者来说,在阅读本书的五、六、七章时,都容易有迷失之感。这三章都在提问中援引了“新清史”脉络的研究,似乎要将“新清史”诸学者作为最重要的讨论对象。从题材来说,研究藏传佛教寺庙,也的确容易令人联想起满洲与蒙、藏关系,以及清代皇帝的多元身份,这些正是“新清史”研究中相当关注的议题。但是就阅读中的体会来说,其实这三章更多的内容还是在“算账”,帮乾隆皇帝计算资助藏传佛教的支出,以及这笔经费在财政结构中的位置。从研究主题来说,其实这更多还是财政史关心的议题而非“帝国史”所关心的议题。

因此,在我看来,本书重要的贡献还是揭示内务府收入与户部收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常关税的梳理,可以从中看到乾隆皇帝利用税关监督将税关盈余转变为皇室收入。使得常关税兼有国家财政收入与皇室特权收入的性质。税关监督的问题虽然前人已经了解,但是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所以就篇章布局来说,本书用超过四章也即一半的篇幅讨论藏传佛教与皇帝的关系,是否足够扣合本书的主题,值得考量。如果说前四章谈关税、盐商、皇庄、皇当,都是着眼于皇帝荷包中的钱从哪里来,那么乾隆皇帝这荷包里的银子,是都花到藏传佛教上面了吗?全书中似乎并没有给一个明确的交代。乾隆皇帝具有多元政治身份,满洲与蒙、藏具有紧密的政治关系,其中,藏传佛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本书后四章中塑造了为藏传佛教花很多钱的乾隆皇帝的形象,但乾隆皇帝究竟是如何掂量自己的“荷包”的?内务府财政在整个帝国财政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意义究竟是满足皇帝个人所需,还是羁縻蒙、藏的政治性支出?我被这个问题吊起胃口很大,但是始终没有解惑。

不过,这仍是一本意趣盎然,能够一气读完的著作。作者娴熟于清代档案,相当多的史料已经被转换为叙述性的文字,变成一段段故事,呈现给读者。凡曾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进行研究的人都能理解,这需要作者付出相当精力才能做到。我曾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这本书中数字太多,失于枯燥,其实这些数字计算正是书中最有趣的部分。从众多表格中,适可窥探乾隆皇帝“正大光明”的账目(户部)之外的秘密运作。康熙皇帝所宣称的“永不加赋”如果可说是这个帝国的“面子”,乾隆皇帝的这些隐性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大概正是这个帝国的“里子”~

❸ 财务管理题目

1. 2.购买设备的投资=200,000元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额=200,000/10=20,000元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100,000-78,000-20,000=2,000元购买设备的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NCF0=-200,000NCF1-10=2,000X(1-33%)+20,000=21,340 租入设备的投=0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折旧=0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营业利润=100,000-78,000-18,000=4,000元租入设备的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NCF0=0NCF1-10=4000X(1-33%)=2640元. 购买和租入设备差额净现金流量:△NCF0=-200,000△NCF1-10=21340-2640=18700-200000+18700*(P/A,10&,10)=-200000+18700*6.145=-85088.5小于0. 所以应采用租入设备的方案.

❹ 我一支股票的参考浮动盈亏是-1938.06,参考现实盈亏是-135.00。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软件自带的参考盈亏的成本是根据你不断买进和卖出最后的综合平均成本价来算的。
参考的仅供参考,不能作准。你自己记得自己投资多少,现余额是多少,一减,真实盈亏就出来了。

❺ pe浮盈税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没有多少影响

❻ 求财金英语专业术语,英汉都要有的

ownership 所有权;拥有权

ownership in common 分权共有权

Pacific Basin Central Bank Conference 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会议

Pacific Basin Economic Council 太平洋地区经济议会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 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

Pacific Economic Outlook 《太平洋经济展望》

Pacific Finance (Hong Kong) Limited 怡泰富财务(香港)有限公司

package 整套方案

package concept 整体发展概念

package development 组合发展;整体发展

packing credit 打包贷款;打包放款

packing loan 打包放款

paid-in capital 实缴资本;实缴股本

paid-in share 实收股份

paid-up capital 缴足股本

paid-up share capital 缴足款股本

panic buying 恐慌性抢购

panic selling 恐慌性抛售

paper 票据;文件

paper clearing system 票据交换制度

paper gold 纸黄金

paper profit 账面利润;纸上利润

par of exchange 汇兑平价

par value 票面值

parallel transaction 平行交易

parent company 母公司;控股公司

pari passu 平等权利;同等权益;按相同比例

Paris Bourse 巴黎证券交易所

parity of pay 同等薪酬

parity of subsidy principle 相同津贴的原则;平等津贴原则

part owner 有部分拥有权的人

part ownership 部分所有权

partial bid 部分收购建议

partial endorsement 部分背书

partial offer 部分要约

partial return of contribution 发还部分供款

partial settlement 部分交收

participant 参与者

participating preference share 参与优先股

participation 参与;参加;参股

participation in profit 分红

partly paid share 已缴部分股款的股份

partly paid share capital 已缴部分股款的股本

下面网站里面有很多

❼ 什么是财务杠杆

1、甲公司当期利息全部费用化,没有优先股,其利息保证倍数为5,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1.2
B.1.52
C.1.33
D.1.25
【答案】D
【解析】根据利息保证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5,可知息税前利润=5*利息,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5I/(5I-I)=1.25。
2、甲公司有债券筹资和普通股筹资两种筹资方案,运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判断融资方式时,当拟投资项目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时,应选择的方案为( )。
A.普通股筹资更优
B.债券筹资更优
C.无差别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当预计投资项目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债务筹资更优;当预计投资项目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股权筹资更优;当预计投资项目的息税前利润等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如果以每股收益作为唯一的决策指标,两个方案一样。
3、甲公司普通股、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分别为15%和13%,资本结构分别为45%和55%,则综合资本成本为( )。
A.13.90%
B.26.70%
C.14.50%
D.11.70%
【答案】A
【解析】综合资本成本=15%×45%+13%×55%=13.90%。
4、A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认沽权证筹集资金,每张认股权证可按照5元认购3股普通股票。公司普通股市价为7元,则认股权证的理论价值为( )。
A.16元
B.10元
C.6元
D.5元
【答案】C
【解析】认股权证理论价值=N×P-E=3×7-5×3=6元。
5、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不包括( )。
A.销售量
B.销售单价
C.利息费用
D.固定成本
【答案】C
【解析】经营杠杆系数=〔基期销售量×(基期销售单价-基期单位变动成本)〕/〔基期销售额×(基期销售单价-基期单位变动成本)-基期固定成本〕,故ABD正确,利息费用属于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因素。
6.增殖税的应纳税额包括()
A.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
B.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包装费
C.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D.承运部门将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的代垫运费
【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当期利息全部费用化,没有优先股,其利息保证倍数为5,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1.2
B.1.52
C.1.33
D.1.25
【答案】D
【解析】根据利息保证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5,可知息税前利润=5*利息,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5I/(5I-I)=1.25。
2、甲公司有债券筹资和普通股筹资两种筹资方案,运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判断融资方式时,当拟投资项目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时,应选择的方案为( )。
A.普通股筹资更优
B.债券筹资更优
C.无差别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当预计投资项目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债务筹资更优;当预计投资项目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股权筹资更优;当预计投资项目的息税前利润等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如果以每股收益作为唯一的决策指标,两个方案一样。
3、甲公司普通股、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分别为15%和13%,资本结构分别为45%和55%,则综合资本成本为( )。
A.13.90%
B.26.70%
C.14.50%
D.11.70%
【答案】A
【解析】综合资本成本=15%×45%+13%×55%=13.90%。
4、A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认沽权证筹集资金,每张认股权证可按照5元认购3股普通股票。公司普通股市价为7元,则认股权证的理论价值为( )。
A.16元
B.10元
C.6元
D.5元
【答案】C
【解析】认股权证理论价值=N×P-E=3×7-5×3=6元。
5、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不包括( )。
A.销售量
B.销售单价
C.利息费用
D.固定成本
【答案】C
【解析】经营杠杆系数=〔基期销售量×(基期销售单价-基期单位变动成本)〕/〔基期销售额×(基期销售单价-基期单位变动成本)-基期固定成本〕,故ABD正确,利息费用属于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因素。
6.增殖税的应纳税额包括()
A.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
B.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包装费
C.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D.承运部门将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的代垫运费
【答案】B

❽ 浮盈的会计处理

浮盈税有害无利,“浮盈税”,目前尚未有来自官方的定论,这也是在国内从事PE/VC行业所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❾ 会计英文专业词翻译: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计负债,预付账款..........

短期借款Short Term Loan ,应付账款accountspayable,预计负债Estimated Liabilities,预付账款Prepayments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包括生产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等。

应付账款是企业(金融)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手续费和佣金。

预计负债是指根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确认的各项预计负债,包括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以及固定资产和矿区权益弃置义务等产生的预计负债。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

(9)浮盈税扩展阅读:

预计负债的账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亏损性合同等预计负债。

二、本科目可按形成预计负债的交易或事项进行明细核算。

三、预计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由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由产品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由资产弃置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实际清偿或冲减的预计负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根据确凿证据需要对已确认的预计负债进行调整的,调整增加的预计负债,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调整减少的预计负债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尚未支付的预计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