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机重装何时上市a股
我国首家主动退市公司二重重装,。在经过市场化债转股等一系列“内科手术”和“外壳手术”后,于上月推出重大重组方案,并在一个月内闪电完成了包括ZJH审核在内的所有手续,日前顺利复牌。
一,国机重装前身-二重背景。
德阳二重是我国重型装备牵涉国家安全的重点企业,产品涉及航天航空装备、海洋装备和海洋工程、核电设备、航母大型驱逐舰等大型铸锻件、大型压力容器。比如华龙一号核电装备,国产大飞机C919,我国自主研发的首艘航母,我国首台深水实验舱等等均有二重的产品部件。
二,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主动退市公司。甚至可以说,主动退市制度就是为二重量身定制的,想想看,每年都有公司退市,为什么只有二重能享受主动退市待遇?
三,主动退市,并且重组快速放行的二重有望成为重新上市第一股。目前,二重重组已经获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已经符合重新上市条件的前提下,管理层必将优先放行主动退市的二重率先重新上市。不然,先放行强制公司重新上市,那主动退市的目的何在?
四,普通投资者获得国机重装原始股的绝佳机会。
众所周知,三板流动性极差,大资金进出困难,在三板交易的二重,注定成为小投资者买卖的场所,也注定成为获得国机重装原始股的绝佳机会。预计,春节后,股票将再次停牌,筹划年报后重新上市,因此,年前,在三板,将是获得国机重装原始股票的最后机会。
五,国机重装未来展望
可以预见的是,国机重装将成为首家重新上市的股票,成为国企改革的典范,成为市场化债转股的样板。基本面方面,随着国家2025中国制造计划的实施,国机重装将在核电、航空航天,大型作战舰只、海洋工程等方面深挖细耕,积极布局,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知名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重型装备集团。
Ⅱ 高温气冷堆概念股是什么意思
高温气冷堆技术是核电概念也是碳中和概念,而高气温冷堆概念股则是盾安和南风股份都是相关概念股。高温气冷堆主要用在核电上所以是核电概念。高温气冷堆也在积极布局化工等耗能控温上所以也是碳中和概念,未来在这方面盾安和南风股份都有潜力。拥有高温气冷堆行业概念股票有海陆重工、佳电股份。 具体了解一下他们的相关内容:
1. 佳电股份(000922):经营范围 电机、屏蔽电泵、局部扇风机制造与维修;电机、防爆电气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股权投资。自营进出口业务(按外经贸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和商品目录经营)。公司主营电力自动化设备,在全国各地设有26个办事处及33个产品经销部,销售网络覆盖面大,产品进入多项重点工程,是亚洲居领先地位的继电保护与电力自动化设备的专业制造商。产品获得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用户的高度信赖。
2. 海陆重工(002255):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张家港海陆锅炉有限公司,后来张家港海陆锅炉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820万元。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交易,股票简称"海陆重工",交易代码"002255"。
1). 公司司核承压设备在“华龙一号”、“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应用上均有应用并获得重要订单。 海陆重工7日内股价上涨14.06%,报6.09元,市盈率为6.72。
2). 国内核电吊篮筒体细分龙头,公司制造的“堆内构件吊篮筒体”是制造核反应堆的心脏设备,该产品替代了国内相关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核承压设备在“华龙一号”以及较少人指导的“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四代安全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应用上均有应用并获得重要订单。
拓展资料:
一、 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
(一) 股票的筹码供过于求的时候,股价会上涨,说明多头连续竞价胜出;
(二) 当股票的筹码供小于求的时候,股价会下跌,说明空头连续竞价胜出;
(三) 当股票的筹码供需关系平衡的时候,多空没有分出胜负,股价会保持不涨不跌,直到多空分出胜负为止。
(四) 股票交易中股价的涨跌就是由以上三种博弈的结果来决定的,多头胜出股票上涨,空头胜出股票下跌,多空平稳股票不涨不跌。 但一定要清楚一定,股票多空博弈背后都是筹码与资金作为同等价值交换,归根到底就是由资金推动的。
二、 股票涨跌与大盘的关系
(一) 大盘指数是最能真实地反映整个股票市场的真实走势,所以按此推理股票的涨跌与大盘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二) 当大盘上涨的时候很多个股会跟随上涨,当大盘下跌的时候个股跟随下跌,个股涨跌与大盘涨跌几乎成正比例关系,同涨同跌。 但个股出现特殊情况之下,股票背后有资金逆时炒作的时候,大盘跌个股涨,大盘涨个股跌,这一切背后还是跟资金博弈结果来决定股票涨跌
Ⅲ 求股票大神讲解每日复盘的方法
复盘工作流程:
1,当天涨停板最多的板块(3个板块以内),涨停板最多的板块就是当天的主流热点(比如之前的次新股 板块,机器人板块),找出这个板块的龙头即可,观察次日龙头及板块的持续性(其实交易时间段就能知道热点板块)。
2,根据晚间新闻政策找出题材板块(比如前期华龙一号的核电 板块,电子商务 的互联网板块),次日盯着该板块个股走势,如果有板块效应并且龙头率先带领板块个股冲击涨停,可以果断介入(比如前期华龙一号的核电板块的上海电气和中国一重), 介入的方式有追涨,打板,看个人喜好。
其实主要的复盘工作就是以上2点,一个是判断旧题材的持续性,另一个是新题材的资金认可度。
3,可以关注重组 复牌个股的连续涨停,比如前期的通鼎互联,顺荣三七,如意集团,这种模式对基本面要求较高,盈利和亏损都相对较大,普通保守交易者可不考虑该模式(在熊市中很容易接最后一棒)。
Ⅳ 核电板块股票一览 相关上市公司近期很受关注
核电作为一个清洁能源,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进,在国内必然会有很大的发展,最近电力紧张就让不少人开始关注到这个板块,那么在A股市场上,到底有哪些公司和核电概念相关度比较高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
宝钛股份:控股股东宝钛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核级锆材主要用作核燃料包壳管,是核电站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材料。
海鸥股份:公司通过一系列深入研究,目前已完成核电用冷却塔的标准化设计,具备国产化的条件,公司现已具备整塔的工艺,结构的设计能力,及核电用冷却塔各部件的生产,安装能力和整塔的运行调试能力。该项成果已应用于“田湾核电站5,6号机组”,为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提供机械冷却塔芯材料。该核电项目的SEW系统机械冷却塔为鼓风式机械通风冷却塔,分为公共管廊和4个相同的冷却单元,总循环水量为1800m3/h。
盈峰环境:国内风机领域的龙头企,核电风机的核心供应商;公司自主研发“核一代”到“核三代”关键通风设备,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套CAP1400控制棒驱动机构冷却风机,“华龙一号”首台套CAM系统风机、CAV系统风机,VCL系统空调等重要产品。
上海电气:我国最早从事核电装备制造的企业集团之一,拥有超过20年的核电设备生产经验,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市场优势显著;拥有三代核电AP10OO、EPR技术关键核岛主设备的制造能力,并完成了全球首台四代高温气冷堆压力容器的制造工作,具备完整的核电设备产业链。
综合以上就是几家,最近非常受机构关注的公司,因为手里都是有核电相关的技术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感兴趣的投资者们,一定要多多的研究学习!
Ⅳ 中核五公司有哪几个工作部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核五公司”组建于1964年,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11)的重要成员单位。公司是以国防工程、核工程、核电工程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工程业务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建筑安装企业。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电力工程、机电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建筑工程等四个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核工程、钢结构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等三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压力管道安装、压力容器制造、锅炉安装和起重机械安装维修资质许可证;取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及国家核安全局认定的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考核中心认可证书;通过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体系认定,获得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经国家科技部评审,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上海市人社局、中核集团双备案的技能等级认定中心试点单位。
在核电工程领域,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同时具有核电站核岛、常规岛全场安装施工业绩的企业。先后参与完成了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阿尔及利亚同位素反应堆工程;独立完成了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一至四期、秦山核电站二期扩建4号机组核岛、常规岛安装工程,秦山核电站二期辐射厂房、2号机组常规岛安装工程,福建福清核电站1至4号机组常规岛建安施工总承包工程;组织完成了秦山核电站三期、田湾核电站一期大型设备吊装工程;组织完成了AP1000依托项目三门/海阳核电一期工程。目前,正组织“华龙一号”福建福清核电站5、6号机组常规岛安装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3号机组安装工程、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常规岛安装工程、霞浦示范快堆项目、漳州核电项目建设。
在非核工程领域,公司立足上海,以“长三角”为主要发展基地,向“珠江三角”等多个区域拓展,具备土建、安装施工总承包的能力,在LNG工程领域具备EPC总承包能力,在石油化工、电子医药、非标制作、吊装运输领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公司参与了上海石化一、二、三、四期工程建设,并在全国各地承担了石油化工、化纤等各类** 项目的施工工程,承建了包括中国第一套神华煤直接液化工程、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上海洋山港20万立方米的LNG低温罐储运工程。目前,公司承担了国内LNG低温罐建安市场近50%的份额。在建筑版块,营业范围涉及房屋建筑、公共建筑、市政公用、工业厂房等,具备土建、安装施工总承包能力,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区拓展深耕,以央企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参与建设了中西部大批民生及惠民项目,助力中西部发展,并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公司紧跟国家政策,抓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努力探索转型发展,在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在PPP业务模式、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先试先行。围绕建筑业产业链的延伸,加强规划、可研、投融资、研发、设计、工程管理、施工、运营、维护等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拓展城镇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环保等业务领域。
公司曾先后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银奖、中国安装之星、上海市白玉兰杯、申安杯等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114项,拥有专利192项、省部级科技奖66项、国家级科技奖3项。公司先后29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公司,是上海市建筑企业综合实力前50强企业。
Ⅵ 华龙一号核电股票有哪些
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核电、中核科技、沃尔核材、丹甫股份
Ⅶ 核电行业专题报告:“积极”发展正在兑现,核能应用景气向上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 兴业证券 蔡屹 石康 李春驰 史一粟)
1.1 核电原理概述:裂变链式反应产生能量,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组发电
核能通过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衰变等三种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能量,其中核裂变链式反应为核能发电原理。
核能发电主要利用质量较大的原子(如铀、钍、钚)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后会分裂为多个质量较小原子核、同时放出二至三个中子和巨大能量的特性,而放出的中子和能量会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裂变,使放出能量的过程持续,这样的系列反应被称作核裂变链式反应。核裂变链式反应即为核能发电的能量来源。
核电站使核裂变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完成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变,达到发电的目的。
核电站大体可分为核岛部分(NI)和常规岛部分(CI):
核岛部分:核岛部分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主要作用为进行核裂变反应和 产生蒸汽。
核岛反应堆的作用为发生核裂变,将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水的热能;水在吸收热能后以高温高压的形式沿管道进入蒸汽发生器的 U 型管内,将热量传递给 U 型管外侧的水,使外侧水变为饱和蒸汽;冷却后的水将被主泵打回到反应堆中重新加热,形成一个以水为载 体的闭式吸热放热循环回路,这个回路被称作一回路,又称“蒸汽供应系统”。
常规岛部分:常规岛部分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和二回路系统,主要作用为利用蒸汽推动汽轮机组发电。
由核岛部分热传递产生的蒸汽会进入常规岛中的汽轮机组中,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汽轮机的机械能,再通过汽轮机与发电机相连的转子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完成发电过程。
同时做功完毕的蒸汽(乏汽)被排入冷凝器,由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凝结成水,之后由凝 结水泵送入加热器进行预加热,最后由给水泵输入蒸汽发生器,形成又一个以水为载体的封闭循环系统,这个回路被称作“二回路”。
从原理上看,二回路系统与常规火电厂蒸汽动力回路大致相同。
1.2 核电商业模式:重资产模式+运营期现金牛
核电商业模式呈现重资产模式+运营期现金牛的特点:
建设期:工期长,投资额大
核电站因存在普遍拖期现象,实际建设周期约在5-10年。核电站的设计工期通常为 5 年,而因缺乏施工经验、设计变更、耗时检测等原因,我国核电机组普遍存在首堆拖期问题,导致建设期利息费用增长、发电成本提高。
批量化生产有利于核电机组建设周期缩短、成本下降,实现批量化建设之后,M310/CPR等同机型系列建设周期可逐渐稳定在 5 年左右。
我国三代核电单千瓦投资额在15000元左右。
在AP1000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CAP1000的建设成本为14000元/kW,同属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建设成本达17390元/kW。据此计算,一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对应投资额约为150亿元,呈现投资额大的特点。
运营期:稳健现金牛
核电行业与水电行业类似,都具有运营期稳定现金牛的特征。
核电站遵循营业收入=电价*上网电量=电价*装机容量*利用小时数*(1-厂电率)的拆分简 式,营业收入可确定性强,同时由于项目前期建设投入高昂、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较高(占主营业务成本的30-40%),所以核电站成本中非付现成本(折旧)占比较高。
因此核电站一旦进入运营期,将呈现获得稳健而充裕的经营性净现金流的特性。
1.3 低碳高效的基荷电源,“双碳”目标下重要性凸显
核电具有低碳高效的特点,我国核电占比明显低于全球水平。
相比于其他发电方式,核电利用小时数高、度电成本较低,具有低碳、稳定、高效的特点,适合作为优质基荷电源发展。
而从电源结构上看,2020年我国核电占比仅为 4.80%,不仅低于核能利用大国法国的 64.53%,也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9.52%,我国核电占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双碳”目标下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核能重要性凸显。
在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到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 25%左右。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不断提高非化 石能源消费比重”、“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
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加大核电标准化、自主化力度,加快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持续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对比我国近10年来的能源结构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自2011年的8.40%提升至2020年的15.90%;从电源结构上看,据中电联数据核电占比已从2011年的1.85%%提高至2021年的4.86%,核能重要性正在凸显。
2.1 核电技术演进:经济性与安全性推动核电技术发展
经济性与安全性是推动核电发展的核心目标。
核电站的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 70年代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绝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
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的负面影响,美国和欧洲先后出台“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满足两份文件之一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
21 世纪初,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会议提出将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堆 6 种堆型确认为第四代核电站重点研发对象。四代核电技术强化了防止核扩散等方面的要求,目前相关产业链雏形基本形成,预计将于2030年开启商业化进程。
2.2 2019年核电审批重启,三代机组成为主力机型
2016-2018年我国核电连续三年“零审批”,核电发展处于停滞期。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受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击,出现严重核泄漏事故,世界各国开始谨慎对待新增核电站建设,我国核电站审批工作也受此影响放缓。
2015年,我国批准 8 台核电机组,之后2016-2018年进入停滞状态,连续三年“零审批”。
2019年核电审批重启,三代核电机组正成为主力机型。
2018年后我国多台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运,三代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印证;此外2018 年1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 5 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吊装入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受此影响,我国核电审批工作重新提上议程。
2019年 7 月,国家能源局表态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标志着核电审批正式重启。
2020年,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总计 4 台机组获批;
2021年,江苏田湾核电厂7&8号机组、辽宁徐大堡核电厂3&4号机组和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 科技 示范工程项目共计5台机组获批,我国核电机组批复进度正有序进行。
而从2019年后核电机组开工情况来看,以“华龙一号”和“VVER”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机组已成主力机型。
自主三代核电有望按照每年 6-8 台机组的核准节奏稳步推进,“积极发展”政策正逐步兑现。2021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10 年来首次使用“积极”来对核电进行政策表述。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1)》,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有望按照每年6-8台机组的核准节奏稳步推进,2021年全年核准、开工各 5 台,积极有序发展政策正逐步兑现。
3.1 四代核电技术快速发展,有望带领核电产业迈入新纪元
四代核电有望带领核电产业迈入新纪元。
近年来,我国在“863”、“973”、核能开发、重大专项计划以及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合作框架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铅冷快堆和熔盐堆五种堆型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其中,我国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研发进度居于世界前列。
高温气冷堆利用其高温特性,在工艺供热、核能制氢、高效发电等工业领域拓展核能的应用前景;快堆则是当今唯一可实现燃料增殖的关键堆型,将明显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并能够利用嬗变以实现废物最小化。
我国在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上的研发进度居于世界前列。
高温气冷堆全球首堆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已于2021年12月20日成功并网发电,并计划于山东海阳辛安核电项目建设 2 台高温气冷堆。
钠冷快堆方面,中核霞浦600MW示范快堆工程已于2017年底实现土建开工,计划于2023年建成投产。
高温气冷堆: 具有固有安全性和潜在经济竞争力的先进堆型。
固有安全性: 即在严重事故下,包括丧失所有冷却能力时,核电站可不采取任何人为和机器的干预,仅依靠材料本身的能力保证反应堆放射性不会熔毁与大量外泄。
具体表现为:
①防止功率失控增长。
以我国石岛湾示范工程为例,其采用不停堆的连续在线装卸燃料方式,形成流动的球床堆芯;且示范堆采用石墨作为慢化剂,堆芯结构材料不含金属,稳定性高,堆芯热容量大、功率密度低。
②载出剩余余热。
高温气冷堆采用氦气作为一回路冷却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主传导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堆芯余热可借助热传导等自然机理导出,再通过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出,剩余发热不足以使堆芯发生熔毁。
③放射性物质的包容。
示范堆采用全陶瓷包覆颗粒燃料元件,以四层屏蔽材料对燃料核心进行包裹,只要环境温度不超过1650 ,碳化硅球壳就能保持完整,固锁放射性裂变产物。经测试,示范堆正常运行温度最高达1620 ,放射性达到了国际最好水平。
潜在经济竞争力: 同样以石岛湾示范工程为例,通过①装备高度自主化(示范工程国产化率达 93.4%)、②“多合为一”降低成本支出(在保持主体系统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双模块组合,即核岛由两座球床反应堆模块、两台蒸汽发生器带动一台汽轮机发电。
这类模块化建造缩短了工期,大幅减少施工量,提高了经济性)来控制造价。
同时若对比建设成本,尽管高温气冷堆(HTR-PM)在反应堆本体(主要是 PRV 和堆内构件)的造价远超同等规模的压水堆(PWR)核电站,但根据张作义等人的相关文献研究,在一个 PWR 核电站的建设总造价中,反应堆本体(PRV 和堆内构件)的造价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大约为 2%,所以影响较小。
对比等规模 PWR 核电站,在其他部分造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即使 HTR-PM 示范电站反 应堆本体的造价增加为原来的 10 倍,全站建设总造价的增涨也可以控制在 20% 以内。
钠冷快堆: 固有安全性外,具备核燃料增殖提高利用率、核废料最小化等优势的先进堆型。
提高核燃料利用率: 快堆技术利用铀-钚混合氧化物(Mixed Oxide,MOX)。在快堆中,堆心燃料区为易裂变的钚 239,燃料区的外围再生区里放置着铀 238。
钚 239 产生核裂变反应时放出来的快中子较多,这些快中子除了维持钚 239 自身的链式裂变反应外,还会被外围再生区的铀 238 吸收。
铀 238 吸收快中子后变成铀 239,而铀 239 很不稳定,经过两次β衰变后又一次变成了钚 239。
因此在快堆运行时,新产生的易裂变核燃料多于消耗掉的核燃料,燃料越烧越多,此便称为增殖反应。
增殖反应充分利用了铀资源,且核废料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有希望解决,从而使第四代核电成为拥有优越安全性和经济性,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有防核扩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统。
3.2 新型核电技术下,核能综合应用成为可能
据中国科学院院刊《核能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从能源效率的观点来看,直接使用热能是更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发电只是核能利用的一种形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 电力的角色,通过非电应用如核能制氢、高温工艺热、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各种综合利用形式,在确保全球能源和水安全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核能制氢: 核能制氢即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作为一次能源,从含氢元素的物质水或化石燃 料制备氢气。目前研发的主流核能制氢技术包括热化学碘硫循环、混合硫循环和高温蒸汽电解,实现了核能到氢能的高效转化,有效减少热电转换过程中的效率损失。由于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 700 950 )和超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 950 以上)具有固有安全性、高出口温度、功率适宜等特点,是目前最理想的高温电解制氢的核反应堆:
1) 高温陶瓷包覆燃料具有高安全性。
2) 与热化学循环过程耦合。在800 下,高温电解的理论制氢效率高于50%,且温度升高会使效率进一步提高。
3) 核热辅助的烃类重整利用高温气冷堆的工艺热代替常规技术中的热源,可部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也相应减少了CO2排放。
4) 可与气体透平藕合发电,效率达48%。
当前,中核集团与清华大学、宝武集团等已联合开展核能制氢与氢能冶金结合的前期合作,计划“十四五”期间进行中试验证,“十五五”期间进行高温堆核能制氢—氢冶金的工程示范。
对比不同制氢方式,高温气冷堆制氢具有成本优势。
美国能源部在核氢创新计划下进行了核能制氢经济性评估,得到的氢气成本在2.94-4.40美元/kg。此外,IAEA开发了氢经济评估程序,参与国对核能制氢成本进行了情景分析,在不同场景下得到的氢气成本在2.45-4.34美元/kg。
核能供暖: 核能供暖即使用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外供 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在整个供热过程中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而热水也只在小区内封闭循环,与核电厂隔离,较为安全;而从碳排放角度来看,核能作为零碳能源大大优于传统热电厂烧煤供热。
2021年 11 月 15 日,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 450 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正式投产;2021年 12 月 3 日,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在浙江海盐正式投运。从远期来看核能供暖作为零碳清洁取暖手段,具备复制推广潜力,也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4.1 核电乏燃料需妥善处置,我国已确认闭式循环路线
乏燃料指受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由核电站反应堆产生。
核燃料在反应堆内经中子轰击发生核反应,经一定时间内从堆内卸出。
乏燃料含有的铀含量较低,无法继续维持核反应,但仍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需要妥善处置。
乏燃料处理方式分为“开式核燃料循环”和“闭式核燃料循环”,差异在于“开式”直接将乏燃料冷却包装后送入深地质层进行处置或长期储存,而“闭式”将乏燃料送入后处理厂回收铀、钚等物质后再将废物固化进行深地址层处置。
我国于上世纪 80 年代确立核燃料“闭合循环”路线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小放射性废物体积并降低毒性。
4.2 卸出乏燃料规模持续增长,首套200吨/年处理设施处于建设周期
卸出乏燃料规模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7月5日公开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831号建议的答复复文摘要》(索引号:000019705/2021-00408)中表示,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卸出乏燃料20-25吨;若按中电联披露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核电装机5326万千瓦计算,我国将每年产生乏燃料约1065.2吨-1331.5吨。
据《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三卷)》,2020年我国产生1100吨乏燃料,乏燃料累积量已达8300吨,预计到2050年累积量达114500吨。
随着核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持续运营,我国每年卸出乏燃料的规模将持续增长,核电的继续发展势必离不开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的相关配套。
首台套 200 吨/年处理设施正处于建设周期中,紧迫需求下未来具有确定性发展机会。
据江苏神通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介绍,我国在建的首套闭式乏燃料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仅有 200 吨/年,而开式核燃料循环使用到的堆贮存水池容量已超负荷,这与较为庞大的乏燃料年产生量与累积量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早在 2016 年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中就明确了要发展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提出要在 2030 年基本建成我国首座 800 吨大型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
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闭式核燃料循环处理”相关产能的同步推进,市场需求较为紧迫,未来具有确定性发展机会。
受益于核电积极发展的逐步兑现,核电全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暖。
核电属于典型重资产行业,运营期可获得优质现金流,利用小时数高、度电成本较低、低碳稳定高效等优势,在碳中和背景下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
(1)核电站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核电项目建设期长,若因种种原因造成建设工期延长,将导致造价成本大幅上升;
(2)政策风险:核电行业高度受政府监管,若相关政策出现变化可能会对核电发展产生影响;
(3)核安全风险:若世界范围内发生核事故,将会对项目推进节奏、核电长期发展空间造成不利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 库官网】或点击:报告下载|文档下载|免费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品牌报告|战略报告|人力资源报告|培训课件|工作总结|远瞻文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