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孩子痛风怎么治疗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是治疗痛风的重要药物,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主要缓解痛风引起的疼痛症状,属于抗炎解热镇痛的一大类药物,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反酸、食欲减退等。
二、痛风可采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治疗,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来降低血清尿酸浓度。如果是由于尿酸生成增多引起的痛风,可用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来控制血尿酸,同时还能减少肾脏尿酸结石的形成。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道症状、皮疹、肝肾损害等。
合理饮食能预防痛风。多喝水,少喝浓茶、咖啡,少饮酒尤其是啤酒,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西红柿、胡萝卜、橙子、香蕉等,少吃含有高嘌呤或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羊肉、果糖饮料、蛋糕等。
规律运动是痛风的预防措施之一,规律运动能够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如适当的慢跑、广场舞、羽毛球等都是不错的运动,但运动时要选择舒适的鞋,勿造成关节损伤,防止剧烈运动。此外,痛风发作期间需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㈡ 2019执业药师考点:抗痛风药
抗痛风药
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在临床上,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提到痛风,我们通常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其发作时的疼痛以及显眼的痛风石。对于疼痛主要是在一个急性发作期,所以急性期主要给予一个抗炎镇痛的治疗,而在缓解、慢性期则需要根据其致病原因(尿酸增高)进行治疗。而对于尿酸增高,我们是不是主要根据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分解这些途径进行干预。所以抗痛风药主要有四类,分别是: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抑制尿酸生成药、促进尿酸排泄药和促进尿酸分解药。接下来我们分别对这四类药进行一个介绍。
1、选择性抗痛风性关节炎药(对症治疗)
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抑制磷脂酶A2;抑制局部细胞产生IL-6。
该类药物代表药为秋水仙碱,本品为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首选药。需要注意秋水仙碱长期服用可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良,还有维生素B6可减轻本品的毒性反应;以及秋水仙碱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2、抑制尿酸生成药
其主要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防止尿酸形成结晶并沉积;抗氧化。
该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为别嘌醇。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慢性期和缓解期,该类药物的应用需要注意,该类不可应用与痛风的急性期,否则将会加重炎症,且该类药物的用药初期也可能会诱发痛风。
3、促进尿酸排泄药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使尿酸排出增加,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沉积,也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该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为丙磺舒和苯溴马隆。该类药物同样主要用于慢性期和缓解期,但需要注意两点问题。一是该类药物需要根据肾功能选择药物,对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者,选用苯溴马隆;而尿尿酸≦600mg/24h,且无肾或泌尿道结石者宜选;这里对于尿尿酸≥1000mg/24h,肾功能受损、有泌尿系结石或排酸药无效时选用别嘌醇。二是需要注意丙磺舒的类磺胺过敏反应以及丙磺舒禁用于2岁儿童。
4、促进尿酸分解药
促进尿酸分解,易被肾脏代谢。
该类药物主要有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
㈢ 别嘌醇这三字怎么读
读音:[bié]、[piào]、[ch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