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己此间无。 是李白的哪首诗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花光不减上阳红。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五】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其六】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西来添作锦江春。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2.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意思是什么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意思是: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上皇西巡南京歌·九天开出一成都》。
全文: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赏析
《上皇西巡南京歌》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和诗人特定处境中的一组颂诗。组诗的内容要点是:
一、以庆幸胜利的心情,赞颂上皇两巡南京。
二、极力铺陈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
三、标榜上皇西巡给蜀地带来的荣耀。
3. 写天府之国成都的诗句
《上皇西巡南京歌》唐·李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
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荆
门浮舟望蜀江》唐·李白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照旧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节令。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
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 什么意思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
一、原文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二、译文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三、出处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4)九天开出一成都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此组诗当作于诗人晚年时期,从整体上看,是收复长安以后写的。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兵破潼关,唐玄宗西幸,是谓西巡。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757)十月,肃宗还长安,遣使迎玄宗。
十二月丁未,玄宗还长安,戊午,以蜀都(成都)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长安)为中京。此时李白在寻阳被判为长流夜郎徒刑,他忍着悲痛写下这组诗。
二、作品赏析
李白在安史之乱中有题目相仿的两组七绝:《永王东巡歌》和《上皇西巡南京歌》。《永王东巡歌》是颂歌,而关于《上皇西巡南京歌》的意旨,历来有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
1、一说认为是颂歌,意在为唐玄宗的还朝而感到欣喜,为国家形势的好转而高兴;
2、另一说认为基本是反讽唐玄宗的逃跑主义,看似歌颂,实为讽刺。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秦安),隋末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附近)。出生地有碎叶、蜀中诸说。少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开元六年(718),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江油)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今四川三台)等地。开元十二年(724),离开故乡,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遍长江中下游地区。天宝元年(742),诏征入长安,供奉翰林。天宝三载(744).因权贵谗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在洛阳与杜甫相遇,同游梁宋。安史之乱起,受永王李磷邀入幕府。
永王兵败后,被判罪长流夜郎。中道遇赦放还。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有《李太白文集》。
5. 九天开出一成都出自李白的哪首诗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出自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翻译为: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九天开出一成都出自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本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和诗人特定处境中的一组颂诗。以庆幸胜利的心情,赞颂上皇两巡南京;极力铺陈成都之美,表明安吾君的欣慰之情;标榜上皇西巡给蜀地带来的荣耀。
《西巡歌》作于举国欢庆之时,而诗人自身却正处于危难之中。所谓特定历史背景、诗人特定处境指此。《西巡歌》的赞颂为玄宗而发。李白虽对玄宗有过怨望,同时又有眷恋与感戴之情。
由于他的冤狱是肃宗一手造成,所以寄希望于玄宗,故诗的最后一句是双悬日月照乾坤。《流夜郎闻酺不预》与《上皇西巡南京歌》作于同时,是针对肃宗而发,悲愤莫名,二诗作意不同。
6. 万户千门入画图出自李白的哪个诗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第二首。
原文: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译文: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千门像画图一样美丽。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锦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作品鉴赏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二首总写成都的建筑、风光之美。成都的房屋皆可入画,风光胜过长安。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次第叙事,首尾完整,实际上开启了宋代七绝联章的纪事之法。其微言讽喻,以小见大的方式,继承了乐府精神,对王建等中唐诗人的宫词联章创作有一定影响。
同时,这组诗还是李白"自我作古"的新题乐府创作,体现出李白对于诗体创变的新尝试,体现出安史之乱后,李白面对社会巨变的现实,对国运及诗运转关的新思考。
7. 九天开出一成都是李白的什么诗
九天开出一成都是李白的组诗作品《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全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意思是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这组诗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赞美,全方位展示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名胜古迹,隐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殷殷怀念和对唐玄宗的深刻讽刺。全诗气势恢宏,情感复杂,内容丰富。其微言讽喻,以小见大的方式,继承了乐府精神;而次第叙事,首尾完整的结构,则开启了七绝联章的纪事之法。
8. 读唐诗 学写诗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二》赏析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二 李白(唐)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注释: 成都:天宝十五载(756年),改蜀郡为成都府。 秦川:即秦岭以北、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此指长安一带。 译文: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千门象画图一样美丽。 此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赏析: 写作背景见组诗其一赏析。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首句承接上一首“石为楼阁九天开”,接着描绘成都之美,“九天开出”突出成都山川高峻,次句写民居之美,“万”“千”突出多,“入画图”突出美。九天云外的成都,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此处的视角是居高俯视,“出”与“入”意思相对,运用了拟人及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而形象。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三、四句写山川之美,视角由低到高,由近及远,近处草树,远处云山,如同美丽的锦绣,尾句诗人抒发感慨,秦川也无法与此相比。秦川本来美丽肥沃,然也无法与成都相比,可见成都之美。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参考书:《李太白全集 》清 王琦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