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何亮点权威解读来了
古人类如何征服青藏高原?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在哪里?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关系是什么……3月31日上午,“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重要的考古成果众多,评选竞争尤为激烈。”中国 社会 科学院 历史 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今年入选的10个考古项目较往年来说,不仅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时间跨度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围绕着重大任务展开,反映了考古学的一些重大课题。
考古成果迭出 展现中华文明风采
“从整体来说,这次入选的项目更多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绚丽风采,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刘庆柱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说。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考古发现的遗址面积最大、地层保存最完整、文化类型最丰富多样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稻城皮洛遗址发掘执行领队郑喆轩介绍,该遗址连续的地层堆积、完好的埋藏条件和清楚的石器技术演变序列,展现了早期人类征服青藏高原高海拔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 历史 进程。
谈及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的共同点,王巍表示,这三处遗址的年代都是距今5000年左右,并且在当时都形成了城市,出现明显的 社会 阶层分化,这些区域在当时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此外,据刘庆柱介绍,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帝陵的布局体现了当时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表现了在秦汉时期,这块区域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体现的重要作用。
走过考古百年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考古走过百年,一代代考古人前赴后继,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揭开了一层层古老中华文明的面纱。谈及中国考古的发展特点,王巍认为,目前更倾向于围绕 历史 重大课题去展开发掘,边疆考古受到空前重视,多学科结合开拓了考古学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大家更注重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再去做合理利用。
面对已经开启的第二个考古百年,王巍表示,本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态势。他强调:“考古展现了中华文明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数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基因中获取精神力量,增强了文化自信。”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国家文物局近期将印发实施《“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聚焦重大 历史 问题攻关力争取得新突破,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保护传承 历史 文脉,大力发展 科技 考古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专业力量,深化国际考古合作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据悉,本届评选推介活动共收到32个参评考古项目,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选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 2021年度全国10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有哪些精彩值得关注
在三月三十一号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宣布,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历史悠久,历年来考古发现可以说是络绎不绝,这其中选出来的是个可以说是重点中的重点。每一个都可以说是很重要。但是我觉得还是这几个最精彩。
3. 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都有哪些古迹上榜为什么上榜的是它们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本届评选推介活动共收到32个参评考古项目,经项目汇报、综合评议等环节选出10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综上,对于文物这种存在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的确,这些古遗迹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文化财富,同时可以对当今世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丰富一个国家及民族的文化底蕴。
4. 202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都有哪些项目入围
2021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都有哪些项目入围?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据了解,终评会评审团根据抽号方法从评审委员会权威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造成,柴晓明、陈星灿、董新林、高星、杭侃、霍巍、李伯谦、李让、李水城、李新伟、刘庆柱、栾丰实、宋建忠、宋新潮、孙华、王巍、王炜林、信立祥、闫亚林、张建林、赵辉(按姓名拼音排列)等21位评审团,各自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云冈石窟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物报社、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和企业。这届评比推荐主题活动共收到32个评为考古新项目,通过初评、终评等过程挑选出10个新项目当选2021年度全国各地十大考古新发现。
5. 考古重大新发现!湖北发现距今百万年人类头骨化石,具体是如何发现的
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人类头骨化石
新发现的3号头骨化石距离前两个头骨出土地点约35米,石器产品的埋葬环境、相关动物和技术特征相似,实际上,这是迄今为止在欧亚大陆内陆发现的最完整的同时代人类头骨化石,为中国数百万年人类进化史的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该遗址进行了七次考古发掘,因为在之前的五次考古发掘中,在核心地区发现了两个大约100万年前的古代人类头骨,湖北省十堰市云阳区雪塘梁子遗址第三次发现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6. 考古十大新发现揭开人类智慧谜底史前是针对宇宙多维空间研究的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向中华考古工作者致敬,他们风餐露宿,正在逐渐地揭开中国和世界史前 历史 文化的面纱。大量的出土文物,正在否定已知认识的错误细节,正在逐渐确立史前文化的璀璨,确立史前人的高智慧和现代实证科学所走的不一样的道路。逐渐确立多维立体空间,和人类同等阴间空间的存在。
考古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了解史前文化和古代文化,从而实证远古到现实诸多大自然现象,人文 科技 能力不断进步发展的曲线过程。验证已知人类启源的认知的正确性和错误性。从而还原史前文化和古代文化的真实面貌,缩小现代人类与史前人类和古代人类智慧认知间的差距。从而更充分地掌握人与宇宙天地和谐的奥妙,人天合一的诸多各领域的关系。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揭晓,开阔了 历史 文明的更大空间的洞彻,给世界 历史 文化领域以实物的证明。任何假说,只是人为的推测,并不代表事实依据。阿舍利组合,为“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了休止符。
旧石器时代文明发源地在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否定了发源地在欧洲的假说。旧石器时代文明多地起源之说,是完全错误的。
是那些冠冕堂皇的学者,教授,企图瓦解史前旧石器时代文明发源地在中国。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史前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在欧洲,为什么欧洲拿不出考古实物证据呢?一句话还是推测的假说。不足以为证。
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展示了人类起源、史前文明文化在中国。是对中华文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历史 进程的生动诠释写照,展现了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 历史 文明文化的风采。榜上有名的10个项目,均为2021年度全国1700余个考古项目的代表。
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旧石器时代,初步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上部地层的年代不晚于距今13万年。距今300万年到距今约1万年,是人类在地球上经历过的最漫长的时代。
本次皮洛遗址发现的阿舍利组合,为“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了休止符。该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其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也是目前发现世界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产品。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以众多实物否定了莫维斯线假说。远古智慧发源地在亚洲的中国。其实中国不仅现代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在史前和远古中国不仅是世界智慧文明发展的中心,而且是宇宙智慧文明的中心。
2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的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
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发掘出土若干出土与制玉相关的工具、原材料几千件。石器质地主要是独山石,以农具和兵器为主,玉材主要为独山玉。一件磨石墩上绘有珍贵的褐红色人物劳动、卧猪、兰草写意图。
中国古代制玉石的工具和大量的石器农具,兵器,而却绘画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这证明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冶炼铸造铁器时代,走过漫长岁月熠熠生辉的历程。人类智慧的发育和认知实属不易 。
3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位于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部漷河两岸的岗上遗址, 历史 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为海岱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
经放射同位素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6000 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约2000年,岗上遗址恰好对应了距今5000年这个时间节点,是海岱地区以至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史的证明。
该遗址墓葬分布集中,有明显成列排布规律。墓葬等级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体量、葬具结构及随葬品等方面,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类。三联棺、器物箱等葬具结构均是目前最早的发现。
出土的玉钺或石钺,是古代重要的礼器,象征着地位、权力,是器用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传说中,夏禹、商汤王和周武王手执的大钺,被视为王权的象征。而追溯到更早之前,在新石器时期、夏商周时期独有的玉礼器中,玉钺依然被认为是军事统治权、战争指挥权、王权集于一身的礼仪玉器。
4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在四川省广汉市西郊,自2020年3月启动发掘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至今,祭祀区分布范围及内部布局初步摸清。
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2000余件,完整器物超2300件,包括顶尊跪坐铜人像、铜圆口方尊、玉琮、丝织品、金面具和象牙雕刻等,另提取完整象牙450余根。这6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再一次实物证明巴蜀文明、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古生物大象的繁荣,到史前巨兽恐龙生活在黑龙江省北部,从发掘的大量恐龙化石以及完整恐龙骨架来说,证明在远古中国北方称是热带雨林气候,据推测假说将来地球也许会回转到北方亚热带雨林气候 。
现在地球温度逐渐增高,也许正是回归中国北方亚热带雨林气候开始的预兆。
冶炼铜铸艺术,金银饰物,丝织品,玉琮等物件,证明巴蜀古代文明与历代皇朝文明智慧是同步进行的 。
5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考古获取了一批中华文明瑰宝,极大丰富了秦文化的内涵,活化了秦汉帝国大一统进程中重要节点的 历史 场景。
郑家湖墓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楚王城城址东南郊,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本次考古极大丰富了秦墓资料的完整性。收获战国晚期的木觚文,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字”,全文约700字,字体是典型秦隶;觚文没有传世记载,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篇全新的策问类文献。
还获得年代为战国末至秦代和秦汉之间的罕见随葬木板画,题材首见,填补了这一时期中国墓葬绘画的材质与类型的 历史 空白。
6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在西安市东郊白鹿原,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向南约2000米,外藏坑中清理出“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明器铜印。结合文献记载, 考古资料表明,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霸陵在“凤凰嘴”或“汉文帝挖山成墓”等说法。
7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考古发掘了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
墓内出土大量精美随葬品,有胡床、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成套武备等。
该墓出土的墓志首次提及武威南山区“大可汗陵”的存在,墓志左侧面还刻有两行利用汉字偏旁部首合成的文字,初步判断为吐谷浑本民族文字。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冯翊郡太夫人党氏墓志》,有关吐谷浑蓬子氏的记载,对研究吐谷浑史、唐代军事建制,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唐蕃战争、延州阁门府及“安塞军”的来源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8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尉犁县荒漠中,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属的军事设施,证实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统治。
位于新疆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遗址出土了最大的一批唐代文字资料,唐代汉文木简实物标本。记录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交通、 社会 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堪称边疆治理的“档案馆”。
唐代文化的兴盛与衰败,是皇权大于一切的专治统治,君臣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执政理念。还是没有摆脱自身享受权力利益的局限性,如果是鱼水关系,按姜尚的君与臣与民关系,不图淫乐。做天下人的楷模表率,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理念。
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以后的晚唐人民的水深火热,诸侯割据的兼并战争 。 一曲盛唐明淫乐,湾延昏伦,父子香妃脚,遗恨马嵬坡血泊,幽魂远去煮阴烁。正是对大唐乱伦的鲜明写照。
9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凤阳兴建的都城。由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吴良主持全部工程的营建工作,驻淮西总管府。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的人参加建筑。
明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明中都占地总面积为382.30公顷,其宫城比北京故宫大12万平方米。明中都的建设按照《考工记》设计,具有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布局特点,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全城。占地面积50多平方公里。
洪武八年由于中都营建工程浩大,工匠发起斗争,并发现有工匠在凤阳宫殿下诅咒,朱元璋将工匠杀的仅存千余人。明太祖在当年四月以“劳费”为由放弃了建都凤阳的计划。
明太祖停建中都后,中都未用作京师,被定为明朝陪都,皇子宗室经常在凤阳历练、练兵,居住在中都城内,后由于朱棣迁都北京,北京距凤阳遥远,便不再像洪武年间那样常有皇子到中都生活居住,宫殿逐渐荒废,皇城以外区域仍驻扎大量军队和官署衙门守卫和管理中都城。
通过2015年至2021年,6年的发掘,已清白了史料记载不详的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布局。结束了40年学术界的争论不休。明中都可谓城中之城,漫延50多公里。是世界史上皇家最伟大的工程。其风水自然更是顺天承运。
主殿和前后殿,与宋元时期宫殿建筑接近,后殿西侧附属建筑与北京故宫建筑相似。 明中都 体现了宋元宫殿的继承和创新,对明代南北两京工程有深远影响。充分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 历史 进程。黄土中心台的发现则对于古代都城的规划、选址和营建理念等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古代建筑都是讲究地势龙脉走向,风水命理的,其地磁场共振协调,使住在其中的人大脑清醒智慧。这是中国自史前到有史以来古代明君都遵守的大道规则。其阳宅与阴宅的交相互应,是成就帝王将相与阴阳脉穴有关。
10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镇鸡叫城村,鸡叫城遗址实践考察。从20世纪90年代考察研究,发现了距今八九千年的彭头山文化。延续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肖家屋脊文化。距今四、五千年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遗迹近200处。
主体建筑是建在若干立柱上,类似于杆栏式建筑。是中国考古考察的首次发现。
相关遗址的年代从彭头山文化到肖家屋脊文化,展示了该范围史前时期从简单 社会 到复杂 社会 连续6000年的演变情况,覆盖了中国史前 社会 文明化 历史 的全过程,是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进程的缩影。
显示出中国史前人类和古代建筑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是按照更科学的思维模式,不是现代科学体系,而是直接针对宇宙科学,人体阴阳科学去创造发明的。
7.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你的城市有什么考古界的骄傲
没有。
如果将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大省份,那么我所在的山东省榜上有名,主要成就是山东滕州岗上遗址。一方面是因为我所在的城市为三四线城市,考古项目非常少见。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山东省拥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不意味着小城市内部存在着文化遗址
十大考古新发现包括三星堆
2021年,我国出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考古遗迹,其中包括三星堆遗址。反观三星堆遗址的挖掘过程,小心又认真是工作人员对待三星堆的态度。经过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不断工作,历史文物重见天日,共同还原了古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总的来说,人们只有尊重历史和事实,才能够拥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影响着众多的年轻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宣传,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推广。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各种考古遗迹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中。
8. 中国考古有哪些新发现
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有:
1、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井头山遗址是继河姆渡遗址发现近50年之后,在余姚发现的又一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井头山遗址是目前在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发现的首个贝丘遗址,也是目前所见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距今8300~7800年)。
这批木牍、纸文书是近年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文书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其中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内容详细记录了与孔雀河沿线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文书显示出各级军事机构正常运行,并通过“符帖牒状”、“计会交牌”等方式传递军情和政令,并对该地实施着有效戍守管理。
9. 2021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考古遗址公园是 历史 上有记载或者考古新发现的,具有 历史 遗址性质的公园。
考古遗址公园和现在的公园,最大的区别是,它是 历史 上遗留 下来的,具有 历史 文化、文物特征的公园。
例如,圆明园遗址公园,就是我国比较著名的一个考古遗址公园,圆明园不仅具有公园性质,而且它还保留了清代园林的文化特征,以及其他文化的遗存,是考古遗址公园的典范。
2.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记叙毛公向周宣王为国献策的一件青铜器。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记叙毛公向周宣王为国献策的一件青铜器。
毛公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青铜器上镌刻铭文最多的青铜器,主要记载周文武二王时政治清平的盛况。
铸鼎时时局不稳,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国内外,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告诫勉励之词。
毛公对周天子的感谢与颂扬,对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此鼎从道光年间出土开始就辗转不定,甚至差点落入外人之手,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考古图》
《考古图》是宋代吕大临编写的一部金文著录。
全书共十卷,卷一至卷六为鼎、鬲、篇、爵等商周器,卷七为钟、磐等乐器,卷八为玉器,卷十为秦汉器,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
《考古图》对每件器物都精细地描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并尽可能地注明出土地和收藏处。所录器物的出土地可考者计九十余器。
本书对于致力于金石学研究之人来说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
4.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此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