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扩展阅读
金海钢构 2025-04-28 09:59:08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发布时间: 2023-02-13 12:28:3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时候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扩展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

1976年10月,我们党和华国锋同志一举粉碎“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存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

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扭转这十年造成的严重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的观念,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答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是1978年12月。

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哪一年

法律分析: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九十条 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委务会议,讨论决定本部门工作的重大问题。

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法律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这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时间: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内容:1978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转折。

会议评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从此将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从此中国逐渐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在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走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因此三中全会亦被认为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6)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扩展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7.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什么时候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大会议,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是我国经济崛起的起点。这次会议纠正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对我党同志的思想束缚,开始了系统性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将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全面经济建设上来。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确定下来。

另外此次会议在关系我国发展的政治、经济等大问题上都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决心对权力比较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精简经济行政机构,纠正以党代政、以党代企的混乱现象。进一步强调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一定要把农业搞上来,还注意到了全国产业比例失调问题,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着重强调必须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办事。

8.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历史意义主要内容

时间:1978年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1978年11月18召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非常有意义的一届会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方针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法律分析: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第六十一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