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宏观经济走势
扩展阅读

宏观经济走势

发布时间: 2023-02-19 04:15:23

① 宏观经济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一、宏观经济走势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大盘走势的最基本因素。证券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这并不代表两个周期是完全同步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股市的波动也存在着自身特有的规律,在实际运行中,股市周期反映经济周期有着独特的特点,从而造成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甚至背离的现象。二、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相关关系,即货币供应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货币供应量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跌。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一般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就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同期,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更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他们无法判断与物价有关的设备、原材料、工资等成本的上涨情况,从而引起企业利润的不稳定,对证券市场造成不良影响。三、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成反相关关系。只要通货紧缩的趋势继续延续,经济低迷,政府就不会坐视不管,政府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力度,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些影响的特点:1.经济因素的变动,会先在证券市场有所体现。2.两者相辅相成,对经济的预期会影响对证券市场的预期,反之亦然。3.由于经济因素造成的证券市场的波动,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② 如何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把图画出来。然后说明投入品价格上涨,厂商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产量减少, AS左移,导致价格P上升,产量Q下降;
2 进一步分析会得出影响宏观经济机制结果会出现,物价水平上升,收入会再分配,生产资源性的企业会收益,投入会增大,而以资源投入为主的企业会因为成本上升利润受损,产品价格会因此上升,消费者利益会受损。长期看,可以点出可能出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阐述其影响结果。
3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讨论,并简要提出对策。如国际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铝,锌等金属资源投入价格居高不下,我国大量进口外汇损失,以及国内此行业物价上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此行业企业过度投资造成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以及收入再分配,消费者不同企业得失分析,最后点出国家宏观调空,尤其中国人民银行应采取的政策,如提高行业贷款利率,提高准备金,窗口指导等最近央行所正采取的措施。
评价:今年以来物价上涨,此题考察物价上升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暗含了央行应该采取的策略和研究重点问题,中国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热点中的热点。

③ 我国宏观经济总体态势是什么

我国宏观经济总体态势是什么?答:
2022年上半年,受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疫情散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5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成效显现,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0.4%,实现正增长。
(一)消费边际改善,投资持续增长,进出口增长较快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疫情好转推动消费恢复。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同比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二季度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度增加0.1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主要是因为4月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11.1%,5月降幅收窄至6.7%,6月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至3.1%。
投资持续增长,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0.4%,高于全部投资4.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高于全部投资1.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上半年增长20.2%,快于全部投资14.1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4.9%,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34.5%、10.0%。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增长13.2%,进口增长4.8%,贸易顺差24812亿元。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贸易伙伴更趋多元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5.6%。
外商直接投资延续向高技术产业聚集的态势。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同比增长17.4%(折合1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从产业分布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4.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1.1%;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2%。
(二)农业形势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服务业持续恢复
上半年,三次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5.0%、3.2%和1.8%,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4.4%、0.9%和-0.4%。
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同比增长1.0%,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5.3%,其中猪肉产量增长8.2%。养殖户生产预期逐步好转,生猪存栏环比增加。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057万头,较上季末增长1.9%。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6.2个百分点。产业链供应链修复加快,6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转正至16.2%。企业利润恢复加快,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8%,实现由降转增,5月份为同比下降6.5%,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1.2%。
服务业逐步恢复。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同比下降6.1%、5.1%,6月转正至1.3%。服务业新业态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企业预期向好,6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其中零售、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指数均位于55%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
(三)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涨幅持续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4至6月涨幅分别为2.1%、2.1%和2.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影响,上半年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涨幅比一季度分别扩大3.6个、3.8个百分点。新一轮“猪周期”开启,4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趋于上行。
生产价格涨幅持续回落。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7.7%,涨幅较上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在国内加大保供稳价、基数效应等因素作用下,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从今年1月的9.1%逐步回落至6月的6.1%。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同比上涨10.4%,涨幅比一季度低0.9个百分点;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CGPI)累计同比上涨5.9%,比一季度低0.3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企稳回升,稳经济保民生效应显现

④ 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

中国的宏观经济,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发展速度也不理想,但若比全球几个最大国家的 经济状况,那还是明显好一些。毕竟有14亿人的 巨大需求,仅仅为了满足这14亿人口的 日常需求,就已经能初步维持国家经济了。

⑤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基于疫情走势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将遇到较大的负面冲击。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损失较大,且基本上不可能在后续季度中得到弥补。第二产业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在后续季度可以通过加快进度来弥补。第一产业也会受到负面冲击,但由于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较小,所以总体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同时,由于第一产业涉及食品生产,所以可能对CPI产生影响。

由于2020年第一季度完全处于肺炎疫情影响阶段,受企业开工率低下以及居民户被居家隔离导致的消费大幅度下降影响,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第二季度随着疫情由尾声到彻底结束,劳动力大军逐步返城,企业界逐步实现正常开工率,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正常,GDP同比增速开始回升;第三季度GDP增速将达到今年最高,大部分企业会采取加班加点的措施来弥补前面季度损失的产出,同时居民生活恢复正常,在消费方面也会存在弥补性消费。第四季度基本恢复正常增长。除此之外,随着疫情预计在第二季度得到控制,国家将再次加大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将更倾向于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以推动经济发展,如减税降费、降息、降准等,进而弥补在第一季度的经济损失,所以宏观政策也将助力经济从第二季度开始逐渐提升。综合而言,2019~2020年全国GDP增速预计形成一个深“V”型走势,2020年第一季度降到最低点,第三季度升至最高点,全年整体增速有望达到预期目标。

供给方面,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会大幅度下降。首先,由于2020年春节提前,叠加春节假期延长,高基数效应拉低第一季度同比增速。然后,当前针对疫情政府对企业采取延迟开工的措施,意味着国内很多工厂延续假期停产模式,由此将压低工业产出,同时考虑外地员工返工需检查报备等程序,会进一步拖累工业产出。其次,国内很多企业不能如期复工将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如生产停滞导致货物不能按期交货,资金链断裂等引发的经营困难,甚至企业倒闭,进而牵连上下游企业。后续季度国家或地方政府预计会出台相关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工业产出将逐步提升。

消费需求方面,受疫情影响,预计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疫情过后,在一系列调控刺激政策下,经济生产得到恢复,消费需求会有所上升。一方面,当前受疫情影响,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相关方面的消费短期内有所下行,但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另一方面,虽然疫情期间消费额增速存在一定的下行,但受消费推移的影响,预计疫情过后会存在一个日用品消费集中的小高峰,能对第一季度的下行产生弥补。总的来看,短期波动不影响消费长期向好的趋势。

投资需求方面,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会受到影响,但在后面三个季度尤其是后半年会大幅度上升。综合来看,疫情过后政府可能会考虑加大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对于房地产投资方面,鉴于当前房地产泡沫较高、风险较大,后期可能以“稳”为主,也就是通过政策调整防止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抑制经济增长。从当前释放的信号来看,新基建投资增速或将大幅上涨,将会成为拉动投资增速上涨的主要支撑。对新基建投资的增加是符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特点的。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粗放式发展刺激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了。针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潜力以及“稳增长、促销费”的社会现实问题,新基建投资的加码既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又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净出口方面,随着疫情被控制,以及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后期外贸数据将会有起色,尽管第一季度出口受到一定影响,而进口并不会受疫情影响太大,加之上年同期进口增速较低,低基数效应也会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从已经发布的1、2月份的外贸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贸易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惯性,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1.8%,比重首次超过30%,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是暂时和阶段性的,随着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外贸形势将稳步恢复。

价格方面,CPI增速较2019年有所上行,PPI增速会止跌上涨。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可以肯定的是,1月份CPI增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春节错位和前期猪肉价格的上涨。后期,疫情过后,生产得到回复的同时,受政策刺激预计工业品需求可能会上涨。需求相对扩张,带动价格增速上涨,预计PPI增速或将止跌上扬。

⑥ 从宏观经济走势看,2022年应该才去怎样的资产配置策略

从大唐财富十年分享来看,投资者需要关注全市场的流动性问题,流动性问题关系到每一个投资种类的收益。面对风险时要建立科学的、理性的资产配置理念。选择不同的资产都需要承担对应的风险。

⑦ 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因此,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股市的基本走势。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决定和影响股票市场。
一是与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的货币供应状况影响股市。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时货币供应适度宽松,股市资金相对宽裕,股市需求就会增加,交投随之活跃,股价就呈上升态势。二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制约。当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社会投资、消费、出口需求旺盛,企业销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价值提高,其股价必然上涨;三是在宏观经济向好情况下,经济景气上升,就业面扩大,员工收入增加,对金融资产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投资者人数增多,股市人气兴旺,就会呈现强势特征。四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市场需求旺盛,外来投资就会增加,其中一部分外来资金将通过各种形式介入股市,参与投资。这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股市绝不可能长期低迷;宏观经济不佳,股市也绝不可能持续上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