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冉云飞
扩展阅读

冉云飞

发布时间: 2023-02-19 17:32:49

『壹』 冉云飞的介绍

冉云飞,1965年生于重庆酉阳,长居成都。著名青年学者,作家,杂文家。人称“冉匪”,自称“一个码字的乡下蛮子”、“大学本科,监狱硕士”。“2008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数次,有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阅读教材,被媒体誉为是民间教育家。1现供职于《四川文学》杂志社。著有《尖锐的秋天:里尔克》、《陷阱里的先锋:博尔赫斯》、《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等。

『贰』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艺术、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让我们感谢那些矢志不渝的编纂者和吟诵者们吧,因为他们,我们今天依然能看到唐朝的伟大诗人们朝辞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晓汲清湘;看诗人们记录下千里莺啼、万里云罗、百尺危楼、一春梦雨;看他们漫卷诗书、永忆江湖、哭呼昭王、笑问客来。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运。

//www.gtjafl.com/thumb_a1ec08fa513d2697e42a57945efbb2fb4216d87a

在唐诗的四季里,王维是一支悦耳的小夜曲,李白是交响乐。唐诗之春在未消逝之前,还有一段雄伟的结尾,总括先前不同的景色。李白像王梵志那么快乐活跃,像杜审言那样夜郎自大,像陈子昂张若虚那样富于创造力和宇宙的感怀,像王昌龄等咏春诗人一样了解女人的心理,描写大自然之动人也不弱于王维、孟浩然。?1?3?1?3比如《友人会宿》:“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1?3?1?3”

李白不可一世的气概是尽人皆知的,为此他吃了很多苦,但他很有自知之明: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伟大的人物是一定要被误会的,李白也不例外。他被误会是因为他把人间当作梦幻泡影或过眼云烟,所以不免有些玩世不恭。

//www.gtjafl.com/thumb_b3fb43166d224f4ae4602cda02f790529922d17a

在诗人眼里,甚至宇宙也不是永不腐朽的,“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1?3?1?3诗人觉得自己很渺小,可是他用了一副天神的眼睛来看这世界。

唐朝最伟大的自然诗人当推王维。在他的笔下唐诗的春天达到了中边皆甜的境界。他的自然主义是最纯粹的,不像孟浩然的自然主义还受生活失意的沾染,更不同白居易的自然主义参了多量理知主义的淡水。他是处于蠢蠢欲动的初春和飞扬跋扈的晚春中间,他的声音是像春天最快乐的日子那么的温柔抚慰,真有所谓“猗猗季月,穆穆和春”的气象。

王维的人格是难于描摹的,他既不怪僻,又不狂热;既不是一个浸淫在烦忧悲痛中的灵魂,也不是麻木不仁的道学先生;既非放荡不羁,又非墨守成规;既非野马,又非训骡,更非无声无臭模棱两可的黯淡灵魂。?1?3他的灵魂是天蓝色的,同一切自然之美,结不解之缘。

蒋勋的《蒋勋说唐诗》

蒋勋讲王维的《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旅途中的漂泊思绪,那个世事是怎样伤了王维的心?万事不关心,好幻灭的伤感。

很多异乡人夜听蒋勋谈《富春山居图》。是夜,皓月当空,清风徐来。蒋勋的声音与解读,一副名画的前世今生,如行云流水,有无相生,虚实互动。让人不由的想起苏轼的几句词的意境:“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神为之往。是诗,是画,是穿越时空的哲学,是余音袅袅的沧海潮声。

//www.gtjafl.com/thumb_7dd98d1001e9390126e3d2f770ec54e737d19611

冉云飞的《像唐诗一样生活》

好的诗歌永远是开放的,永远是微言大义的。诗人的书写往往只是瞬间的感受,而这种瞬间的感受一般不为外人所知。

在《像唐诗一样生活》序言里,冉云飞说起自己写作的缘由:诵《诗经》,愿替胆小者猛翻女墙;看《庄子》,乐观庄惠濠梁之辩;读《史记》,独恨未能去汉武大势;习《古诗十九首》,始知无名者亦能创造不朽;能与陶潜赏菊小饮,有否猛志,无甚要紧;能踵武步随,听苏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真是福气;与金圣叹同点水浒,不亦快哉;和张岱湖心亭看雪,就是??然披发如山,亦是幸福;给顾炎武当背包客,何惮于与卖主老仆一斗;向钱大昕请益,大乐事不过看与妻兄王鸣盛补罅。

《像唐诗一样生活》首篇谈王绩的《野望》,乃是秋天足够用来出气;谈杨炯的《从军行》,乃是纸上杀敌逞豪语;谈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乃是才高命乖的问题诗人;谈陈子昂的《登幽州台》,乃是一个小土台的宇宙表演;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乃是如水的安慰:以月光为例;谈王翰的《凉州词》,乃是是时候了,送命的时刻;谈王湾的《江南意》,乃是用一首诗来永垂不朽;谈王昌龄的《出塞》,乃是超迈千古的慷慨悲凉;谈李白的《长干行》,乃是勇敢的深情如花袭春。

《像唐诗一样生活》古今杂糅。既说诗艺,又兼借诗说事。冉云飞说:“判断一个大诗人的标准,可能有很多种,但我说一点自己的简便办法。一是他的诗句被他人记住并吟诵的多寡,二是他的诗作可以超越时代而存在的。从这两点来判断,李白无疑是天才的大诗人。”

比如,李白把“将进酒”这样俗滥的古题,弄得千古独步。将激愤、悲伤、豪迈、旷放、狂傲、洒脱烩在一起,精妙流畅,千载诗史,不复有第二人。杜甫以家国为念,以庙堂为理想寄托,李太白无非饮酒、美女、游仙诸题。但作为题材的永恒性,饮酒、美女乃至长生不老,才是人类历久弥新的话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人爱载道,道也不是那么好载的是不是?

冉云飞还写到了王梵志。在历来是文人主宰诗歌传统的国度,王梵志另开门户,从偏旁进入。他的《梵志翻着袜》《道情诗》等作品,被视为“外示惊俗之貌,内藏达人之度”的“骇俗品”,于嬉笑怒骂、俚词俗谚里,尽情揭示了人情世态和社会的不公,哲理频出。

//www.gtjafl.com/thumb_e4dde71190ef76c6b133a4e29616fdfaae516711

《像唐诗一样生活》能够卓然独立于古今选本而毫无愧色,在于冉云飞的个人见识与欣赏趣味,他是有所读有所见,观千器而后识剑。

像唐诗一样生活,远处要有一片杏花村,牧童吹笛,小桥流水;

像唐诗一样生活,煮一片月光下酒,与李白杜甫纵情畅饮;

像唐诗一样生活,像冉云飞一样读诗,写下特立独行的锦绣文章。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曰:“衣敝?袍,与衣狐貉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在一起站着,而不觉得自己耻辱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贪求,什么行为能不好呢?’”子路听后,终身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做到这样固然是道之存在,但又怎能说是十足的好呢”。这是孔子对他弟子子路的教诲。

//www.gtjafl.com/thumb_574e9258d109b3dead5ebba1c7bf6c81810a4c11

读诗以后,反观现在,如果我们能做到不嫉妒,不贪求,什么行为能不好呢?其实,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抵消人生的颓唐,还需要看得到、感受得到那些高远的境界。中国人拿人生加进文学里,而这些人生则是有一个很高的境界的。

你看,我们不曾见的人,可以在诗中见。没有处过的境,可以在诗中想象到。所以,我们读诗是为了让心有个安放。

『叁』 冉云飞的其他信息

土匪原是读书人
四川文人冉云飞自称土匪,此君读书飞快,作文甚勤,而藏书也是极多,据说其每周将于固定时间前往成都书市冷摊淘书,至今藏书数量也已三万有余,有朋友参观其书房后作文“想起他的大书房,夜不能寐”。因其每日清晨更新博客,居然逐渐成为众多浏览者的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早茶,竟有好事者还将其博客呼之为“冉氏晨报”。
冉云飞读书涉猎范围极广,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颇有心得,且已有佳作问世。对于此问题其常以大量收藏的旧书资料作为研究的素材,使得众多被历史尘埃渐渐淡忘的文字化腐朽为神奇,在其笔下变得惊心动魄,引人三思。冉氏在博客上又不断著文,对于此一问题穷追猛打,特别是从那些散落中的年谱、日记、书信、笔记等材料中发掘出历史的新面目,既信服人心又对现实以凌厉批判。
书人书事是其写作甚勤的栏目,他曾在博客上连续刊文谈四川书商印象记,读来风趣别致又大开眼界;此外又有大量关乎历史风云人物的文字也是剑走偏锋,从历史材料中挖掘出新的光芒。
冉云飞读书即有心得,每一月末他会将此月的读书写作进行整理回顾,一一道来,逐个点评;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会每半个月将自己的所读好书推荐出来,分别称之为“妙书”“好书”和“痛书”三类。每每读其博文,真有所谓奇书共欣赏的感叹了,而土匪的满纸洒脱与锐气也是让人痛快淋漓的,不得不叹曰原来土匪是个读书人。
——新京报
书房“反动居”
成都的冉云飞的书房在行内是很有名的,比如说《如此书房》一书里面提到南方都市报编辑余少镭在见到冉云飞书房的时候,被满满当当的书给镇住,一时间竟忘了呼吸。原来他的藏书量在三四万册,在成都就算不是首屈一指,也是排名三甲。好玩的是冉云飞给他的书房起的名字叫什么?叫反动居,这是不是表示着是个反动文人呢?不是,人家是有典故的。反动最早是来自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有典故、有意思的,大家不要想到一边去。
名家推荐
冉云飞的博客我天天读,有思想有史料更有文采。他的文章和著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财富。
——谢泳

『肆』 《沉疴中国传统教育的危机与批判》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沉疴》(冉云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m6KZOeQP2EPUnKoMO3mWSA

密码:vs2y

书名:沉疴

作者:冉云飞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

页数:496页

内容简介:

余杰:山坳上的中国教育——评《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

余杰

1949年以来的半个世纪,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误,获取了太多的教训。有的失误是能够弥补的,有的失误却正在并将长期地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巨大障碍。有人指出,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问题,教育方向所造成的恶果短期是看不出来的。越是一时看不出来,积累下来的问题就会越多,隐藏着的恶果也就必然越大。为什么一方面是教育本身已经危机重重,另一方面却是人人都采取鸵鸟政策、避而不谈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近十年以来,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放弃了“社会良心”的角色、放弃了现实批判的使命,心安理得地以某一方面的“专家”自居。即使是许多身居高校的教授,也对当下教育的状况漠不关心。他们不仅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基本功能,而且连一个普通“公民”的职责也没有尽到。当我在1999年的春天、20世纪最后一个春天读到朋友冉云飞的力作《沉疴》的时候,仿佛是听到了斧子砸开冰面时凛冽的声音。这种声音我已经久违了。

《沉疴》一书,有三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展示中国当前教育的现状,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从大学教育到师范教育、成人教育,从宏观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到微观的师资力量、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几乎“一网打尽”,但又重点突出、有条不紊。材料的丰富与立论的准确相得益彰。例如,作者在分析考试制度时,从“杀人的分数”入手,一直深入到中国人国民性中鲁迅先生所说的考试的“遗传症”上面,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中国教育的病根在于“整人压制人、把人当奴才使唤”,可谓剥皮见骨、鞭辟入里。第二条线索是纵向梳理中国的教育发展史,将病根追踪到中国漫长的专制时代,正如朱总理所说,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伸,那么,当下教育的危机和弊端,也跟传统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条线索是横向对比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作者时时以西方教育的传统和现实为镜子来比照中国教育的传统和现实。这面很管用的镜子果然照出了中国教育的种种问题。例如,在分析中西教育的文化哲学背景时,作者指出,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始终是人本主义教育占主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教育则是以教化为要求,把人当作驯化工具。显然,如果没有对西方教育思想的深刻领悟,是很难建立起这一参照系来的。全书三条线索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精彩之处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真正的教育,是解放人的教育,是把人引导向更加自由的境界的教育。早在2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教育者“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陶行知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是现代的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么它的教育,便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伴随着竞进”。70多年以后,我们再读到陶行知的这几句话,简直要羞愧而死了。冉云飞在《玩乐的权利与身心健康》一节中痛切地描述了中国少年儿童被剥夺起码的玩乐权利的悲惨境遇。联合国《儿童权利保护公约》郑重告示:玩耍是儿童的权力。然而,我国公布签署该公约6年之后,并没有几个家长和老师把它当作一回事。中小学生的正当玩乐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个中学生把爱情流行歌曲《最爱你的人是我》作了如下的改编:“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让人忍俊不禁,却又觉得无比辛酸。本来,孩子应当在游戏中长大,通过游戏获得知识和身体上的训练,并且能够从中学会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具有“健康体魄、农人身手、科学头脑、艺术兴味、改造社会精神”的现代人。但是,枯燥的教材、繁复的内容、陈旧的教学法、巨大的升学压力,让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丧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最多成为掌握了某种技能的工具。作者总结说:“不把人当作一个活物来看,不把人当作千差万别的个体来对待,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一个必须长期清算的顽疾。”读到这里,稍微有点良知的人,哪能不痛心疾首!所幸,领导层已开始重视这些问题,最近对中小学生的“减负”,反映一些举措正在出台。

《沉疴》其实讲述的是一些“常识”。然而,这些常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受到了遮蔽和掩盖。申明这些常识,意义比发明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甚至还要重要。教育的问题并不是太复杂,一说大家都明白。但是,大家谁都不去捅破这层纸。冉云飞自己说,他写作这本书是站在一个“公民”的立场上,这种表态让我很感动。他不是居高临下地以“专家学者”的姿态发言,而是意识到了作为现代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他在书中多次强调,“应从小给学生进行尊重个性,尊重个人,尊重创造,发展潜力,尊重其权利,知晓其责任的公民教育。”他尖锐地指出,当下的所谓“德育”教育,充斥着假、大、空、死的知识,高不可攀的榜样、不着边际的好人好事,已经与当今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思想资源严重冲突。只有重视“公民”教育,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国民来。而公民教育应当贯彻这样的一个原则:尊重个人的发展与自由,尊重个人的人身权利等方面的权利不受侵犯。

《沉疴》是一本由一个有良知、有热血更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国公民所写的书。它值得每一个有良知、有热血也有理性的普通的中国公民阅读。

摘自2000年第4期《博览群书》

作者简介:

冉云飞

四川省作家协会作家。一九六五年生于重庆酉阳,一九八七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著有《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庄子我说》、《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尖锐的秋天:里尔克》、《陷阱里的先锋:博尔赫斯》等十数本专著。曾获奖十数次,有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阅读教材。

『伍』 神镖闯江湖我玩冷剑梅打过了皇甫后又有什么剧情打

没有了,通关后你选隐退山林就退出游戏,选再战江湖会有以下二个剧情:
1.挑战最强镖队(在你游戏开始的出生地门口,由四个50级的四大主角组成的,杨书廷、冷剑梅、冉云飞、司徒玉,打败他们得到50000元并向你承诺退出江湖);
2.挑战四大镖局的头领(只要进镖局就触发剧情,那四大镖局头领其实还是四大主角,杨书廷、冷剑梅、冉云飞、司徒玉,都是50级的,等级够了武器上去了还是可以虐之);
之后游戏的乐趣就在于称霸全部城市的镖局,或者强强贡车了,呵呵o(∩_∩)o...

『陆』 通往比傻帝国怎么样

“比傻帝国”其实类似于上面的美丽新世界,“傻比”们在这个帝国里同样也能过着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偏不跟人家比傻也不自己装傻,土匪冉云飞便是其中之一。 (以下内容摘自十年砍柴《二酉洞边一书生-----关于冉云飞 》) 几千年中国的官方教育制度,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培养暴民和顺民,就是不愿意培养独立自由的公民。云飞兄《通向比傻帝国》的主旨,我理解就是呼吁公民教育,批判暴民和顺民教育。 一个比傻帝国,基本上由四类角色构成。一类“造傻”的人,这部分人是掌握着暴力资源的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焚百家之书,以愚黔首”,尽可能把老百姓变傻,易于控制。一类是被愚民工程成功改造“真傻”的人,任人驱使,被人卖了还替别个数钱,这样的人太多了。一类是心里明白而“装傻”的人,他们知道那些人的伎俩,但无力反抗而装出变傻的样子来保护自己。还有一类不甘自己变傻而且反抗愚民者的“抗傻”者,他们要想办法将愚民者的忽悠术戳穿,唤醒别人,历朝历代这类人统治者最恨这样的人,想方设法要打压这类人,而那些被忽悠的人多数如被传销团伙洗脑一样,怀疑提醒者是在断他们的财路,因此被造傻者打压的“抗傻”者,往往像《药》中的夏瑜一样,被多数人视为傻者疯人。那位偷偷将书籍藏进二酉洞的书生是这类人,冉云飞也无疑也是这类人。 在专制社会里,与文明传播技术的发展相随的,总是焚术技术的版本升级。竹简时代,图书的制作、传播成本很高,天下的书籍有限,焚烧起来容易。到了有了纸张和活字印刷术后,焚书难度加大,但统治者照样可以如编《四库全书》这样的方式,辅以严酷的文字狱,将不喜欢的文字从公众的眼前剔除。等到有了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焚书术更是复杂严密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只要焚书的制度不变,焚书的思维就不会变,焚书大业就会被一代代统治者发扬光大,比傻帝国的龙椅无非换了一个个新主人而已。几十年前,人家都登上了月球,这边厢还有人吟道:“劝君莫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 就在冉云飞《通向比傻帝国》出版时,他在天涯影响颇大的博客被光闭了,这个案例算是建设“比傻帝国”这个浩大工程中的一锹土吧。 (冉匪的新博客地址: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php?id=74558)

『柒』 冉云飞的人物简介

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20世纪80年代末,步入文坛,先后写下《倾听一首藏族民歌》、《血泊中奔跑的诗歌》等一系列优秀诗作。
20世纪90年代初,四川省文联领导曾将“学问流沙河,写戏魏明伦,做诗张新泉,文章冉云飞”并称为“川军四杰”;川中文坛宿儒流沙河则夸奖冉云飞“广猎深搜,旁通侧悟,完成了作家向学者的腾跳,飞起来了”。

『捌』 谭作人的依法判刑

2010年2月9日上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法庭二审宣判,谭作人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3年。

建议立法:2003年1月10日,“我建议立法保护大熊猫,把大熊猫当作礼品赠送的做法应该逐步废止。”从四川省人大获悉,由成都市民谭作人提出的《四川省大熊猫资源保护条例》立法建议已被列入该年四川省人大的立法计划。后曾调查披露汶川地震校舍豆腐渣工程。

期满获释:

2014年3月27日,服刑期满获释。谭作人妻王庆华通过社交网站感谢各界关心,但指丈夫仍处于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方便接受采访及探访。有消息指,谭作人获释后未被送回成都住所,而是被当局带至重庆。

BBC中文网引述谭作人的代表律师浦志强指,谭作人预料将到一处保密地点休养,稍后再与外界联系,相信谭氏夫妇安全。四川作家冉云飞当日也曾通过社交网站称,“坐5年监牢的谭作人兄已出狱,正在回家的路上。我代王庆华大姐发此消息,并感谢大家这么多年来一直对他的关心”。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谭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