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1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扩展阅读
苏宁0元购 2025-04-25 17:25:01
怎么二个中信证券股票 2025-04-25 17:24:56

1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发布时间: 2023-02-20 02:01:35

A.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初中的时候,当时读《水浒》读《射雕》什么的,刚开始读的时候,看那些大侠去吃饭,“啪”掏出五两碎银子或者二两碎银子,我第一反应:有钱。咱们的反应,一说到银子,就是钱。后来就觉得不太对,怎么哪个大侠去吃饭,他都能掏出几两银子来?这个银子在古代到底值不值钱?后来我查过一些资料以后才知道,古代大侠是真有钱啊!

在唐朝的时候,当时有记载的是贞观年间1两银子,能买200斗米。这个200斗米,算到今天差不多是2360斤,就按照3块钱一斤,那个时候还真值七千多块钱。那看来,如果那个时候大侠摸出3两银子来,是真挺值钱的。当然这银子也贬值,到了开元年间,1两银子可能也就值3500块钱左右了。就是1两银子只能买一斗米。

我另一个很感兴趣的朝代就是宋朝。1两银子的购买能力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600—3200块钱这个范围。其实弄明白这个事,就解决了我一个小疑问。当时看《射雕》的时候,为啥这个黄蓉和郭靖一见面,黄蓉就看上了郭靖了呢?你说郭靖呆呆傻傻的也不会说话,武功也不好。而黄蓉,千金大小姐,对郭靖一见钟情,这个怎么也解释不通。后来很多人说傻人有傻福或者是人傻运气好之类的等等。

后来搞明白这个银子值钱这个事情之后,这个事情就想通了。黄蓉和郭靖吃的头一次 饭,郭靖同志买单,花了20两银子。这个20两银子,按照刚刚的算法,至少也要三四万块钱。这个什么概念?我在大众点评查了一下,现在能查到的现在最贵的饭馆,人均消费7000块。那黄蓉和郭靖那顿饭,人均消费得2万块左右。我估计顶级三星米其林也到不了这个价。所以我好像就明白黄蓉为什对郭靖一见钟情了。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一餐螃蟹花了24两银子时,刘姥姥感慨道,可以够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开销了。从这里可以看到,银子在清朝的时候,购买力就变低了,但是还是能够达到一两银子值人民币200-300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银子的购买力在唐朝的时候最高,清朝的时候最低。但是总的来说,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值钱的。

这个问题回答不少,但是靠谱的不多,对于大部分的回答者而言,仿佛白银价格是固定的,其实历朝历代根本不一样。

汉代银价

以汉代官方银价为例:

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千。(《汉书·食货志》)

这是说,朱提银的成色好,8汉两为1流,价值汉五铢钱1580枚,其他的银子8汉两,价值1000汉五铢钱。

西汉1斤,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重量可知,一枚等于一斤,称量为247克到250克左右,汉代一斤为十六两,则1两=15.43克或15.625克。

朱提银1两=197.5五铢钱,它银1两=125五铢钱。

需要注意的是,汉代一直到唐和北宋,白银一直不是流通货币,只是一种贵金属,这种贵金属的官定价格,实际上与实际流通计价的铜钱的“购买力”是直接挂钩的,而铜钱的铸造流通量,哪怕在一个王朝的几百年内,也是不同的。

所以,除了用米价进行约略折算,没有任何可以贯穿2000年的一般等价物,而历史记载的米价又和货币量、地区、丰欠、消费人口直接相关,最多就是个大致判断。

比如,

汉文帝时,粟至十余钱。(《史记·律书》)

今张掖以东,粟石百余,刍藁粟数十……本始中,金城湟中,谷斛八钱。(《汉书·赵充国传》,宣帝时事)

元康四年,比岁丰,谷石五钱。(《汉书·宣帝纪》,宣帝时事)

永光二年,是时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汉书·冯奉世传》,元帝时事)

需要注意的是,汉文帝时行三铢钱,汉武帝后才行五铢钱,而五铢钱铸造了一百多年才280亿枚,在宣帝、元帝时代,五铢钱的货币供应量实在不多,边地谷价便宜,很大成分上来自于“钱荒”,即“钱贵物轻”。

如果按照宣帝时面临羌人战争时的标准,张掖以东的粟价,则1两它银也不过买1石粟罢了。

汉制,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120斤,则汉代一石粟相当于今天30千克,也就是60市斤小米,三解到京东上搜了一下,最便宜的小米1市斤(500克)价格是6.8元。

也就是说,汉代1石粟=408元人民币,当然,这是精小米,古人算一般称量为原粮,还要削掉一定比例,此处先忽略了。

大体上,可知,西汉1两白银=408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25.5元人民币。

同样的算法,以宣帝丰收时粮价为准。

则1两银=125钱=25汉石=1500市斤小米,则为10200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661元人民币。

要注意的是,上述价格等于差了25倍,这种数据的差距,在相关记载中毫不少见。

唐、五代银价

唐代用银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银饼、银铤不少,不过主要是皇室赏赐和折算“轻货”(体积小、价值高,利于长途运输的货品)顶租庸调,使用时也往往是以重量计量,也因此成为一种财富储备。

黄金一斤为饼,百饼为簉,至有百簉。银五倍之。(《南史·武陵王纪传》)

这种熔金为饼的储藏财富,这是汉晋南朝以来的传统,只是考古所见的唐代银饼要小得多,最大的约为唐代50两,小的也有10两规制的,可见并没有形成固定形状的银币,仍为“轻货”用。

至于具体的与商品挂钩的银价,则记载更少,只能以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后蜀为例了:

伪蜀广政中,凡银一两,直钱千七百。(《续资治通鉴长编》)

此时的后蜀也通行的是唐代开元通宝钱的规制,粮价如下:

孟昶广政十三年,是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米斗三钱。(张唐英《蜀檮杌》)

10斗1石,则蜀国1石米为30钱,五代一斤合596.82克,一两合37.30克。

1700钱可换56.67唐石=6800唐斤大米=8116.752市斤大米

京东袋装大米500g最便宜的是4.8元,则总数为38960.41元人民币。

即唐代、五代十国时1两白银约等于38960.41元人民币,1克白银约为1044.51元人民币。

北宋、南宋银价

咸平中,银两八百,金两五千。(《续资治通鉴长编》)

(景德四年)诏河东路所辞戍兵白金每两直以一千为限。(同上)

(熙宁八年)蜀州。银每两官折二贯三百文足,市价一贯六百文,九年,银每两官折二贯二百文足,市价一贯四百文。

(政和六年)官中支钱此曹,每两请官价钱一贯四百文足。

这是从北宋真宗朝到北宋徽宗朝选取的几个数据,基本上,银价在不断上涨,当然,北宋的货币投放量也不断增加,仍面临“钱荒”。

看看米价:

景德四年,诸路丰稔,淮、蔡间麦斗十钱,粳米斛二百。

熙宁七年,以上等粳米每石为千……中等粳米斗为钱八十五文,零粜与贫民。

政和五年,白米市价为百二十。

真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米4——5斛,最多716.18市斤,*4.8元/市斤=3437.664元人民币,1克白银=92.1625元。

神宗朝,1两银子只够买中等粳米2.7石,386.73市斤,*4.8元/市斤=1856.304元人民币,1克白银=49.7668元。

徽宗朝,1两银子够买白米1.16石,139.2宋斤,166市斤,4.8元/市斤=796.8元人民币,1克白银=21.3619元。

南宋的折银价相对稳定,绍定元年(1228年)前,银1两折钱多为三贯三百文。

德祐元年(1275年),银每两一十四贯二百八十五文,银每两价钱七贯三百六十文。

再看米价:

嘉定十六年(1223年),和籴米石,每石计官会三贯七百五十文。

德祐元年,麦每石三贯七百三十。

也就是说,南宋宁宗、理宗时代,银1两,折米1石左右(以纸币会子计价,实际上,白银比纸币吃香),也就是说,1两银子够买米1石,143.23市斤,*4.8元/市斤=687.504元人民币,1克白银=18.43元。

南宋末年,银1两,折麦3.8297石,548.55市斤,京东的小麦粉是3.7元/市斤,即2029.64元,1克白银=54.4142元。

明清之后的计算不少,此处就不赘述了,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纯属扯淡!纯属扯淡!纯属扯淡!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虽然三解已经尽量寻找时间贴近的对应物价数据,但是仍没有考虑上述几个时代粮食计量单位的“石”和重量计量单位的“石”的具体区别(因为太麻烦了),只是简单计数,同时,没有计量铜币、纸币币值的具体不同,在操作上并不严谨。

当然,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来说,已经够用了。

因为,在古代社会,哪怕一个年份,相隔不远的不同地区,由于人口结构、水旱灾害,甚至行政特色,都会带来诸多的不同,在今天我们看起来应该大致均平的物价,在古代社会可能隔着一道山就天差地别,更重要的是,由于物流流通的发达程度,以及货币投放量的不同,也会产生看似匪夷所思的结果,哪怕是离我们更近一些的明清社会,一样如此。

所以,本质上讲,这种古今对比,毫无意义。

对于普通人最有意义的就是,千万不要把武侠小说和清宫戏里看来的随手二两银子当做古代生活的常态,还有什么汉朝、唐朝甩出一把银票来,这都属于编剧无知,我们不能跟着犯蠢。

B. 一两银子大概是多少人民币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C.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 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参考资料:http://219.223.108.19:1200/show.aspx?id=126&;cid=59 2\ 古代有好多朝代的。各个朝代银子的价值也不一样。 以北宋来说吧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D. 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也就大约170元人民币。如果按照现在米价三元一斤来算,唐朝一两银子可以买米一千多斤,那一两银子相当就于三千元左右的人民币。

宋朝一两银子可以买米大约三石,宋朝一石是66公斤,一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就在1188元左右。清朝已经盛行货币。

在乾隆年间,一两银子只能买米八十斤,光绪年间只能买到三十八斤大米,也就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一百五十元左右。

(4)1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扩展阅读

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

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

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

E. 一两银子多少

一两银子也就大约170元人民币。
1、在唐朝,一两银子等于3000元左右。
2、在宋朝,一两银子等于1188元左右。
3、在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等于150元左右。
4、按照现在米价三元一斤来算,唐朝一两银子可以买米一千多斤,所以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三千元左右。
5、而宋朝一两银子可以买米大约三石,宋朝一石是66公斤,一两银子就相当于人民币1188元左右。

F. 古代老百姓常用的一两银子,换算到现在是多少钱

参考目前的市场行情,通货膨胀,货币存量过大,导致白银的市场价值在不断的下跌,因此通过换算可以得出一两银子的价值,折算为人民币200元左右。

银子的价值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进行判断。

中国的货币使用已经达到了5000年历史之久,由夏朝一开始出现海贝,刀币,以及后来出现的银元,元宝都可以看出银子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有所不同。在清末与民国时期,一两银子的价格在100元左右,因为一个人员可以买一袋米,相当于0.8~0.9两银子。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一两银子的价值要根据朝代和用途而定。当然白银在出现大量流失之后,导致价格上涨,也是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