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9年前,那个欠下3.5个亿带着小姨子跑了的黄鹤,现如今怎样了
光说一句“江南皮革厂倒闭了”你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下面这段千回百转、荡气回肠、脍炙人口的录音,不论你身在祖国何处,一定都听过:XX皮革厂倒闭了!老板xx吃喝xx ,欠下了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
可就在“黄鹤体”风靡后不久,微博上一个自称是黄鹤厂长”的人跳出来发布消息说,“我们的厂没有倒。”他甚至发了一张车间实景图,试图证明工厂运转良好。
而根据相关人士的了解,他们均表示,江南皮革厂早已宣告破产,“没有倒”之说根本站不住脚。(他是皮革厂老板,因带着小姨子跑路,而走红网络,如今他怎样了)!
现黄鹤债台高筑,绝不可能在次现身,指不定在哪个嘎啦蹲着呢,虽然如此,但江湖上还是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② 最近浙江跑路的老板有那几个啊
温州眼镜行业“泰斗级”人物——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竟也跟风一般的“失踪”了。
多方信息证实胡福林确已失去联系,**部门已介入处理。知情人士证实,胡曾打电话回来,称由于企业投资太大,涉及面太广,资金链已断掉,破产了。
“原来我还不信,现在是有图有真相了。”网友“朱竞业”说。
胡福林的简历显示,他1964年出生,温州人。
1980年,他在父亲的眼镜作坊中,以学徒身份开始学做眼镜生意;1985年,在温州创立当时第一家眼镜批发零售公司;1988年,在温州投资兴办眼镜加工厂。
草根起家的胡福林,给人印象是低调和平易近人,“不像很多老板,觉得自己很牛。”瓯海一名官员回忆。
公司官网简介:信泰集团于1993年在温州成立,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眼镜产业和新能源事业。“目前总部员工在3000人左右。”
眼镜产业这块,年产量平均达到2000万副,并拥有自主品牌“海豚眼镜”——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太阳镜品牌,同时也是温州第一个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眼镜品牌。
着力进军的新能源事业,包括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太阳能单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品。
该企业先后获温州市“明星企业”、“五个一批”重点企业、百龙企业和“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在整个温州的眼镜企业中,绝对是龙头企业之一。”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谢成敏介绍,对于这样一个企业“出事”,他们也很惋惜。
③ 温州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啊
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此份报告同时透露,温州市大致有9成的家庭和6成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中秋前后,一直被冠以民间资本“晴雨表”的温州,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 9月21日晚,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因欠款出逃。“眼镜大王”跑路这根导火线引发的金融危机,一批有信誉的甚至是龙头企业,陷入了“倒闭潮”,“跑路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至今,温州发两起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跳楼的事件。80多家企业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公司关门、员工讨薪事件,9月以来,就有高达25起。仅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就龙湾区的外逃资金估计已在100亿以上,不少中小企业的负债中,银行占3成、民间高利贷占7成。
民间借贷扰乱了金融信用市场,而“人人贷(P2P) 信贷服务中介机构”一旦金融风险泛滥,则要波及纳税人的公共利益。高利贷是引爆温洲式金融风暴的祸根,究其根源:
1、过往宽松货币政策造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485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5%,货币供应量M2和M1增速仍继续走低,显示政策紧缩效应仍在持续。但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远高于此前机构普遍预测的5000亿元。
从历史和国际证椐。如,印度、东南亚、拉美国家每次货币宽松,官方利率下跌反而导致高利贷盛行。
2、银行存款悄悄流失
银行“抢钱”抢不过民间借贷。存款正在加速流出银行体系,9月份前半个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比8月末减少了大约4200亿元,出现了罕见的天量负增长。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愈演愈烈的民间融资,可能成为储蓄分流的主要领域。
3、民间借贷市场疯狂扩张,银行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约有3万亿元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如果没有银行资金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不会如此之快。
放贷者的资金来源,50%为自有资金,50%从银行贷出来的。通常做法:“将房产向银行抵押出去,用2分的月息借钱出来,再用4、5分的利率放出去给小企业主们,赚取中间利差。”
再或者“以1.5分或2分的月息从一批老板那里借资金和承兑汇票,再暗中以3分至3.5分的高利放出去。”有的甚至为5分至1毛,而“5分利”相当于资金的年回报率是60%。有的高利贷年利率最高能达到180%。这样的利率诱惑促使民间高利贷市场疯狂扩张。
两年前,民间借贷市场初期,资金存量为2.4万亿元,占当时借贷市场比重5%以上。时至今日,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
4、贷款结构不合理,高利贷市场推动了金融脱媒
民间资金热衷高利贷反映出当前贷款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不少企业向银行贷款非常难,并且今年政策紧缩,银行额度受限,小企业涌向民间借贷势头爆发。
据前不久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温州市大约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活动。
5、担保公司是高利贷产业链的灵魂,高利贷推手
明月曾在鹏城担保公司任高管,亲身感到在高利贷产业链上,担保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高利贷产业链的灵魂。是高利贷推手。因为资金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没有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历史渊源及大量相关业务,温州有48家担保公司,其融资的中介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
6、人人贷等中介机构使高利贷传导效应加剧
人人贷中介公司因规避了正规的金融监管,影响高利贷危机传导效应加剧。在民间借贷市场中,牵涉面也较广。温州各投资公司、寄售行、典当行、旧货调剂行共1000多家,其中部分机构假借经营之名,违规办理垫资业务,收取高额佣金及利息。
7、炒房团变成高利贷团,资本贪欲的肆意蔓延
截止2011年初,温州8000亿闲置资本不做实业炒股炒楼炒借贷利率,追求暴富。如此多的闲置资本是以牺牲实业为代价。
例如,制鞋业在温州是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在700亿元左右的规模,占年度GDP的1/4到1/3之间。温州曾有超过6000家的制鞋厂,目前的数量已降至2000余家。
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制鞋业。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
8、投资渠道单调狭小
在“负利率”时代,国内投资渠道单调狭小,温州人觉得放贷成了最适合的资产保值增值手段。民间借贷渐渐成了居民新的“投资渠道”,为了获取高利率,不少人把存款,或者从银行套出的贷款,借给个人、公司或担保公司。温州区域性金融风暴只是全国民间借贷市场这一金融灰色地带危机的一个缩影。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借贷风险高危区除了浙江省之外,还有江苏、福建、广东、河南以及内蒙古等省区。有专家认为,若无严格监管,很快恐酿成中国式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