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疫情过后华大基因的发展看什么
去年华大基因的业绩受疫情刺激,收入和净利润都暴涨数倍,股价从60多元涨到近200元。但从去年7月开始一路下跌,从最高点到现在下跌幅度超过40%,接近腰斩。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认为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核酸检测的需求不可持续,业绩高增长缺乏持续推动力。其次,股票市场整体热度有所下降,抱团股炒作风格转换,带动市场整体回落。
那么,疫情过后华大基因的业务会如何发展?是回到疫情以前的状态?还是更上一层楼?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看华大基因疫情以前的业务发展现状是什么。
华大基因是华大集团在A股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在疫情前,主要业务有 生育 健康 、肿瘤防控、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感染防控业务、多组学大数据和合成业务 ,其中生育 健康 是核心业务,目前主要是做新生儿产前检测的,占总收入比例接近一半,这块业务发展还行,还在全国推广中,渗透率逐渐提高,但是现在年轻人不爱生孩子是个坏事,不过短期看影响不大,这块业务短期的增长还不错,长期看还需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
肿瘤防控就是做肿瘤的“防”和“控”,这块业务市场前景很大,是兵家必争之地,单就肿瘤早筛这块现在就已经成就了几家独角兽公司。华大基因目前在这块的投入在增加,目前收入占比较小,未来有望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是给大型科研、医疗机构做解决方案的,简单说就是卖设备和耗材的。这块挺重要,疫情以前收入占比能占到两成,增长也挺快,主要是To B的业务。
感染防控业务是直接受益去年疫情的一块业务,本来不是华大基因的主力军,去年一下子成为绝对主力,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收入和利润,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外的核酸检测试剂需求,今年这块业务增长率肯定会下降,但是这块业务的地位随着国家的重视,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去年华大基因在中国和国外大建火眼实验室,为全球抗疫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把华大基因的设备和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很好的展现了中国的实力和担当。疫情过后,这些实验室怎么继续发挥作用?是否能成为海外业务的重要抓手?是华大基因未来几年的重要看点。
多组学大数据和合成业务是做科研外包的,各大科研机构、药厂、医院都科研的需求,基本上现在做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都会从基因层面做一些分析,也就是需要做基因测序,而做测序发论文是华大基因的强项,所以自然就发展成一门生意。但是这块业务现在竞争比较激烈,基因测序的设备和技术在业内已经比较普及了,不是个特别神秘的东西,赚钱能力一般。这块业务的比重最近几年在下降。
应该来说,经过去年的洗礼,华大基因既发展了业务,锻炼了队伍,又收获了 社会 的赞誉和信任,公司的士气和信心都空前高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传统生育 健康 业务受疫情影响收入有一定程度下降,肿瘤业务的推进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未来三年,是华大基因非常重要的三年,我个人会关注以下三点:
一看华大基因如何转化抗疫红利,重点是海外市场
二看华大基因肿瘤防控业务进展,是否有明星产品落地
三看华大基因生育 健康 业务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两条腿怎么走
备注:华大基因是我非常尊敬的一家公司,从华大的发展 历史 看,技术创新是最大推动力,发展过程和基因突变有点相似,存在不可预测性,有过好几次跨越式发展,也踩过一些坑,但总的趋势是积极向上的。生命科学是未来改变世界最重要的几个领域之一,也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的领域,行业的前景不用赘述,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各国都在争着抢占技术制高点,中国作为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有竞争力的产业,不能受制于人。华大基因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其发展对整个行业都有带动作用,期待华大基因未来给 社会 创造更大的价值,基因 科技 造福人类。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