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药物的不良反应
扩展阅读
股票多银行存管 2025-04-23 19:05:37
雄稻股份股票行情 2025-04-23 19:05:35
字节跳动 2025-04-23 19:05:34

药物的不良反应

发布时间: 2023-03-13 09:22:18

Ⅰ 什么叫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一般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或意外的反应。但由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包括在内。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广义定义为:“为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或为改善生理功能而服用适当剂量药物所引起的有害的、非预期的或治疗上不需要的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致畸作用。
1、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常见,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而又必然发生的其它作用。
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是药物本身所具有的药理特性,它们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治疗目的的改变而改变。例如麻黄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如用于治疗低血压,那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失眠就是副作用;反之,如果用于治疗精神抑郁性疾病,那么引起血压升高就是副作用了。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机体比较严重的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器官组织病理变化的一种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除了个别属于体质特别敏感外,毒性反应大多数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其轻重程度与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即使在常用剂量下,有的患者也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毒性反应。如肝和肾是人体代谢和排泄药物最重要的器官,当它们的功能受损时,药物不能正常代谢及排泄,很容易在体内积蓄,造成中毒。
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也叫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搔痒、各种类型的皮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性质无关,与药物剂量也没有直接关系。对于一般人即使到了中毒剂量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而特异体质患者在使用极小剂量时就会发生,如有的人仅仅接触青霉素溶液就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由于过敏反应仅发生于特异体质患者,故发病率并不高,但有时后果严重,甚至可以致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特异质反应:是指极少数人应用某些药后产生与药理作用毫不相关的反应。这种特异质反应有先天性特点,常存在遗传性酶缺陷,平时无表现,仅在应用某种药后才发病。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应用某些氧化性药物后即可导致溶血。
5、致畸作用:指孕妊娠妇女服药后对胚胎或胎儿的不良反应,所引起的反应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妊娠妇女服药时的妊娠阶段。妊娠期的前3个月,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最大,容易引起胎儿畸形。

Ⅱ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

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服用药品所出现不期望的有害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事故和医疗事故有本质的区别。

药物不良反应分A型反应,即: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容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B型反应,即: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以预测,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药物不良反应包括①副作用: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伴随其治疗作用而出现的其它不期望的有害作用。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一般药物往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人们往往利用其一、两种作用,而其它的作用就会成为副作用。②毒性作用(毒性反应):药物在超过治疗剂量时能引起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和脏器、器官的功能或形态方面的损害。由于不同的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时剂量虽然没有超过正常范围,在有的病人也能出现毒性反应。③后遗反应(后作用):即停止用药后遗留下来的生物学效应。停留的时间有长有短,如巴比妥类药物可致次晨的宿醉现象等。有些药物能引起难以恢复的器质性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引起的听力丧失等。④过敏反应:本质上是一类病理性免疫反应。如某些生物制品本身可以是完全抗原。某些抗生素或其杂质,在人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才能变成完全抗原。⑤特异质反应:是指有些人服用某些药物后能出现一些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也和一般人群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的出现往往与这些人的先天性、遗传性因素有关。⑥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是指在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过程中,由于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一些对抗感染药物具有耐药性、抗药性的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的感染。⑦药物的依赖性:是指有些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后,虽然疾病已经治愈,但心理上总还有继续服用这些药物的愿望,产生心理依赖性,也称习惯性。有的人停药后甚至会出现一些病态表现和症状,即“戒断症状”。体内没有这种药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的甚至能发生惊厥或死亡,属于生理依赖性,也称成瘾性。⑧“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有些药物长期服用后,能引起机体某些器官、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致畸作用:某些药物经孕妇服用后能引起婴儿的先天性畸形。致突变作用:现有的致突变性检测方法主要利用细菌、离体组织和细胞、昆虫、啮齿类动物,难以准确反映药物对人体的致突变性。

Ⅲ 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对防治疾病无益,甚至有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

(1)副作用。在药物治疗时,与防治作用同时出现的而又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副作用。它可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如服用红霉素可引起恶心、腹部不适;用阿托品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出现口干舌燥等。不过随着用药目的不同,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可以相互转化,如上述阿托品的口干是副作用,而用于治疗小孩子流涎症时又转变成治疗作用了。又如麻黄碱治疗哮喘病时,往往有精神兴奋而引起病人失眠,这是麻黄碱的副作用,而正是利用这样精神兴奋的副作用来治疗小孩子遗尿症,使小孩子大脑皮质警觉点提高,而治疗尿床。

(2)毒性反应。引起药物毒性反应的原因大致有3种:用药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和对药物特别敏感。药物的毒性反应对机体有损害甚至可危及生命,如催眠药过量可引起昏睡、呼吸抑制;链霉素、卡那霉素损害第8对脑神经引起的耳聋及平衡失调等。因此家庭用药,特别是儿童用药要严格按规定量给予,有的药物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而致畸形,称“致畸作用”,所以孕期尤其是妊娠3个月前应尽量避免用药。

(3)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是过敏体质的病人与某药重复接触后所产生的对该药的特殊反应。其与药物的剂量基本无关。过敏反应轻则出现皮疹、药热、水肿、哮喘等,重则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由于病人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有不可测性,所以在应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特别是具有过敏性体质的病人,应先做过敏试验。对于小孩的用药过敏史,家长应掌握,在应用该药时应主动交待说明。

(4)继发反应。指在用药后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如服用苯巴比妥催眠药后,次晨仍感到头昏、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虽然药物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有时甚至可致残或危及生命,作为家庭用药不可掉以轻心,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预防作用,尽量避免或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