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十三点
扩展阅读
中至数据集团股票代码 2025-04-23 13:11:40
aig 2025-04-23 13:02:35
LNG股票代码 2025-04-23 12:46:11

十三点

发布时间: 2023-03-15 21:55:19

1. 十三点是什么意思啊

”十三点“是方言。指不明事理,傻里傻气的人。

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用以形容那些傻里傻气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有时也用来作为取笑、嗔怪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2. 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十三点,也叫13点,意思是痴头怪脑或者傻的可爱,用以形容那些轻浮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上海话骂人十三点,就是骂人又笨又傻的。

打个比方,甲女见有快递送花给乙女,便问究竟,乙女说“伊呀,十三弗啦,”面带羞容而又充满喜悦,不问可知,这个送花的“十三点”必是她心仪的追求者,这声“十三”乃是又喜又爱。

同样情况,若乙女不耐烦地说“啥人啦?哪能介十三搿啦!”那么这句“啥人啦?”故然是明知故问,不过多半就算当面相见,那女的也未必肯与他相认。既然已经到了“不愿认识,不屑认识,不承认认识,就是不认识,情愿不认识”的地步,那么这位男士还要殷情送花,所谓“热面孔去贴伊冷屁股”,就真正有些“十三点”了。

所以,“十三点”或者“十三”一词,本身就有点“十三”,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捉摸不定,没有准数,有时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不妨研究研究“十三”的出处,再来搞清它的真正含义吧。



最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说“痴”字的笔画是十三笔,我数了一下,的确腊伍“痴”是十三画,然而问题就来了,用笔画的暗语的确有之,比如说某人得了“廿八划”的病,则是指其犯了相思。“十三点”一词由来已久,至少解放前就广为流传了,可解放前用的是繁体字,“痴”字写作“痴”,竟有十九画之多呢,或许“十三”另有来源。

中文字说不通,有人想到凳者了西洋词,说“十三点”来源于英文的hysteria,这个词是“癔病”的意思,“痴”是智力障碍,而“癔”则是精神障碍。Hysteria还有一个音译,名气就大了,便是“歇斯底里”也,然而“歇斯底里”这个音译好像和“十三点”的读音相去甚远,也不足信。

西洋词说不通,也有人想到了西洋典故,基督耶稣不是被第十三个叫做犹大的人出卖的吗?所以西方人避讳“十三”,因此当时的西洋建筑诸如国际大饭店、金门饭店之类的,过了十二层便是十四层,决计没有“十三层”,会不会十三点的出典与此有关呢?听着倒有点像,只是这“点”又从何说起呢?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老式的自鸣钟,到点报时,一点一响,十点十响,若是敲出十三响来,岂不是自鸣钟发了神经,有点痴头怪脑?所以这种现象叫做“敲乱钟”,而既然敲了十三响,不就是“十三点”的钟吗?这种说法虽然逻辑上很说得过去轮粗或,但是可信度并不高,哪会家家户户常敲乱钟,以至于形成一句俏皮话的啊?若是海关的自鸣钟经常敲错,那可不仅仅是“十三点”的问题了……

所以,十三点的出处各有各说,都很“十三”,没有定论,好似上天注定了“十三点”,就是一个“十三”的词。

“十三点”或许是一种“隐语”,隐语的意思就是很难考证,否则也就不是隐语了。“十三点”一词,本身就有许多的隐语。



最引人一笑的要数千古浪漫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了,本来好好的一双壁人,偏偏名字起得不好,梁山伯在上海里读作“两三八”,加在一起就是个“十三”;你加在一起叫十三倒也罢了,偏偏书僮“四九”加在一起也是个“十三”。正是这对“十三”,面对一双女扮男装的佳人,数年竟不知对方情义,实在“十三”得紧了。

有时,不方便说人十三点,或是觉得说着不雅,也多用隐语,比如“B拆开”就是,把字母“B”拆开,就成一竖一弯,加在一起,就是“13”;又有说人“电话听筒”的,因为据说老式的电话听筒上有十三个小洞,所以就成了“十三点”隐语。

在上海,“十三点”一词为女人专用,只有女人能用,这三个字从娇滴滴的美女嘴中吐出,便有了灵气,若是一个五大三粗的落腮胡壮汉嘴里也迸出“十三点”三字,那么恐怕此人本身就有些“十三点”了。

或许,“十三点”还真是从钟表来的,因为十三点的隐语还有“十二点六十分”,十二点再加六十分钟,不就是十三点吗?与此相同的,还有“十一点八刻”的叫法,加在一起,也是“十三点”。



关于“十三点”的起源,还有种说法是从牌九而来,牌九的最基本玩法,是将两张骨牌上的点数加起来,比如一张牌上面是2点,下面是3点,而另一张上面是3点,下面是4点,那么这两张牌加起来就是12点;同样,如果一张牌上面是1点,下面是5点,加上一张上面是1点下面是6点的牌,总共就是13点了。好玩的是,后面两张牌分别叫做“幺五”和“幺六”,并排放在一起,就是[这两个字要制作一下,就是两只牌九的牌色],活象一对不搭调的烛台,“不搭调”就是“不入调”,就是“呒没腔调”,所以“十三点”的另一个隐语就是“幺五幺六”,如果说“搿个人幺五幺六”,就是说他“十三点”了。

这是将牌的点数加起来骂人,说来也好玩,可以加成13的牌有许多,却偏偏“幺五幺六”专门用来指代13点。

无独有偶,崇明人也说“十三点”,并且还有歌谣,唤作“唔给乌虫乌来汤汤赫,点半点半两点半,过了三点四点半”加在一起,也正好是“十三点”。

上海人,有时并不说全“十三点”三个字,因为三字连续,中间的字是扬声,很难读清,所以也常变读为“十三”两字。



梁山伯为了振兴门风,告别母亲大人去念书了,他有一个书童,叫四九;祝英台为了不和马文才结婚,女扮男装,深造追寻真爱去了。她也有个书童,叫吟心(同样女扮男装)。

在很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祝英台遇见了梁山伯。她被山伯的文采风度所打动,很想委身下嫁于他。于是总是在旁敲侧击,好让梁山伯明白自己的心思。谁料想那梁山伯仿佛一个榆木脑袋,他始终不明白英台对他的感情。

而两位书童:四九和吟心之间也产生了很暧昧的情愫。与主子相同,同样是一出“凤求凰”。四九与主子一样,总是一副不明就理的样子。

梁山伯主仆俩的迟钝,让祝英台主仆俩很伤心。在上海话中,“梁山伯”的发音基本上就是238,加起来就是13,书童“四九”,加起来也是13。为了纪念这两个反映迟钝,不懂风月的男人。后世就将脑筋迟钝,缺弦的人称为“十三点”。

3. 13点是什么意思

下午一点的意思。

拓展资料:

1、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这个零在小时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但却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体规定的计算机应用中(例如ISO 8601)。

2、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十进制来表示,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点符号的后面,例如01:23:45.678。

3、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早子时,24:00----1:00,每天的最后一分钟开始于夜子时之初23:59(子初)而结束于夜子时之末24:00(子正)。

4、某一天的24:00等于下一天的00:00。数字时钟显示从00:00到23:59,它从不会显示出24:00。这样,从23:59:59.999到(24:00:00;000)00:00:00.000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新一天的开始。但是,24:00的表示方法更能明确的确定一天的结束时间。

5、使用十二小时制显示时间的系统通常会将中午显示为12:00 pm而将午夜显示为12:00 am.

6、因为设计原因,一些电子钟用"24:00:00"来表达闰秒,但闰秒的正确显示方式应是"23:59:60"。

7、十二小时制和二十四小时制从(丑初)1:00到(午正)12:59(01:00到12:59)是相同的,除了在二十四小时制中没有am/pm标记。

8、从下午1:00到下午11:59(13:00到23:59)十二小时制加上12小时就能转换成为二十四小时制,从子正12:00到子正12:59(24:00到24:59)十二小时制需要减掉12小时转换到二十四小时制。

4. 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十三点”是指痴头怪脑或者傻的可爱,用以形容那些轻浮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关于“十三点”的来源有几种说法:1、“十三点”来源于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2、“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

拦铅“十三点”到底是什么意思,要看语境,在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下发生的“十三点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说其“大相径庭”并不为过。

打个比方,甲女见有快递送花给乙女,便问究竟,乙女说“伊呀,十三弗啦,”面带羞容而又充满喜悦,不问可知,这个送花的“十三点”必是她心仪的追求者,这饥闷声“十三”乃是又喜又烂衡弯爱。

同样情况,若乙女不耐烦地说“啥人啦?哪能介十三搿啦!”那么这句“啥人啦?”故然是明知故问,不过多半就算当面相见,那女的也未必肯与他相认。既然已经到了“不愿认识,不屑认识,不承认认识,就是不认识,情愿不认识”的地步,那么这位男士还要殷情送花,所谓“热面孔去贴伊冷屁股”,就真正有些“十三点”了。

5. 十三点是啥意思啊

13点,汉语词汇,意思是为24小时制13时,或12小时制下午1时,俗语是痴显然敲乱钟,上海话是痴,出自《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
“十三点”初时意谓慎森“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
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是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隐空出十三响,难道有十三点,当然是出了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所以,“十三点”就是代表灶孝瞎人的性格“癫癫地”。

6. 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十三点是个吴语词汇,含有取笑、责怪的意思。一般是指痴头怪脑或者傻的可爱,大多用来比喻轻浮或者言行不合常理的人。

不少的影视剧当中,观众时常有听到13点这个词语,携灶近13点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时间还是一种含蓄的讽刺话语?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详细的内容吧。

详细内容

  • 01

    吴语区常以“十三点”隐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没脑子或举止轻浮,也指口无遮拦、傻得可爱的人,像赵薇扮演的“还珠格格”恐怕是最标准的“十三点”了。

  • 02

    但是,当这个词在异性间跳出来时,,的意思就变得暧昧起来,表面上是骂人痴头怪脑,实际上却不是真的怪罪,而是“嗔怪”,也就是说不是鲁智深打镇关西的“杀博博”一拳头,而是王宽庆熙凤扇琏二爷的嗲溜溜一记耳光。

  • 03

    “十三点”多半出自女人之口,骂的时候往往女人脸上笑眯眯,眼里泛着“侬哪能箇能介个啦”的挑逗光芒,被骂的男人也常常骨头更轻。

  • 04

    比如有一位四十好几的彪形大汉,在大庭广众与老婆卿卿我我,并喜老婆唤自己为“囡慎隐握囡”,这样的男人谁见了都忍不住在心里送他“十三点”,但是他老婆当面抛一句“十三点”就好像当众给他发一张奖状一样,顿时立刻他脸上有光。

  • 05

    “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

7. 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十三点的意晌姿思是方言。指不明事理,傻里傻气的人。

十三点,汉语词语,拼音shí sān diǎn,注音ㄕˊㄙㄢㄉ一ㄢˇ。

说法来源:

“十三点”来源于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这两张牌都是“短对”,碰在一起不配对,暗指人的言行“不对”。六和七加起来是十三,还可成为一句歇后语,如“他这个人有点幺五么六”,故意把“十三点”这个不入耳的话“歇”去。

出处

梁山伯为了振兴门风,告别母亲大人去念书了,他有一个书童,叫四九;祝英台为了不和马文才结婚,女扮男装,深造追寻真爱去了。她也有个书童,叫吟心(同样女扮男装)。

在很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祝英台遇见了梁山伯。她被山伯的文采风度所打动,孝谨返很想委身下嫁于他。于是总是在旁敲侧击,好让梁山伯明白自己的心思。谁料想那梁山伯仿佛一个榆木脑袋,他始终不明白英台对他的感情。

而两位书童:四九和吟心之间也产生了很暧昧的情愫。与主巧饥子相同,同样是一出“凤求凰”。四九与主子一样,总是一副不明就理的样子。

梁山伯主仆俩的迟钝,让祝英台主仆俩很伤心。在上海话中,“梁山伯”的发音基本上就是238,加起来就是13,书童“四九”,加起来也是13。为了纪念这两个反映迟钝,不懂风月的男人。后世就将脑筋迟钝,缺弦的人称为“十三点”。

8. 十三点是什么意思

十三点是一个吴语词汇,有取笑、嗔怪的涵义。意思是痴头怪脑或者傻的可爱,用以形容那些轻浮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

吴语区常以“十三点”隐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没芹蠢脑子或举止轻浮,也指口无遮拦、傻得可爱的人。但是,当这个词在异性间跳出来时,者饥意思就变得暧昧起来,表面上是骂人痴头怪脑,实际上却不是真的怪罪,而是“嗔怪”,也就是说不是鲁智深打镇关西的“杀博博”一拳头,而是王熙凤扇琏二爷的嗲溜溜一记耳光。

示例:夏衍她一出场就是‘彩旦’,是一个善良、风趣,而又有点象上海人所说的‘十三点’的性格——也许还可以说,也还有一点象广东人所说的‘巴闭’气质。”

“十三点”来源

“十三点”来源于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这两张牌都是“短对”,碰在一起不配对,暗指人的言行“不对”。六和七加起来是十三,还可成为一句歇后语,如“他这个人有点幺五么六”,故意把“首首返十三点”这个不入耳的话“歇”去。

9. 13点指的是几点

下午一点。

中国十三点是指二十四小时制中的下午一点。

按24小时制,13点简称中午一点,13点使用的24小时制来计算时间,而通常我们习惯使用12小时制计算。零点到六点叫凌晨,七点到十一点叫早上,十二点到十四点叫中午,十五点到十八点叫下午,十九点到二十二点叫晚上。

时间单位:

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答慧。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旅举衫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拆腔,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