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阳谋是什么意思
阳谋,是针对阴谋而言的。阳谋: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的通过改变自己的资源配宽蔽拍置,提高效率,达到总体更并毁好的结果或实现更高的希望。
阳谋和阴谋比起来似乎像是一个褒义词,但其实并不是,就好比是按照商场里的变价购买衣服,这些肯定不会是进价,但是我们依然会买,这就是所谓的阳谋。
阳谋的例子。
第一个是推恩令,汉朝的王侯在这个制度实施之前都是只要把自己现在的封地让嫡长子来继承就行了。刘彻为了加强自己中央的位置,他开始减弱周边地方的一些势力,但是如果就这样贸贸然地行动,肯定会引来周边地区的不满,所以他想到了推恩令。
在这个制度实行之后慎羡,那些土地都会被诸侯分子下面的儿子,如果有王侯敢不分,那一定会被朝廷给盯上,如果分出自己的土地,那自己手里的势力就减弱了,最后这样下来就只有一个朝廷是最大的。
第二个是围魏救赵的故事,对于这种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就不多说了,就是要他们放弃别的权利来保护自己最想要保护的。
❷ 阳谋是什么意思
阳谋,是庆御敬相对于阴谋而言的。通过一定的策略,计谋进而有计划的达到有利于己方结果的谋划。
阳谋和阴谋最终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一定目的。相对于阴谋(一般为拆缓贬义)的暗中策划、欺___________诈、蒙骗等手段,表面意图和真实意图的不统一,阳谋是实际意图与真实意图统一誉慎的一种谋划。
阳谋一般通过因势利导,光明正大的措施,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随势而动,随势而发。大势所趋之时,很难逆转,对方只能硬着头皮去较量。
❸ 什么是阳谋
所谓阳谋,就是相对于阴险狡诈隐蔽的算计而言,它是堂堂正正地公开实施自己的谋略,对手也知道你设了这样一个局,但是又不得不进入到这个局当中去,所以,从谋略的等唯启备级来指毁说,阳谋显然要远高于阴谋,它实施的难度,也比阴谋的难度要大。
二桃杀三士,是非常有名的阳谋之一,但是说实话,我觉得把它归入阳谋还是有点勉强,因为“二桃杀三士”,从它的目的来看,并不是那样光明正大。先来简单说一下这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大勇士都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平时有点骄傲,就连见到国相晏子的时候也经常不起身行礼,所以得罪了晏子。而齐国国 君,也害怕他旁键们功高盖主,于是晏子就设了这样一个局,他在齐国的国宴上准备了两个桃子,由齐国国 君赏赐给三位勇士。
桃子只有两个,勇士却有三个,要怎么分呢?晏子提议就按功劳大小来分。于是三位勇士轮流陈述自己的功劳,前面两位说完自己的功绩后,国君每人赏赐了他们一个,轮到第三个勇士讲述自己的功绩时,桃子已经没有了,国 君说:唉,你的功绩最大,可惜说得有点晚,桃子已经没有了。
听完国 君的话,最后这个勇士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却得不到赏赐,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当众自刎,而前面两位得到赏赐的勇士也觉得非常愧疚,再加上他们情同手足不愿苟活,于是也跟着拔剑自刎,就这样,晏子只不过用了两个桃子,就帮齐国国 君解决了心头的顾虑,不但除掉了三位勇士,还不用背负任何骂名。
二桃杀三士的这个计谋,要如何破解呢?换了今天我们是这三位勇士,恐怕都不会蠢到用自刎的方式来争这个桃子,只需要其中有一个发挥一丁点的谦让精神,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当时,齐国的风气就是声誉比生命重要,晏子利用了这一点、才有机会实施这个计谋。
❹ 阳谋是什么
当代阳谋了解不多,今天就来和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阳谋。
第一大阳谋是二桃杀三士:话说在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大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还有古冶子。这三个人战功显赫威名四海。但是他们持功而骄,晏子就担心他们功高震主,就建议齐景公干掉他们。齐景公采纳了晏子的意见,于是晏子就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将这三位将军请来,说要赏赐他们三个人两颗珍贵的桃子,很明显这三个人无法平分两个桃子。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聪明的晏子便提出了一个办法说:“要不然你们三个人比比功劳吧,功劳大的人就可以拿走一个桃子”。于是公孙接和田开疆开始各报战功滔滔不绝,分别拿走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发现自己没有桃子了,他认为自己的功劳也很大,他急得拔剑指圆早磨向二位,而公孙接和田开疆等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绩之后都觉得自愧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之后自尽。古冶子见到这种情况,他对自己羞辱别人吹捧自己导致别人牺牲而感到羞愧,因此他也拔剑自刎了。就这样晏子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了三个威胁,此阳谋不可谓不高明。
阳谋之二围魏救赵:在战国时期,魏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就派了田忌为帅孙膑为军师带了8万兵马前去救援赵国。田忌率大军直接杀往邯郸战场,而孙膑则建议率军直逼魏国的国都大梁逼魏军回师自救,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决定将一部分兵力直攻魏国国都大梁,另一部分兵力就埋伏在他们回国的必经之路上以逸待劳,最终他们大败魏军。此计谋的妙处在于魏国的庞涓即使看出了孙膑的目的,知道会途中遭遇埋伏,但睁脊是却不得不中计,因为他不敢赌,大梁一旦橘斗丢失他们打再大的胜仗也于事无补。所以这个故事就给我们以启发,当我们面对一些困难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根源上去解决采取逆向思维,从而可以一招制胜。
四大阳谋之三推恩令:在汉武帝时期诸侯的势力严重威胁到了朝廷,各地不仅诸侯多而且势力面积大,朝廷难以管控,于是汉武帝想了一个办法颁布推恩令。这个推恩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命令诸侯不再仅仅传位于嫡长子,对于那些次子庶子也要进行分封,不论你有几个儿子都要给他们封地,他们都能继承财产。可能有的朋友还不明白这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啊!推恩令的妙处就在于一旦下达了推恩令,各诸侯王不管的执行不执行,这个诸侯国都要分裂和内乱。
为什么呢?我们想一想,推恩令一旦下达到了诸侯国内,如果不执行的话财产土地还全部归嫡长子所有,那么其他的儿子会因为分不到财产而开始内斗自相残杀。到时候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回土地,削弱诸侯的势力了。那么如果执行了推恩令就相当于原本一个大的诸侯国,被分割成了若干的小国,小国然后再分成若干个更小的国家,这样一来朝廷就更容易掌控了,所以朝廷的意识忒安定,就算再大的诸侯国土地势力也会从大变小、从小变无。推恩令这条阳谋真的是妙到了极点,简直无解。
四大阳谋之四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汉王室衰微各诸侯割据一方,谋士毛玠为曹操献策,奉天子以令诸臣。曹操谨记在心,在汉献帝从董卓部下手中逃回洛阳之后,他亲自赶到洛阳将汉献帝裹挟至许昌,并且赢立汉室宗庙社稷定都于此,开始了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的拥有了天下大义,这一阳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成功地掌握了政治军事上的主动权,因为在当时,汉献帝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是被天下人所认可的
❺ 什么是阳谋
阳谋是世界上最高明的谋略,因为它是针对敌人固有矛盾所制定的策略。
所谓阳谋,就是指把谋略堂堂正正的摆在你面前你却无可奈何。我在这里挖了一个坑,你就一定要跳下去。下次我在同样的一个地方再挖一个同样的坑,你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芹森跳下去,这是由你的内在固有矛盾而决定的,你根本无法改变。阳谋讲究的就是以势逼人,以势压人,但自始至终都占着一个“理”字。嫌瞎亩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阳谋为体。
我们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先要满足他人,这样他人才有动力帮助我们。
其实,这种思想和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神顷是一致的,都是告诉人们:要想利自己,首先要利他人。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曾国藩也说: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
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
曾国藩一辈子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他帮助了很多人取得成功,自己也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所以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真正大智慧的先哲圣贤,都是选择“阳谋”,而不是“阴谋”。因为他们都知道阴谋诡计的利和弊都是一样大;而阳谋没有什么后患,光明正大,更容易得人心,最后得道者多助。
❻ 阳谋是什么意思
你好,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阳谋就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可以用同样光明正大的方式改指来进行破解。但事实上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些阳谋却是根本无法破解的。
具体来说,这些无法破解的阳谋包括明知道自己利益受损也要无偿加班、明知道自己恋人说的是假话自己却只能相信态歼升他,以及明知道对方在推诿但自己只能顺从他这三种情况。
1,无法破解的阳谋之一,就是明知道自己利益受损也要无偿加班。
如果说有什么阳谋是最为无法破解的,那就是无偿加班了。自己明知道加班得不到任何酬劳,自己明明不愿意无偿加班,但是却只能选择去加班,这种无奈令自己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件事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最典型的无法破解的阳谋之一。
明知道事情就是那样的结果,自己也只能去做。
2,自己恋人对自己说假话,自己即使知道也只能相信他。
在恋爱的过程中,自己与恋人之间的关系虽然非常亲密,但是却并没有达到完全坦诚相见的程度,彼此之间会保留一些小秘密,给自己留出一些个人空间。因此在有帆老时候自己会发现恋人对自己说的话并不是真的,但是自己却不能拆穿,而只能选择相信他。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无法破解的阳谋之一。
3,人际交往当中,明知道对方在推诿,自己也只能顺从。
人际交往当中彼此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进而产生不同的做法。但是这种不同是建立在彼此之间保持和谐相处的关系的前提之下的,只有如此才能使彼此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正因为如此,在有的时候自己明知道对方说的不是真话,是在推诿,但是为了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自己只能顺从对方。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无法破解的典型阳谋之一。
祝你好运。
❼ 什么是阳谋
阳谋其实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计谋,而由于各种原因,即使对方看出了最终目的,也没有办法应对,只能被动中计。相较于阴谋,阳谋虽然光明正大,但却通常令对方无可奈何;阴谋则不同,阴谋一旦被对方识破,效果必将大打态数卜折扣。而在历史上,晏婴的二桃杀三士、孙膑的围魏救赵、主父偃的推恩令和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便是四个典型阳谋案例晏婴:二桃杀三士
破解难点:自私贪婪心理
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勇士,三人勇猛异常,而且多次立功,然而久而久之却开始居功自傲,“上不讲君臣之礼,下无长幼伦常,毕返君命不从,朋谏不听”,齐相晏婴认为三人迟早必成大患,便建议齐景公诛除三人。
齐景公听了晏婴的分析,也认为应该诛除三人,但又担心以武力无法制服,晏婴便建议,“力斗不如巧斗,抓到他们的弱点,事情就好办,这三个勇士不讲伦常,可以从这里找突破口”。于是,齐景公便按照晏婴的建议,赏给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论功而食。
公孙接便以曾搏击野猪和幼虎拿得一桃,田开疆曾引兵退敌亦拿一桃,古冶子则表示自己曾斩鼋除怪,助国君渡河,于是便拔剑而起,要两人将桃子交出来。公孙接、田开疆叹气道,“我们的勇敢不如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如此活着,还有什么勇敢可言!”遂交出桃子自刎而死。
古冶子见状,则表示“你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己活着,这是不仁;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不勇。不仁不义不勇让我一人都占全了,还有什么脸活在这世上”,遂也自杀而死。
“二桃杀三士”计谋看似简单,却完全是利用了人们的自私和贪婪心理,如果三人懂得谦让,自然不会中计,奈何这偏偏是三人所缺乏的,因而难免陷入自相残杀。
孙膑:围魏救赵
破解难点:攻敌必救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楚两国求援,齐威王在段干朋建议下,在邯郸即将破城之际兵分两路,一路与宋国、卫国军队合攻魏国襄陵,另一路则由田忌、孙膑统率救援赵国。
彼时,魏军已经攻破邯郸,庞涓统率八万魏军转攻卫国,帆穗田忌率领八万齐军抵达齐魏边境后,便想与魏军直接正面交战,孙膑却认为魏国主力在外,国内防务必定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如此便可在付出少量代价的情况下解救赵国,同时还可寻找有利战机攻破魏国大军
于是,在孙膑建议下,田忌一面分兵佯攻魏国平陵,吸引魏军主力注意,一面派军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迫使庞涓率军回援,并派少量军队与庞涓交战,在示敌以弱的同时延缓其回军速度。与此同时,齐军主力则在魏军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下伏兵,以逸待劳。结果,庞涓果然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结果于桂陵中伏,惨遭大败。
❽ 阳谋是什么意思
古时刻朝代替换是再正常不外的事变,然则每一次朝代替换都必要面对战役年夜概是权术。战略可分别为诡计和阳谋,诡计信任人人都相识,便是背地里算计他人,然则假如一旦被看破,只要不是脑壳有题目的人,都有门径应对破解。然则阳谋就恰好相反,光明磊落的利用战略,纵然是被对方看破,也没有门径破解,只能掉入陷阱傍边。中国历史上有四年夜阳谋最为着名,到目下当今也算是教科书式的战略。一.围魏救赵先说一下疆场上的权术吧,围魏救赵信任人人都不目生,在黉舍教材中就会讲到这个典故。当魏国围攻赵国首都邯郸时,赵国向齐国求救,而齐国并没有抉择直接前去邯郸互助,齐国兵队一路出发前去魏国首都,而且在从赵国归魏国的必经之路上设下潜伏。魏国的主力军全都在赵国这边,以是首都天然就对照松弛。魏国首都蒙受齐国包围,攻打赵国的戎行就只能抉择赶紧归国。固然魏国知道这是齐国的战略,然则他们更知道假如首都被破,纵然打赢了赵国也无济于事。齐国也就用这一招,没有消耗太多的军力就直接补救了赵国。二.推恩令汉武帝期间,由于河山被众诸侯分别,诸侯的国土面积变得越来越宽,权力也变得越来越年夜。以至于这些诸侯变得越来越娇纵,不太服从汉武帝的治理闹让。主父偃见状就向汉武帝献了一个战略,名叫推恩令。推恩令便是首倡让各诸侯不但传位于嫡长子,庶子们也可以获得封地。固然推恩令皮相上看起来是在为诸侯子嗣们谋福利,实在是为了引起他们内斗。不管各方诸侯是否实行推恩令都将会面对题目。假如诸侯实行推恩令,那么诸侯的国土和权力都将会被涣散,而且这些获得封地的庶子们还会对朝廷感恩戴德,对付汉武帝来说,就可以加倍轻松地对他们举行治理。假如诸侯不实行推恩令,照样将封地和权力都悉数传给嫡长子,那么庶子们就将会创议抵抗,兄弟之间就会相互践踏糟踏,说不定这一家子都邑为了掠取权力和国土而亡,权力也就轻松地归到了汉武帝的手中。三.二桃杀三士春秋期间,齐景公的部下有三名得力年夜将,这三名年夜将都是军功赫赫的人物。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人为齐景公裤唯立下了良多功勋,然则恰是由于军功显赫,以至于这三人的脾性变得越来越年夜,有点娇纵。逐步的,齐景公出现这三人对付本身来说固然功勋很年夜,然则现在已经威胁到了本身的职位地方,以是想要借机撤除这三人。于是晏子便为齐景公献上了一个战略。齐景公将这三人请来,透露表现有两个桃子要犒赏给他们,然则桃子只有两个,而人有三个,该若何分别呢?齐景公就让他们比战绩,战绩高的两位可以获得桃子。于是公孙接和田开疆就首先报液纯局告请示本身的功勋。而且两人就自动的将桃子拿到了本身的手里。而古冶子见状愤恚不已,也首先报告请示本身的功勋。当公孙接和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功勋后自愧不如。便将桃子让了出来而且就地自杀。而古冶子也由于以为本身方才掉了态,让两名年夜臣为本身而捐躯,以是也抉择了就地自杀。就这样,齐景公就用两个桃子轻松撤除了这三人。四.挟皇帝以令诸侯这个战略正本是谋士给袁绍的发起,然则由于其他谋士不赞成,以是就没能得以实行。曹操身边的谋士也给他提出了近似的战略,而曹操对付此战略却特别很是满⾜。于是曹操便用这战略招揽了良多的强人贤臣,就算那时的吕布和刘表内心不乐意臣服曹操,然则曹操得以皇帝之命,任何事都得向他请命,以是也不得不向他臣服。
❾ 什么是阳谋
所谓阳谋,说到底就是正当光明的算计别人,却还能让人无法反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本文挑选其中最成功、最经典的三个阳谋,深刻洞察了人心,每一个都堪称无解,至今仍有学习价值!
围魏救赵
魏国是战国第一霸,公元前353年,闷派困魏国庞涓率军攻打赵国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群臣讨论,战略选择有二:一是长途行军到邯郸救赵,一是攻打魏国必救之地,促使魏国回军救援。后来,齐国选择围魏救赵,由田忌率军、孙膑做参谋,最终一举擒获庞涓。
这一计策妙处在于,即便魏国和庞涓看出齐国的用心,却依然不得不依然回军保帅。当然,真实历史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妙,魏军围困邯郸一年多之后,齐国才出兵救助,就是让赵国血拼魏国,削弱两国实力,而庞涓攻下邯郸后才回军救援。从最后结果来说,齐国也算达到了目的,因为庞涓回兵,所以驻守邯郸兵马减少,后来赵国赶走了魏军。
到了后世,这一阳谋被广泛运用,不仅在军事领域,在政坛、商场也是如此。
推恩令
刘邦建汉之后,采取了分封制,但几十年之后,诸侯掌握军政大权,眼看天下又要陷入战国时代。在汉景帝时期,就发生过七国之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伤害,更难以合力对付匈奴。然而,如果主动削藩,会造成更大的动荡,比如康熙逼反吴三桂,就打了八年内战。
所以,主父偃给汉武帝出了一个主意:推恩令!原本,诸侯产业全部传给一个人,往往是嫡长子,这样诸侯实力永远难以得到削弱。但推恩令却是“恩及诸子”,诸侯也要分封次子、庶子等。于是,原本是一个大势力,在推恩令之下,却可能变成几十个小国,实力越来越小,自然就没有蚂念能力叛乱。
诸侯自然看懂这一阳谋的危害,但不执行又不行,因为原本没有继承权的儿子们,对这一政策可谓欢欣鼓舞,纯粹是天上掉馅饼。一旦诸侯不执行,那么朝廷不满意(会帮助次子们武力维护权益),内部也可能会爆发冲突。所以,推恩令之下,诸侯只能捏着鼻子执行。
❿ 什么是阳谋
谋略也有分类,它有“阴谋”和“阳谋”之分。阴谋指的是暗中执行,出其不意的计谋;阳谋则是说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真大光明的改变局面,让你明明看得到却无法破解。
阴谋的实施通常要暗中进行,做到保密,通常也用于贬义。而阳谋刚好相反,很多时候都表示褒义。但是,阳谋的实施前提有郑唤一个门槛,那就是实施方要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如此才能让对方明明看到目的又无法破解,而且还只能按照制定的路线走,最最重要的还是实力。与阴谋不同,阳谋所接受的后果通常都是好的,也是实力强大后最优选择。就拿我们今天生活来说,商场促销活动就是我见过的无法破解的当代阳谋。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最著名的阳谋之一:二桃杀三士
这个计谋是由晏子提出的,在春秋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位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带丛悉冶子。这三位每个战功彪炳,但是都恃功自傲。晏子就看出了其中利弊,建议齐景公早日除掉三人,但齐景公又害怕三人势力,于是晏子就来了一招“二桃杀三士”。三人自然是无法平分两颗桃子的,于是晏子就让他们功劳,谁功劳大就可以吃桃子。于是三人就开始相互比较功劳,先是公孙接和田开疆报出自己的功劳,拿了两个桃子。然而古冶子则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但没分到桃子,于是气的拔剑指责二人,当古冶子说出自己的功绩之后,二人就自感羞愧让出桃子自尽,古冶子看到二人自尽,也对自己先前的丑态感到羞耻,于是也当场拔剑自刎,就这样兵不血刃就除掉了三个威胁。
“二桃杀三士”最重要的就是利用了三人争功的心理,但同时也利用三人自蠢乎恃的“君子之风”。如果他们不争不抢,而是自省其身,懂得一个“让”字,那么三人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