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招商引资
一、高点起步,全力招大商引群商
要由撒网式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有针对性的招商选资,全力以赴招大商、招群商,更加注重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经济效益、带动作用,提高招商企业的规模门槛,禁止投资过小、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项目准入。招大商,就是要把眼光瞄准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中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利税贡献大、带动作用强的亿元项目;招群商,就是要按照集群化、链式化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精细化工、碳纤维和特种纤维、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着力引进其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纵向延伸的关联项目。
二、精心谋划,高标准包装大项目
项目包装是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让项目赢得投资者的青睐,精心包装是前提。因此,要花更多的精力,以更高的水平去谋划包装项目。要认真研究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宏观调控方向,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挖掘放大区位资源优势的要求,根据发展所处的阶段和面临的诸多机遇,结合“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筹划储备、包装一批高端型、链条型、基地型、龙头型和集群型的重大产业项目。
三、借助外力,大胆创新招商方式方法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领导招商、专业招商、定点招商和产业招商等方式;另一方面,要跟紧那些有项目、有资金、有信息、有渠道的国家有关部委、中省直部门及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借助他们的信息、影响和力量来引进大项目。要充分发挥商协会的作用,借助他们企业成员多、信息渠道广泛、对外影响力大的优势,积极向企业宣传推介招商项目。要下大力气认真研究企业发展计划和关联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配合企业全力招引关联企业。要对企业的新上项目予以奖励,以鼓励企业再上新项目、再招新企业。
四、形成合力,深入推进全员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招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创新招商模式,实施招商部门与非招商部门捆绑结对招商,共同进行项目包装、对接洽谈、跟踪促进和解决问题。非招商部门要派出工作人员,迅速充实到各招商团组,全程参与各招商团组的专项招商活动。同时,涉及项目审批环节的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研究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限。
五、力求实效,加大招商项目跟踪落实
各招商团组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精心组织,走上一线,团组成员要齐心协力,将主要精力转向招商引资工作。每个招商团组要在外省召开大型专场招商引资推介会,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或代表团来本地区考察。要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按照“盯住、靠上、抓牢、促成”的要求,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要力争洽谈一个,引进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
六、提升层次,努力优化投资环境
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首先,要提供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要用活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其次,要全面改善执法环境,要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规范各种税费征收行为,坚决禁止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严查滥用职权、刁难企业的各种行为,全力为外来客商保驾护航。再次,要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深入践行“保姆式、跑步式、精准式”服务,坚决防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现象发生,对于引进来的客商和项目,所有程序都要立到立审、速办速决,快通快过。
七、塑造形象,不断提高招商队伍整体素质
要切实加强招商引资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市场、法律、管理、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深入研究产业转移趋势和资本流动规律,拥有一个坚实的招商引资理论基础。要了解掌握省情、市情和区情。掌握客商爱好、心理需求,研究宣传推介的方式方法,用诚信、热情打动客商,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要切实提高招商工作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技能,学会客商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和礼仪,以过硬的工作能力提高招商工作效果。要讲究仪表礼仪。严格要求自身,穿衣打扮要得体,举止言谈要有礼,待人接物要规范,办公环境要整洁。
② 如何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的方法如下:
1、项目策划,重点解决“有什么”的问题。聚焦当地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配套、市场空间、要素成本、优惠政策等情况,策划包装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编制招商项目投资建议书,对外发布。
2、目标筛选,重点解决“招什么”的问题。按照“三个匹配”原则,即企业主营业务、投资领域与当地重点产业规划相匹配,企业投资方向、投资需求与当地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相匹配,企业投资项目、要素需求与当地重大项目布局相匹配,筛选梳理重点目标企业,编制重点产业招商地图,按图索骥。
3、对接洽谈,重点解决“怎么招”的问题。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瞄准重点目标企业,采取上下联动、部门互动与“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就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周期、投资内容、合作模式、效益分析、优惠政策,以及投资者的权利、义务、责任等方面精准对接、深入洽谈,编制投资项目合作协议文本,确定主要条款。
4、项目签约,重点解决“落在哪”的问题。根据合作协议主要条款内容,组织项目选址考察,建立项目预审评估和风险防控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强化双方责任对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正式签订投资合同(协议),实现合作共赢。
5、要素保障,重点解决“怎么落”的问题。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要素保障机制,优化土地、环保、能耗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创新投融资方式,集聚各类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政务、法制、舆论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打造政策服务的高地、投资成本的洼地,确保项目落地。
6、服务落地,重点解决“落得下”的问题。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直通车机制,协调解决项目融资难、用地难、征拆难、前期工作不充分等问题,推行“项目代办”服务,组织、督促、协调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对项目进度、建设质量、履约情况的评估验收,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