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们国家,男女的地位是否平等
中国现阶段女性地位相比国外是很高的,主要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来
一、国家重视。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在广州举行了纪念妇女节活动。新中国成立,1949年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专门成立了妇联组织,被称为妇女的娘家。
二、社会认可。1.中国女人和男人一样参政、议政。主要表现:人大代表、政协中女性比例增加;女人和男人一样成为领导。有国家级别女领导、女部长、女省长、女市长、女县长到女镇长、女乡长,都有女性的身影。2.女性已经遍布各行各业。女医生、女教师、女律师、女法官、女记者、女飞行员、女交警、女航天员、各个行业的女工程师等等。好多行业以前没有女性参加,对女性不认可的,现在女性加入进来而且得到了认可。3.女性做出来杰出的贡献,傲然的成绩。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们;中国隧道女专家严金秀已成为一张世界名片,走到了国际的舞台;中国女焊工黄春燕工匠精神的体现。还有很多很多,如:女企业家,女CEO、著名的女主持人、女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有些女人的名字不用我说,大家耳熟能详,举不胜举。
三、家庭中地位提升。1.今天的中国女人不只在家带孩子 ,照顾老人 ,洗洗涮涮做家务等看家护院了,而是大芦岁部分已经走出家庭,走入职场。而这其中的大部分还兼顾着照顾家庭,她们做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 ,真的感觉她们有三头六臂似的。2.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在管理家庭,她们合理管理财务,照顾孩子,老人等,不再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了。“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
四、中国女人自信、有宽哗信主见、独立。表现在事慎轮业、经济、恋爱婚姻等方面。她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能够为之努力追求,为之奋斗。得到了社会、家庭的尊重。
五、中国女人文化教育程度高。校园里女孩和男孩一样接受教育,女孩也一改往常偏文倾理的专业取向,现在理科专业女孩越来越多,女孩在理科方面表现也不俗。女硕士,女博士越来越多,她们已向高精尖行业发展,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
2. 中国有女省长吗共有几位
正的有一位,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副的有21位,都是一些省的副省长
3. 女省长的作者简介
杨川庆,小说家、诗人。黑龙江省鸡西市人,祖籍山东。1963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长期在新闻出版单位和党政机关工作,做过出版社副社长、杂志社副主编、报纸副总编辑、省则消级领导秘书、县委副书记,现在凯盯毁省级机关工作。出版过长篇小盯备说《官道》《政界》《省长秘书》,诗集《杨川庆短诗选》等。
4. 新中国出现过女省委书记、女省长吗
新中国出现过女省委书记、女省长。
如谌贻琴同志,女,白族,1959年12月出生,贵州织金人。
女,白族,1959年12月出生,贵州织金人,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1977年3月至1978年4月,贵州省织金县供销知青队知青、任团支部书记;
1978年4月至1982年1月,贵州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
1982年1月至1993年3月,先后任贵州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助教、讲师,党史教研室副主任(其间:1990年3月至1992年3月,挂职任贵州省织金县委副书记);
1993年3月至1995年8月,先后任贵州省委党校人事处处长,省委党校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
1995年8月至1998年8月,先后任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党委委员(其间:1995年9月至1996年1月,贵州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
1998年8月至1999年2月,任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1999年2月至2001年12月,任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班学习;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学习);
2001年12月至2003年1月,任贵州省黔南州委副书记(正厅级);
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4月至2007年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5月至2007年6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6月至2007年8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7年8月至2012年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兼)(其间:2009年9月至2009年11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社科联主席(兼);
2012年6月至2012年7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社科联主席(兼);
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兼);
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省维稳办主任(兼);
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维稳办主任(兼);
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兼);
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省法学会会长(兼);
2017年9月起,任贵州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
2018年1月,当选贵州省省长。
谌贻琴同志是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九届贵州省委候补委员,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递补为省委委员,十届、十一届、十二届贵州省委委员。
(4)女省长扩展阅读
省委书记,从中共十二大起(1982年),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省的委员会的一号人物的称谓,省的第一领导人。完全的说法是:中国共产党某某省委员会书记。如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书记。
此前,有一段时间,并不直接称省委书记。那时,一个省委员会的领导人,依序为: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有时还有第三书记),副书记(若干人),省委第一书记为省的一号人物。一个省的省长均为该省中国共产党的委员会的排在第一位的副书记。
省长一般为省委副书记,是省政府的一号人物,是省委的第二领导人。
5. 朱静芝的经历
陕西省副省长、农工民主党陕西省委主委朱静芝从扎根乡间的农艺师到农牧局副局长,从汉中市副市长到陕西省副省长,变化的是职务,不变的足为振兴科教、为百姓谋福祉的执著信念。她像所有平凡的人一样,她有困苦和坎坷,也有欢乐和舒畅。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汉中大地,凭借汉水,自古便是兵家的粮仓,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在这里屯兵养息。千百年来,汉中就像是无私的母亲,用她那绵绵不绝的乳汁,养育着四方的庶民百姓。但到上世纪80年代初,汉中地由于山多田少,人稠地狭,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粮食安全问题摆在了陕西省和汉中市政府面前。
朱静芝怀着改变汉中地区面貌的志向来到这里,她深知大事业要从小事情做起。因此,当1982年朱静芝从西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汉中地区农技中心做农技员时,机遇与理想便在她身上撞出了火花。当时朱静芝的丈夫可以留在省城西安,但为了妻子的事业也义无反顾地随她调到了距汉中市区30里的一所高校任教。
一年后,适逢陕西省提出建设汉中“第二粮仓”的计划,朱静芝便带领课题组对汉中6个县、近50个乡镇的百万亩待开发荒坡地、水利资源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随后,她执笔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朱静芝明确提出:汉中的百万亩荒坡地不仅可以开发,而且可以建成陕西省的“第二粮仓”。
汉中市领导对这位青年农技员的科研和领导能力充满了信任,在朱静芝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她便被任命为副县职的农技中心副主任、技术主管。而此时,为了开发“第二粮仓”,朱静芝已带领农技课题组,在汉中农村的试验田里奋战了整整一年。
朱静芝坦言:“试验田必须建在农业推广区的农村,科研人员必须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试验才有真实性、代表性,技术参数才能符合推广区的情况。”朱静芝离不开农村,襁褓中的孩子也离不开母亲。就这样,朱静芝远离丈夫,守护着“两个孩子”:试验田和儿子,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在试验田一干就是5年。
有一次,汉中市的领导到试验区考察,见朱静芝还带一个的幼的孩子,感动地说:“静芝同志,给你换个环境,到县里去工作吧。”朱静芝摇摇头说:“不行,我不能带着孩子坐办公室,还是这里方便些。”朱静芝无法割舍成为她生合一部分的试验田,因为她已将自己的事业根植在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上。
5年后,朱静芝领导的课题组向政府部门递交了一份完整的开发陕两省“第二粮仓”的报告,政府部门根据这份报告,在汉中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开荒垦田。1990年,朱静芝调任汉中地区农技局副局长,她前后用了12年,在更大的范围内指导这项工作。如今,汉中地区新开垦的百万亩荒地.已成为稻浪翻滚、果林葱郁的富裕之乡。
当朱静芝带着丰硕的科研成果和渐渐长大的孩子回到汉中市后,由于建设“第二粮仓”的计划仍在加紧实施,使她无暇顾家。朱静芝又将孩子送到30里外的丈夫身边。每逢周末下午,丈夫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到市里与她短暂团聚;第二天下午,丈夫又带着孩子与她分别。但夫妇俩无怨无悔。
了解了农业,了解了农村,了解了农民。这是朱静芝对这段难忘岁月的总结。十几年艰苦的历练.也为她的理想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1986年,朱静芝被破格评为农艺师;1990年,鉴于她对汉中农业发展的贡献,农林口评定高级职称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时,将她第一个报了上去。而就在此时,朱静芝被任命为汉中地区农牧局副局长。
虽然按照一般规定,担任行政序列职务的干部,不再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但朱静芝在全省农业科技领域成就显著,贡献突出,完全可以按照相关政策享受国家级专家待遇,但朱静芝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样的机会。面对荣誉,朱静芝却说:“我不能搞特殊。”在她看来,为官从政只是提供了一个实践人生信念的舞台。
1996年,朱静芝以她在农业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当选为陕西省汉中市副市长。分管农林、水利、土地、民政等工作。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她必须从单纯的农业技术思维,转向大农业服务的思维。朱静芝很快便完成了角色上的转换,因为她懂得农业,更了解中国农村和农民。
朱静芝上任之初,汉中地区接连发生了粮食、蔬菜、水果卖不出去的情况,这引起了她的高度关注。经过深入农户认真调研,朱静芝了解到,由于汉中农村信息闭塞,以往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大都处在相对盲目的状态,农户种植粮食、蔬菜习惯于跟在别人后面照葫芦划瓢,市场需求一旦发生变化,农产品就会滞销,风险便自然落到了农民头上。
朱静芝认为,政府有责任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有目的地组织生产。为此,朱静芝率先在汉中地区搞起了“订单”生产。当有关部门了解到一种黑米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她便果断拍板以政府的名义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并由技术部门提供黑米的种植技术,农民按照订单生产,政府按照订单收购。这种“订单”生产模式,实质上就是新世纪我国农业信息化、产业化的雏形。
在陕西省汉中地区全面推广水稻“两段育秧”种植技术,是朱静芝上任后的又一大手笔。汉中地区是早稻种植的北缘地区,自古就有种植,但由于早稻有长达160多天的生长期,很难大面积推广。当时汉中农民习惯一年种两季庄稼,小麦在每年的4月份灌浆时,也正是水稻种植的最佳时节。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达到不争地、夺高产的目标,当地农民只好选择种植晚稻。
朱静芝主持试验成功的水稻高产模式“两段育秧”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个种植难题。如今,汉中地区已经普遍推广了“两段育秧”技术。每年播种期,首先在温室大棚里育稻种,待秧苗长出一周后,再移到秧田里继续育秧;等到小麦收割后,及时将稻种秧苗移到田里种植。这项技术使晚稻的种性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稻穗大幅增加,每亩水稻可增产三四百斤。汉中地区180万亩水稻推广这项技术,水稻产量获得了大幅增长。该项技术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丰收计划奖”。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m台,朱静芝对如何放开农民的种植经营范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她提出,要在汉中地区建设“六个一百万亩”的奋斗目标,即水稻、小麦、油菜、水果、蔬菜、药茶各一百万亩,以此拉动汉中地区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推广橘树种植是朱静芝直接参与的项目。她组织科研人员从温州引进树种进行改良,成功攻克了橘树“高节换头”技术,培育出陕西汉中地区独有的橘种。在她的任内推广种植了20万亩。如今,汉中市周边随处可见橘树的海洋。
汉中亦是茶叶的北缘种植地区,自古便有茶园,但产量少,品质不佳。朱静芝却认定这是大自然对汉中的恩赐,应努力做大这份天赐之宝。她带领科研人员从全国各地引进茶种进行改造,培育出适合汉中种植的独特优质的茶叶品种,并已推广种植50万亩。香醇醉人的茶叶不仅成为特供茶,而且远销海外。
汉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重要水源,汉中又是汉江上游流经的关键地区。朱静芝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大力兴修水利,才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她说,汉中人民有责任保护汉江水源,要像治理长江一样治理汉江。连续多年,她组织各方力量修筑汉江江堤60公里,退耕还林300多万亩。每到汛期,她都要到汉江防洪一线亲自指挥防洪。2002年,汉江发生特大洪水,朱静芝和护堤大军一起守在江边五天四夜,直到洪水回落。
朱静芝没有辜负汉中人民的期望,在她主政汉中农林口的7年里,汉中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了1800元, 2003年,朱静芝当选为陕西省副省长,主管科技、教育、知识产权、妇女儿童和中药现代化。这虽然是—个全新的领域,但在基层锤炼出来的坚毅性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朱静芝能够从容应对迎面而来的—个个难题。
上任以后,她走遍了陕西的各市县,遍访全省重点科研单位和高校,足迹也踏遍陕南的中药材产地,经过深入调研,摸清家底,朱静芝开始深入思考全省未来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
10个月后,一套完整的调研报告呈现在省政府主要领导面前。报告中朱静芝对陕西省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大省的地位提出了隐忧。当时陕西省共有100余所高校,其中民办高校50多所,共有在校大学生100万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基地;全省共有科研单位1000多个,科技人员100余万人。但在这些骄人的数字背后,却掩盖不住一个西部省份的欠发达经济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朱静芝提出了全省科教发展面临强大的高等教育与薄弱的基础教育并存、先进的科技教育与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并存、雄厚的科教实力与单薄的财力支撑并存这三个突出的矛盾,并坦言: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解决,陕西科教大省的地位将下滑。与此同时,朱静芝又针对今后陕西省科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省主要领导对朱静芝严谨缜密、不回避矛盾、不饰弊端,见解深刻、敢于直言的思想作风赞赏不已。
清晰的思路,缜密的思维,落实在她对工作条分缕析的安排上。朱静芝提出,基础教育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职业教育要突出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能;高等教育要稳步发展、提高质量,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成熟的思考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三年时间,陕西省“两基”覆盖率从2003年的89.88%提高到2005年的97%,并于2006年底提前一年完成“两基”任务;职业教育引进致富项目164个,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04.8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185.6万人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高等学校数量从2003年的52所增加到2005年的72所,新成立独立学院9所,有7所本科院校更名为大学,3所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陕西省高等教育群体办学优势进一步凸显。
面对陕西省社会各界提出的“经济发展与科教实力两张皮”的问题,朱静芝注重从战略和规划上入手,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问题,提出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三年来,全省高校累计争取科研经费突破100亿元,先后创建3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大学科技园与科技产业园区、5个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龙头,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有力地支持了陕西经济的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面对陕西知识产权工作落后的现状,朱静芝连续主持召开高校、院所、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动员科研人员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运用的能力,增强自主创新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在她的强力推动下,陕西省专利的年申请量已突破5000件,专利产业化取得初步成效。
巍巍秦岭,绵绵山脉,生长着无数的奇花异树、珍禽异兽,陕南是中草药材的王国。在熟稔陕南农民种植习惯的基础上,朱静芝结合现代中药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四个体系建设的构想:即规范化的种植体系,现代化的加工体系,完善的销售体系和创新医药的研发体系。
当朱静芝向全世界推介秦巴药谷的时候,一位政府的老领导也悄悄走访了药农,当他了解到农民种药比种庄稼年收入有了显著增加时,他深信朱静芝这位专家型的女省长实实在在为陕南人民的福祉而努力。以中药为依托的陕南产业发展得到了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产业发展资金从5000万增加到1个亿。 朱静芝从基层来,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是她下决心要解决的问题,出发点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2003年7月,陕西关中遭遇暴雨、洪水袭击,大批校舍和教学设施被毁,近10万学生不能正常上课。朱静芝紧急动员和组织教育系统开展抗灾自救工作,并亲自带队赴灾区学校实地察看灾情,筹措落实救灾重建资金8950万元。9月份开学之际,听到学校教室里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她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为了根治教育乱收费,从2003年起,陕西在全省50个国家贫困县推行了“一费制”政策;2005年秋季,全省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家庭的学生全面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农村贫困家庭学生158万人;2006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全省513万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
朱静芝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公办高中“择校”收费混乱问题,及时完善了普通高中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她指导协调省属高校与银行签订银校合作协议,仅2005年省属普通高校中就有4.7万名困难家庭的学生得到了2.7亿元的国家助学贷款,有力地解决了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入学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招生工作中招办有压力,学校有压力,政府形象不好,社会舆论反应强烈,简单的问题难办的事,关系盘根错节,多年没有得到根治。
朱静芝坦言,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应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不是想着如何取悦他人。她提出在陕西省教育系统率先推行“阳光工程”,以正社会风气,树政府形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给予了坚决的支持。
“阳光工程”招生网站建起来了,除了必须保密的试题以外,其他涉及陕西省招生工作的所有政策、程序、办法、结果等均进行全方位公开,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高考招生监督约束机制。此举使招办和学校松心了,百姓高兴了,社会舆论也好转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此给予了专题报道,2005年教育部将陕西省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在那些日子里,朱静芝耳边责备声不绝,赞扬声也不断。好心的朋友责备她不会保护自己;一部分有权、有钱人骂她堵了他们的路;可大多数老百姓发自内心地赞扬她是真正为民办事的好省长。
朱静芝,在积极推进陕西省科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配合省委努力抓好基础教育工作。许多人认为基础教育费时费力不见效益。而朱静芝认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培养,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远的支持。”面对好心人的劝告,朱静芝总是平静地说:“20年后,人们会看到我努力的成效。”
6. 请介绍一下法国的赛戈莱娜·罗亚尔
于击败了法国社会党其他候选人,极有可能在明年5月成为法国首位女总统。
对于风头正劲的女总统候选人塞戈莱娜·罗亚尔,法国媒体已经不再满足于称呼她为“美女政治家”了,而是把她比成了一杯鸡尾酒,“一杯用美丽、直率、实干和叛逆调配而成的诱人的鸡尾酒”。
她的声音很轻柔,轻柔得根本就不像一名政客,实际上,她身上没有任何一处能让你将她和政治联系起来。
穿着一套得体的苹果绿西服套裙、橙色的亮眼衬衣、及膝的皮质长靴,她正优雅享受着由牡蛎和焖鸭组成的美妙午餐。谈到她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的可能性时,她温柔地笑了:“这很有意思,对法国来说,这绝对是大件事。”
实际上,“大件事”正在上演。
53岁的塞戈莱娜·罗亚尔、4个孩子的母亲、法国左派第一大党社会党推举的总统候选人,她很有可能在明年春天进行的总统大选中笑到最后。在此前进行的各项民意调查中,罗亚尔一直稳居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政治家。罗亚尔对此非常满意,在接受《巴黎竞赛画报》采访时,她说:“这是法兰西民众第一次愿意在总统大选中把票投给一个女人。”
是的,法兰西已经做好了迎接一位女总统的准备,那么,塞戈莱娜·罗亚尔呢?她做好准备了吗?
“我们需要向全世界展示一个美丽的法兰西”
她的美貌正在征服整个法国
在被问到是否已做好成为希拉克接班人的准备时,罗亚尔激动地说:“我会成为合适人选。经历了去年的骚乱、今年3月的全国游行,我们需要向全世界展示一个美丽的法兰西。”
向全世界展示美丽正是罗亚尔所擅长的。在法国版《男人帮》评选的“2006年世界最性感女性”中,罗亚尔高居第六,她甚至超越了好莱坞明星詹尼佛·洛佩兹(第34位),成为首位入选《男人帮》年度性感女性的首位政界人士。社会学家乔治·舍托希纳对罗亚尔的评价是:“她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她总是穿浅色衣服——从来不穿深色。她经过精心打扮的妆容也很淡,只是为了增亮她的脸色。她总是穿裙子,很少穿裤子,发型也非常年轻,你怎么想得到她已经超过50岁了。此外,她也很在意自己的声音,总是保持一种温柔而性感的语气。”
美伍橡丽已经成为了罗亚尔的武器。近年来,罗亚尔以优雅的形象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封面,她在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她还开设博客,与所有法国人对话。
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甚至包括罗亚尔本人,都相信,温柔的女性特质正是她成功的关键。“现在法国政坛正发出改变信号,”罗亚尔解释说,“当男政治家一再失败,人们会想,好吧,也许我们该尝试一下让女人来掌舵了。”
“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驱走民众的恐惧感。”
当然,美丽并不是她的全部
罗亚尔目前是普瓦图-夏朗德省省长,她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惟一的女省长。比起夸夸其谈,罗亚尔更愿意挽起袖子干实事,她的座右铭是“我们得看看哪些行得通,哪些行不通”。在普瓦图-夏朗德省,罗亚尔注重环境问题、改善教育系统、提倡为残疾人、女性和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去年3月,当法国面临禽流感威胁时,罗亚尔大力提倡吃鸡肉:“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去驱走民众的恐惧感。”她要求自己的支持者每周吃两次鸡肉,还有“鹌鹑!鸭子!鸽子!”
米歇尔·勒梅蒂对罗亚尔印象深刻,在参加了某次午宴后,他诧异地发现自己面前站着一位漂亮女士——罗亚尔。私下里,罗亚尔批评担任农业联盟主席的勒梅蒂在应对禽流感时不够强硬,她敦促他作出改变:“农民们入不敷出,他们需要援助。你必须表现得更强悍!”说这话时,罗亚尔的嗓音依然那么腔岁旁温柔。
当然,罗亚尔所做的并不仅仅是敦促别人。她曾对欧盟要求所有奶酪必须采用巴氏消毒法的做法强烈反对。于是,她穿上了一套蓝色的农妇装,出现在爱丽舍宫的花园中,手上还拎着一个装满奶酪的竹篮。罗亚尔的装扮招来反对党的一片奚落,但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也让无数摄影记者为之倾心。
“只要德国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批评往往来自狭隘的女性偏见
社会党是法国第一大左翼党派,而罗亚尔又是一名高调的斗士,这无可避免地为她树立了许多敌人,男性对手尤其讨厌她。
“她的确很美,也表现得现代而开放,”中右翼议员多米尼克·克莱门特说,“雀腔但是我们必须让事实说话,华美的包装瓶里一无所有。”
有时候,罗亚尔也会失去耐性。在最近一次市政会议上,当自己的发言一再受到中右翼议员亨利·里奇蒙德的干扰时,罗亚尔的笑容没了,她把双臂交叉在胸前,打断了他。她尖刻地说:“很好,谢谢你的发言,我想你已经说完了。”
“她是一个独断专行的女王,不需要倾听,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里奇蒙德悻悻地说。
不过,更多的批评声来自她的女性身份。法国依然是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罗亚尔竞选总统的决定在政坛掀起了波澜,甚至在社会党内部也发出不同声音。
“女人当总统,谁来看孩子呢?”社会党人、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说。
“总统竞选可不是选美大赛。”另一名社会党人、文化教育部长雅克·朗说。
罗亚尔从容应对批评,但她绝不打算放弃作为女性竞选总统的权利。实际上,罗亚尔在国际上拥有许多同盟军。今年1月,罗亚尔没有出现在前总统密特朗逝世十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这让社会党十分恼火。罗亚尔飞去了智利,庆祝米歇尔·巴切莱特当选为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来自智利社会党,更重要的是,她也是一位女性。罗亚尔也曾多次表达对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的仰慕,希拉里有望成为首位美国女总统。
近邻德国的变化更让罗亚尔振奋,安吉拉·默克尔去年当选为德国总理。罗亚尔笑着说:“法国有一句谚语,人们总说:只要德国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
“为什么,我们不进行另外的尝试呢。”
是的,法国正在选择另一个可能
在退役炮兵团长雅克的八个孩子中,罗亚尔排名第四。1953年9月,罗亚尔出生于塞内加尔,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军事化管理下。雅克希望把儿子培养成法国的忠实仆人,女儿则应该成为本分的家庭主妇。
罗亚尔并没有实现父亲的愿望。她就读于法国行政学院,这里被称为“法国总统的摇篮”。1982年,罗亚尔开始担任总统秘书处特别顾问。纯真的少女很快吸引了所有人,她被称为“爱丽舍宫的公主”,甚至密特朗总统都对这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留下深刻印象。1988年,罗亚尔当选为议员。
罗亚尔知道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保持平衡,她熟练地把工作融入到生活之中,包括女人必须经历的怀孕和生产。罗亚尔试图在两个世界都做到最好,她愿意释放自己的女性光辉。她也乐于扮演一位为家庭牺牲一切的母亲,她享受自己的主妇地位,这让法国的女权主义者十分恼火,但罗亚尔并不在乎。
在过去17年的11次竞选中,罗亚尔10次取得胜利。现在,她有机会帮助社会党在2002年丢掉议会选举后,在总统大选中重新取得胜利。《巴黎竞赛画报》4月的民调显示,70%的法国人认可罗亚尔,53%的法国人认为她“有总统风范”。最近的民意调查也显示,罗亚尔比其他法国政治家得到更多的支持。
那么,她真的有信心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吗?
罗亚尔的回答是:“男人们装成是万事万物的专家,但这绝非事实。为什么,我们不进行另外的尝试呢?”
[主角]
塞戈莱娜·罗亚尔1953年9月生于塞内加尔,有4个孩子。1978年—1980年,于巴黎政治研究学院和法国行政学院就读,主修经济学。
罗亚尔从1982年到1988年一直担任总统秘书处特别顾问,并于1992年3月当选法国社会党议员。1993年当选为社会党法国领土部第一秘书。
罗亚尔曾三次担任法国政府部长。1992年4月-1993年3月,担任法国环境部长;1997年7月,担任法国教育与科技部长;2000年3月-2002年5月,又被指定为法国妇女和家庭部长。2004年,成为普瓦图-夏朗德省省长。
[背后的男人]
曾与爱侣争夺提名
在竞选总统的道路上,罗亚尔曾遇到了一个致命的个人问题:她的同居男友、她四个孩子的父亲——弗朗索瓦·奥朗德恰好是社会党的党魁,同时也是党内总统候选人之一。经过协商,奥朗德决定放弃竞选总统,全力支持女友。
罗亚尔与奥朗德是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时结识的,两人在一次次的讨论中被对方所吸引。至今,他们已共同生活了25年,并育有4个孩子。不过,他们没有结婚,维系关系的是法国常见的“同居合同”。
奥朗德在法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虽然从未在法国政府任职,但他多年来一直担任社会党的党魁,1997年他成为社会党第一书记,在法国选民当中都拥有一批支持者。
去年11月,罗亚尔与奥朗德几乎是同时宣布了竞选总统的打算,让奥朗德尴尬不已的是,女友风头更劲,人气远胜自己。
当时,罗亚尔曾表示,她和奥朗德正在考虑结婚的事,她将和奥朗德商量,最后由谁参选比较好。不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立性”。“我们毕竟不是夫妻。如果我获得提名,我将做好准备。”她说。奥朗德也说:“我不会阻止塞格琳出名,那样做很荒谬。法国人都能看到她的能力。”
最终,奥朗德宣布退出竞选,尝试向“成功女士背后的男人”转型。
7. 中国女性的地位高吗
中国现阶段女性地位相比国外是很高的,主要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来
一、国家重视。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在广州举行了纪念妇女节活动。新中国成立,1949年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专门成立了妇联组织,被称为妇女的娘家。
二、社会认可。1.中国女人和男人一样参政、议政。主要表现:人大代表、政协中女性比例增加;女人和男人一样成为领导。有国家级别女领导、女部长、女省长、女市长、女县长到女镇长、女乡长,都有女性的身影。2.女性已经遍布各行各业。女医生、女教师、女律师、女法官、女记者、女飞行员、女交警、女航天员、各个行业的女工程师等等。好多行业以前没有女性参加,对女性不认可的,现在女性加入进来而且得到了认可。3.女性做出来杰出的贡献,傲然的成绩。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们;中国隧携猜道女辩做型专家严金秀已成为一张世界名片,走到了国际的舞台;中国女焊工黄春燕工匠精神的体现。还有很多很多,如:女企业家,女CEO、著名的女主持人、女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有些女人的名字不用我说,大家耳熟能详,举不胜举。
三、家庭中地位提升。1.今天的中国女人不只在家带孩子 ,照顾老人 ,洗洗涮涮做家务等看家护院了,而是大部分已经走出家庭,走入职场。而这其中的大部分还兼顾着照顾家庭,她们做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 ,真的感觉她们有三头六臂似的。2.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在管理家庭,她们合理管理财务,照顾孩子,老人等,不再是男尊女卑的时代了。“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
四、中国女人自信、有主见、独立。表现在事业、经济、恋爱婚姻等方面。她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能够为之努力追求,为之奋斗。得到了社会、家庭的尊重。
五、中国女人文化教育程度高。校园里女孩和男孩一样接受教育,女孩也一改往胡握常偏文倾理的专业取向,现在理科专业女孩越来越多,女孩在理科方面表现也不俗。女硕士,女博士越来越多,她们已向高精尖行业发展,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
8. 我国第一位登上世界之巅的妇女是谁
我国第一位登上世界之巅的妇女:潘多
我国第一部论述图书馆活动的专书:《藏书纪要》
我国第一部最大的藏书家传记汇编:《藏书纪事诗》
我国第一部音乐理论和备兄森美学思想专著:《乐记》
我国第一部用罗马字拼音的汉语词典:《西儒耳目资》
我国第一部最大的少数民族语文词典:《突厥语大词典》
我国第一部统一的比较完整的历法书:《太阳历》
我国第一部较完备的赋体文学作品总集:《历代赋汇》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春秋的许穆夫人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南宋的李清照
我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
我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
我国第一位女省长:顾秀莲
我国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
我国第一位女编辑:裘敏芬
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东汉的班昭
我国第一位女书法家:卫铄
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家:冯嫽
我国第一位女航海家:孔庆芬
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
我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武秀梅
我国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
我国第一位女大学校仿亩长:吴贻芳
我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严姗姗
我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谢采真
我国第一位女电影编剧:濮舜卿
我国第一位女配音演员:舒绣文
我国第一位女弹词作家:陶贞怀
我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
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我国第一位工学女博士:倪以信
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徐功巧
我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
我国第一位歌剧女指挥家:郑小英
我国第一位华侨女飞行家:张瑞芬
我国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卢天骄
我国第一位现代女雕塑家:王静远
我国第一位动画片女导演:唐澄
我国第一位最佳电影女演员:祝希娟
我国第一位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
我国第一位田径世界女冠军:徐永久
我国第一位跳伞世界女冠军:李荣荣
我国第一位跳水世界女冠军:陈肖霞
我国第一位射击世界尘神女冠军:巫兰英
我国第一位击剑世界女冠军:栾菊杰
我国第一位体操世界女冠军:马艳红
我国第一位乒乓球世界女冠军:丘钟惠
我国第一位登上南极洲的妇女:李华梅
我国第一位登上世界之巅的妇女:潘多
我国第一位获南丁格尔奖的女子:王琇瑛
我国第一位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刘适兰
我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国际乒乓球女裁判:古拉热木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片:《啼笑姻缘》
新中国第一部国产故事片:《桥》
我国第一部古装宫闱历史片:《美人计》
我国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渔光曲》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科教片:《水土保持》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儿童影片:《鸡毛信》
我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演员:石联星
我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导演:史东山
9. 贵州最有名的女名人有哪些
按照题目要求,列写几位贵州省的知名女性,她们都是女性中优秀的代表,她们是:
谌贻琴,女,白族,贵州织金人,1959年12月出生,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省法学会会长(兼)、贵州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长。2020年11月,任贵州省委书记。她是目前中国31个省份中唯一一位女性省级党委书记,同时也是贵州第一位女省长、第一位白族出身的省长。
蒙素芬,女,1932年10月出生于贵州贞丰县。布依族,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妇女主任,土改工作队队长,贞丰县妇联主任,贵州省妇联副主任、主任,贵州省第四至第七届政协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四大代表,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
郭渝成,女,满族,贵州贵阳人,解放军少将军衔。1952年生,1968年入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历任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主任、304医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中国 健康 管理协会会长。2008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贵州省最有名的女名人有现任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分区第一书记谌贻琴;贵州著名演员宁静、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贵州苗族歌后阿幼朵。
谌贻琴是在2020年11月选举为贵州省省委书记,也是贵州 历史 上第一个女性省委书记,谌贻琴是贵州织金人,1959年出生,白族人。
1978年—1982年在贵州大学 历史 学专业学习,1995年—1998年历任省委党校副校长等职,2001年-2003年任黔南州州委副书记等职,2018-2020年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2020年11月份任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军分区第一书记。
陶华碧是老干妈豆瓣酱的创始人,老干妈可以说下饭的时候必须要准备的下饭菜,陶华碧做的老干妈非常好吃,而且各种口味都有。
陶华碧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陶华碧早期由于丈夫的去世,生活过得非常窘迫,所以就不得不想出一条路子出来,听过她不断地学习、不断总结,创造出了今天豆食届的 美食 出来。
有了老干妈吃饭才会香。
宁静可以说是贵州省最美的女性,宁静是带那种古典美在里面,对于宁静的认识大部分都是从电视剧里面认识她的。
电视剧秦始皇她是饰演嬴政的母亲赵姬,把女性的那一套完完整整的展示出来,还有就是在清宫剧里面,宁静饰演顺治的母亲大玉儿,也就是孝庄皇太后。
宁静那么多年的没有绯闻,也说明宁静的职业情操非常高。
贵州省这几年来经济不断地发展,在人才方面也是不断涌现一些为了贵州不断奋斗的人出来,多彩贵州欢迎大家。
孟晚舟,汉族,1972年出生,任正非之女,深圳大学会计系毕业,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 科技 大学)管理学硕士。小学在都匀读书,爷爷和奶奶在都匀教书。
老干妈
老干妈是贵州大名人了,也是贵州人的榜样。
老干妈创始人,贵州省委书记
10. 中国第一个女省长是谁
中国第一个女省长:顾秀莲,女,汉族,1936年12月生,江苏南通人,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被任命为建国以来首位女省长(1982年至1989年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兼省体改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