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制订
扩展阅读
每个公司的股票数 2025-04-12 00:09:21

制订

发布时间: 2023-04-13 13:44:55

Ⅰ 制定与制订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制订”即拟订,意思是起草、设计,强调的重点是从无到有的创制过程,比如“制订理财方案”。

“制定”即拟定,意思是把起草、设计的内容确定下来,强调的重点是创制的内容已经成为规定,轻易不可移易,比如“方案早已制定,关键在于雹拆落实”。

可以说,“制定”的含义比“制订”多,用简单的等式,可以大致表示为:制定=制订+成为规定。

二、用法不同

“制订”的对象,因为是初创的,所以常常是临时的、易变的,约束与适用的范围比较小,比如“制订学习计划”“制订装修草案”“制订具体实施细则”等。

“制定”的对象,则因为是确定不变的,所以常常是长期的、稳固的,约束与适用的范围比较大,比如“制定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饥肆坦度”“制定社会发展规划”等。

三、注重烂桐点不同

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

Ⅱ 制订的意思

制订,读音是zhì d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制定;拟订。

“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见2001年3月15日《中国市场经济报》2版)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局扰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见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蚂腊唯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而“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以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闷培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

Ⅲ 制定政策还是制订

“制定”和“制订”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动词,都有表示创制、拟定的意思。区别是:
“制定”是动补型,“制订”是联合型。
“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
“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
“制定”常与政策、法令信唯氏、方针、路线等搭配,“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
"制定"和"制订",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决不是同义词;尽管它们读音一样,但含义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见朱_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②"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见2001年3月15日《中国市场经济报》2版)
为什么这两个句子选用了不同的加点词语?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
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
"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区别是制定是动补型,制订是联合型。制定偏重于滑散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务虚的东西用制订(如规章制度),务实的用制定如制定作战计划。
制定主要表已经决定,不再更改。制订表示正在进行,或者表示某种打算,或者没有最后定案。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如果是将要或已山罩经进行宜用制定,如果是正在进行宜用制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