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1
6日,我在实验小学参加了“本色的教学,智慧的课堂”名校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取了来自深圳的特级教师精彩的授课,其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兼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的陈金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古诗《泊船瓜洲》的教学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教者认为,古诗教学应该在落实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读中欣赏
古诗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因此,在古诗诵读的教学中,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是基本方法。陈老师在教孝镇学中,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在此基础上老师还提醒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读也贯穿了整堂课的始终,使听者明白熟读是学习语文有效的方法之一。古诗中蕴含着节奏、音韵、意境的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细细品味诗文所表现的意境,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议中领会
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古诗诵读课也应如此。陈老师在教学中,转变了“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讨论本堂课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学生表示应从朗读流利古诗、理解诗的意思、背诵古诗这三方面来学习,这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然后老师指导学生画出不懂的字词,引导学生明确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提出字词疑问后,再一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词的意思,最后请两位小老师上台讲解,全班讨论交流。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大胆质疑,共同释疑,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逐步积累探究经验,提高探究能力。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并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蒙胧理解。
三、品中创造
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交流对话的主体,是富有巨大的认识潜能的。学生在理解诗意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王安石离家这么近为什么不能回家?这是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课堂生成的需要,老师出示了一段背景资料,让学生读资料,并从中找答案。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是第二次赴京上任,写这首诗是在上任的途中。这次上任,实行改革的道路坎坷,自己前途未卜,此去不一定能回到家乡。写“还”字是为了表达他强烈的回家愿望。“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他的忧愁啊!学生再读他写的《元日》,联系诗歌的背景,从“总是新桃换就符”中学生看到了一个决心改革的王安石;读他写的《梅花》,学生从“凌寒独自开”中看到了一个坚强的王安石。学生对教师的预设作了敬含富有创意的思考,从独特的角度了剖析了诗的中心,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读中欣赏、议中领会、品中创造,使古诗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2
最近好多教师都在谈论我的这次公开课,当然褒义之词过多,实在是愧不敢当,此巧稿粗课实乃班门弄斧之作,还望各位同事多提宝贵意见。
作为本次大赛的参赛课,因为面对的是一群陌生的学生,所以如何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应当是本课乃至任何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 为此,我为这节课设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下教案曾经几易其稿,虽然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设计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教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激趣导入课文,使学生乐于接受本人、本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课程设计的形式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兴趣,但是对个别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粗糙,这是值得我反省、改进的地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教师赢得学生,学生赢得主动,师生才能赢得课堂。在此,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竭力去寻找一个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3
在五月份全县古诗文教学比武中,我执教了第九册教材《泊船瓜洲》一课。教学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我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操作。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二、引入情境,感悟诗情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辨别京口、瓜洲、钟山方位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时,出示江南春景图片,展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形象感受;教学完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欣赏情境图,一边跟唱歌曲。
三、读中求解,读中求悟: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一开始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讲解诗句时,又指名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全班齐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情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能为大家展示一节课,于我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而从授课过程来看,反映出的问题,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憾,确实值得反思了。在学生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我就感慨: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确实和实小学生的差距很大,连我本身都自愧不如;古诗文看是几句话,其实蕴含的内容丰富,以至于在初设计时想用画画的方法都无法施行,有些字词的挖掘也显得苍白;课外延伸-----思乡诗歌的收集也无法在课堂上交流。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4
今天我上了 《泊船瓜洲》 这一课 。 这是我第一年带语文,对于古诗词我又很多想法,大多都不是很成熟。在请教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之后,我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框架。但上完课后,我又觉得有很多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好。
经过听课老师的指导与评价,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优点
教态大方,思路清晰,语速掌控较好。对学生的引导也很成功。()课堂气氛好,学生发言踊跃,有激情。在诗句的朗读、节奏处理上非常突出。做到了在“读中自悟”。对全诗中的“字眼”---“绿”做了较为精彩的分析与领悟。
二、缺点
1.在作者王安石的简介中停留过多,政治性的东西给学生提提就行了,没必要说的那么透。只要学生能感受到作者那淡淡的忧伤就可以了。
2.押韵未给学生普及,有点一笔带过。古诗词重在押韵,学生应细细体会。
3.“间”字的读音在参考书中有两个版本,我提前没搞清,使该字在学生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最终我虽自己辨识为四声,但还是业务部熟练,提前没做好功课。
今后的工作中要谨记这次的经验教训,争取做的更好。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5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诗中悟情、句中品情、诗中入情等环节,尤其是注重加入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情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第一环节,导入入情: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读诗时,我把PPT诗配画投放给学生,加上音响渲染、诗人范读等方法使学生在自读、听读、情境中悟情,学生很快就进入情境。
二、第二环节,句中品情:
通过诵读,PPT展示诗的韵律使学生在读诗时能够很轻松地结合诗的意境去体味诗所映射的情感,也就能把学生带进诗中。如读“间”字品情;读“绿”字品情(拓展诗人几次改字的情景);(PPT诗人的背景介绍)按诗的节奏读出诗人想回家却又不能回的无奈之情。此环节中学生开始读诗时对诗句的情感把握总不到位,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他们理解诗句的情感把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引领作用。
三、第三环节,拓展抒情。
诵读拓展古诗文六首(PPT展示思乡诗句六首),进一步感受诗人用月亮寄托情思的情怀。学生在读中继续加深了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最后环节中学生对出示的图画再配以诗,从而很好地体会出该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6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7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住诗眼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咬文嚼字学推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诗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且道出了王安石改字的一段佳话。于是我抓住“绿”字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为诗人的高尚情操所折服,还为他咬文嚼字的创作作风所感染,在王安石炼字的故事及教师过渡语言的激励下,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了,不时地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对“自由填词”的推敲,确实有了学生独特的见解。通过这一教学,相信学生在今后的古诗文学习中一定不会忘记要“咬文嚼字”。
三、将“读”贯穿始终
这节课的教学我将“读”惯穿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由读、默读、齐读和教师引读。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诗句,读出节奏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读、看画面读等形式读出诗词蕴含的独特情感,达到与诗人情感共鸣的目的。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8
今天目睹了江老师的教学风采,与孩子们一起走进课堂,感受了诗人王安石浓烈的思乡情怀。动人的音乐声中,陶醉于美丽的江南春景,怎能体会不出诗人那强烈的思乡感情呢?
古诗的教学,要孩子们跨越时空的阻隔,扫除文字的障碍,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重在情景的创设。今天,江老师的课堂上,情景的创设是很美的。首先,课件展示了“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让孩子们清楚地了解了“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诗人的家乡其实离的不远,但是诗人不能回。但又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情怀呢?是“春风”,是“明月”,是那动人的江南春景,课件展示的那优美的画面,把孩子们和我一起带进了那美丽的江南美景之中,让孩子们很好的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思念的情感。
诗词在语言上是非常凝练的,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是经过反复的推敲,江老师带着孩子们体会了,作者的妙用。从一个“绿”字感受到了,江南早春绿的萌发,绿的蔓延,绿在作者记忆中的滋长。
如果课堂上能把对诗的理解,与作者的生活背景,仕途的曲折,以及现实的无奈,前途的渺茫结合起来,我想会让孩子对诗人更了解,对诗的体会更贴切,对历史知识的拓展收益会更多。
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篇9
《泊船瓜洲》是小学五年级第五课的一首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学生带给我的两处意外,令我欣喜
一处是讲到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我本打算饶有兴趣地讲诗人贾岛“推敲炼字”的故事,尔后,再给同学们讲了当年王安石是如何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终决定用“绿”字的,使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我问到“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好”,原以为学生会费一番周折才会答出,谁知刚点第一个学生就一口答到“绿”,而且,给我们说了理由,把学生带人花红柳绿的春景中,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纷纷站起来补充了同学描绘的景色,后来竟然有学生提议要画出这幅美景,怎么办呢?就让他们现场画吧。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学生把我们带人古诗“诗中有画”的意境,教师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板画所画的每一步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我想:板画设计的过程也是“授生以渔”的过程。让学生不但能学会,还要会学。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这怎能不让我欣喜?
第二处就是对诗所表达的感情的体会:
学生通过“钟山只隔数重山”中“数重山”看出路途比较远,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回到家应该不近,但却说“只隔”说明很近,看起来是矛盾的,却不矛盾,因为诗人心早飞回家了,再远也不觉得远,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此时,我再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
在学生体悟到诗歌蕴含的情感后,再次指导个体、集体品读:(指名说)
你有过思家的感受吗?
你想家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诗人和你是同样的感受,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
如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促使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情绪在情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更能体悟作品蕴含的情感。
二、困惑和遗憾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为迎合这次活动的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情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学生的画,虽然说得到,可又不能很好地用画笔把心中所想画出来,而我的绘画水平也太差,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仅是哪一科老师可以完成的,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而教师也要不但学习,尽力成为多面手,才会把学生带进更好的艺术殿堂。
❷ 福建省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赠,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经粗迹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和省民政厅认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等263家公益性社会组织获得2020-2022年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捐赠企业或个人向上述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捐赠,可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在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中扣除,扣除限额为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3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或个人为支持疫情防控所发生的捐赠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2020—2022年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名单
1.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
3.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基金会
4.石狮市教育基金会
5.厦门市教育基金会
6.闽都中小银行教育发展基金会
7.福建省高心灵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
8.福州市扶贫发展基金会
9.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
10.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11.福建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12.厦门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
13.福建省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
14.厦门市红十字基金会
15.福建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
16.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17.寿宁县教育发展基金会
18.寿宁县健民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19.福建省扶贫基金会
20.福建富闽基金会
21.福建省龙岩扶贫基金会
22.福建省龙岩市李新炎慈善基金会
23.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会
24.林则徐基金会
25.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
26.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
27.厦门建安慈善基金会
28.厦门中山医院基金会
29.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
30.福建省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
31.福建省乔丹体育基金会
32.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
33.福建省正佳慈善基金会
34.福建大丰文化基金会
35.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
36.晋江市青阳教育发展基金会
37.尚德教育基金会
38.厦门市陈嘉庚教育基金会
39.福建江夏慈善基金会
40.漳州市李瑞河茶文化教育基金会
41.南安市黄良庵慈善基金会
42.福建省博爱扶老救孤慈善基金会
43.闽江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44.福建省上和慈善基金会
45.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46.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祥教育基金会
47.南安市芙蓉基金会
48.华侨大学教育基金会
49.福建省阳光慈善公益基金会
50.福建省经纬慈善基金会
51.福建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52.福州市教育基金会
53.泉州师范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54.福建省漳州中扬梅香慈善基金会
55.福建省兴银慈善基金会
56.福建工程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57.福建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58.福建省王清海职业教育基金会
59.福建农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颂隐60.福建省竹兴政旺慈善基金会
61.福建省粉红力量妇女儿童帮扶基金会
62.福建省发树慈善基金会
63.福建省道勤慈善基金会
64.福建省德诚慈善基金会
65.南安市石井创新社会管理公益基金会
66.福建省融信公益基金会
67.福建省陈章辉福信慈善基金会
68.福建省福万通慈善基金会
69.福建省尚善公益基金会
70.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71.霞浦县振兴教育基金会
72.福建陈燕平慈善基金会
73.福州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
74.福建江夏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75.屏南县育才教育发展基金会
76.福建宏利基金会
77.尤溪县第一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78.尤溪县朱子教育发展基金会
79.三明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80.大田县第一中学教育基金会
81.永安市燕翔教育发展基金会
82.福建省宁化县第一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83.漳州市惠天慈善基金会
84.漳州市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教育基金会
85.漳州市第一中学蒋艾青教育基金会
86.漳州市陈金才慈善基金会
87.泉州市泉州第一中学教育基金会
88.泉州市泉外教育发展基金会
89.泉州市鲤城区教育发展基金会
90.丰泽区教育发展基金会
91.泉州市泉港区第五中学奖教奖学基金会
92.晋江市慈善基金会
93.晋江市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
94.晋江市七匹狼慈善教育基金会
95.晋江市利郎慈善基金会
96.晋江市世晋青心连心慈善基金会
野凳厅97.晋江市青阳庄紫祥慈善基金会
98.晋江市佛教慈善基金会
99.惠安县亮亮教育基金会
100.石狮市蚶江教育基金会
101.石狮市祥芝镇教育基金会
102.泉州台商投资区海丝教育基金会
103.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04.莆田市湄洲妈祖慈善基金会
105.莆田市三棵树公益基金会
106.莆田市壶兰教育基金会
107.莆田市聚德教育基金会
108.莆田建康基金会
109.莆田市城厢区宏峰扶贫基金会
110.龙岩市情系红土教育基金会
111.龙岩市新罗区公益服务基金会
112.龙岩市新罗区登高教育基金会
113.龙岩市紫金山公园教育基金会
114.龙岩市永翠慈善基金会
115.上杭县第一中学教育基金会
116.宁德市民族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17.柘荣县东狮山教育发展基金会
118.福鼎市名京助学济困基金会
119.福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
120.长乐市第七中学奖教基金会
121.福州市铭记教育慈善基金会
122.福清市人才培养基金会
123.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
124.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社区基金会
125.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126.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127.厦门市老年基金会
128.厦门观音寺慈善基金会
129.厦门市革命传统教育发展基金会
130.莆田市金淼慈善基金会
131.福建省大爱善行慈善基金会
132.福建省德盛慈善基金会
133.厦门市翔安区教育基金会
134.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
135.福建省海峡数字国际信息交流中心
136.福建省素馨小动物保护中心
137.福建省星火助学公益服务中心
138.福建省高心灵助学公益服务中心
139.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
140.福建省手拉手扶老救灾公益服务中心
141.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
142.福建省古道公益救助服务中心
143.漳州市爱心物品回收中心
144.漳州市小动物科学养护救助中心
145.泉州市雷霆救援中心
146.泉州市至善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
147.泉州市中保济困公益慈善中心
148.莆田绿萌滨海湿地研究中心
149.莆田市城厢区雨花志愿者公益服务中心
150.龙岩市方圆社工服务中心
151.古田县仁济社工中心
152.平潭综合实验区博爱助残志愿服务中心
153.福建省福至心灵助学服务中心
154.福建省履行家间隔年文化推广中心
155.龙岩市新罗区壹公益组织服务社
156.福建省企业家公益协会
157.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
158.福建省爱和生命关怀公益协会
159.福建省助学济困公益协会
160.福建省光彩事业促进会
161.福建省佛教慈善协会
162.三明市梅列区慈善总会
163.大田县慈善总会
164.永安市慈善总会
165.宁化县关心下一代扶贫助学工作协会
166.尤溪县慈善总会
167.泰宁县慈善总会
168.三明市光彩事业促进会
169.将乐县慈善总会
170.华安县慈善总会
171.泉州市助孤公益协会
&nb
❸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延伸」
延伸
[定义] 后面的句子通过对前面句子的一个词增加主语或宾语或定语或状语或补语等进行扩充,使这个词所指称的事物或代表的行为更加丰满和突出的一种修辞方式,其中,重复部分叫本体,延伸部分叫延伸体。参见何伟渔《延伸式修辞初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例释] 根据延伸体的多少,可以把延伸分为两类:
(1)单项延伸。即对一个词作一项扩充。
例1:但她真心真意要贴补金才,不但给他买大衣,而且准备给他买参茸大补酒。她以为她的一片爱心、痴心、善心将会得到丈夫的欢心,得到百倍的恩爱。谁想到,陈金才吊起了脸,狗脸,半天没有说话。(王蒙《相见时难》)
例2:他厚道,厚道得过头,显着有点儿呆。他老实,不分对什么都老实,就难免有那么一点儿窝囊废的样儿。(浩然《苍生》)
例3:可眼下,她真的烦了,很烦很烦。(张欣《遗落在总谱之外的乐章》)
例1在名词宾语“脸”前增加定语“狗”。例2在形容词谓语“厚道”后增加补语“过头”。例3形容词中心语“烦”前增加状语“很”。
(2)多项延伸。即对一个词作多项扩充。
例4:一切都不存在了,一切又都永垂不朽……世界上只有草、草、草,马也是草,山也是草,房也是草,人也是草……人们啊,不论是上天的还是入地的,不论是被接见的还是被枪毙的,不论是乐掉了下巴的还是气成肝癌的,你们知道这片草地吗?你们为什么不到这块草地上来练练气功呢?(王蒙《杂色》)
例5:不。秀梅临到了也没有这样咭哩咕哝过。秀梅看问题并不精明,也缺乏远见。但她始终充满了爱,爱生活、爱工作、爱她周围的同志、爱年轻人。(王蒙《湖光》)
例6:真诚,谁不喜欢真诚呢?但如果是真诚的丑陋,丑陋的真诚呢?如果真诚得厚颜,真诚得做作,真诚得过分,真诚得虚伪起来了呢?(王蒙《相见时难》)
例4把主语“世界”延伸为“马”、“山”、“房”、“人”等具体的指称;例5在动词“爱”后增加四个宾语;例6在形容词“真诚”后增加四个补语。
延伸的表现形式是重复出现一个词,扩充这个词的语法内容。它还表现了词的外延意义;在语用功能上,首先,它使语言简明流畅,结构清晰,语意丰满;其次,它强调凸显了滑帆所重复词语的指称范围或外部特征,使语言具有影像放大的作用,加深了陈述对象在接受历扰者心中的印象。
[辨析1] 延伸与顶真。都是后面的句子紧接着沿信烂雹用前面句子的一个词。区别是:
(1)沿用的方式不同,前者的沿用可以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和上一句末尾的词语相同,如例2、例5,也可以是下一句句中的词语与上一句末尾的词语相同,如例1、例3、例4;而后者的沿用必须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和上一句末尾的词语相同。
(2)沿用的功能不同,前者的功能是强调延伸部分,以突出原词的程度或内涵;后者的功能并不是强调原词,而是为了使议事说理严谨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如郑义《老井》:“巧巧!巧巧!孙旺泉低下头,没话了。他忆起那湛蓝的阴凉里那甘洌的清泉,那甘洌的清泉里那漾动的草棍和幽幽的大眼睛,那幽幽的大眼睛里那怨恨的歌声……”前后句子首尾相联,上递下接,使话语清新流畅,条理清晰。有的从形式上看是顶真,但从功能上看,则是延伸,如例2、例5、例6。
[辨析2] 延伸与反复。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重复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区别是:
前者除了重复词语外,还要对这个词语进行扩充,以说明这个词语的外延或外部特征,且目的是强调扩充部分,而不是重复的词语;而后者仅重复这个词语,目的是强调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或精神状态,如:“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句中“相思”一词反复出现,并没有对其扩充,目的是突出情窦初开的少女思念意中人的情态。
[辨析3] 延伸与接续。都是对前面句子中的某个词的沿用。区别是:
前者是对整个词的沿用,并从其前或后的位置对其扩充,且目的是强调扩充部分,即词的外延部分或支配对象,而不是沿用的这个词;后者一般是沿用前一个词的一个语素,目的主要是强调或补充这个词的内涵,如《红楼梦》:“袭人笑道:‘我说你太淘气了,总要淘出个事故来才罢。’”句子中“淘”是“淘气”的一个语素,沿用的目的是强调“淘气”的程度,而不是支配“事故”。此外,前者被沿用的词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而后者一般是动词,有时也可以是形容词,但不能是名词。
❹ 河北深州市中学的历任领导
中学历任校长、副校长名单
姓名 性别 校 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离职时间 籍 贯
彭松年 男 冀中区第五中学 校长 1948.5 1948.8 定州
林北铭 女 (同上) 校长游扒竖 1948.10 1948.12 上海
李 声 男 (同上) 副校长 1948.12 1953.9 深州市朗村
康国俊 男 河北省立深县中学 校长 1950.4 1951.8 山东
陈金才 男 河北深县初级中学 副校长 1953.9 1956.8 深州市蔡张村
李 林 男 (同上) 副校长 1955.7 1958.8 深州市大寺李
宿子衡 男 河北深县中学 校长 1959.1 1968.10 深州市大贾村
刘景川 男 深县五七技校 革委会主任 1971.7 1978.2 深州市北景明
张星奎 男 (同上) 革委会副主任 1971.7 1978.2 深州市小马庄
刘建业 男 (同上) 革委会副主任 1971.7 1975 行唐县马凹村
贡连科 男 (同上) 革委会副主任 1975 1977 深州市南庄
刘景川 男 河北深县中学 校长 1978.2 1995.11 深州市北景明
王 迈 男 (同上) 副校长 1980 1983.5 深州市西蒲疃
郭万正 男 (同上) 副校长 1984.3 1997.9 深州市庄火头
冯贯一 男 (同上) 副校长 1984.3 1996.8 深州市北安庄
戴士杰 男 (同上) 副校长 1984.3 1998.2 深州市南街
王宗谦 男 (同上) 副校长 1993. 1999.12 深州市中朗
中学历任书记、副书记名单
姓 名 性别 校 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离职时间
乔敬尧 男 冀中区第神大五中学 党支部书记 1948.4 1948.7
(秘密、公开身份教导主任)
耿 云 男 冀中区第五中学 党支部书记 1948.7 1951.1
(1948年11月前秘密)
李 声 男 冀中区第五中学 副书记 1948.4 1953.8
(1948年11月秘密、公开身份副此闹主任)
李 林 男 河北省立深县中学 党支部书记 1951.1 1958.8
刘景川 男 深县初级中学 专职副书记 1956.10 1958.10
王子哲 男 深县中学 党支部书记 1958.3 1958.12
张 炜 男 深县中学 党支部书记 1959.1 1968.10
宿子衡 男 深县中学 副书记 1959.1 1968.10
刘景川 男 深县中学 党支部书记 1971.7 1978.1
张星奎 男 深县中学 副书记 1978.2 1983.5
张 炜 男 深县中学 党支部书记 1978.2 1983.5
刘景川 男 深县中学 副书记 1978.2 1983.5
刘景川 男 深县中学 党支部书记 1983.5 1995.11
郭万正 男 深县中学 副书记 1983.5 1997.9
❺ 金龙客车创始人 金龙客车的创始人是谁
1、金龙客车创始人是陈金才。
2、漳州金龙客车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培塌白礁工业园,占地面积988亩,总投资10.6亿元。
3、厦门金龙客车有限公司大股东陈金才于2013年1月31日凌晨因心肌梗塞罩中孙猝逝物链,享年68岁。
❻ 陈金才的陈金才(1990.04——至今)
男,彝族,1990年生,中共党员,云纤答扰南省毁旦宁蒗县人,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2012年10月至今在宁蒗县红桥乡政举简府。
❼ 金龙客车为何不市值管理
金龙客车不市值管理是集中股权。
因为金龙客车市值管理会使股权分散,尤其是苏州金龙离厦门太远且多年来实际都由苏州方面掌控,厦门方面无法完全控制,只能上个报表而已。所以金龙客车不市值管理是集中股权。
金龙客车创始人是陈金才,漳州金龙客车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工业园宏睁念,占地早虚面积988亩,总蔽困投资10.6亿元。
❽ 文言文批注式阅读初探
1. 文言文课文批注怎么写
一、怎样做批注?
在书上做笔记:就是一面读书一面用笔把书上重要的地方划出来,或者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你如果对文章的观点材料有疑问,可以在页边的空白处画上“?”号,或者加上旁注和眉批颤搜。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便于复习和记忆。 二、写批注的具体方法: 1、圈圈点点
在初读时用一套固定符号,注音、释字、划出重点词句、标出自然段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等。圈点和勾划的地方不可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看不出哪里是重点了。 2、赏析文本
可以从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等方面赏析。
(1)欣赏。示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
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批注:“水鸟站在小溪的腰上,这个‘腰’字用得真好,小溪就显得格外柔美了!我写文章必须认真推敲、炼字。”
(2)感悟。示例:《窃读记》:“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批注:吃饭能让我们的身体成长,读书能让我们的思想成熟,心灵净化,人格高尚,读书和吃饭同样重要。
(3)批评。(4)联想。鼓励学生进行同比迁移的联想即可。(5)补充。即仿写、续写。(6)写读后感。 批注的注意事项1、熟能生巧。2、明确目的。要防止为了批注而批注,乱划一气,胡批一通, 三、批注式阅读的好处:
批注式的阅读,会为思想的飞扬创造更大的空间。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
周三语文科组学习,仍旧是有关主题阅读的话题。
今天播放的课例是陈金才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他的这节课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展示课,我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呢?在这节课中,陈老师给了我们三个层面的指导方法: 第一,是茄族历从句子的层面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从词语、标点符号等角度进行批注,例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古老的钟沙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如何帮助学生在课文中写批注呢?陈老师通过交流提问:从“古老”“沙哑”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能删掉吗?这样的批注引导让学生有方法可循。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抓关键句,通过添词或减词的方法去感悟词语运用的不同效果,如教学《桃花心木》一课,学生能穗备够很快找到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也是关键句: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针对这句话学生写批注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容易忽略其中的“比较”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学生通过减词读,思考到了其中的含义,从而也写下不一样的批注。
第二,是从段落的层面进行指导,通过对比发现、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写批注。陈老师以第一自然段作为批注指导时重点出示了“寒风呼啸”、“汹涌澎拜”和“狂风的怒吼”、“波涛的轰鸣”让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学生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与妻子的持续担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段落或前后段落中反复出现的相似句子,通过对比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写写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这样的批注也是很有效的。如教学《唯一的听众》引导学生从第二个层面写批注,文中第3自然段、第7自然段、第8自然段分别出现这样的相似话语: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勾划出这样反复出现的句子,然后从反复出现的词语“平静地”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写下自己不同的理解,这样的批注也就不会是千篇一律的了。 第三,是从篇章的层面进行指导,通过提出有分析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写批注。
陈老师在这节课中是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再交流理解,最后汇报体会。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第三层面的批注指导,或由老师给同学们提出问题,或从课题入手,或从小组内提炼问题着手,或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本中圈点,进行深入思考,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一课,从课题着手,可让让学生思考: 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何在?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就必然会对文章进行或立意、或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的思考,批注的内容必然会丰富多彩,理解课文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我们可以看看,高年段里出现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核,不外乎是指向于以上三个层面的,所以我要说,批注式阅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把金钥匙,如能很好操作运用,必将让学生受益无穷。
主题阅读给了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我要用明亮的双眼去发现更多的惊喜。
3. 小学生语文批注式阅读是什么意思
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8)陈金才扩展阅读
定义
不考虑领域,一种更宽泛的定义应该是:
在阅读时,对阅读内容的部分章节或词句抒发欣赏、疑问、批评等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根据阅读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实现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简而言之,批注式阅读可以使你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
类型
1.基础性批注:即对于文章中基础性知识的圈点勾画,比如划出需要注意的注音、生字词;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以及读后的内容概括。达到预习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目的。
2.感受式批注:即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得来的收获。这种感受式的批注能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3.点评式批注:即对文章内容或语言等各个角度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是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之处。
4.联想式批注:即写下由文章而联想到的文外知识。一首诗、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让阅读者能够由此及彼的将知识迁移、拓展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
5.方法式批注: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批注方法,在对知识的规范性解答方面有很好的训练效果。指学生可以很敏感的发现文本中存在的语文方法,准确判断后赏析这一方法运用的效果。
6.赏析式批注: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主要用于批注文学作品。
7.疑问式批注:即写下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
8.补充式批注:对于文章中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
9.仿写式批注:在一些好句旁边仿写一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❾ 陈金才的陈金才
1952年12月生,湖北大冶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工程师,大冶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70年8月~1972年3月在大冶县水泥厂工作,任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4月~1975年10月在武汉工业大学读书;1975年11月~1982年1月在大冶县水泥厂禅指工作,先后任副厂长、厂长;1982年2月~1984年1月在大冶县四棵乡工作,任副主任;1984年2月~1989年8月,先后在大冶县建材局、经委、外经委、计委工作,任局长、副主任贺拍配;1939年9月~1990年5月在大冶县大冶镇工作,任镇长;1990年6月~1997年2月在大冶县经委、计委工作,任主任;1997年3月至今在大冶市人民政府工作,任副市长。1993年12月当选为中共黄石市委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当选为中共大冶市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委员。1998年11月当选为中共大冶市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委员。1998年3月当选为大冶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在工作中勤于调研,大胆探索,善于将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有10多篇调研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刊物、研讨会上发表或交流。其中《浅谈新时期县级计划部门的特点与工作的变化》发表于《贺陆经济日报》;《大冶市由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发展的思考》等3篇文章发表于湖北省《计划与市场》杂志;《对立窑全黑生料配热方法的探讨》学术论文发表于湖北省《适用技术市场》和中国建筑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举办的《水泥杂志》。1992~1994年连续3年被省人事厅、省计委授予全省计划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被中共黄石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党员称号,1998年10月被中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抗洪救灾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