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卢汉妻子龙泽清,龙云简介,龙云与卢汉是啥亲戚
展开全部
卢汉(1895—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 *** 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龙云简介,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步兵科。是龙云的表弟,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后随龙云加入滇军,二人受到唐继尧的重用。历任滇军排、营、团、旅、师、军长、云南省 *** 主席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945年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卢汉出生于昭通市炎山乡中寨的一个彝族奴隶主等级的吉迪家族。其父卢元达(1874—1926)曾捐过一个游击的官衔。其母刘氏(1874—1946)是家庭妇女。根据歼氏墓志铭记载,卢元达共有6个儿子,即永恒(永衡、邦汉),邦彦,邦佐,邦治,邦基,邦定。据墓志铭可见,卢汉在6兄弟中,排行居长。
卢汉虽然出生于奴隶主家族,但幼年时期也参加过田间劳动。后来又与龙云一道,被送进昭通城内读书。但二人对“三、百、千”不敢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狭义心肠,与龙云、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四川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反抗清廷出卖筑路 *** ,史称“保路运动”。云南永善人魏焕章也在川南组织了一支队伍,自任统领,参与了保路运动,要攻打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卢汉遂跟随龙云、邹若衡投入魏焕章部。同年冬,辛亥起义后,云南都督蔡锷决定派兵支援尚未起义的四川,滇军援川军第一梯团长(相当于旅长)谢汝翼,奉命率部经昭通入川至叙府(今宜宾市)。龙云、卢汉得知滇军来到,遂一同投奔谢汝翼梯团。谢汝翼得知他们是云南人,也欢迎他们参加滇军,暂时给予“候善员”名义,等待安排。龙云、卢汉就在辛亥时期正式投入了滇军,并从此与滇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5月卢汉和龙云随滇军开回云南,以准尉级军衔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兵科学习,龙云去了骑兵科。
1914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步兵科毕业后,回家探亲,与龙泽清结婚。(卢汉夫人龙泽清,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企业家。) 毕业后卢汉分配到滇军任少尉见习排长。从这时起,卢汉开始了自己一生正规的军事生涯。 1915年底,从云南顷含开始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爆发,卢汉随护国军进入四川战斗。护国战争结束后,卢汉在驻川滇军成都兵工厂保厂营任排长,后升任连长、副营长等职。 1920年,四川军人掀起“川人治川”运动,驱逐驻川滇军,滇军战败退回云南。卢汉回到昆明后,在唐继尧督军公署当少校副官。 1921年初龙云简介,驻川滇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不满唐继尧强驱滇军入川内战氏乎散,率部回昆明驱逐唐继尧。唐继尧在内部分裂,军心动摇,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不得已通电辞职,2月8日凌晨率亲信乘滇越铁路火车向南出走,流落香港。次日,顾品珍进入昆明,以滇军总司令名义控制云南。唐继尧逃离昆明前,委龙云为近卫第11团团长,卢汉任该团第3营营长,驻云南蒙自地区,以待时机。 1922年春,唐继尧侥幸地实现了“二次回滇”,重新统治了云南,论功行赏,龙云出任军长,卢汉被任命为近卫第3团团长。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 *** 人的帮助下改组了 *** ,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准备继续完成北伐事业,民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唐继尧对这个形势看不惯,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粤系陈炯明,桂系刘震寰相勾结,试图推翻以孙中山为首的广州革命 *** ,组织以唐继尧为首的南方 *** 。1925年春,唐继尧派出号称十万大军的部队,分两路入侵广西。北路以唐继虞为总指挥,率领号称5万人(实则仅为2.5万人),从北路进攻;南路以龙云为总指挥,率领号称5万人(实则仅有3万人),从南路进攻。卢汉被唐继尧任命为第7旅旅长,归龙云指挥,进入广西。由于滇军指挥混乱,士气低落,经过几个月的战斗,遭到大败,于同年8月退回云南。不过在这次战争中,龙云及其卢汉所部,损失不大,保留比较完整,这就使龙云、卢汉在后来滇军内部角逐中,处于优势地位。 1927年2月6日,卢汉跟随昆明、蒙自、昭通、大理四镇守使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发动推翻唐继尧的“二
Ⅱ 卢汉妻子龙泽清,龙云简介,龙云与卢汉是啥亲戚
卢汉(1895—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步兵科。是龙云的表弟,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后随龙云加入滇军,二人受到唐继尧的重用。历任滇军排、营、团、旅、师、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945年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卢汉出生于昭通市炎山乡中寨的一个彝族奴隶主等级的吉迪家族。其父卢元达(1874—1926)曾捐过一个游击的官衔。其母刘氏(1874—1946)是家庭妇女。根据墓激磨志铭记载,卢元达共有6个儿子,即永恒(永衡、邦汉),邦彦,邦佐,邦治,邦基,邦定。据墓志铭可见,卢汉在6兄弟中,排行居长。 卢汉虽然出生于奴隶主家族,但幼年时期也参加过田间劳动。后来又与龙云一道,被送进昭通城内读书。但二人对“三、百、千”不敢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狭义心肠,与龙云、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四川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反抗清廷出卖筑路主权,史称“保路运动”。云南永善人魏焕章也在川南组织了一支队伍,自任统领,参与了保路运动,要攻打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卢汉遂跟随龙云、邹若衡投入魏焕章部。同年冬,辛亥起义后,云南都督蔡锷决定派兵支援尚未起义的四川,滇军援川军第一梯团长(相当于旅长)谢汝翼,奉命率部经昭通入川至叙府(今宜宾市)。龙云、卢汉得知滇军来到,遂一同投奔谢汝翼梯团。谢汝翼得知他们是云南人,也欢迎他们参加滇军,暂时给予“候善员”名义,等待安排。龙云、卢汉就在辛亥时期正式投入了滇军,并从此与滇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5月卢汉和龙云随滇军开回云南,以准尉级军衔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兵科学习,龙云去了骑兵科。 1914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步兵科毕业后,回家探亲,与龙泽清结婚。(卢汉夫人龙泽清,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企业家。) 毕业后卢汉分配到滇军任少尉见习排长。从这时起,卢汉开始了自己一生正规的军事生涯。 1915年底,从云南开始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爆发,卢汉随护国军进入四川战斗。护国战争结束后,卢汉在驻川滇军成都兵工厂保厂营任排长,后升任连长、副营长等职。 1920年,四川军人掀起“川人治川”运动,驱逐驻川滇军,滇军战败退回云南。卢汉回到昆明后,在唐继尧督军公署当少校副官。 1921年初,驻川滇军第1军军长顾品珍,不满唐继尧强驱滇军入川内战,率部回昆明驱逐唐继尧。唐继尧在内部分裂,军心动摇,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不得已通电辞职,2月8日凌晨率亲信乘滇越铁路火车向南出走,流落香港。次日,顾品珍进入昆明,以滇军总司令名义控制云南。唐继尧逃离昆明前,委龙云为近卫第11团团长,卢汉任该团第3营营长,驻云南蒙自地区,以待时机。 1922年春,唐继尧侥幸地实现了“二次回滇”,重新统治了云南,论功行赏,龙云出任军长,卢汉被任命为近卫第3团团长。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明尘斗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准备继续完成北伐事业,民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唐继尧对这个形势看不惯,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兄羡粤系陈炯明,桂系刘震寰相勾结,试图推翻以孙中山为首的广州革命政府,组织以唐继尧为首的南方政府。1925年春,唐继尧派出号称十万大军的部队,分两路入侵广西。北路以唐继虞为总指挥,率领号称5万人(实则仅为2.5万人),从北路进攻;南路以龙云为总指挥,率领号称5万人(实则仅有3万人),从南路进攻。卢汉被唐继尧任命为第7旅旅长,归龙云指挥,进入广西。由于滇军指挥混乱,士气低落,经过几个月的战斗,遭到大败,于同年8月退回云南。不过在这次战争中,龙云及其卢汉所部,损失不大,保留比较完整,这就使龙云、卢汉在后来滇军内部角逐中,处于优势地位。 1927年2月6日,卢汉跟随昆明、蒙自、昭通、大理四镇守使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发动推翻唐继尧的“二
Ⅲ 云南文化名人简介
云南历史名人
熊庆来 熊庆来(公元1893~1969年)字迪之,弥勒人。曾赴比利时、法国留学,专攻数学,获硕士学位。在法发表《无穷极之极函数问题》等论文,崭露头角。1920年创办清华大学算学系及研究部,陆续写成《高等数学分析》、《方程式论》等著作。1932年赴苏黎世参加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后留法国从事数学研究,撰写了《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等论文,其创见被学术界称之为"熊氏定律" , 1934年回国,重主清华大学哪岩伍算学系。1937年应聘回滇担任云南大学校长12年。1949年到巴黎参加国际会议,在法治病从事数学研究。195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直到去世。他极为关心青年一代数学人才的培养,曾发现并培养了华罗庚等知名数学家。
聂耳 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祖籍玉溪,生于昆明。中学时代即加入共青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艺术评论。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聂耳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30余首,集中表现当时工农群众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决意志,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墓在昆明西山,玉溪辟有聂耳公园昆明翠湖、西山及玉溪有聂耳雕像。
郑和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明初入宫为宦官,赐姓郑。后从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保太监"。1405-1433年,郑和率27,800余人,分62艘宝船,先后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湾和红海、最远到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历经39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余万公里。此航海创举,比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早80多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年。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伟大的贡献。
皮逻阁 皮逻阁(公元697~748年)南诏第四代王,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载,他于唐李或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诏,使洱海地区统归南诏管辖,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当时称为太和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贡,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其后又加封"上柱国",并赐"龟兹乐一部"及金佛像等。
龙云 龙云(公元1884~1962年)原名登云,字志舟,昭通人,彝族。原为唐继部将,1927年胡若愚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成功,龙云相继任云南省常务委员员主席、38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13路军总指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时期,组织第58军、第60军参加中原抗日,后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秘密参加民盟,支持民主运动。1945年10月,蒋介石以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龙云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8年底至香港,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发展《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际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龙云是继唐继之后,执掌云南党政军权长达18年的人物,枣激对民国时期的云南省有较大的影响。
唐继尧 唐继尧 (公元1883~1927年)字萤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会泽人,清痒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09年回滇后历任清陆军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管长。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次年调任云南都督。19015年与蔡锷等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任护国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元帅。1922年创建东陆大学,还支持赵藩等辑刻《云南丛书》。1927年2月部将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5月,唐病逝于昆明,葬于园通山。著有《会泽首义文牍》、《会泽督黔文牍》、《会泽靖国文牍》、《东大陆主人言志录》等。
卢汉 卢汉(公元1896~1974年),原名邦汉,字永衡,昭通人,彝族。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后任第13军团军团长、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率滇军主力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5年10月龙云被迫下台后,调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任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卢汉继龙云之后,在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为新旧政权交替之际的重要人物。
楚图南 楚图南(公元1899~1994年)云南文山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师大)史地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东北、山东等地任教及从事革命工作。 1935年到上海,在暨南大学任教,参加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受聘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教授,1943年加入民盟,为民盟云南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为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进行盟务活动,1948年底到河北平山县中共中央所在地,1949年随军进入北平,参与文教接管,出席新政协一次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主任、文教部长。1953年后到北京,先后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会长和党组副书记、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党委、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会。其著作主要有《楚图南文集》(上、下)、诗词集《蕊草集》,译作《草叶集选》等。他还精于书法,各地园林名胜、纪念地多有刊物悬挂,文山西华园有楚图南铜像。
李根源 李根源,生于1879年,字印泉,云南滕冲县和顺乡人,是一位爱国志人,著有《永昌府文征》《东斋诗抄》等,我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和学者。清代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公派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在东京与孙中山、黄兴多有接触,并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l905年)加入同盟会,因而被尊为国民党元老。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学成归国,受孙中山之嘱托,李根源创办“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军事学校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委任为讲武堂监督,不久升为总办(校长),全面负责办学事宜。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叶剑英都出身于云南讲武堂,为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
讲武堂大门讲武堂操场 李根源参加过云南重九起义、护国运动、护法战争、反对曹银贿选总统、抗日战争等。历任国会议员、陕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云贵监察使等职。解放后,任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李根源在军界也功勋显赫,曾授国民党陆军上将衔。
赵藩 云南剑川县向湖村人,白族。生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农历正月初七日。是清末民初云南著名学者、诗人,他撰写的楹联、书法享誉海内外。
他书写的大观楼长联经刊刻后悬挂在大观楼至今,笔法雄厚丰腴,庄严秀丽,被世人称为“璧合珠连”。也由于赵藩重书孙髯翁撰写的长联,对联出典故作了细心探考,指出前人把“汉习楼船”典故中的昆明池错当滇池了,典故中的昆明池为洱海,为更正这一错认,他题书了两副楹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云南重九光复,他的门生李根源请赵藩出山,总理滇西政务,赵藩积极响应,后被举荐为众议院议员,又被唐继尧指派为云南军政府代表赴广州,出任孙中山领导的护法军政府七总裁之一兼交通部长。1915年参与讨袁护法,荣获“云南举义再造共和国”一等奖章。
掸写成都武侯祠“攻心”联知名。“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钱南园 钱沣(一七四O——一七五九)字东注,又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辛卯(一七七一)进士,做过清代国史观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史、湖南学政、湖广道察御史等职。书法家钱沣(南园)的书法,端庄厚实,气势雄伟,使人[初见敬而畏之,愈久愈可爱。也许会有人说,常见的颜体字怎么会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其实书法作品达到经久耐看是不容易的,要达到较高水平,必须经过会、通、精、化的艰苦历程。钱南园的书法有此显著成就,是与他的人品气质和刻苦磨练分不开的。他为人耿直,敢于当面指责乾隆皇帝的权臣和珅的过失,先后曾上书弹劾过陕西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与易简等的贪官营私重案。《清史稿》称他[以直声震海内。五十岁后曾两次到湖南任学政。他从小爱好书法,遍临各家,专攻颜体,终身不懈。这与他景仰颜真卿的人品气质有关。他的性格气质与颜真卿有相似之处,虽然时代不同,遭遇各异,但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性格是相同的。因此,南园一生专攻颜体不是偶然的。他不仅在书法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和诗人。他善于画马,当时颇有名声;兼善诗文,苍郁劲厚,深得古意,著有《南园诗存》和《南园文存》等。
杨丽萍,云南大理白族人。她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对于这样一个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个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感觉颇为惊人。杨丽萍所舞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她和她的族人们,她们依附在大自然里。
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致使她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从而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她是真正的艺术家、创作者、实践者,真正独一无二至情至性的舞者。
主要舞蹈演出剧目
1、《月光》编舞:杨丽萍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一样有形和无形,所以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表现了她的感情和月光的圣洁,我们在其中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2、《两棵树》编舞:杨丽萍传说中两位相恋的人不能相爱,死后也没能葬在一起,但他们的坟墓却同时各长出一棵树并紧紧的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传说的连理枝。杨丽萍崇尚那种灵欲交溶的爱情,她创作的《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3、《嘎奇奇》身,象征着一个女人一生中都不会缺少爱。杨丽萍运用十个手指的巧妙颤动,象征连绵
不断的春雨,这一动作设计被誉为独特的创编。
4、《珠穆朗玛》 编舞:苏东梅、何浩川、赵明珠你耸立在人们心中,你立在蓝天之下。啊!圣洁的珠穆朗玛!
5、《火》编舞:杨丽萍生在自然里的瓦族人,对火有着原始的崇拜,他们认为火就是太阳,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点燃起人们对生命的所有欲望。杨丽萍将用她的手指脚指身体乃至她的心,点燃起生命之火。
6、《拉萨河》编舞:杨丽萍藏族人每年有个沐浴节,她们每年那一天将在拉萨河里沐浴,接受河水那母亲般的呵护祝福,从而得到一个纯净的灵魂和一个无限的生命,这个舞是杨丽萍最新的作品。
7、《红色诱惑》编舞:何浩川她,似一团红色的雾,令憨哥们迷迷糊糊;她,像一把炽烈的火,叫壮汉们失魂落魄。
8、《女儿国》 编舞:杨丽萍女人不去吃苦,日子那会过得甜?天上没有个女人,天就不会亮;地下没有个女人,地就不长草。
9、《心之翼》编舞:苏冬梅改编:何浩川心之翼托起古老又年轻的情感,大凉生因此而青春浪漫。索玛花又有了新的传说。
曾获奖项
1979年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曾荣获云南省1979年表演一等奖。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的成名作---独舞《雀之灵》荣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
1990年 应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仪式中表演独舞《雀之灵》
1992年 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
1993年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她创作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获得观众投票第一名。
199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1997年 参加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演出,大阪国际交流中心授予最高艺术奖 菲律宾国家民间舞蹈协会赠予她为终身会员。
1998年 她编制导演并主演的电影《太阳岛》荣获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
Ⅳ 十大军阀简介
1、袁世凯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奠基人,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阀,他是厚黑的典型。戊戌变法中,他假装支持变法,使“戊戌六君子”倒在血泊中,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们打着“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演出一场“逼宫戏”,后又举着赞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2、段祺瑞
段祺瑞这只“北洋之虎”,皖系的巨魁,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十六年间,他三次出任国务总理,一直处于权利的核心,即使在他下台期间,仍能呼风唤雨,待机而出。他不搞阴谋,不搞谋杀,崇尚简朴,为政清廉。
3、曹锟
曹锟1985年投奔袁世凯新建陆军,很快成为“三洋三杰”之外的第三号人物。曹锟作为直系重要头目之一,在直、奉、皖三大派系中左右逢源,先是图谋副总统不成,后又拉拢奉系,打败皖系,最终谋取了直系军阀独掌北京政权。
4、张作霖
张作霖出身绿林,当过胡匪,因而被称为“胡帅”。由一个被清政府招抚的土匪头目,升至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王”,他还曾问鼎中原,一度控制北京政府并当上国家元首。“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5、吴佩孚
吴佩孚师从名儒,得中秀才,他读了古今中外不少的书,不蔽碧腔少的兵法,在军事上,他长于权术,善于临时应变,打败了许多敌人,曾得“长胜将军”的称号。吴佩孚在其戎马生涯中还做了许多的诗词,反映他得意时,失意时,苦闷时的心情。因此他称为秀才军阀是恰当的。
6、阎锡山
西王阎锡山经历清王朝末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几个历史重大变革时期。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他均能用他的权术或投靠袁世凯,或依附段祺瑞,或与中共合作,乃至与日本勾结来保全并扩展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因而他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这在中国近代军阀史上是少的。
7、张宗昌
张宗昌无知无识,人称“狗肉将军”,他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钱有多少,三不知姨太太有多少。他当过土匪,后又在张作霖的卵翼下发迹。竟至拥有兵数十万成为山东的土皇帝。在他督鲁的三年间为恶甚多,人民对他恨之入骨。
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韩复榘在山东击败了晋军为蒋介石巩固了前沿战线。
9、韩复榘
韩复榘由一个普通的士兵被提升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继张宗昌之后,他曾统治山东达七年之久。他自称“韩青天”,到处断案,却草菅人命,留下不少笑话,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退弃山东,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9、白崇禧
白崇禧是桂系新军阀中,仅次李宗仁的第二号首脑人物。在众多的军阀中,白崇禧以足智多谋,满腹经纶而闻名,有“宏衫小诸葛”之称。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慧迅防部长”,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民党政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逝于台北。
10、陈炯明
陈炯明1911参加辛亥革命,因他极喜趋新弦奇,在当时的广东社会,就军事上的言行十分引人注意。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4)龙云简介扩展阅读:
一、词源出自《旧唐书·郭虔瓘传》有著名的汉末群雄、北洋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等。
近代意义上的“军阀”一词,是由梁启超从日本翻译而来的。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二、民国十大军阀相关的书籍《民国十大军阀》:
《民国十大军阀》书籍讲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成为中国现代军阀之祖。继之,大小军阀粉墨登场,拥兵自重,为抢夺地盘和各自利益大打出手,混战一团,狼烟四起,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民国十大军阀》对民国时期形成的十个主要军阀进行梳理描述,全面介绍了这些军阀逐渐壮大,拥兵自重的历史,展现了这群风云人物的个性风格和传奇故事。这十大军阀为: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陆荣廷、龙云、刘湘、盛世才、马鸿逵、马步芳。
《民国十大军阀》其分十章,每一章集中叙述一个军阀人物。叙述脉络清晰,描写细致全面,史料运用准确,讲述生动活泼。通过对民国十大军阀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军阀们的兴衰历史,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民国的变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