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牛黄是什么
牛黄,中药材名。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于宰牛时桥陪答注意牛的胆囊、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如有即为牛黄,应立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
中国资源物产丰富,有许多的名贵药材,可以救治病人,当我们上火的时候,医生会给我们开带有牛黄成分的药,那么牛黄到底什么?让我们来看看。
详细内容
- 01
药材性状
胆黄(《本经逢原》)完整者呈卵形,方圆形或三角形,直径0.5~3厘米。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深浅不一,细腻而稍有光泽;有时外部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表面有裂纹,亦有呈麻面而不光滑的。质轻松脆,易于破碎。断面棕黄或金黄色,深浅不等,亦显光泽,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重重相叠。气清香,味先微苦,后微甜。入口芳香清凉,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以少许粉末,和以清水,涂于指甲上能染黄色,经久不褪,习称透甲或挂甲。 - 02
管黄呈管状或破碎的小片,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长约3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不光滑,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也有很少的层次,内心多有空隙,色较深。上述牛黄以表面光泽细腻,质轻松脆,断面层纹薄而齐整,无白膜,味先苦后甘,清香而凉者为佳。主产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河南。此外,四川、西藏、青海、广西、江苏、上海等地亦产。以西北、东北的产量较大。商品产于西北者,称西牛黄或西黄;产于东北者,称东牛黄或东黄;产于北京、敏慧天津等地者,称京牛黄。
- 03
进口的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等地者,称金山牛黄;产于印度者,称印度牛黄。进口牛黄的色泽、气味,均不及国产牛黄。牛黄除来源于黄牛、水牛外,牛科动物的牦中及野牛的牛黄亦可入药。其外形与断面层纹与黄牛、水牛的牛黄同,所不同者外表为乌黑色;另有人工牛黄,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制造而成。大乱颂多呈粉末状,或不规则的球形、方形,表面浅棕色或金黄色。质轻松,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后无清凉感。涂于指甲亦能染成黄色,主产天津及北京。
- 04
《本草经疏》:牛黄,《别录》有小毒,吴普云无毒,然必无毒者为是。入足厥阴、少阳,手少阴经。其主小儿惊?经热,热盛口不能开,及大人癫狂痫痉者,皆肝心二经邪热胶痰为病,心热则火自生焰,肝热则木自生风,风火相搏,故发如上等证,此药味苦气凉,入二经而能除热消痰,则风火息,神魂清,诸证自瘳矣。
- 05
《本草汇言》:牛黄为治心之药,必酌佐使得宜而后可。故得丹砂而有宁镇之功,得参、苓而有补养之妙,得菖蒲、山药而有开达心孔之能,得枣仁、远志而有和平藏腑之理,得归、地而有凉血之功,得金、银而有安神之美。凡诸心疾,皆牛黄所宜也。
B. 牛黄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国家基本药物
- 4 概述
- 5 中药名·牛黄
- 5.1 拉丁名
- 5.2 英文名
- 5.3 牛黄的别名
- 5.4 来源及产地
- 5.5 性味归经
- 5.6 功能主治
- 5.7 牛黄的用法用量
- 5.8 使用注意
- 5.9 化学成分
- 5.10 牛黄的药理作用
- 5.11 牛黄的药典标准
- 5.11.1 品名
- 5.11.2 来源
- 5.11.3 性状
- 5.11.4 鉴别
- 5.11.5 检查
- 5.11.5.1 水分
- 5.11.5.2 总灰分
- 5.11.5.3 游离胆红素
- 5.11.6 含量测定
- 5.11.6.1 胆酸
- 5.11.6.2 胆红素
- 5.11.6.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5.11.6.4 测定法
- 5.11.7 性味与归经
- 5.11.8 功能与主治
- 5.11.9 用法与用量
- 5.11.10 注意
- 5.11.11 贮藏
- 5.11.12 出处
- 6 病证名·牛黄
- 7 参考资料
- 附:
- 1 用到中药牛黄的方剂
- 2 用到中药牛黄的中成药
- 3 牛黄相关药物
- 4 治疗牛黄的穴位
- 5 古籍中的牛黄
- * 牛黄药品说明尺或搜书
1 拼音
niú huáng
2 英文参考
bezoar,calculus bovis [朗道汉英字典]
bezoar,bezoar bov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ezoar orienta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lculus bov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riental bezoa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alculus Bov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ezoa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牛黄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陵历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09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3g(人工牛黄) 丸 0.56 中成药部分 * 110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30g(人工牛黄) 瓶 4.7 中成药部分 111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40g(人工牛黄) 瓶 6.2 中成药部分 112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60g(人工牛黄) 瓶 9 中成药部分 11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4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3片,一日2~3次的品规) 11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53 中成药部分 11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69 中成药部分 11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9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78 中成药部分 11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86 中成药部分 11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 中成药部分 11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5片(糖衣,人工牛团隐黄) 盒(瓶) 1.3 中成药部分 12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4 中成药部分 12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5 中成药部分 12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7 中成药部分 12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5 中成药部分 12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 中成药部分 12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12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5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7 中成药部分 12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9 中成药部分 12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5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1 中成药部分 12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8 中成药部分 13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8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6.4 中成药部分 13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9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6 中成药部分 13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9 中成药部分 13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9.4 中成药部分 13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0.95 中成药部分 13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1 中成药部分 13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7 中成药部分 13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8 中成药部分 13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4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2.2 中成药部分 13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2.7 中成药部分 14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6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14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6 中成药部分 14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5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4 中成药部分 14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4.3 中成药部分 14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14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8.7 中成药部分 14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0.4 中成药部分 147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5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8 中成药部分 *△ 148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3.2 中成药部分 149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150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6.4 中成药部分 151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36粒(人工牛黄) 盒(瓶) 9.6 中成药部分 152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4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6.7 中成药部分 153 12 牛黄解毒软胶囊 软胶囊 0.4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6.2 中成药部分 *△ 154 12 牛黄解毒软胶囊 软胶囊 0.4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12 中成药部分 155 13 牛黄上清丸 蜜丸 6g(人工牛黄) 丸 0.63 中成药部分 * 156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3.5g(人工牛黄) 袋 0.66 中成药部分 157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4g(人工牛黄) 袋 0.76 中成药部分 158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g(人工牛黄) 袋 0.95 中成药部分 159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6g(人工牛黄) 袋 1.1 中成药部分 160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4g(人工牛黄) 瓶 10.2 中成药部分 161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6.4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4片,一日2次的品规) 162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1 中成药部分 163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1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5 中成药部分 164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24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 中成药部分 165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3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9 中成药部分 166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5.4 中成药部分 167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6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9 中成药部分 168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8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0.5 中成药部分 169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24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6 中成药部分 170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36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3 中成药部分 171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9 中成药部分 172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7 中成药部分 173 13 牛黄上清胶囊 胶囊剂 0.3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18.9 中成药部分 *△ 174 13 牛黄上清胶囊 胶囊剂 0.3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9.7 中成药部分 353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3g(人工麝香,天然牛黄) 丸 99 中成药部分 * 354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1.5g(人工麝香,天然牛黄) 丸 52.1 中成药部分 355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3g(人工麝香,体外培育牛黄) 丸 80 中成药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牛黄:1.中药名;2.病证名。
5 中药名·牛黄
牛黄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的干燥胆结石[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1 拉丁名
Calculus Bov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2 英文名
bezoar(《中医药学名词(2004)》)
5.3 牛黄的别名
西黄[1]
5.4 来源及产地
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胆囊中的结石[1]。全国各地均产,以西北、西南、东北等地较多[1]。
5.5 性味归经
苦、甘,凉[1]。入心、肝经[1]。
5.6 功能主治
牛黄具有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的功效[1]。
①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痫、发狂,小儿惊风抽搐,热痰壅盛[1]。
②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毒[1]。
牛黄为眼科常用平肝熄风药,具有化痰开窍,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肝胆火炽,痰火升扰,阻塞目窍,闭塞玄府所致的绿风内障,头眼剧痛,瞳散视昏。常与羚羊角、麝香、僵蚕等同用,如熄风丸。
5.7 牛黄的用法用量
研末服:0.15~0.45g[1]。一般多入丸、散用[1]。外用:研末敷患处[1]。
5.8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1]。
5.9 化学成分
本品含胆酸、去氧胆酸、胆甾醇、胆红素、卵磷脂、维生素D等[1]。
5.10 药理作用
牛黄给动物口服,用抗惊厥、镇静作用,并能解热、抗炎及 *** 肠蠕动,起通便作用[1]。又含两种酸性肽类成分,能收缩平滑肌,包括胆囊平滑肌及胆道口括约肌,并能防止毒物对肝脏的损害[1]。去氧胆酸有镇静、抗惊厥及利胆作用[1]。牛黄小剂量有抗贫血作用及某些强心作用[1]。牛黄具抗肿瘤作用[1]。
5.11 牛黄的药典标准
5.11.1 品名牛黄
Niuhuang
BOVIS CALCULUS
5.11.2 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hn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5.11.3 性状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包,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5.11.4 鉴别(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取本品少许,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稍放置,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3)取本品粉末l0mg,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一乙酸乙酯一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粉末lOmg,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4:1)混合溶液5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红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一冰醋酸(4: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10:3: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11.5 检查 5.11.5.1 水分不得过9.0%(附录ⅨH第一法)。
5.11.5.2 总灰分不得过10.0%(附录ⅨK)。
5.11.5.3 游离胆红素取本品粉末l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30ml,微温,放冷,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45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70。
5.11.6 含量测定 5.11.6.1 胆酸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残渣加20%氢氧化钠溶液l0ml,加热回流2小时,冷却,加稀盐酸19ml,调节pH值至酸性,用乙酸乙酯提取4次(25ml.25ml,20ml,20ml),乙酸乙酯液均用同一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脱脂棉滤过,滤液合并,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l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一乙酸丁酯一冰醋酸一甲酸(8:4:2:1)为展开剂,展至14~17 cm,取出,晾干,喷以3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As380nm,k650nm,测量供试品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005)不得少于4.0%。
5.11.6.2 胆红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胆红素对照品l0mg,精密称定,置l00ml棕色量瓶中,加三氯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胆红素l0μg),
5.11.6.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ml、2ml、3ml、4ml、5ml,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乙醇补至9.0ml,各精密加重氮化溶液(甲液:取对氨基苯磺酸0.1g,加盐酸1.5ml与水适量使成100ml;乙液:取亚硝酸钠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内保存。用时取甲液10ml与乙液0.3ml,混匀)1ml,摇匀,在15~20℃暗处放置1小时,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33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11.6.4 测定法取本品细粉约1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三氯甲烷一乙醇(7:3)混合溶液60ml、盐酸1滴,摇匀,置水浴中加热回流约30分钟,放冷,转移至100ml棕色量瓶中。容器用少量混合溶液洗涤,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上述混合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醇补至9.0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含胆红素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合胆红素(C33H36N406)不得少于35.0%。
5.11.7 性味与归经甘,凉。归心、肝经。
5.11.8 功能与主治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5.11.9 用法与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5.11.10 注意孕妇慎用。
5.11.11 贮藏遮光,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压。
5.11.12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6 病证名·牛黄
牛黄为病证名[1]。三十六黄之一[1]。《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牛黄者,舌如蜡色,口作噍,不多言语,或如牛吼。若眼目头面未变,作深黄色者可治;如舌上及身体黄黑色者难疗。”治用点烙法,内服犀角散等方[1]。
参见黄疸:黄疸为病名[3]。古代亦称黄瘅[3]。主要表现为目黄、皮肤黄、小便黄[3]。《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认为其发病多由瘀热与湿相搏,不得泄越所致;也有因寒湿在里不解所引起者[3]。本病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3]。《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3]。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3]。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3]。
7
C. 牛黄是什么东西
牛黄是指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段岁悔囊、胆管和肝胆管中的结石,是名贵中药材。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握正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疗毒症。由于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现在大部分使用的是所谓人工牛黄。
天然牛黄形成率较低,牛黄形成原因通常是指牛胆囊发生炎症,使胆囊内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汁内沉淀出来的胆色素颗粒和胆固醇结晶形成牛黄的核心基础,随着胆囊内各种有机成分附着集结,由少成多逐渐形成结石,就是所谓牛黄。
(3)牛黄扩展阅读
动物实验证明,牛黄有兴奋呼吸作用。天然牛黄混悬液给药,用小鼠酚红排泄法实验,未观察到明显祛痰作用,但用5%碳酸氢钠作溶媒,腹腔注射有明显祛痰作用。
猪胆酸、牛羊胆酸均有明显祛痰作用,且以猪胆酸作用最强。用小鼠氨雾引咳法证明,胆酸和去氧胆酸均有明显镇咳效应。
参考资料雀春来源:人民网-老汉因祸得福:喂养一年"病黄牛"吐出天然牛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黄
D. 牛黄是什么东西
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胆囊的胆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绝或“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
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中租于解热、解毒、定惊。
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
(4)牛黄扩展阅读:
牛黄的功效
1、强心,改善心功能,治疗多种心律失常,扩张外周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显著持久的降低血压,尚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2、促进胆汁分泌及卖宏兆保护实验性肝损伤,对平滑肌主要表现为解痉作用,其能收缩子宫平滑肌;
3、具有祛痰镇咳,兴奋呼吸作用;增加末梢血内的红细胞;
4、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5、实验表明,牛黄具有抗心肌损伤及降压作用,并有利胆及保肝作用。
6、此外,能助脂肪消化,使胰酵素活化,并可与多种有机物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而起到解毒作用。
E. 牛黄是什么
牛黄
【药用】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
【性味与归经】苦、甘,凉。入心、肝经。
【功效】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高热烦燥,神昏谵语及惊痫抽搐等症。
神昏谵语、惊痫抽搐,多由于高热或痰热蒙蔽清窍所引起。牛黄能清心热、豁痰浊,可收开窍定惊的功效。在临床上本品常和清热药与开窍药如黄连、黄芩、山栀、麝香等做成丸散,应用于热盛昏迷惊痛。
2.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
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对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及一些外科疾患属于阳症者都可应用,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肿痛;配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甘草等治疮疡。
【处方用名】牛黄、西黄、犀黄(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吞服五厘至二分。多入丸散剂应用。入汤剂宜冲服。外用适量。
【按语】1.牛黄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定惊,它的开窍之力远不及麝香、冰片。
2.本品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3.牛黄原为病牛胆囊中的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的结石),故货源较少。现除此种天然牛黄外,尚有人工合成的牛黄,系按牛黄含有的成份,由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加工而成。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方剂举例】牛黄清心丸李纳《痘疹心法》:牛黄、黄连、黄芩、山栀、郁金、朱砂。治热盛神志不清。
抗热牛黄丸(原“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真珠、雄黄、黄芩、山栀。治毁链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身热烦燥,以及小儿惊厥,中风窍闭等症。
牛黄解毒丸《证治准绳》:牛黄、甘草、金银花、草河车。治小儿胎哪余没毒疮疖及一且疮疡。
F. 牛黄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牛黄有毒性吗
牛黄是一种比较昂贵的中药,那么牛黄有什么功效和作用?牛黄会有毒性吗?
牛黄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1、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溃疡,疔疮肿毒等。
2、治疗高热抽搐,脑炎、脑膜炎引起的昏迷、抽搐等。
3、治疗中风、心包炎、心肌炎等昏迷、口不能开、喉中痰鸣。还可以用和备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等,还有抗肿瘤的作用。
牛黄有毒性吗
大剂量应用牛黄,往往会出现与药理作用相反的毒理表现。胆酸钙具有刺激和溶血作用。中毒后牛黄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明显,引起心肌功能失常。
牛黄有多贵
其实,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唤巧毁脏的胆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
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所谓人工牛黄。
牛黄可宽冲以直接服用吗
天然牛黄可以直接服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吧,天然牛黄的主要成分.胆红素、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等,经常服用纯天然牛黄对身体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