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蒋百里夫人
扩展阅读
洪涛装饰 2025-02-04 05:43:49
怎样看股票余额数据 2025-02-04 05:41:26
reactnative股票软件 2025-02-04 05:38:05

蒋百里夫人

发布时间: 2023-05-18 13:25:18

『壹』 金庸有什么背景

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两个人是姑表关系。

金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姑妈,他是我的表兄。他死得很早,我和他接触不多,但印象深刻。我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我教益很深。”

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行春运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而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森肢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1)蒋百里夫人扩展阅读

金庸姻亲血亲中的亲戚名人还有钱学森、穆旦、琼瑶、蒋百里等,细究近现代不少名门望族的族谱,发现不少耳熟能详的名人居然都是亲戚。

金庸先生出生于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査家,海宁博物馆地方史研究者吴德建曾参与修订了最新一版査氏家谱,这套家谱足足有6卷本,査家共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档梁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其中,查济民曾于1992年担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因此荣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除了这些査姓名流外,原来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还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除了穆旦是金庸的堂哥之外,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而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但金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徐志摩去世早,和他接触不多,小时候,金庸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当时徐志摩已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剑桥大学写的《再别康桥》一诗已脍炙人口。

而至于穆旦,由于金庸出于海宁査家,而穆旦出于天津査家,据说,两人终生未曾谋面。

『贰』 我爸蒋百里,我哥徐志摩,我弟金庸,我老公两弹元勋,蒋英的背景怎样

提起蒋英,或许你未曾听闻她的名字,但是,你曾经感受过徐志摩笔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深沉爱恋;抑或年少时期痴迷金庸小说,甚至到现在,也许你的床头还放着一本《老行友笑傲江湖》;不论怎样,你也一定听说过“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的名号。而这些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拥有传奇性身份的人物都与这位女子——蒋英有关。

经历众多,两人用他们共度相守的时间向对方履行最初的承诺与爱,相知相守,患难与共。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正如舒婷笔下的《致橡树》那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钱老与蒋英正是如此,因为爱,尊重对方的热爱,热爱对方所热爱,不论是在生活事业的艰难时期,还是顺遂时刻,都陪伴在各自身边,携手相伴一生。

『叁』 蒋百里夫人第三位夫人生育了吗

没有。
蒋百里的第三任夫人是母亲杨夫人的义女,名叫王若梅,蒋母杨太夫人急欲抱孙,乃命百里纳为侧室。
蒋百里学推欧亚,文武兼备,著述宏富,尤精研兵法。缓码液是把近代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他创立的国防经济学成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上的重要篇章。他还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代表作国防论扰物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被认为模燃中国近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

『肆』 蒋百里的简介生平事迹,蒋百里的夫人子女后人介绍

蒋百里简介

蒋百里,民国时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著作《国防论》对中国近代革命和历次战争有着重要影响,并对蒋介石、白崇禧等著名人物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来看看蒋百里简介。

蒋百里与李浴日、杨杰同时作为中国军事巨擘,闻名世界。蒋百里13岁亡父,与母亲一同过着清贫生活。老秀才倪勤叔认为蒋百里是可塑之才,免费为他授课。蒋百里读书过目不忘,被人们称为答余“神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与国耻深深刺痛了蒋百里。1900年蒋百里到求是书院就读,一年后由他人出资前往日歼野本留学。1905年蒋百里由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毕业,并轻松夺魁。

1906年蒋百里留学德国,在武昌起义后蒋百里担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1912年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后,蒋百里同梁启超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智囊”。1913年,时任军校校长的蒋百里因对北洋政府不满在学生面前举枪自杀,后来奇迹生还,并与看护他的日本女护士佐藤屋登结婚。1917年蒋百里开始撰写《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著作,并被作为军事教辅。此后的蒋百里有点弃武从文的意思,主编了《改造》杂志,在欧洲考察期间写了《欧洲文艺复兴史》,1923年又创办了新月社。直到1925年,蒋百里再次出山,为吴佩孚担任参谋长,1929年他支持唐生智“倒蒋”,年后入狱。1933年奉蒋介石之命再去日本拟定国防计划。

1935年蒋百里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成为最早提出构建中国空军第一人。1937年蒋百里出版《国防论》,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1月,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之后被国民党追赠为陆军上将。

蒋百里夫人

作为我国民国时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对我国革命事业有着重大影响。而蒋百里与夫人的故事至今也仍被人传为佳话,蒋百里夫人共有三位,最为有名的是第二任夫人蒋佐梅,即佐藤屋登。

蒋百里在六七岁时就被父母定下了婚约,对方是一位封建旧社会女子,名叫查品珍。蒋百里的第三任夫人是母亲杨夫人的义女,名叫王若梅。由于蒋母急于抱孙子,便将王若梅许给蒋百里做侧室。而蒋百里的第二任夫人蒋佐梅本名佐藤屋氏举喊登,是一位日本女子。

1913年,担任保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蒋百里因向北洋政府催促办学经费未果,愤怒之下在学生面前举枪自杀。当时日本驻华公使馆派出了佐藤屋登救治蒋百里,日本医生查看蒋百里伤情后发现无需手术,只需静养。袁世凯要求必须留下一人照顾蒋百里,这位留下的人就是护士佐藤屋登。在佐藤屋登照顾期间,蒋百里对这位女子产生了好感。三周后,佐藤屋登回京,蒋百里感觉失去了支柱一般,在伤病初愈后,蒋百里辞去校长一职,赴京休养。

蒋百里在北京一座日本医院休养,佐藤屋登恰好在此工作。经过一段波折,两人终成眷属,1914年冬季,蒋百里与佐藤屋登在天津德国饭店结婚,并为爱妻取名“佐梅”。蒋百里病逝后,佐梅选择了留在中国。抗战期间,佐梅多次奔赴前线,护理中国受伤士兵,她从来不教孩子学日语,自己也只用汉语,俨然成为了中国一份子。1978年,佐梅病逝。

蒋百里夫人蒋佐梅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女性,在民间也受到了人们的传颂与赞扬。

蒋百里的女儿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教育家和军事理论家,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著作对于我国近代历次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蒋百里与夫人蒋佐梅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佳话,而蒋百里的女儿同样具有传奇色彩。

蒋百里和夫人蒋佐梅共生有五女,除大女儿蒋昭过早逝世外,另外四个女儿都有着自己的传奇人生。二女儿蒋雍原本一直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蒋雍在父母的劝导之下回国参加了救护队,为我国抗战伤员服务,后来一直定居美国。四女儿蒋华为我国华侨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创办了欧洲中山学校,之后定居比利时。而五女儿蒋和幼年时曾跟随父亲蒋百里环游欧洲,新中国成立后蒋和定居北京。文革期间,由于蒋和的身份使她受到严查,然而蒋和颇有蒋百里的傲然不屈之气,在交代材料的纸上写下“陈伯达是杂种”,使得审查人员惊吓至极。

蒋百里的女儿中最有名的是三女儿蒋英,蒋英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一名著名的钢琴家和歌唱家,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成为德律风根公司的签约歌手。1955年蒋英跟随丈夫钱学森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教学期间,蒋英一对一培养了26个学生,其中近一半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著名的有姜咏、傅海静、祝爱兰、多吉次仁等。2012年2月,蒋英在北京逝世。

蒋百里的女儿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虽与父亲蒋百里身在不同时代,但她们都在不同的行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党和人民的骄傲。

『伍』 蒋百里简介:揭秘蒋百里有几个老婆

作为我国民国时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对我国革命事业有着重大影响。而蒋百里和夫人之间的故事至今仍被脊纯传为佳话,蒋百里共有3位夫人,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二任夫人蒋佐梅,即佐藤屋登。蒋百里在六七岁时就被父母定下了婚约,对方是一位封建旧社会女子,名叫查品珍。蒋百里的第三任夫人是母亲杨夫人拦枣的义女,名叫王若梅。由于蒋母急于抱孙子,便将王若梅许给蒋百里做侧室。而蒋百里樱衡咐的第二任夫人蒋佐梅本名佐藤屋登,是一位日本女子。

『陆』 蒋百里的夫人及子女今何在

蒋百里(1882年-1938年),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学家,
1912年蒋百里在北京
与广东李浴日、云南杨杰同为中国军事学巨擘,驰名海内外。
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以字行,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惊百里”。祖父蒋光煦(号沐公)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建“别下斋”藏书楼一座,贮书10万册,刻印《别下斋丛书》、《涉闻梓旧》等多种书籍流传于世。父亲蒋学烺(号壶隐),因生下来缺左臂,沐公不喜欢他,送他到寺庙出家做小沙弥。长大还俗学医,悬壶济世,娶浙江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的独生女杨镇和为妻。她是贤妻良母,又通文墨,成为蒋百里的启蒙老师。
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出家人不能归族,其父未得到遗产,家庭生活困苦。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对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愿教百里读书,不收‘束修’(按当时的习俗,未做诗文的学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开笔的8元至12元)。”从此穷学生就从倪勤叔读书,学习诗文。蒋百里过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书五经,课余还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古典小说,爬上茶馆茶桌,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讲上述故事给茶客听,被誉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战,深深地刺激了蒋百里。15岁时他经常手捧《普天忠愤集》,挑灯夜读,读至热血沸腾处,放声痛哭,泪如雨下,立誓为国效命。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读到新书。恰逢双山学院购进了四大橱经、史、子、集和时务、策论、算学、格致等书。听到这个消息,蒋百里真如穷人得着了宝藏,请求老师早一二小时放学,让他到双山书院中看书。蒋百里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以研读文学一类为多。[2]
1900年春,蒋百里18岁时,应同邑桥镇孙氏之请,聘为塾师。不久在方雨亭县令的介绍下,蒋百里到林迪臣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就读深造,同学中有钱学森之父钱均夫等人。1901年,方县令、林知府、陈监院(陈仲恕)3人共同出资,送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光绪卅一年(1905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毕业,轻松夺魁[3] ,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3] 。
1902年,中国留日学生已达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进,倾向革命。同年,蒋百里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并组织“浙江同乡会”,又于1903年2月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该杂志32开本,月刊,每期约8万字,行销国内,鲁迅先生积极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国内让亲友阅读,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达之魂》等,即发表于《浙江潮》。身系上海狱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诗文也在该刊登载,《狱中赠邹容》一诗万人争诵。
百里将军对日本人的军事评价不高,但是他后半生和日本结缘不少。他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他编著的《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在这部让蒋百里耗尽心血的千钧之作的扉页上,将军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字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八年抗战的战场上,无数百里将军在保定军官学校、在陆军大学带出来的国防军子弟浴血沙场,成为中国军队高层指挥官的柱石。
蒋百里为《浙江潮》所写的发刊词,情文并茂,传诵一时。他又以飞生、余一等笔名,发表《国魂篇》、《民族主义论》等长篇论文连载,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论独到,条理清晰,文辞流畅,感情奔放,颇类梁启超文笔;而他倾向革命,又不同于梁启超的改良主义,颇受读者注意。
1906年留学德国。武昌起义后,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 19

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1917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蒋百里正与梁启超等一起去欧洲考察。次年春回国,正值国内提倡新文化,一时如风起云涌。梁启超深感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决心放弃政治生涯,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蒋百里积极参与,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号称“智囊”。他不仅出主意,更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1923年同胡适组织新月社。 1925年任吴佩孚部总参谋长。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备战。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1936年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倡议发展空军。 1937年9月,他以蒋中正特使身份出访意、德等国,回国后发表《日本人》及《抗战基本观念》,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1938年8月代理陆军大学校长。
1913年6月18日凌晨5点,天刚灰亮,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就召集全校两千余名师生紧急训话。他身着黄呢军服,腰挂长柄佩刀,足蹬锃亮马靴,站在尚武堂石阶上一脸沉痛:“初到该校,我曾宣誓,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须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也要责罚我自己。现在看来,我未能尽责……你们要鼓起勇气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随后,蒋百里掏出手枪,瞄准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开一枪。
奇人必有奇运,蒋百里竟奇迹般生还,并与养病期间看护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后者最终成为百里第二任妻子,改名蒋左梅。
蒋百里此次自杀的缘由众说纷纭,有说是愤于军校学风浮躁,有说是向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也有说是对中国当时军界、政界之绝望。在我看来,不论何种说法,都只能部分成立。蒋百里自杀,最大原因是他的骄傲。自杀者往往是最骄傲者,懦夫不敢也不配自杀。
留日期间,蒋百里还参与创办《浙江潮》,亲笔撰写发刊词。鲁迅当时同是留日热血青年,曾向此刊物投稿。也是在此期间,蒋百里结识了戊戌后亡命日本的梁启超,并执弟子礼。
1906年,蒋百里应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聘为东北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筹建新军。赵曾专折奏保蒋为“特异人才,可以大用”。随后,蒋百里被公派德国研习军事,成为兴登堡将军(后为德国总统)下面的连长。1910年,他回国任京都禁卫军管带,在沈阳“以二品顶戴任用”。这一年,他不过28岁,在同龄人中却已锋芒毕露,声望无两。
武昌起义后,蒋百里潜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民国成立,又调任陆军部高等顾问,以及袁世凯的总统府军事参议。1912年,他出任保定军校校长,不久即上演了文初的那一幕。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佐老同学蔡锷讨袁。袁世凯死去之后,又陪蔡锷去日本就医,旋即为之料理丧事。1917年回国,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开始首次撰写军事论著《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
蒋百里
出版后成为军校教辅。
此后蒋百里道路一转,竟有点儿偃武修文之意。1918年至1919年,他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归国后主持“读书俱乐部”、“共学社”等团体。1920年,他当选浙江省议会议员,参与浙江、湖南省宪起草工作,支持“联省自治”。又主编《改造》杂志,其影响力仅次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期间,蒋百里写了不少关于联省自治与社会主义的文章。毛泽东当时也致力倡导“湖南省自治”,也许正受其影响。
1921年,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为之作序,下笔不能自休,竟写了5万多字,跟原书的字数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后来梁将这篇长序改写、充实,取名《清代学术概论》,反过来又请蒋百里作序。可算民国学术界一大佳话。
1923年,蒋百里心血来潮,又与胡适一起创办了新月社,并同徐志摩结为至交。几年后百里被蒋介石关进监狱,感情充沛、容易激动的志摩还背起铺盖,喊着要进去陪他坐牢。
如果顺着这个方向发展,中国也许会多一个文人、学者、政论家,但少一个杰出的军事学家。很显然,蒋百里并不愿意,在日本军校与德国军队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终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我总觉得,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925年,蒋百里再度出山,任吴佩孚的总参谋长,因吴不“讨奉”而辞职,去上海投孙传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军将领唐生智起兵“倒蒋”,翌年入狱。稍后,两个姓蒋的同宗达成和解。1933年,他奉蒋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拟就国防计划,以备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战。1935年,他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翌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归后提出建设空军的建议。中国最早关于空军构建的思想,却是来自陆军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遗憾的是,蒋百里无法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4]
1938年10月,他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原由蒋中正兼),同年11月,在迁校途中,他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蒋百里终身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颠沛于诸侯。他的盖棺定位,应该是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我们看《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回忆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蒋百里评传》,都审慎地使用了“军事学家”一词。在“老虎总长”章士钊的挽诗里,甚至说他“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或许黄任之的挽联相对客气一点:“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
关于他的女儿:1941年,蒋英从德国柏林音乐大学毕业后,转入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研究生班深造,掌握了大量德国、法国艺术歌曲、传唱剧、受难曲、弥撒等室内音乐作品,对古典、浪漫时期及近现代歌剧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生活艰苦,她经常在地铁买个面包充饥。她有个坚定的信念:“我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一定要把西方音乐学到手!”,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兰心大剧院开了首场独唱音乐会,受到了观众的赞赏。
在日本军校期间,蒋百里、蔡锷、张孝准被称为“中国三杰”,日后也都成为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较早。蔡锷1916年死于日本,年仅34;张孝淮1925年死于饮酒过量,年仅44;蒋百
蒋百里作品
里死于1938年,享年56,是“三杰”中活得最长的,但也只能算中寿。若天假以年,“三杰”最后的结局会怎样?蒋百里又会不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真正指挥战役,甚至胜出?这是有趣的问题,然而历史不允许假设。
黄炎培先生的挽联云:
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
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邵力子先生的挽联云:
合万语为一言,信中国必有办法;
打败仗也还可,对日本切勿言和。
张宗祥挽蒋百里先生诗:
宵夜病急难求药,地僻医迟未处方。
如此人才如此死,旅魂凄绝鹤山傍。
章士钊挽蒋百里先生诗:
文节先生宜水东,千年又致蒋山佣。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
名近士元身得老,论同景略遇终穷。知君最是梁夫子,苦忆端州笑语融。
《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评蒋百里,说:“百里先生是中国有数的军事学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学生多是典兵大将;他的军事著作虽不算多,而片语只字都可作兵学经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实是一位罕有的学者。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人,多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将风流。”[5]
1938年将军病逝后就地敛葬,1947年其好友陈仪等协助迁葬,起棺时竟然尸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桢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一时众人泣不成声。将军遗骸火化后迁葬西湖。蒋百里将军的夫人,日本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岁嫁给蒋百里将军就断绝了和日本的联系。抗战中她和中国女性一样为中国伤兵治疗裹创,不辞劳苦。将军去世后,在误解和怀疑中抚养五个子女,皆以中国文化传统为教育,不习日语一字,获得了中国人的普遍尊敬。

『柒』 蒋百里的三位夫人都是谁

蒋百里三位夫人是查品珍、蒋佐梅旅友、王若梅。

1889年,蒋百里还是个六七岁的顽童时就由父母包办婚姻。对方是个封建的旧式女子拆弊槐,名字是叫查品珍。

1913年蒋百里自杀后,日本护士佐藤屋登照卜橡顾他时两人产生感情而成眷侣,成亲后,佐藤屋登改名蒋佐梅。

蒋母杨太夫人急欲抱孙,有义女王若梅,乃命百里纳为侧室。

『捌』 二战时期中国将军娶了日本媳妇

这个,最出名的就是蒋百里了。他在日本治病的时候,和日本的女人恋爱,后来,那个日本女子就嫁到中国来。
蒋百里是最出名的战略家之一,他在抗战爆发前,甚至就估算出了战争的大致形势。他估算出中国会退到西南,和日军对抗。日军虽然精锐,但毕竟国力有限,所谓:输也罢,赢也罢,就是不要投降。
就是斗信亩战斗胜利或者失败,都空森要坚持,不投降,最终可以在消耗战中,拖垮日本。
应该说,如此见识,当真是战略家。
战争没有爆发,他已经看出中国坦姿的优势,日本的缺点。
其次,陈仪,也是娶了日本的妻子,也是抗战中的重要将军。他是去日本学习军事,被日军的教官欣赏,然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也是抗战中的将领,坚守福建一带。

『玖』 中国将军娶一日本女护士,生下一女家喻户晓,女婿更是名扬四海吗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海宁州硖石镇(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镇)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882年10月13日,出生于临县海盐。其祖父蒋光煦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拥有藏书楼“别下斋”,收藏珍贵典籍10余万册,并刻有《别下斋丛书》和《涉闻梓旧》两部传世之作。

其父蒋学烺,因生下来左膀残缺,蒋光煦不喜欢他,养育到十余岁的时候便将他送到海盐一寺庙出家。就这样,蒋学烺当了十年的和尚,最终耐不住清苦和寂寞,于是便还俗学医,并娶了穷秀才之女杨氏为妻,后生下独子‘蒋百里’。

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及其孩子

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先生病逝于广西宜山(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享年56岁。

参考文献:《“天生兵学家”蒋百里的传奇人生》、《蒋百里全集》、《蒋百里先生全集-第六辑》、《民国史》;

『拾』 谁知道金庸、徐志摩、钱学森、琼瑶,蒋百里亲戚关系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 海宁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

(10)蒋百里夫人扩展阅读:

查家在清代“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以“澹远堂”、 “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徐家则是古镇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经营着酱园、绸庄、钱庄。金庸生母徐禄是诗人徐志摩的父亲最小的堂妹。

1914年,徐禄与查枢卿结为夫妇。成亲以后,徐禄与查枢卿感情笃深,先后生下长成的有查良铿、查良镛、查良浩、查良栋、查良钰五子和查良琇、查良璇二女。1937年,徐禄因患急性菌痢而病亡,这一年,金庸只有13岁。

金庸的继母顾秀英原是查家的丫鬟“月云”。顾秀英11岁时押给查家的,起先伺候金庸的祖母。20多岁时被母亲领回,后来去了上海做女佣,因而,查家逃难时她没有跟着过江。

徐禄病亡满3年,查枢卿续弦,小他17岁的顾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担当起抚育幼子的责任。后来,她先后生下查良铖、查良楠、查良斌、查良根四子和查良琪、查良珉二女。

亲属

表兄:徐志摩

同宗:穆旦(查良铮)

姑父:蒋百里

表姐:蒋英(钱学森的夫人)

表外甥女:琼瑶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作始于1955年,当时他在《大公报》上与梁羽生、陈凡开设《三剑楼随笔》专栏。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写出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随后又写出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等作品,截止1970年代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

2018年10月30日,明报创办人、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