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胡盛寿
扩展阅读
北京神州长城股票行情 2025-02-02 09:48:21
天能电源股票行情 2025-02-02 09:16:37

胡盛寿

发布时间: 2023-05-21 21:28:39

1. 北京阜外医院哪个医生是心脏外科(做手术)专家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胡盛寿(院长),外科教授,业务专长心外科

胡盛寿,男,1957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外科管理委员会主任。

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二十余年来,完成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超过4000例,在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外科有极高学术造诣,是目前国内心血管外科新生代学术带头人之一。

1982年12月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并开始在阜外心血管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1986~1989年师从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血管外科。1995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行政副主任,1996年兼任阜外心血管医院瓣膜及辅助循环研究室主任,1999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主要学术成就:

冠心病外科:自1995年开始成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开展冠心病外科工作的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积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研究和推广。个人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千余例,手术死亡率在1%以下。1996年成功开展国内首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率先实施国内族裤启首例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通过临床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规范。同时主编《心脏外科手术集(光盘版)》、《冠状动脉外科治疗学》、《临床微创心脏外科技术》、《今日心脏血管外科学》,以及多部书籍和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

瓣膜外科:在瓣膜外科方面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尤其在巨大心脏瓣膜置换,二次瓣膜置换,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等重症复杂瓣膜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研究成果“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形态分型”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瓣膜置换手术的改进与提高”、“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注重瓣膜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人工瓣膜的研制,承担国家多项关于生物瓣、机械瓣和组织工程瓣膜等重大项目的研究。

先心病外科:完成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基金资助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综合研究》,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组病例的血流动力学,肺小血管病理改变、临床各项检测指标的评估以及手术后近、远期跟踪随访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病理和临床的、新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四级分类法。系统地阐述了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可复性标准与术后疗效的关系,对此类病例手术适应症的筛选提出了新的标准。有关研究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础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针对晚期心脏病,开展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包括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目前研究重点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临床上,针对晚期和重症冠心病,积极开展心室辅助、人工心脏和心脏移植的应用研究。瓣膜研究着重于组织工程瓣膜的基础和实验研究。先后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60余篇,培养多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

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北京生物纯拍医学工程学会理事,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编委。

朱晓东(院士),外科教授,业务专长心外科

朱晓东教授,心脏外科专家,男,1932年出生于河南开封,解放后就读于开封高中。1950年冬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浪潮中投入军事干校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1956年毕业后分配到 *** 胸科医院,后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60年代攻读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研究生。70年代中、80年代初,两度到英国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脏外科。1992-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长。

朱晓东教授具有全面丰富的心脏外科临床实践经验,在基础科研方面对血液动力学,心脏外科解剖学以兆如及人工心脏瓣膜等有深入研究。1976年在国内首先研制生物瓣膜(心包瓣)并成功用于临床,他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北京市、医科院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988年中央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93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医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医40余年来,朱晓东院士亲自施行各类心脏手术4000余例,包括多种疑难重症。同时积极参与建立全国技术协作网在全国推广心脏外科技术。80年代主要致力于在国内推动心脏瓣膜手术,90年代协助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冠心病外科。他先后主编三部,参编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朱晓东院士注重干部培养与学术梯队建设,他领导的心脏外科1990年被国家教委定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心脏外科专业重点学科点。曾多次应邀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介绍我国心脏外科成就。1980年于马尼拉、1985年于瑞士、近年来在伊朗、阿塞拜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外同行的重视。1988年被接受为世界外科学会会员。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系统管理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第四、第五届主任委员。湖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院首席科学家,并曾任国内多家医院的技术顾问等多种社会职务。
fuwaihospital/center_expert?ID=1

2. 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

(133名)

(2018年3月16日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提案委员会(12名)

主任:李智勇

副主任(11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培安印红(女)任亚平刘华刘雅鸣(女)江桂斌杨松张宝顺施荣怀姜大明聂卫国高波(驻会)黄跃金

教科卫体委员会(16名)

主任:袁贵仁

副主任(15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丛兵(驻会)冯建中朱之文孙咸泽吴国祯吴昌德张茅张连珍(女)徐惠彬殷晓静(女)曹健林曹雪涛常荣军程红(女)蔡威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14名)

主任:沈德咏

副主任(13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尹蔚民吕忠梅(女,驻会)乔传秀(女)邱达昌张帆张季陈进行陈智敏郝赤勇徐敬业高小玫(女)焦开河强卫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12名)

主任:王伟光

副主任(11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英林仁青加(藏族)全哲洙(朝鲜族)齐同生李光富杨小波(驻会)杨发明(回族)罗正富(彝族)罗黎明(壮族)学诚傅先伟

港澳台侨委员会(12名)

主任:朱小丹

副主任(11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迅吕虹(女,驻会)闫小培(女)吴国华(女)陈元丰林健锋贺定一(女)耿惠昌黄兰发康晓萍(女)裘援平(女)

外事委员会(8名)

主任:楼继伟

副主任(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孔泉刘洪才李保东杨雄金学锋(驻会)梁亮胜韩方明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15名)

主任:宋大涵

副主任(14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伟王世明王国强王儒林叶小文吕世光刘佳义刘福连孙庆聚陈际瓦(女)陈惠丰(驻会)修福金高敬德阎晓宏

3. 阜外李源水平怎么样

精湛。阜外李源水平精湛,妙手回春,医者仁心。李源,男,副主任医师,2003年毕业于山东液友大学医学院,慧埋顷同年分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006-2010年中国协和医前陆科大学心脏外科硕士研究生,师从胡盛寿教授,2011年起从事主治医生工作。

4. 胡盛寿的妻子是谁

胡盛寿的妻子熊卓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胡盛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仿慧家,枯大森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没亩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

5. 胡盛寿的介绍

胡盛寿,男,1957年出生,中饥袜皮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心血烂差管病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好者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循环杂志》主编,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全面主持医院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事业发展部。

6.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人工心脏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是由由秦岚、魏大勋等人主演的医脊者疗剧,秦岚饰演的女主作为一个专业过硬的外科医生,靠着高难度的手术得到了同时的认可,后来更是接下了人工心脏的研究。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人工心

心衰患者王雪纯是唐佳瑜在国外时的患者,回国后来到唐佳瑜任职医院治疗,正好遇上了苦等多年的供体心脏,可是就在给准备给她做移植手术前,医院却临时决定把心脏移植给另一个比王雪纯危重的病人,唐佳瑜虽然不愿,却只能服从安排,正因如此她答应了刘副院长一直想让她做的人工心脏研究。樱蔽薯

唐佳瑜在国外任职过,她知道在国外人工心脏对于救治患者的好处,而在看到本已经躺在手术室等待心脏的王雪纯失望而归时,她知道了研究人工心脏的迫切度,从而答应了刘副院长的要求,其实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不懂,人工心脏到底有什么作用,甚至有些偏激的人会认为人工心脏只是医院用来坑钱的手段,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很显然不是,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药物治疗给他们带来的效果是缓慢的,而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心脏移植以及植入人工心脏,而由于心脏供体数量有限,并且手术难度及大,我国大多数移植医院一年也仅能移植10例以下,所以可以说人工心脏是重症心衰患者唯一的希望。

在2016年,就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好奇,25岁的美国小伙,总是背着一个背包,背包还有两根管道与他的身体相连,而这就是他体内人工心脏的电池,他患有的严重心衰,只有心脏移植才能救他,可是心脏供体少之又少,于是医生把他病变的心脏换成了了人工心脏,而他也靠着这颗人工心脏生活了555天,最终等来了心脏移植。

其实早在1979年,被誉为人工心脏先驱的威廉·约翰·科尔夫就说过,“心脏既然能长出来,就一定能被造出来”的至理名言,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透析装置人工肾就是科尔夫的研发。

其实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研发人工心脏一事已经有了成效,甚至就在2022年的6月,我国已经获得了首例国产人工心脏在儿童体内植入的成功,这也让众多心衰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胡盛寿院士引领下,国内的人工心脏新时代将会发展的越来并雀越好。

7. 我国第一例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专家是谁

胡盛寿:我国第一例心脏不停跳的搭桥手术实施者
养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胡盛寿

“当公路被堵住,可以走立交桥;如果心脏的血管堵了,也可以搭座‘桥’,让血流绕行,这就是心脏搭桥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给记者描述了中国第一例心脏搭桥手术的故事。

1967年,阿根廷心外科专家在美国实施了第一例心脏搭桥手术,而在当时,胡盛寿的导师、心外科医生郭加强下放到干校,过着和泥、脱坯的日子,直到1972年才被召回工作。“偷看”国外文献,听来访的国外同行介绍,郭加强掌握了国际心外科的“行情”,他决定要奋起直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先拿动物“开刀”。他们找来眼科手术器械,磨细后给狗做手术。郭加强及同道们每天一早就抓狗、麻醉、开胸,手术做到下午,晚上看着狗,护理、观察、记录。用了一年多时间,实验获得成功。

第一位手术的患者是名50多岁的副厂长,他被心绞痛折磨得痛不欲生——三支冠脉血管病变,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生活质量很差,患者欣然接受手术的建议。1974年11月,郭加强为他实施手术,患者存活了许多年。虽然第一例成功了,但患者还是充满恐惧。一同住院的几个人,大家都看着第一个去手术的病人,如果他能活着出来,其余几人才碰局清肯去做手术;假如手术失败,几个人就连夜跑掉。

郭加强的弟子们不断将搭桥手术创新,现年52岁的胡盛寿就是其中之一。最初,手术时要让心脏停止跳动,1996年,胡盛寿成功实施我国第一例心脏不停跳的搭桥手术,能减少脏器缺血、少输血、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减少创伤,胡盛寿又开始探索小切口搭桥术,1996年获得成功,病人胸前不再是一道长长的刀口。1999年,胸腔腊搏镜辅助下的搭桥术成功,医生在很小的切口下看得清清楚楚。近年,胡盛寿提出“一站式杂交技术”,即先由心外科医师做血管搭桥,然后由心内科医师完成支架手术。2007年,阜外医院建立了首个杂交手术室,至此,我国笑前微创冠心病外科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杨立春)

8. 山东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出院,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如何

山东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出院,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如何?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尽管心脏移植手术可以拯救这种患者,但在我国每一年仅有几百颗心血管供者可供移植,对比100多万元危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相当于九牛一毛瞎宏。全磁悬人工心脏不仅填充了中国人工心脏行业的空缺,更加末期慢性心衰患者产生了生命力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