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国再生纱线产业观察_再生纱线
编者按: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经实施两年有余,在多个行业都出现了可示范的循环经济案例。在纺织领域,再生棉纱就是循环经济中重要的一项活动,既实现了天然纤维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赋予了纺织废料的资源化内涵。
2009年1月1日轿段开始执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指出,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所称的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所称的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所称的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本文所介绍的再生棉纱就是循环经济中重要的一项活动。
再生棉纱是指利用某些在纺纱、织布、服装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布角料或废丝为原料,经再加工所制得的纤维材料,该纤维的性质或结构与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相同,以此生产出的纱线。
再生棉纱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用废弃布角料等加工制成的棉型纤维纱线,另一类是瓶片熔融抽丝加工成的涤纶短纤纱线。本文仅对前者做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该类再生纤维产量达到约 300 万t/a。
一、再生棉纱产业概况
(一)再生棉纱产业发展历程
据记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的再生棉纱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并在近年来得以发展。就以宜山镇来说,土纺土织传统有 350 多年的历史,在计划经济发布票的年代,当地的人们挑着货担走街串巷收集各种碎布,加工成粗纱粗布以解决一些穿衣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 90% 以上的农民大兴纺织业,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产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农村商品经济新格局。
进入21世纪,随着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再生棉纱纺织业已是当地不可忽视的行业之一:其产出量越来越大,已是纺织业重要的原料之一;其加工产业,已成为乡镇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从业者众多,已是重要的民生产业。
据调查,全国各地服装产业集群是再生棉纱的主要原料基地,棉型再生棉纱基本上是由棉针织服装的布角料加工制成,化纤再生纱基本上是以涤纶服装或制品的布角料加工而成,通过专业化的布角料经营、再生棉纱转杯纺纱加工、纱线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为牛仔布、窗帘布、沙发布、手套和拖布提供了原料。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再生棉纱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二)再生棉纱产业现状
1.资源
全国约有几千名购销员长期集中收购布角料,以全国各地服装产业集群的布角料为主,同时部分东南亚地区如印尼、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服装企业 90% 的废弃布角料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国内再生棉纱使用的布角料等原料量共计能达到 300 万t左右。
2.产量
在再生棉纱生产过程中,按照 10% ~ 15% 的损耗率计算后,可估算出国内再生棉纱纱线产量约为 250 万 ~ 270 万t。其中,只有约 10% 的产量计入到国家统计局的纱线产量中。因此,尽管再生棉纱产量大,但由于它所使用的原料和产出的纱线均未计入睁雹统计的范围,不涉及对目前的闭早誉棉花和化纤等棉纺用原料需求的测算。
3.产品
再生棉纱包括棉型再生纱及化纤再生纱。在使用方面,一部分自用于纺纱、织布、成衣;另一部分则将其打包后直接销售。目前再生棉纱的生产、销售及使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小型产业链。棉型再生纱用途中,1/3 用于生产牛仔布,1/3 用于生产窗帘和沙发面料,其余用于生产劳动手套和拖布。化纤再生纱多用于生产装饰布、手套、拖布和填充物等。
4.贡献
仅宜山镇来看,以转杯纺纱工艺加工再生棉纱的规模以上企业约 40 家,加之以家庭作坊加工的户数,全镇有85% 以上的农户、含外来农民工约 6 万余人从事再生棉纱的生产及流通,年产约 80 万t纱线,产值 30 多亿元。以此类推,全国约有 30 万人从事着再生棉纱的加工及流通,估算产值约 200 亿元左右。
如前所述,全国再生棉纱原料约 300 万t,以 50% 的棉型再生棉纱计算,按每亩棉花产量 200 kg计算,相当于约700 余万亩棉田的产量。
(三)再生棉纱产业的特点
经过这次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再生棉纱产量不可小视,如何看待和规范乃至提升再生纺织业,值得纺纱和织布行业重视,其特殊性决定了该产业是不可缺少和复制的。
1.传统性
再生纺织业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随着世界特别是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产生大量纺织和服装的边角料,温州地区早在明清时代就出现了土纺土织,该地区地理环境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多可耕种土地少,也没有大块的土地可供发展大型工业化项目,而这一带的气候四季温湿,非常适合纺纱生产。在此次考察的工厂中,即使规模以上的纺纱企业也少有安装空调加湿设备的,一方面是成本考虑,另一方面也和湿度大有关,在漫长的时间里,当地的土纺土织已经形成了传统与习惯。
2.独特性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仅宜山镇就有 1 000 多名购销员长期在外,他们长期奔波在内地的服装企业以及印尼、泰国、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的服装服饰加工场,品类不限、多少不限、地域不限,分区收购、集中运输,以最快的速度把废弃布角料源源不断地返销运送到苍南县的各个乡镇纺织企业和专业户。
3.民生性
温州地区的百姓普遍吃苦耐劳,即使有钱了,也依然不放弃这一传统产业,现在再生纺织业已经在苍南县的龙港、望里、新安、藻溪、芦浦、云岩等十几个乡镇得到发展。统计显示,全县有上下游再生棉纱企业 8 500 多家,各类机器设备几万台,从业人员达 20 万人,2009年工业产值达 145 亿元以上,占全县工业产值 27.7%,是苍南县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据调查,一般分拣碎布角料的大多为中老年妇女,月收入 1 000 元左右,这些人随子女外出打工,帮助照顾小孩的同时再得一些收入;纺纱企业的工人月收入在2 500 元左右。苍南县本地人基本上都是或大或小的企业主,雇佣的基本上是外地的农民工。
4.生态性
废弃布角料全身都是宝,首次的下脚纺出的纱可用于服装的生产,二次下脚纺出的纱用于装饰或产业用品,就是生产中不能纺纱的纤维粉尘也是造纸业的好原料,可被造纸厂收购。再生纺织业发展不仅没有同国家争原料,而且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纺织工业城市和厂家解决了布角料处理难题,为这些地方环境治理作出了贡献。再生纺织业生产地拖、宠物用品,远销欧美国家;用布角料加工成再生棉并纺成纱,是各类纺织品的原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既为社会节约了大量资源,又间接增加了棉花种植面积,属于典型的循环经济。“舍小家为大家”,如果这些废布角料得不到处理,污染环境也将是一个难题。
(四)再生棉纱产业存在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再生纺织业发展曲折,特别是“黑心棉”的帽子,使这个循环经济产业遭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偏见与歧视。这既有行业本身的客观原因即能耗高、污染大,更是政策、管理和人的素质等主观因素使然。
1.无序发展现象严重
由于缺乏土地建设仓库、交易市场和标准厂房,苍南县存在大量违章建筑,造成企业分散,规范难度大。布角料堆放混乱,影响市容市貌,并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泺口机多数分布在城区和中心村的房前屋后,布局散乱,污染环境。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处于自流经营状态,蕴藏着较大行业风险。
2.单位能耗偏高,环境污染压力大
这几年能耗有所下降,但是节能压力依然很大。单位能耗高的原因有三:一是行业本身能耗较大;二是部分转杯纺企业担心税负增加不敢实报产值;三是一些零散的家庭作坊产值无法统计。生产经营中乱堆乱放,产生视觉污染;乱排放,产生大气粉尘污染,而且量大面广,治理难度大。
3.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宜山镇是苍南县最集中的再生棉纱生产集聚地,全镇有 85% 以上的人口从事与此有关的各道加工生产,但即使在宜山镇一直以来也没有出现大型龙头企业,缺乏知名品牌产品,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土地瓶颈制约,企业无法在本地延伸再生棉纱产业链,无法扩大再生产,成品纱只好卖到广东等地的牛仔布织布厂家,企业做大做强难度很大。
二、再生棉纱生产的技术进步
(一)再生棉纱加工的装备及工艺流程
再生棉纱的主要原料是“布角料”,即这些原材料都是新的,但是碎小的,它与人们通常理解的二手服装、旧衣服不是一个概念。
再生棉纱的加工生产几乎全部是转杯纺纱流程,这主要是由于原料经过开松后,纤维长度缩短、强力下降,不再适合环锭纺纱流程,而转杯纺工序短、产量高,非常适合再生棉纱的生产。
再生棉纱的工艺流程:布角料人工分色 →(退色)(化纤需熔融加工抽丝)→开松 → 清花 → 成网 → 梳棉 → 并条 → 纺纱 → 打包。
(1)布角料分色
由服装厂等购进的布角料按照同类色、原料成分(棉、棉混纺、纯化纤等)分类打包进入各家各户,再通过人工分拣,将布角料进行精细分类,如棉及棉混纺的白色、浅色废布角料可以直接开花,最后纺成本色纱;纯红、蓝、黑色的布角料可以做拖把、宠物用品、地毯等的原材料或直接开花,最后纺成麻灰色纱,用作牛仔纱之用;杂色且可退色的废布角料予以退色;杂色且不可退色的废布角料可以作为车辆运输过程中物品防护用品。而纯化纤布角料则直接分色,熔融成颗粒,进入小化纤厂抽丝、切片。
(2)布角料退色
将杂色且可退色的废布角料放入退色池中,把次氯酸钠溶液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兑成“退色水”,把“退色水”倒入退色池后,进行充分搅拌,经过 24 h的化学反应,再把退色池的水放干,把退色后的废布角料捞出来铺在平地上晒干。
次氯酸钠是强还原剂,活性高,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会破坏染料的结构,从而达到退色的目的。次氯酸钠溶液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NaClO → NaClO3 + 2NaCl,干燥后继续加热;
2NaClO3 → 2NaCl + 3O2 。
由于退色工序污染高,近年来主要加工地区已经不再经过这道工序,而是尽量做到布角料分色精细,有色布角料直接纺制成带色纱线,省却了后道的染色工序,不失为环保节能的好选择。
(3)布角料开松
将废布角料放入泺口机、开花机中,经多道高速齿桶充分打碎,形成类似原棉的各色再生“棉花”,其中有本色的、浅灰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等等,打包后供清花。
泺口机投资费用不到万元,苍南县很多家庭有能力购置 2 ~ 3 台。开棉企业把开好的花打成棉包卖到当地有实力投资纺纱机器的加工厂,从而形成了分工明细的产业链。
(4)再生棉清花
再生棉的清花工序与正常的工艺和设备完全相同,为了增强纱线的强力,在抓棉时一般要混入少量的好棉花(俗称国棉)或其它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比例不超过 5% ~ 15%,视最终产品和再生棉的情况而定。
(5)梳棉与并条
工艺和设备与一般转杯纺前纺工序相同。
(6)纺纱
初期,苍南县的再生棉纱纺纱设备以进口的二手全自动或半自动转杯纺纱机为主,既有欧瑞康赐来福的Autocoro也有立达的R系列,尽管设备老旧,但性能可靠,运转稳定,到现在仍有大量在运转,转速达到 9 万r/min,为当地赚到了第一桶金。2005年后的投资主要是国产手动及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经过 5 年左右的运转,目前已经进入升级改造阶段,后续设备仍以国产半自动转杯纺纱机为主,新机器大多都增添了花式纺纱功能,如氨纶包芯纱、竹节纱等再生棉纱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利润率可观。
规模以上的纺纱企业具备了除尘设备,对生产中的浮尘、杂质和棉絮集中收集,这些废絮又出售给当地的造纸厂,成为很好的造纸原料。
(7)包装
一般成品转杯纱筒子每个重为 4 ~ 5 kg,落纱后立即装袋、打包,纱线就可以集中销售到各地了,其中较好的纱(Ne 7 ~ Ne 16、浅色、灰色等)可以卖到 15 000 元/t左右,主要销往广东、常州、兰溪、襄樊等地用作牛仔布用纱或粗支纱。杂色、粗支和强力低的纱主要用作窗帘布用纱、劳保用品如手套等的原料,一般也能卖到 9 000 ~ 10 000 元/t,主要销往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二)再生棉纱加工的产业升级
1.再生棉纱加工企业的类型
目前,再生纺织行业里实力较强的加工企业多是能够生产转杯纺纱线的,以宜山镇为例,总计有 64 家转杯纺纱企业,其中也有少部分企业拥有一条龙的加工生产,即从布角料分拣、泺口机开棉、到最终纱线的生产;第二大类企业只经营泺口机,即只负责布角料的开松,所生产的产品“再生棉花”售卖给转杯纺纱厂,这类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宜山镇总计有泺口机经营户 250 户左右;第三类加工类型是布角料的分拣,即再生纺织行业里的头道工序,以家庭为主经营,分拣好的各类布角料交给各个泺口机经营户,或经过简单的熔融将纯化纤布角制成各种色母粒,供小化纤厂使用,这类布角料经营户在宜山镇有 1 200 多户。
2.产业提升
(1)加大技改投入,注重装备更新
除去有部分使用进口二手自动转杯纺纱机之外,大多数生产设备为国产低端开清棉机、梳棉机、并条机和转杯纺纱机,能耗高、污染大、安全性差,相当比例的设备属于淘汰机型,产品为低支数纱,产品质量特别是强力和条干都不高,要积极推进技术改造,使其生产效率和成品纱质量显著提升。
(2)优化纺纱原料,强化质量管理
大多数转杯纺企业越来越注重严格把好原料关,如生产 10S 以上的纱线,配棉比例为新棉含量占 20%,再生棉纱含量占 80%;20S 以上纱线,新棉含量占 40%,再生棉纱含量占 60%。在生产上,通过增加泺口机分梳单元,进一步提高再生棉纱的长度,通过这些技术进步,使再生棉纱原料品质得到提升,成品纱质量得到保证,改变以往成品纱大多作为生产拖把、篷布、窗帘布用纱等低端产品原料的局面。
(3)推行清洁生产,强化企业管理
再生棉纱多数由本色废布角料加工而成,使退色布角料含量大大减少,保护了环境。同时,扶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降低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
(4)规范专业化市场的管理和运作
在产业链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市场的建立,有效合理地布局收集、运输、分拣、加工、再回收、再加工、卖纱等环节,形成有特色的专业化产业集群。
3.资金投入
在调查中了解到,宜山镇积极落实《苍南县纺织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了纺织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再生棉纱纺织业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纺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近 3 年共投入技改资金 1.69 亿元,约 80% 的转杯纺企业已完成技术设备更新,生产效率和成品纱质量显著提升。
三、再生棉纱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再生纺织业这一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提高纺织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具有积极意义。加快再生棉纺织业转型升级,关键是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
我国耕地数量及种植棉花情况已表明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充分利用废弃纺织品加工再生棉纤维,循环利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我国纺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了土地资源压力。
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也明确提出,发展纯化纤和天然纤维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技术,形成环保、可持续的纤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以顺应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潮流,符合绿色、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❷ 产业观察:应对疫情影响 汽车企业复工主动求变
近期,国内的一些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纷纷延长了春节假期。目前,大部分企业已明确提出于2月10日左右复工;东风本田、华晨宝马、现代、起亚等企业也表示,将于2月17日复产。记者发现,车企在复工后,已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专家:疫情影响会让行业产生“阵痛”
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汽车生产制造业、4S店的延时开工,再加上同一链条上的某些企业暂时无法复工,会导致其他企业受到串联影响,这为未来几个月的汽车业国际贸易往来,也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表示,本有望实现同比增长的2月份汽车销量,受疫情影响或将呈现下跌趋势。但是,更多业内人士认为,疫情的影响只是短期的,包括零部件制造业、供应链、售后服务体系及整车制造业在内的汽车行业都已逐渐成熟,历埋所以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汽车行业目前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下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会强劲复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更是提出:“我们协会已于2月11日向国家发改委递交《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流通行业影响及政策建议的报告》,建议放开限购限行政策、完善便利二手车交易的政策环境、开拓广大农村市场等若干项措施,进一步拉动和扩大汽车消费。
企业:施“良策”应对市场促产业发展
在车企眼中,此次疫情虽有影响,但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也都纷纷采取了相应措施。
天际汽车绍兴匠心智造基地(企业供图)
而国产造车新势力企业天际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汽车企业面对的挑战不只是疫情,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轮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带来行业变革的挑战。“面对新的市场挑战,我们作为整车制造企业要紧抓客户需求,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
此外,为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各大4S店也纷纷选择线上销售。例如特斯拉为旗下每一家店都注册了视频账腊烂春号,让消费者在通过视频参观店面的同时提出问题,然后销售进行即时解答,增强用户与销售代表的互动。
在调研机构看来,当前,车企面对的挑战不只是疫情,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带来的行业变革挑战。从产业发展结构看,中国经济已从工业向服务业快速转型,特别是一些消费力旺盛的城市,服务业更是成为了支柱产业。
“一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中国汽车市场变革已进入‘深水区’,中国汽车市场还将会继续增长。”该调研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于车企来说,此次疫情应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顺势而为、化挑战为机遇无疑是要进一步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智能语音产业观察:微软小冰建半开放生态 AI创造与商业化已至
有别于过去五次,7月26日举办的微软小冰第六代发布会,首次走出了微软亚太研究总部的一层报告厅,搬到了798区域大型会场。“发布会规模也从过去的几十家媒体,扩张到数百家、覆盖全国范围的规模。”一位接近微软方面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是一种信号。在过去,微软从未给过小冰任何商业方面的压力,甚至直到近日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微软小冰负责人李笛依然强调,小冰并没有盈利指标。
但就像发布会本身一样,小冰也在不自觉地走出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逐渐洞码尝试商业化。这是小冰发布会首次搬家的底气所在。而经历了过去五代,从小冰萌芽到成长,从拥有二维框架图到二维图像,再到如今三维立体全息影像的展现,小冰正在愈发接近一个人类。
其背后的技术在持续迭代,生态也开始成型。据微软方面介绍,此次发布会是小冰情感技术框架所有部分的全面升级,从首次完成落地时的情商+智商设定,到对话式人工智能、生成模型、全双工语音,如今的小冰开始迈入AI创造的阶段。生态方面,微软此次首次提出构建Dual AI半开放式生态系统,差异化融合合作伙伴优势,打造小冰的专属技能与能力。
“人工智能的最终目标是‘人机协同’,以数字智能帮助人类,但这个方向拥有不同的路线。”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表示,“小冰团队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纳困哪
AI创造
自去年开始,微软小冰便在创作上拥有诸多尝试,甚至出了一本自己的诗集。如今,小冰将要走得更远。
在发布会现场,沈向洋宣布微软思考了AI创造的三原则:其主体首先必须是兼具IQ与EQ的综合体,而不仅仅是具有IQ;其次,人工智能创造的产物,须能成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作品;第三,人工智能创造的过程,须对应人类某种具有创造力的行为,而不是对人类劳动的简单替代。
小冰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高情商的机器人。“我们计划将AI创造当成一个新兴产业来操作。”在发布会现场,微软人工智能创造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表示,“如果将AI创造当做内容产业、而非简单的文艺创作的话,仅有‘概念车’是不够的,从去年开始我们并行了‘量产车’的工作。”
据介绍,在过去12个月内,小冰主持了21档电视节目、28档广播节目,覆盖中国包括9大卫视在内的41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如今,小冰每天主持的广播节目已经达到25档。在日本和中国,小冰累计生产了2878个小时的视听内容。
同时,小冰的有声读物已经覆盖中国超过90%的早教机器人和80%的线上播放平台。此外,与网易新闻客户端合作的读新闻小冰,已于两个月前突破1000万次新闻阅读评论。在金融等相关领域,小冰同样在进行着持续的内容创造。
这背后的技术支撑,来自于小冰的情感技术框架,而第六代小冰的核心对话引擎与交互感官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微软在第六代小冰身上上线全新的共感模型,并公测一种融合了文本、全双工语音与实时视觉的新感官。
其中,共感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对话引擎。据介绍,去年小冰完成的生成模型能够自创回应,而非在已有对话语料库中检索而得,如今的共感模型则进一步提升小冰对于对话内容、领域和节奏的控制力,即小冰可以自创回应来牵引对话的方向。
这一融合了共感模型的对话引擎、全双工语音和实时视觉三个类别的全新感官在测试设备中的公测,令小冰能够通过视觉、语音的实时连续交互,指挥用户完成面容检测,并在该过程中进行开放域对话。
此外,微软还发布了第四版AI歌曲DNN模型。据小冰首席语音科学家栾剑介绍,该版本模型能够快速合成与人类歌手质量相当的歌曲,还能够使小冰自由吸收人类歌手演唱技巧和特尺氏质,在模仿之余甚至代替人类完成新作品创作。
不过,尽管微软提出AI创造的原则并进行技术更新,但小冰的所为将只是真正AI创造的起步。“根据2017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虚拟助手仍需5-10年才能成为主流。”在评论AI创造能力时,Gartner研究副总裁蔡惠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应用主要针对智能家居设备中的个人助理或语音控制等狭窄领域,但仍需要包括为不同领域构建知识图谱、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等技术的提升。它依然是新兴领域。”
Dual AI生态
除了技术能力升级之外,第六代小冰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Dual AI。
“在微软之前,行业内已经出现多种不同的合作生态与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模式有两类,一类是开放赋能模式,通过对外提供SDK/API的形式构建生态系统。”小冰产品负责人彭爽分析道,“另一类是专注于自有的、封闭的平台,通过在平台上开放AI的应用商店形式构建生态环境。”
Dual AI则有所不同,更类似于半开放式生态。“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上,一方面,微软会直接负责产品体验,把控最具体的、直接与用户接触的产品细节,另一方面,我们并不封闭在自有平台上,而是对外接触甚至直接融入到第三方平台上。”彭爽表示。
之所以如此选择,源于其他两类生态存在各自的问题。其中,封闭模式极大限制了数据之间的自由流通,与AI本质相悖。由于无法获得迭代所需的基础数据量,便难以快速迭代和发挥升级优势。
开放赋能模式中,无论赋能或被赋能一方,则均是相对松散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人真正对最终的产品体验负责”。例如当前大热的智能音箱之所以实际体验普遍低于预期,正是由于松散合作关系带来的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开放赋能生态中的API/SKD强调通用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最新最优技术应用的及时性,通过这类接口或工具包获取的数据也未必是最优质的。
而在合作过程中,小冰也在探索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目前,小冰已上线了包括金融、大众文化、传媒和出版四大商业化领域。“我们探讨过各种各样的AI盈利模式,最终发现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AI技术用更低成本去替代人类低并发、AI高并发的工作,如内容生产,”李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次便是AI与人类的协同,通过提升协同转化率实现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