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反者,道之动”该如何解释
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的辩证法命题.通行本《老子》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运动的规律,而柔弱则是“道”的作用.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诸如长短、 高下、 美丑、难易、有无、前后、祸福、刚柔、 损益、强弱、 大小、生死、智愚、胜败、巧拙、轻重、进退、攻守、荣辱等一系列矛盾,认为这些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握腔相和,前后相随”.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中,他还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把事物如皮迅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启迪了《易传》、《淮南子》等书作者和韩非、扬雄、张载、程颐、王夫之等人的辩证法思想.通常所说的“物极必反”,就[是对“反者道之动”思想的通俗表述.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曾说:“在一渣此定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② 反者道之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扰州纤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注释
1、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缓仿为相反,对立面。
2、弱者:柔弱、渺小。
3、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无相生的“有”字。
4、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但不同于“有无相生”的“无”。此处的“无”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赏析:
老子认为,可见的物质有是从不可见的无里产生的。这个推断基本正确。但是今天的科学观察更证明了,其实物质的世界是一个无限的可分解的世界。它分为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就是老子所说的有和无。然后有无转化是受某种转化的趋势来决定。
这些转化规律由低级到高级逐层累积。以现在人类所能了解和理解的方式是这样迹纯的:不可见的粒子,形成粒子团原子和电子,然后是分子,然后是细胞,然后是可见的物质,然后是万物,然后是地,然后是天。直至我们目力和能力所无法到达的地方,虽然无法到达,但是我们知道它的存在,老子把这种存在叫做天道。
③ 反者道之动是什么意思
国学频道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出自于《老子》一书中,可谓是道家的经典语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句话呢?
先来看看译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这句话看似矛盾,又充满哲学,其实很多事物的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系统,比如太阳今天傍晚落山了,第二天早上又会从东方升起,长此以往,循环雹备不断。
再比如说,海水受热蒸发成云,云会往高原地区飘去(热码返胀冷缩原理),然后汇聚成雨雪,下在高原上成冰雪,再慢慢的融化迟肆饥,经过小溪、湖泊、江河等流到海里,这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 反者道之动什么意思
循闷消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此句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喊空有,有生于无。”
译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赏析: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
“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
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
“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蚂渗知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
⑤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到底啥意思
之前一直听老公反复念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一直不明白他嘀咕的啥,偶然看到《道德经》里的这句话,反复琢磨良久才明白过来。
老子《道德经》的的话是这么说的: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短短一句话,其实蕴含着无尽的妙处。
有人说,这句话如果彻悟的话,那都可以算得上得道之人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那这句话究竟怎么理解呢?
道,其实就是事物,万事万物;反,就是道的运行规律;弱,更有助于道的发挥。
反者道之动 这五个字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事物永远存在着对立的两种属性,这两昌旁种属性总是在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过程中,在临界点返回,循环往复。
举个例子,太阳光在夜晚最弱,经过黎明,清晨,上午,一点点变强,到中午到达最高峰,之后一点点变弱,由最弱变最强,然后又慢慢变弱,这样循环往复。
同样,人也是一样。刚出生的婴儿至柔至弱,到中年则至刚至强,之后到老年,又恢复到至柔至弱,这时又需要我们像保护孩子一样的爱护了。
正因为反者道之动,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字,不必过分强求,岂不知,过犹不及,紧握的沙子更容易流逝。一耐拿橡旦事物发展到临界点,就很容易走向它的反面,所以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
天下万物自然生长,都有循环往复的规律,对可见的,有形的事物,我们易于感知,对敏族于无形的事物,我们也要足够重视。
比如一个国家极盛而衰,事业兴旺扩张到极点就会走下坡路。
弱者道之用, 道在柔弱的状态下发挥作用。
这里的弱就是不强势,不急躁,不冒进,有条不紊,不卑不亢,顺其自然,只有在这种状态下,道才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反者道之动, 任何事物,任何现象,任何状态都不会永远存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在过程中的,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当下的一瞬间而已 。弱者道之用, 我们不必苦苦强求,而应该看开,看淡一些,努力做事,不必强求结果,做就可以了,不必为结果纠结,坦然面对,欣然接受,不必为过去的事情悲伤。
所谓无和有 ,无,是不能辨别,无法感知的物质;有,是可以感知和辨别的物质。
有的物质实际存在,但你感知不到,也就是无;同样的,有的物质表面上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感知到,那也就是有了。
所以无并不是没有,有也并非是真有。无何有是大道的两种状态,有既是无,无既是有,形态不同而已。所以老子说: 有无相生 。
看来这句话还真是极富辩证哲学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