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预则立,不立则废
人们常把“人无志不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之类的话语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这里所说的“志”其实就是人们心中那个确定的目标,以及要为之奋斗的决心和坚持。
立志就是让一个人从大地上站起来,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从艰苦之中卓然挺立起来。理智是一种自我提醒,是成就自我的关键的、最重要的一步。或许你目前一无所有,一无所成,这些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有志向。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心里定义的人生成功都是不一样的。但无论这个定义有多广泛,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不管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事先有没有目标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有些人的生活完全没有目标,有些人只计划前几天的日子,但现实生活总会神奇的将它与那些有明确目标,并且能够持之以恒的人分开来。所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立志。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观察一下我们自己的周围就不难发现,很多同学不但对自己没什么要求,而且还沉迷在迷惑颠倒中。有同学喜欢打网络游戏,只要一碰到手机,精神状态就一下能进入到忘我的境界,可以废寝忘食,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有着无比的决心,强大的意欲,不“玩到痛快”誓不罢休,希望创出纪录,来肯定自我价值。
相反,成绩优异的同学总是会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如:这次考试要考多少分;要在学习上超过某某某;要解出这一道相当复杂的数学题......他们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断确立目标、不断追求、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的。所以,立志的人和没有志向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才有了成功与失败之分。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人的一生绝对不能随波逐流,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自身无任何好处,死后也不能为世人留下什么。正因为如此,就要在年轻之时给自己定下志向,时刻保持激情,去追求那些可望不可即的东西。
努力去做旁人不敢做的事情,只有拥有这样可贵的自强自立的精神才能报效祖国,光耀门楣!
㈡ 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哪里
《礼记 中庸》。
“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句出自于《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 预 ”。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或后悔的事。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作品简介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㈢ 预则立,不预则废下一句是什么
预则立不预则废下一句是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提前准备的话就容易成功,不提前准备就容易失败,说话前有准备,不会理屈词穷。做事前有准备就不会太困难,做事之前有相应的计划就不容易出错,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在之前能够决定好,就不容易行不通。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
此句出自于《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是西汉 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定的四十九篇本,是先秦儒家学术论文汇编,非一人一时所著。
㈣ 预则立不立则废什么意思
“预则立不立则废”正确写法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出处:《礼记·中庸》——战国·子思。
原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
㈤ 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意思
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
原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5)预则立不预则废扩展阅读:
近义词:未雨绸缪
[成语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典故出处]《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译文: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
[近义词]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反义词]临渴掘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成语结构]复杂式
[产生年代]古代
㈥ 预则立,不预则废
《中庸》
【原文摘录】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 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a二声),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
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方法却只有一个。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语言不畅;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出现困窘;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做事情要有准备,防患于未然。知道这句话,却不知出自《中庸》,这一哲理古人就运用,并且沿用至今,可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如今教育增加了经典名篇,重视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千秋万代。由于文言的隔膜,许多孩子不喜欢古文,对于绕口的“之乎者也”有畏惧感。只有多读,多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才会对文言有语感,体味文言精髓,体会泱泱五千年的智慧结晶,这样才能古为今用。
这一哲理适用于方方面面。做饭时,趁蒸饭时间准备菜品,分别装盘,炒菜时就会井井有条,不至于手忙脚乱。洗衣时,衣服转动,这时可以扫地,拖地干其他家务。事先计划好,就会节省很多时间。
演讲时,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对所讲内容烂熟于心,就会有备无患,增强自信心,为演讲增色。
上课时,事先备课,理顺知识之间的关系,就会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利于学生掌握。而且事先备好课,讲课时就会绘声绘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喜欢你的课。无准备就上课,心里无底气,上课时不知所云,一天就不会有好心情。
有人总是羡慕别人有好的工作,好的机会,总是叹息命运多舛,其实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之人。为了考学,一些人拼命硬干,不眠不休,置之死地而后生,人生会不断精彩。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都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最好明证。
树立理想,为之奋斗,不懈追求,就会登上人生顶峰。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会停滞不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座右铭,警示人自立,鼓励人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