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的活用是哪个词 意思和用法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积:积累
善:善行
成:养成
得:品德
而:那么
神:高度的
明:智慧
自:自身
得:达到
圣:圣人
心:精神境界
备:具备
焉:结语语气词要说有词活用,就是“神”,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神明——高度的区区浅见。惭愧。。。
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
出处:《荀子·劝学》
全文节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而神明自得扩展阅读:
1、译文:
土堆起来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2、赏析
学习的成效来源于辛勤的积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完善自我,使自己超越前人,以成赫赫之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对一个人来说,“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另外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参考资料:网络-劝学
㈢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怎么翻译
这句话的翻译是: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拓展资料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学不可以已;二、 用 心 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今河北邯郸)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此外还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观点。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代表作品《荀子》,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