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三千越甲可吞吴
扩展阅读
怎么增加股票软件周期 2025-01-27 12:35:02
2019新闻 2025-01-27 12:21:48

三千越甲可吞吴

发布时间: 2023-07-20 13:14:43

㈠ “三千越甲可吞吴”出自哪写出全句。谢了

三千越甲可吞吴出自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原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译文:

有志气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的,就象项羽破釜沉舟那样,秦朝的雄关最终是属于楚国的。苦励心志的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这两句分别描述了项羽灭秦成西楚霸王故事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的故事,也寓意着有志者事竟成的意思。

(1)三千越甲可吞吴扩展阅读: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

越国是大禹的后裔,出自于夏朝少康的儿子无余。少康派无余在会稽掌管大禹的祭祀。二十多代后传到勾践。越国在春秋时代相对落后。越王勾践崛起为春秋五霸之一,勾践之前的越王都默默无闻,勾践之后的越王也没有成就可言,所以勾践在越国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派出一帮死囚,排成三队,来到阵前,把剑架在脖子上说:“两国国君出兵交战,下臣触犯军令,在君王的队列之前显示出无能,不敢逃避刑罚,谨自首而死。”于是都自刎而死。(越王勾践真够野蛮,所以春秋时齐国、晋国视楚国为蛮夷。

楚国视吴国为蛮夷,吴国视越国为蛮夷,此谓鄙视链。)吴军个个看得目瞪口呆。越军趁机冲杀过去,吴军大败。阖闾的脚趾受了伤,不久后去世。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两年后兴兵为父报仇,打败越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勾践派文种给夫差手下的太宰伯嚭行贿。

伯嚭劝说夫差接受了越国求和。吴王夫差收兵回国。越王勾践回国后,日夜渴盼报仇。他将一个苦胆吊在饭厅里,每次吃饭都要尝一下苦胆的苦味,对自己说:“勾践,你忘记了会稽山的耻辱了么?”(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

越王勾践亲自耕地劳作,越王夫人亲自纺织,和百姓同甘共苦。七年后想要兴兵吴国报仇。逢同劝阻说:“时机未到,我国刚富足了一点,就整修军备,吴国知道了,我国的灾难就要来了。”勾践说:“对极了。”(要耐心等待时机)

又过了五年,勾践问范蠡(传说中西施的情郎):“吴王已经杀了伍子胥,可以动手了么?”范蠡说:“还不行。”(还是要耐心等待时机)第二年夫差北上会盟,吴国内只留下老弱残兵,勾践再次询问范蠡,范蠡说:“行了。”于是越王勾践进攻吴国,杀死了吴太子。

吴王夫差派人送重金求和,考虑到越国还不具备灭亡吴国的实力,勾践答应了求和。(分阶段达成目标)几年后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吴国兵败,勾践想把夫差流放一个海岛上。夫差觉得没有脸面,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落到这个地步。”

于是拔剑自刎,吴国灭亡。勾践安葬了夫差,杀了吴太宰伯嚭。勾践北上与齐国、晋国等在徐州会盟,周王派人送给勾践祭肉,称他为诸侯的领袖。越王勾践号称霸王。

㈡ 三千越甲可吞吴全诗是什么

这是一副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事情一定能做成,项羽破釜沉舟,秦朝的百十座城池都归了楚国。

用心刻苦的人,老天不会辜负他,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国士兵打败了吴国。

蒲松龄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

(2)三千越甲可吞吴扩展阅读:

卧薪尝胆出处

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里仅有"尝胆",没有提到"卧薪",这是苏轼发挥想象,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而创作出来的成语。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㈢ 三千越甲可吞吴全诗

说法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

说法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 自勉联(注:贵州人颜迈明确表示该联为其伪造,非蒲松龄自勉联。)

全诗典故: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穿》

2.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

3.百二秦关终属楚——秦末楚军占领百二秦关

4.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5.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三千越甲吞灭吴国

㈣ 三千越甲可吞吴 是哪首诗里的

出处:出自清代蒲松龄的《百二秦关终属楚》。

全诗原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白话译文:

有志气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的,就象项羽破釜沉舟那样,秦朝的雄关最终是属于楚国的。
上天是不会辜负有志气的人,就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最后率领三千越甲就可以灭亡吴国。

“百二秦关”或“百二雄关”古代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秦国领地。汉代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用“秦孝公据崤(xiáo)函(hán)之固”来说明秦国凭借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和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的天险立国。

“百二雄关”或“百二秦关”常被后人作为形容一个地区地势险要的典故来引用。元曲家马致远在《蟾宫曲·叹世》里有“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的词句,指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为了争夺有天险可凭借的“百二山河”(秦国领地),兴起许多劳民伤财的战争祸事 。

(4)三千越甲可吞吴扩展阅读:

相关典故: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

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与命运同甘共苦,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国本已亡国,但凭着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着想,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最后一雪前耻,率领越军(此处“三千越甲”为虚数,并不一定是指3000名越国士兵)反灭了吴国。

并挟灭吴的余威渡淮北上,与诸侯会盟,终于成就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越国臣民的坚忍得到最终的成果。

㈤ 三千越甲可吞吴三千越甲可吞吴,全诗是怎么写的

“三千越甲可吞吴”——出自蒲松龄撰自勉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上联含义:有志的人,事情终竟能做成,像项羽一样,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于属楚国。

下联含义:苦心的人,上天不违背他的意愿,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以三千披甲的越兵消灭吴国。

(5)三千越甲可吞吴扩展阅读:

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全部)引兵渡河(黄河),皆沉船,破釜(锅)甑(zèng,蒸米饭等用的炊具),烧庐舍(房屋),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百二秦关,“百二”为“以二敌百”或“百的一倍”的意思,形容秦关山之险。

《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指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相距。县,xuán,同“悬”)千里(指地盘大),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说:“得百中之二。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司马贞索隐引虞喜说:“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大概,大约)言秦兵当二百万也。”

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国俘虏,被放还后,为报吴仇,以柴薪为床,苦身焦虑,置苦胆于座,吃饭时即尝之,使自己不忘败辱之耻。

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后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